摘 要:沖突在戲劇創(chuàng)作中顯然是一個重要的元素,除了荒誕派戲劇、先鋒派戲劇等戲劇流派,沖突在戲劇創(chuàng)作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至少劇作家不會故意壓抑沖突元素去表現(xiàn)戲劇性。但是田納西·威廉斯的幾部較有影響力的劇作,分明是運用了壓抑沖突元素而去表現(xiàn)戲劇性?,F(xiàn)在從這個視角來闡釋他的《玻璃動物園》,企圖尋覓劇作家在具體的對人的關(guān)注視野下,如何借助壓抑沖突元素達到個人想要的戲劇性。
關(guān)鍵詞:淡化;沖突;戲劇性
作者簡介:田玲,廣東文藝職業(yè)學院副教授,上海戲劇學院博士后。
[中圖分類號]:J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15--02
《玻璃動物園》有兩對主人公最終沒有出現(xiàn)觀眾期待的外部沖突,卻走向意想不到的和解性,也即是出現(xiàn)了用“抵觸”的方式來處理矛盾關(guān)系。一是母親阿曼達和女兒羅拉,二是羅拉和吉姆。先來分析母親阿曼達和女兒羅拉的和解。
母親阿曼達出身于富裕、優(yōu)雅、有教養(yǎng)的南方種植園主家境,女兒羅拉的腿部有殘疾,兒子湯姆厭倦鞋廠單調(diào)的工作由此對生活失去信心。此時的阿曼達整天靠沉浸在過去的年輕貌美、身邊圍繞很多追求者這樣的回憶中艱難度日。同時,作為一個母親,她希望殘疾的女兒掌握一門生存的技藝。于是,她幫羅拉報讀了魯比克姆商業(yè)學校的打字專業(yè)。因羅拉極度怯懦、自卑、害羞,導致她在學習打字的過程中,因手發(fā)抖、按不準鍵盤,在第一次測速考試中,完全崩潰。從此羅拉瞞著可憐的母親逃學。羅拉這一天因重感冒在家休息,阿曼達去“婦女聯(lián)合會”時路過商業(yè)學校,順便去幫羅拉請假,并關(guān)心羅拉的成績,結(jié)果學校的老師說羅拉早不來上學了,應該是退學了。得知這個情況的阿曼達傷心無比、怒氣沖沖趕回家正碰到羅拉裝模作樣在墻上的打字鍵盤表上做動作。阿曼達走過去撕毀了圖表。
劇作家把戲?qū)懙竭@兒,本來應該出現(xiàn)觀眾期待的一個更加激烈的外部沖突。但是,她們之間在這樣的矛盾關(guān)系中沒有出現(xiàn)沖突,而是出現(xiàn)了抵觸。來看看田納西·威廉斯設(shè)置的阿曼達與羅拉的和解性:
阿曼達 在你假裝去商業(yè)學校上學時,你都到哪里去了?
羅拉 我就在外面散步。
阿曼達 那不是真話。
羅拉 真的,我去散步。
阿曼達 散步?散步?冬天也在外面散步?穿這樣單薄的衣服,故意著涼害肺炎?你都到哪些地方去了,羅拉?
……
阿曼達 你瞞著我做這些事情,就是為了欺騙?(羅拉目光下垂)為什么?
羅拉 媽媽,你一失望,臉上露出那副可怕的受苦相,就像博物館里那張圣母像一樣!
……
阿曼達 ……這難道就是我們?yōu)樽约喊才诺那熬皢幔?/p>
但這也是我所能想到的唯一出路!
這不是理想的出路,是嗎?
當然——有些姑娘是要結(jié)婚的。
【羅拉神經(jīng)緊張地搓著手。
你喜歡過什么小伙子沒有?
羅拉 是的,我曾喜歡過一個人,(站起身來)剛才我還看到他的照片呢。
阿曼達 (興致勃勃)是他送給你的嗎?
不難看出,一個為殘疾女兒的生計和生存這么費盡苦心的母親阿曼達,發(fā)現(xiàn)女兒瞞著自己已經(jīng)退學的事實后,一氣之下撕毀了女兒的打字圖表。這個外部沖突到這兒,本來至少要出現(xiàn)母親阿曼達坐在一邊哭泣,數(shù)落自己的不易和生活的艱辛這樣的外部沖突。但是,劇本沒有這樣寫。而是,出現(xiàn)了阿曼達問羅達“你喜歡過什么小伙子沒有”,羅拉的回答,“是的,我曾喜歡過一個人”。到這兒,不僅沒有出現(xiàn)觀眾以為或期待的外部沖突,反而是阿曼達已經(jīng)是興致勃勃了。可以看出,明顯在應該出現(xiàn)更加激烈的外部沖突的地方,卻出現(xiàn)了主人公的一方母親阿曼達轉(zhuǎn)移話題,對羅拉寄予新的希望和夢想,也就是她們的矛盾關(guān)系此時以抵觸的方式解決了,呈現(xiàn)了和解。不僅如此,接著,阿曼達還為此拿出了僅有的積蓄,裝扮簡陋的住所,打扮羅拉和自己,為吉姆的到來歡欣鼓舞。這進一步推進了阿曼達和羅拉的和解。
再來分析吉姆和羅拉的和解性。
從劇情中知道吉姆是羅拉高中合唱隊的同學。當時的吉姆是學校籃球隊隊員、辯論會頭頭、高年級的班主席和合唱隊的領(lǐng)隊、每年一度輕歌舞劇中的男主角。可見是中學時代出盡風頭的英雄人物。但是,從中學畢業(yè)后的吉姆卻沒有承續(xù)中學時代的好運氣,卻去鞋廠當了工人,與湯姆是同事、好朋友,每天與湯姆差不多過著苦悶、無聊、單調(diào)的生活。中學時代的羅拉暗戀吉姆,至今也時常拿出在紀念冊上的吉姆的照片寄托愁思。正是有這樣前史的人物關(guān)系的吉姆在湯姆的邀請下,來羅拉家做客。在不知情的吉姆以為僅只做客而已,但這正是母親阿曼達拜托兒子湯姆辦的一件大事——對于阿曼達一家來說,實質(zhì)是為羅拉安排的一場相親,希望吉姆能趁此機會看上雖然是“跛子”,但阿曼達認為用“魅力、活潑、可愛”可以來彌補缺陷的羅拉。劇情的發(fā)展是吉姆當然拒絕了羅拉。但是,這時沒有出現(xiàn)觀眾期待的外部沖突,卻是以觀眾意想不到的吉姆與羅拉的和解結(jié)束,也就是這對矛盾關(guān)系最終以抵觸方式畫上了句號。
極度怯懦、自卑的羅拉在吉姆敲門時嚇得發(fā)抖不敢去開門。終于敵不過阿曼達的威逼,幫吉姆開門,立刻就溜回帷幕里,再也不敢出來。無奈的阿曼達只好懇請吉姆去陪陪羅拉,開始了吉姆與羅拉的面對面,也開始了觀眾期待中的兩人的戲:
吉姆 我斷定你是個舊式的女孩子,照我看,那樣也是很好的,你不會以為我太愛評頭論足吧!
羅拉 (出于窘迫,慌忙地)我想要一塊口香糖,要是你——不介意的話,(清了一下喉嚨)奧柯納先生,你還經(jīng)?!鑶幔?/p>
吉姆 唱歌?我?
羅拉 是的,我記得你嗓子很好的。
……
吉姆 你和別人在一起是,非常害羞。
羅拉 我也不想這樣,但總是——
吉姆 克服不了?
羅拉 是的,我總是克服不了!
吉姆 我想,害羞這玩意兒要慢慢才能克服的。
……
羅拉 哦,真了不起!
吉姆 ……事實上我在這個行業(yè)里建立了正確的關(guān)系。其余就靠這門工業(yè)發(fā)展起來!全力發(fā)展——(他的眼睛閃閃發(fā)亮)……
從節(jié)選的兩人對話部分,我們可以看出:本來曾經(jīng)輝煌被人預示將來做什么都會成功的吉姆,事實上已經(jīng)很落魄,并且也失去了對生活、對未來的信心和勇氣。這樣一個落魄者被阿曼達精心安排,去安慰患有殘疾、極度自卑又暗戀著吉姆的羅拉,觀眾相信一定會出現(xiàn)羅拉向吉姆傾訴相思,而吉姆不屑一顧而產(chǎn)生的外部沖突場面。
但事實上,落魄、頹廢、失望、氣餒,對生活失去勇氣的吉姆是在羅拉的鼓勵和贊美下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信心,展現(xiàn)了對未來的雄心壯志,露出了久違的心情愉悅。這是吉姆和羅拉兩個主人公出現(xiàn)的第一個層面的和解性。很明顯,這一層的和解性劇作家是使用反方向的動作來實現(xiàn)的,即用殘疾、羞怯、頹廢、自卑的羅拉去安慰、鼓勵、贊美曾經(jīng)意氣風發(fā)現(xiàn)在卻潦倒頹廢的吉姆,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熱情、對未來的向往。
在這個情境下,吉姆接著邀請羅拉跳舞。羅拉瞬間因自卑不肯跳,此時信心得到鼓舞的吉姆鼓勵了羅拉。他們輕松愉快地跳起了舞蹈。在忘我的歡快跳舞中還碰掉了羅拉玻璃動物園里一匹玻璃動物馬的一只角。在這個過程中,吉姆的“哈哈”笑聲不斷。從羅拉那兒得到信心的吉姆,為了幫助羅拉克服自卑感,由衷地贊美了羅拉漂亮。
吉姆 ……是的,你很漂亮,但漂亮得和別人不同。由于與眾不同,所以也就更漂亮了!……與眾不同的人和別人不一樣,但與眾不同并不是件值得羞愧的事情。因為其他人并沒有什么了不起的。他們成千上萬,而你獨一無二!他們遍布于全世界,而你呆在這兒。他們平平凡凡——像野草一樣,而你——你是藍玫瑰!
這是兩人出現(xiàn)的第二個層面的和解性。這一層的和解性是通過重新燃起生活
熱情與信心的吉姆對羅拉的贊美來實現(xiàn)的。
接著,吉姆在夸贊羅拉好看的時候,終于吻了羅拉。
吉姆 各方面都好看——請你相信我!……我碰巧發(fā)現(xiàn)你有自卑感,使你和別人格格不入。應該有人幫助你建立起自信心,使你自己感到驕傲而不是羞愧,不要躲躲閃閃,不要臉紅?!腥恕獞摗獞撐悄?,羅拉!
這是兩人出現(xiàn)的第三個層面的和解性。這個層面的和解性是通過只有戀人之間的親密動作來實現(xiàn)的。至此,兩個主人公已經(jīng)達到了極度的和解。
有的讀者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最終吉姆還是告訴羅拉有女朋友,并且要為女朋友佩蒂趕到森特雷利亞去這個場面應該不算主人公的和解。是的,的確不算是兩人的和解。但是,這個“突轉(zhuǎn)”最終還是導致了主人公的和解:
吉姆 ……
【祭壇上的圣神燭光在羅拉的臉上消失了,露出了無限惆悵的神情。
【吉姆不安地望著她。
我希望你能夠——講幾句話。(她咬緊她那顫動的嘴唇,然后勇敢地笑了?!?/p>
從吉姆與羅拉的整個情節(jié)線看,不僅沒有出現(xiàn)觀眾期待的外部沖突,反而層層遞進地出現(xiàn)了主人公的極度和解。吉姆受到羅拉的鼓舞,重新燃起了生活的信念和理想。吉姆好像立即恢復了中學時代的英雄人物,擔當起鼓舞羅拉拋棄自卑感樹立生活信心的職責:請羅拉跳舞,夸羅拉好看,最后還吻了羅拉;到最后雖然吉姆告訴羅拉自己有了女朋友佩蒂,失望的羅拉還是勇敢地笑了。
這體現(xiàn)了吉姆與羅拉兩個主人公的和解性。
那么憤怒的母親阿曼達為什么與欺騙自己的女兒羅拉沒有出現(xiàn)觀眾期待的外部沖突,反而兩人實現(xiàn)了和解呢?同樣,落魄、頹廢、失望、氣餒,對生活失去勇氣的吉姆為什么也沒有出現(xiàn)傳統(tǒng)戲劇的外部沖突,而是出現(xiàn)吉姆與殘疾的羅拉這兩個主人公的和解呢?顯然,這也是劇作家田納西·威廉斯為了表達他“所感受的真相”的原因:從否定面講如劇作家本人所說,“我的作品只有一個主題,那就是社會如何迫使那些心智敏感而又不想循規(guī)蹈矩的人走向毀滅?!?也就是對弱勢人群來說“陌生人”善心的幫助與鼓勵很重要。正是田納西·威廉斯要直觀到達表達他的這個思想和感受,才必須要利用母親阿曼達同情、疼愛女兒,只好為女兒另想出路謀生存來淡化、隱藏外部沖突,使其達成母親阿曼達與女兒羅拉的和解。這樣為阿曼達心生一計為羅拉謀生活出路的又一招與羅拉的暗戀剛好吻合,這樣劇本不僅實現(xiàn)了阿曼達對羅拉的“發(fā)現(xiàn)”,又讓劇情發(fā)生了“突轉(zhuǎn)”,最終讓場面走到吉姆與羅拉這兩個主人公的和解做好充足的鋪墊。按常理,吉姆與羅拉本來也應出現(xiàn)觀眾期待的外部沖突,但是不僅沒有出現(xiàn)沖突,反而出現(xiàn)了兩個主人公的和解。這都是劇作家要表達他復雜的、潛在的思想和感受設(shè)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