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琴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古詩詞是一項重要的學習內容,一些教師的古詩詞教學往往僅停留在讀詩文、明詩意的淺表層面,未能有效觸及詩詞意韻品悟的審美內核,缺乏豐盈的內在神韻,學生的所得往往較為有限。
充滿夢幻、想象豐富是兒童時期的重要特征,我們應充分地尊重和利用兒童的這一特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想象熱情,讓古詩詞教學在豐富多彩的想象中走向豐盈。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想象飛揚的情思
古人說:“景無情不發(fā),情無景不生?!庇纱丝梢?,引導學生學習古詩詞,欣賞古詩詞,必須還原詩中之景,體悟景中之情。李吉林老師在《情感教育的詩篇》中也指出,“情境教學是充分利用形象,創(chuàng)設典型場景,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把認知活動與情感活動結合起來的一種教學模式?!绷己们榫车膭?chuàng)設能有效地帶動課堂氣氛、感染學生,也能讓學生因境而生情,因情而有思有悟。在教學《送元二使安西》這首詩歌時,教者巧妙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再現詩歌所描繪的情景。古樸的客舍、青青的小草、舞動的柳絲、舉杯話別的主人公,再配上低沉而略帶憂傷的音樂,學生情思飛揚,仿佛身臨其境,一下子穿越到了遙遠的唐代,不光很快領略了詩意,還真切地感受到了朋友間的真摯情懷以及難分難舍的真實心境。
二、靜心等待,營造想象飛翔的時空
情境創(chuàng)設只是催生想象的外在力量,學生內心思維與情感運動的活躍程度才是決定想象品質高低的核心要素。只有讓學生充分地與文本對話、與自我的心靈對話,才能想得深入,品得扎實,悟得真切。 教師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學會靜心等待,給學生的想象營造一個自由飛翔的時空。在靜謐的等待中,學生觸摸語言的溫度,對話詩人的情懷,聆聽自我的心跳,感悟得以深化,情感得以升華。
特級教師王崧舟在教學《長相思》時,為了幫助學生深入了解詩人納蘭性德創(chuàng)作這首詞時的生活場景,他在背景音樂《愴》的烘托下有感情地用想象建構古詩詞的豐盈意蘊朗讀了全詞,然后引導學生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現怎樣的畫面和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你仿佛處在一個怎樣的世界里面?”提問之后,王老師并沒有急于求成,而是讓孩子閉上眼睛,預留下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靜靜地展開想象。
三、提煉意象,勾描想象畫面的輪廓
在對古詩詞的品讀中,幫助學生勾描出想象的輪廓,就能使詩詞中的意象走向豐滿,增進學生的理解,促進情感的生發(fā)。
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將多幅富有動感的畫面高度濃縮于 46 字之中,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膾炙人口的傳世佳作。如何有效激活這一串串文字符號,引導學生從文字進入畫境,讓他們在腦海中形成一幅幅氣韻生動的畫面,顯得尤為重要。教學中,教者首先引導學生圈畫出詞中的典型意象,想象這些意象的單獨畫面,然后又通過小溪這條線將“茅檐”“青草”“小溪”“翁媼”“大兒”“中兒”“小兒”等多幅畫組合起來,勾描出想象輪廓的線條。接著,教者再讓學生想象這些場景中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不知不覺中,孩子們腦海中的畫面被激活了,形成了一幅幅富有立體感的生活場景圖,文字也變得有血有肉有生命了。
四、問題誘導,牽引想象的深度開掘
在古詩詞的教學中,教師也可以通過巧妙的提問誘導學生主動參與,找準想象的切入口,以有效地牽引學生的想象向深度開掘。
《尋隱者不遇》一詩語言凝練 ,明白如話 。初讀此詩,感覺甚為平易;細加咀嚼,漸覺綿柔厚重,耐人尋味。從事理來看,尋隱者與童子的對話應當不少,但詩中一字未提尋隱者的來去過程,與童子的寒暄與問話也一概從略,僅僅選擇了童子的三句答問就把詩人的思想和心境表達得充實飽滿,含而不露。教學中,我先幫助學生弄清詩的大概意思和人物,然后拋出了幾個問題,誘導學生展開想象:“詩人在松樹下問些什么,詩中有沒有寫?你能根據童子的回答展開聯想補充出來嗎?”“假如你是書童,你會怎么回答?”……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紛紛展開想象,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有的還分角色當堂進行對話表演,生動地再現了《尋隱者不遇》中的尋訪場面。此時,山巒之高峻,云霞之深杳,隱者之神逸,已躍進孩子們的想象之中,而詩人對灑脫飄逸的世外生活的羨慕以及對高潔超俗的人生境界的向往也早已悄然洞開了孩子們的心扉。
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睂W習古詩,不僅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和積淀,一種心靈與詩歌的水乳交融,更是一種生命的陶冶與享受。 讓我們拉著孩子們的手,親近古詩,走進古詩的十里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