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
摘要:語言是一種交流工具,利用語言進行學習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利用這一交流工具從而達到交流溝通的目的。這就將英語學習中的口語學習放在學習的核心位置上,突出口語學習的重要性。但就目前來看,很多英語課程在進行學習的時候,都會忽略口語的重要作用,導致學生的口語交流能力缺失,導致英語學習不能發(fā)揮出實際效果。本文主要針對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分析,促進其進行積極的改革,從而保證大學英語口語教學可以發(fā)揮應有的效果,提升學生的口語交流能力。
關鍵詞:大學英語口語 教學改革 研究
中圖分類號:H3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9-0144-02
2004年出版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提出,英語學習的主要目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以及英語應用能力,從而將英語學習的聽說讀寫提升在一個層面。去年,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委員會也推出了四、六級口語考試。由于多媒體技術以及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及在教學中的實際應用,閱讀、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就口語教學來說,現(xiàn)今還沒有取得十分顯著的教學效果,特別是在學生口語能力的實踐性以及應用性方面更是缺乏,因而,英語口語教學需要進行積極的改革,滿足社會所需要的人才需求。
一、傳統(tǒng)英語口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雖然上世紀80年代開始的大學英語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大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培養(yǎng)上仍然缺乏重視和有效的方法,存在諸多問題。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有:
(一)應試教育的影響
由于我國一直以來開展的教育形式就是應試教育,導致口語教學的開展以及改革都受到影響。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是采用老師傳授知識學生接受的方式,老師在進行英語教學的時候,大多注重語言知識的傳授以及對語言結構的分析,強調對學生書寫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而對學生自身的口語表達能力有所忽視。在這樣的教育形式下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大多存在口語能力缺失的情況,在大學里,很多學生都通過了大學四、六級考試,但是其語言表達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缺陷。長期以來,英語口語的重要性沒有在課程設置中凸顯。
(二)口語教材的可操作性薄弱
現(xiàn)今,大多口語教材內(nèi)容過多使得操作凌亂、難易程度層次不清、書本的趣味性不強、真實性也很是缺乏,導致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興趣不高,進而導致口語教材適用度不高。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容易出現(xiàn)教學呆板,學生容易出現(xiàn)抵觸情緒,造成學習效率不高。
(三)中西文化修養(yǎng)缺乏
當代大學生對人文社科興趣寡淡,缺乏必要的中西文化修養(yǎng),導致其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xiàn)跨文化交流中的理解障礙。民族、國家的不同都會導致人們的行為習慣、風俗習慣以及宗教信仰存在差異,這些都是由于文化背景存在差異導致的。[1]再者,很多老師對于教材中涉及的歷史以及一些人文景觀沒有進行充分結合,在教學中也沒有介紹中西文化存在的文化背景差異以及一些歷史沿革上的差異,導致很多學生在進行英語學習的時候,沒有充分理解其本質內(nèi)涵,進而導致語言交流的障礙。[2]
(四)母語思維的負遷移
很多學生在進行英語學習的時候,一般都是將自己所要表達的先利用漢語組織思想,之后,再用英語將其進行翻譯。這種學習習慣是大多數(shù)人學習英語的習慣。但其實這種習慣很不好,對于學生口語表達的流暢性產(chǎn)生了嚴重的制約,有的時候在表達上甚至出現(xiàn)漢化英語。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學生時時刻刻將母語思維放在口語學習與表達中。
二、英語口語教學中進行的改革工作
針對以上對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現(xiàn)狀的分析以及對主要問題的總結,作者根據(jù)教學實踐,從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教學理論等方面對傳統(tǒng)英語口語課堂進行反思,提出相關問題的改進方法及對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構建完善的檢測以及評價指標
為了使英語口語教學得到進一步發(fā)展,適應日益擴大的對外交流市場需要,學校對于學生口語能力培養(yǎng)更加注重,這就需要設置切實的口語培養(yǎng)目標,并將其納入到教學大綱中。[3]只有重視口語教學,老師才有可能在實際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從而對自身的教學方法進行不斷改進,對學生的聽說讀寫等綜合素質加強訓練,使得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得到迅速提高。
(二)注重教材的新穎性以及實用性
口語教材可以選擇一些新穎性、實用性較強的內(nèi)容,還可以在課堂上使用外國教材。在這些教材中,將會必不可少地涉及英美文化背景以及風俗習慣的內(nèi)容,其中還有一定的注釋,這種教材可以對學生理解不同文化差異起到關鍵作用。另外,通過這種教材的學習,可以使得學生對各種交際場合都有所涉獵,從而接近一種真實的交際活動。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教材選擇的時候,需要注意教材的難易程度,提高學生參與課堂實踐的積極性與興趣。[4]
(三)語言教學需要與中西文化進行緊密聯(lián)系
在學習中對西方的文化背景以及民族特性進行充分了解,在進行課文講解之前,需要對西方的文化背景知識進行一定的介紹。另外,還可以向學生介紹一些西方國家的風俗。[5]由此可見,語言不僅是本國文化的載體之一,也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需要在實際教學中,多介紹英美國家的風俗習慣、文化背景等,從而幫助學生掌握必要的延伸知識,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四)利用英語思維進行思考
在教學中,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英語思維的能力。老師在實際教學時,可以對英語國家的風俗習慣、歷史文化等進行充分介紹,并對一些西方國家的價值觀念以及交流表達的習慣進行概要說明,對于學生在表達交流時出現(xiàn)的錯誤進行及時糾正。[6]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就口語教學來說,現(xiàn)今還沒有取得十分顯著的教學效果,特別是在學生口語能力的實踐性以及應用性方面更是缺乏,因而,英語口語教學需要進行積極的改革,滿足社會人才需求。
參考文獻:
[1]姜怡佳.合作學習在高職高專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3(22):19-20.
[2]閆愛花.ESP理論指導下的大學英語專業(yè)化口語教學——以梧州學院為例[J].梧州學院學報,2011(1):99-103.
[3]李少華.從《希望英語》看高職英語口語教學改革[J].新聞戰(zhàn)線,2015(5):165-166.
[4]屈靜.民航院校飛機維修專業(yè)英語口語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學報,2010(1):66-68.
[5]郭麗霞.小學英語口語教學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3(12):122-123.
[6]聶思思.芻論基于英語口語大賽背景下的高職英語口語教學改革[J].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6(3):152-15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