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曉娟
【摘 要】小學生的作文訓練非常重要,他們不但要為以后的寫作能力的提高打好基礎,做好知識的基礎儲備,還要有豐富的閱讀經歷,筆者就小學生的寫作基礎知識儲備和寫作方法的培養(yǎng)談了一下個人見解。
【關鍵詞】小學生 提高 寫作 積累 能力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0.037
在學校搞教研活動的時候,許多語文老師談及小學生作文現(xiàn)狀時,都不約而同地說道:作文難教,學生的作文能力差。尤其是,我們縣城二小就讀的學生,其中有一部分是從農村村級學前幼兒園招生的,這就使得學生的學習起點參差不齊。的確,筆者在教學實踐中也發(fā)現(xiàn)學生作文突出的問題是:作文無內容,語言表達能力較差。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筆者談談自己的粗淺看法。
一、小學生寫作能力的基礎能力培養(yǎng)
(一)字、詞、句類基本能力
字、詞、句是寫作最基本的組成元素。寫作需要素材,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不過,寫作素材的生成卻要擁有載體,這一載體,就是這里所言的字、詞、句。
識字眾多,詞匯積累豐富,遣詞造句能力強勁者,一定會為自己的寫作學習奠定雄厚基礎,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相反,識字量少,詞匯積累捉襟見肘,遣詞造句能力薄弱者,一定會為自己的寫作學習設置障礙,一定會為自己的寫作學習留下隱患。
因此,作為寫作學習者,關注字、詞、句類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應該講是一門十分必要且不可或缺的功課。
(二)思維的基本能力
思維是人們從事學習、工作的基本支持;思維能力,是學生學習寫作的最基本工具。
文章寫作過程,核心和實質就是一個思維的過程。
思維擁有兩個最重要的條件——思維的方向和思維的方式。寫作教學中的思維到底需要想什么、到底需要怎么想?這是每一個學習寫作的人不僅需要認真考慮,而且還要務必破解、得出答案的命題。
需要指出,教師在寫作教學中,需要明確寫作過程的具體思維的指導方法;學生在寫作學習中,需要明確寫作過程的具體思維的支持方法。
二、積累素材,做好知識儲備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寫作進行之前,必須要有一定的積累和儲備。這也就是說,在寫作之前,要讓我們的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有意識地增加書面語言、表達方式、寫作素材、表達經驗等方面的積累。
(一)書面語言的積累
大家知道,學生在平常的生活中運用的是口語,口語雖然跟書面語言有著天然的、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擁有很多相同或相通的地方,但書面語言畢竟比口語更加精煉、準確。比如我們平時說話可以帶“這個、這個,那個、那個”之類并沒有實際意義的東西,但到了書面表達的時候你就要把這些東西去掉。另外,在口語交際的時候,雙方的動作、表情、神態(tài)都不需要介紹。因為大家在場,一目了然。但是在寫文章的時候,你就要有所交代。由此可見,無論是書面語言還是書面語言的運用都需要有一些積累。這里所說的書面語言,至少包括規(guī)范的詞語、句子,有趣的歇后語,形象的比方、名人名言,比較健康的順口溜以及典故、格言、諺語等。蓋房子,必須實現(xiàn)準備好建筑材料,搭建文章這棟房子理所當然地需要書面語言這一材料的儲備。因此老師們平時就要注意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們加強這方面的積累。
(二)表達方式的積累
因為書面表達是以文字的方式呈現(xiàn)的,它的表達方式和口語并不一樣,比如說不同的文體表達的方式就不一樣。記敘文怎么寫,書信怎么寫,便條怎么寫,都有一個方式的問題。表達方式的積累要閱讀大量的課外書,使學生從中獲取營養(yǎng)。在閱讀時就須用比較的方法,聯(lián)系實際還原生活的方法來體會遣詞造句的精妙。通過想象增加營養(yǎng),對意境優(yōu)美的句段或全文可展開想象,體會文中意境之美。其實“材料”在哪里?“材料”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只要用心去感受、用心去體驗、用心去表達,就一定能寫出好的文章來。
(三)寫作素材的積累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渠有活水而清,文有生活而豐,生活就是作文的源泉,離開生活,“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讓學生刻意留心身邊的生活、仔細觀察周圍的事物是采擷生活中的“金色浪花”、獲取作文材料的重要途徑。因此,要寫好作文,使文章言之有物,必須有一個尋“源”取“材”的過程,這是一個對作文材料的搜集、感知、體驗、積累、梳理的過程,是一個情感的引發(fā)、醞釀的過程。而這個環(huán)節(jié),只有讓學生動手實踐、操作,動眼觀察、辨析,動腦思考、分析,甚至鼻嗅耳聞,才能獲得“第一手”的寫作材料,引來源源不斷的作文之“活水”。
三、傳授給學生一些寫作基本知識與技法
學生有了語文基礎知識,是寫好作文的前提。要使學生能“成文”,還必須運用寫作基礎知識與技法。小學生作文雖不同于文學創(chuàng)作,但學生掌握一些常用的寫作知識與技法也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有計劃、有步驟、由淺入深地向學生傳授一些學生可以接受的習作基本知識與技法。如文章的審題、立意、選材、確定中心、編寫提綱,文章常用的記敘順序,文章常見的開頭、結尾方法,文章的修改,等等。這些知識與技法的教學,教師可以通過不同的途徑,不同的方法進行。如隨課文教學傳授,作文練習中分散與綜合相結合進行等。
四、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
教學實踐中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并非不喜歡作文,而是不會寫,沒有內容可寫。因此,教師要從學生自身角度設計作文教學。
1.豐富學生的生活,把作文教學滲透到學生的生活、活動中,以豐富學生作文的“源泉”。
2.通過指導學生到室外觀察,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并在觀察中感受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3.通過不同形式的作文練習培養(yǎng)學生豐富合理的想象力。如看圖作文、擴寫、改寫、續(xù)寫等作文練習。
4.通過生活作文(即課文自由、隨意性作文)的練習,促進課堂規(guī)格作文的教學。生活作文要求不要太高,一句話,一段話均可,只要寫出生活感受、體驗即可。當然鼓勵寫得更具體、更生動。課堂規(guī)格作文要求相對要高些,要按作文有關要求進行。如對字數(shù)、詳略、重點、開頭、結尾、標點等方面作具體要求。
5.通過視聽電教手段激發(fā)學生的作文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如讓學生聽故事、聽音樂、音樂童話后編故事、寫想象文,或播放風景圖片讓學生觀賞后進行景物描寫。當然視聽結合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