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zhí)教/吳盛發(fā) 評析/特級教師 黃國才
求真、嚴謹又不失文藝
——《麋鹿》教學實錄及評析
◇執(zhí)教/吳盛發(fā) 評析/特級教師 黃國才
師:課前同學們都收集了不少有關(guān)麋鹿的資料,對麋鹿有了大概的了解。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走近麋鹿,了解麋鹿。(板書課題)“麋”,半包圍結(jié)構(gòu),形聲字,先寫“鹿”字,從“米”的讀音。麋鹿是鹿的一種。同學們,根據(jù)我們學習與寫作的經(jīng)驗,寫動物的文章一般會向讀者介紹什么?
生:介紹動物的外形、生活習性。
師:這篇文章也不例外。大家快速讀一讀課文,說說課文介紹了麋鹿的哪些特點。
(生閱讀課文,作批注)
師:哪位同學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與大家分享一下?
生:課文介紹了麋鹿的外形、生活習性、繁殖力三方面的特點。
生:課文還介紹了麋鹿傳奇的經(jīng)歷和生活環(huán)境。
師:哪位同學用
一句話概括一下這篇課文是怎么介紹麋鹿的?
生:這篇文章介紹了麋鹿的生活環(huán)境,它的外形、習性、繁殖力的特點,以及它傳奇的經(jīng)歷。
師:很好,這位同學概括得全面而有條理,說明大家對課文內(nèi)容還是比較熟悉的。
評析:吳老師很好地運用“聯(lián)結(jié)”策略,喚醒學生已有的閱讀經(jīng)驗,打通舊與新、讀與寫的經(jīng)驗,進入課文閱讀。然后根據(jù)說明文的體裁特點,引導學生概括主要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且注意概括的完整性訓練,讓學生“用一句話”概括。
師:知道了課文主要內(nèi)容,我們再進一步去了解麋鹿。請大家默讀課文第2~4自然段,用“______”“”“( )”分別標出麋鹿外形、習性、繁殖力特點的詞句。
(生邊讀邊標畫)
師:誰來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與大家分享一下?
生:我畫的是第2自然段:“它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馬,蹄似牛,尾似驢,所以又被稱作‘四不像’?!?/p>
師:你關(guān)注到麋鹿外形的奇特,很好。
(出示麋鹿圖片,師指圖片,生復述)
師:我們不僅記住了麋鹿的“四不像”外形,同時也發(fā)現(xiàn)作者介紹時是按一定的——
生:順序。
師:(板書“有序”)言之有序是作者表達的特點。寫麋鹿外形的詞句還有嗎?
生:我畫的是第3自然段:“一般雄麋鹿體重可達兩百千克,角長達八十厘米,每兩年脫換一次。雌麋鹿沒有角,體形較小?!?/p>
生: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動物中最長的,而且蹄子寬大。
生:麋鹿的毛色夏天是棕紅色,冬天脫毛后成了棕灰色。
師:讀書也是一件細活,一句一句地讀,才不會偏、漏。其他同學看看自己是否把描寫麋鹿外形的詞句全畫出來了,如果有遺漏的請補充完整。誰再來說說麋鹿的習性?
生:麋鹿是草食性哺乳動物。
生:麋鹿常在水中站立、跋涉、覓食,甚至隆冬季節(jié)也不例外。
師:大家讀讀這一句,看它描寫了麋鹿的什么生活習性。
(出示)
長尾巴用來驅(qū)趕蚊蠅,以適應沼澤環(huán)境中的生活。
生:在沼澤地生活。
評析:麋鹿的特點,作者寫得明白、有序,學生只要找到就行,這是低層次的閱讀能力(檢索)。如何將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到較高層次?吳老師費了一番工夫:(1)引導學生感受作者介紹的有序。(2)讓學生畫出麋鹿的特點。(3)讓學生復述。當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話把課文內(nèi)容說出來時,才表明學生已將作者的語言內(nèi)化為自己的語言了。這既是理解,也是運用語言。
師:你有一雙火眼金睛,隱藏著的習性被你發(fā)現(xiàn)了。那么麋鹿的繁殖特點呢?
生:“麋鹿的自然繁殖力很低,雌鹿的懷孕期比其他鹿類要長,超過九個半月,每胎僅產(chǎn)一仔?!?/p>
師:這一句說明麋鹿的自然繁殖力——
生:很低。
師:“麋鹿的自然繁殖力很低,雌鹿的懷孕期很長,每胎產(chǎn)一仔?!边@樣不也說出了麋鹿自然繁殖力很低的特點嗎?
生:這樣雖然也寫出了麋鹿繁殖力低的特點,但不夠詳細,給讀者的印象也不深刻。
師:大家與課文中的語句比較一下,看看作者是怎樣把“繁殖力很低”這一特點寫清楚的?
生:我發(fā)現(xiàn)作者是通過作比較、列數(shù)字的方法把雌麋鹿繁殖特點寫清楚的。“九個半月”讓我們知道它的懷孕期有多長,這樣長的孕期是鹿科動物中最長的。
師:你不僅明白了作者說明的方法,還能條理清晰地向同學們介紹,你真是一個會思考的孩子。有方法地介紹,是文章表達的又一特點。(板書:有方法)大家再想一想,“每胎僅產(chǎn)一仔”中的“僅”字能去掉嗎?
生:不能!“僅”說明雌麋鹿每胎只生一仔,不會有第二仔。
師:準確的介紹是這類文章表達的特點。(板書:準確)老師查找了一些鹿類動物繁殖力的資料,我們來看一下。
(出示生存在中國的雌鹿繁殖力對比表)
師: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就明了,在比較中我們的的確確感受到麋鹿繁殖力很低的特點。老師備課時讀到“雄性小鹿兩歲時長角分叉,六歲時叉角才發(fā)育完全”這一句話時產(chǎn)生了一個疑問,聰明的孩子們,你們能不能猜到?
(生沉默不語)
師:老師為難大家了,別人的心思怎么能猜到呢?老師當時在想,寫雄性小鹿叉角的發(fā)育又與繁殖特點有什么關(guān)系呢?后來通過查資料才明白,叉角發(fā)育完全就表示雄鹿成年,具有當爸爸的能力了。我們再讀一讀這句話,你還明白了什么?
生:我從“才”字感受到雄性小鹿的發(fā)育很慢。
師:雌麋鹿繁殖力很低,雄麋鹿發(fā)育如此緩慢,這使我們感受到麋鹿非?!?/p>
生:珍貴。
評析:對“繁殖力低”這一特點的琢磨很經(jīng)典。第一,運用對比的策略,讓學生感受到作者遣詞造句的精準。第二,補充資料,讓學生感受到作者介紹麋鹿的科學性?!按坡梗缏梗┑膽言衅诒绕渌诡愐L”是不是作者信口開河?限于篇幅,作者沒有在文本中呈現(xiàn)證據(jù),教師補充進來,這就是教學的“求真”,是真正的“用心做語文的事”。第三,教師所做,旨在引導學生重走教師的閱讀思考之路。所謂有什么樣的教師閱讀就可能有什么樣的學生閱讀。
師:作者是通過作比較、列數(shù)字等說明方法,準確介紹了麋鹿自然繁殖力很低這一特點。我們再回過頭讀一讀第2、3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樣把麋鹿其他特點介紹清楚的。
生:“一般雄麋鹿體重可達兩百千克,角長達八十厘米,每兩年脫換一次?!边@是列數(shù)字的方法。
生:“與其他鹿科動物一樣,麋鹿也是一種草食性哺乳動物。”這一句用了作比較的方法。
生:“角似鹿,面似馬……”這句也是用了作比較的方法。
師:(將文中“麋鹿是鹿的一種”“與其他鹿科動物一樣”“是鹿科動物中”“比其他鹿類”字跡變色)大家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都是作比較。
師:不難發(fā)現(xiàn),相對于其他鹿類而言,麋鹿的確很奇特。
評析:這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集中認識作者所用的說明方法,由零散到集中,促使學生形成整體印象,簡潔而高效。
師:同學們,我們已清晰地了解了麋鹿的特點,假如你就是一只麋鹿,你愿意向在座的各位介紹自己嗎?不急,老師給大家友情提示:(1)用“我”“我們家族”表示第一人稱的口氣來介紹麋鹿的外形、習性、繁殖等某一方面的特點;(2)根據(jù)介紹的需要可以重新組合課文的語言;(3)先在小組內(nèi)介紹,然后在全班交流。
(生讀文,小組內(nèi)交流)
師:哪只可愛的小“麋鹿”愿意為大家作自我介紹?
生:大家好,我是麋鹿寶寶。人們把我叫“四不像”,角似鹿,面似馬,蹄似牛,尾似驢,所以也叫“四不像”。
師:“麋鹿”同胞們,我們來評一評這只“麋鹿”的介紹。
生:我覺得她很有禮貌。
生:她主要介紹“四不像”的外形特點,我覺得后面“所以也叫‘四不像’”這句話可以不要,與前面的重復了。
師:那你來介紹吧。
生:大家好,我是麋鹿寶寶,因為我角似鹿,面似馬,蹄似牛,尾似驢,所以人們把我叫“四不像”。
師:你真是一只有禮貌的小“麋鹿”,老師記住了你奇特的外形。大家也用這種口氣在小組間進行第二次介紹。
師:誰還想給大家作介紹?
生:我們“男人”體重一般都有兩百千克,角長達八十厘米,每兩年會脫換一次;而“女人”是沒有角的,體型也較小些。我們的尾巴是鹿科動物中最長的,蹄子寬大,行動敏捷。我們的毛色夏天是棕紅色的,冬天是棕灰色。
師:老師特別喜歡你將雄麋鹿稱為“男人”,雌麋鹿稱為“女人”,而且將外形介紹得很具體。今天回家后,大家把你所了解到的麋鹿特點介紹給你的家人,讓他們也了解一下我國這一珍稀動物,好嗎?
評析:說明文的教學,除了解作者所介紹的事物及特點、了解作者使用的說明方法外,還要做什么?吳老師給我們做了很好的示范——復述。將作者的語言內(nèi)化為自己的語言,這就把語文課與科學課區(qū)別開了。此其一。教師還要求學生以“第一人稱”來介紹,既符合四年級學生的特點,又使說明性語言有了一點文藝色彩——說明文的教學變得有趣一些。此其二。
師:我們了解了麋鹿的特性,是不是更想知道它生活的環(huán)境呢?
生:是。
師:請同學們默讀第1自然段,去感受麋鹿的生活環(huán)境,在感受深刻的地方作批注。
(生默讀并批注)
師:小手舉起來了,請你將自己的感受與大家分享一下。
生:麋鹿生活的地方氣候溫和,林茂草豐。
師:你是一個會學習的孩子,抓住了文章的關(guān)鍵句。
生:我感覺麋鹿生活的環(huán)境很美。
師:你能欣賞到景色之美,真是一個會想象的孩子。能說說你的理解嗎?
生:晨霧像輕紗般籠罩在黃海灘涂上,我覺得那是一種靜靜的感覺。
師:你不僅會想象,還會理解。能通過你的朗讀表達你的感受嗎?
(生入情入境地朗讀)
生:我感受到麋鹿很警覺,因為它一聽到人的腳步聲就迅即逃到草叢里了。
師:你能抓住重要的詞句來理解,很好!這也是我們理解課文的好方法。同學們,我們曾經(jīng)學過寫動物的文章,如《翠鳥》《燕子》《貓》,這些課文的開頭我們還記得嗎?
生:翠鳥喜歡停在水邊的葦稈上……
生:一身烏黑的羽毛,光滑漂亮……
生: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
師:孩子們,你們記憶力超強,老師為你們點贊。大家是否發(fā)現(xiàn),這些課文的開頭都是直接介紹動物特點的?我們今天學的課文,開頭卻描繪了一幅極美的畫面。大家直接從第2自然段讀讀,感受一下能不能把第1自然段刪除。
生:不要第1自然段,直接介紹麋鹿的特點也行。
生:我覺得不行。這樣我們就不知道麋鹿現(xiàn)在生活的情況了。
師:真是見仁見智,你們的觀點都有一定的道理。我們學完麋鹿傳奇的經(jīng)歷,理解會更深刻。
評析:這篇說明文比較有意思,介紹麋鹿的外形等特點時,很客觀很科學,而介紹麋鹿生活環(huán)境時,很主觀很感性。吳老師在處理這一內(nèi)容的閱讀時,依循作者的思路,以閱讀文學作品的方式,如,朗讀想象畫面,讓學生感受文字的美。同時,喚醒學生的舊知,進一步鞏固說明文的一種“文學”開頭方式。還略略滲透批判性思維訓練——“感受一下能不能把第1自然段刪除”。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作者運用一般的說明方法介紹麋鹿特點,而言之有序、準確表達,這也是科普文表達的特點。說到科普文,老師向大家推薦一套《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它能為你打開一扇知識之窗。課后希望同學們?nèi)チ私庖环N珍稀動物,用自己的語言重組后介紹給同學。下節(jié)課,我們一起探討麋鹿的歷史。
評析:總結(jié)課內(nèi)所學,延伸課外閱讀,真正架起一座課內(nèi)閱讀通往課外閱讀的橋梁。
總評:綜觀這節(jié)科普文的閱讀教學,突出體現(xiàn)出求真、嚴謹又不失文藝的特點。
第一,求真、嚴謹。科普作品的本質(zhì)特征是求真、嚴謹——科學性。一方面是所介紹內(nèi)容的真,如,作者采用說明、舉例、列數(shù)字以及對比等方法科學客觀地介紹麋鹿的特點;一方面是語言的精準又通俗流暢。閱讀教學就是要讓學生感受和理解其所介紹的事物,切身體會到內(nèi)容的科學性和語言的精準嚴謹,如,采用對比的策略、補充關(guān)鍵性資料等理解麋鹿的特點。
第二,不失文藝。這篇科普作品的文藝性比較強,體現(xiàn)在文章的開頭,很感性地描繪麋鹿生長的環(huán)境。還有文章的第二部分介紹麋鹿的“坎坷歷史”等,融入作者很濃的主觀色彩,使科普作品可讀性更強。教學也較好地體現(xiàn)了文藝性,如,讓學生以第一人稱做自我介紹、朗讀想象麋鹿生活環(huán)境的畫面等。
(作者單位:福建光澤縣杭西小學 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學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