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志英
摘 要:高中語文課堂很多學生表現(xiàn)得“懶政”,如能在教學中巧用心理學效應(yīng),可很好地改變這一現(xiàn)狀。從營造氛圍,創(chuàng)設(shè)靈動課堂;激發(fā)興趣、引導學生參與課堂;以生為本,讓學生親師信道;正面評價,對學生欣賞激勵四個方面展開論述。
關(guān)鍵詞:心理學效應(yīng);語文課堂;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19-005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9.031
語文在高考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極為重要。然而現(xiàn)今的高中語文課堂,很多學生卻表現(xiàn)得“懶政”:懶懶地坐著聽課,不積極思考,覺得學不學都無所謂,這使語文課堂教學效率高不起來。那么,如何改變這一“懶政”現(xiàn)狀,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讓語文課堂成為真正的有效課堂呢?其實,如果能巧用相關(guān)的心理學效應(yīng),是可以讓學生不再語文課堂上“懶政”的。
一、南風效應(yīng)——營造氛圍靈動課堂
法國有一則寓言:北風和南風比武,看誰能把行人的衣服脫下。北風大施淫威,猛吹猛刮,行人為抵御寒風把大衣裹得更緊了;南風輕輕地吹,行人覺得越來越熱把大衣脫下了,結(jié)果南風得勝。后人把工作要講究方法和策略稱為“南風效應(yīng)”。其實,課堂教學也是如此。如用嚴厲的態(tài)度、生硬的表情、居高臨下的“北風吹”方式進行教學,學生就會“大衣裹得更緊”——產(chǎn)生學習“懶政”;如采用溫暖的“南風吹”式教學,就能輕易地讓學生“脫掉大衣”——不再“懶政”,動起來,參與教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教學時,教師要樹立以生為本、師生平等的民主觀念,營造和諧靈動的“南風吹”課堂環(huán)境。教師用親切的笑容、和藹的態(tài)度、期待的眼神、動人的音樂等“吹南風”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一種來自教師的尊重,感受到一種溫暖的、和諧的氛圍。這種溫暖靈動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一種認可與接納,學生就會“親其師,信其道”而暢所欲言,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進行“共享式”信息交流。這樣,學生就不再“懶政”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也充滿生機活力。
二、情感效應(yīng)——激發(fā)興趣參與課堂
情感效應(yīng),指的是一方的情緒狀態(tài)會影響對另一方的評價,同時,雙方也會產(chǎn)生“情緒傳染”的心理效果。這啟示我們,教學中,如果教師合理利用情感效應(yīng),是可以用自己的教學熱情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使得學生參與教學而不再“懶政”。
如《燭之武退秦師》人物形象分析片段:我情緒高昂,莊重宣布:“我忍不住想寫一首詩,送給我心中的男神!”學生立馬來興趣,盯著我看:“誰?” “請君細聽:燭之武,你,大義凜然,視死如歸,臨危受命真英雄;你……”故作卡殼,“卡住了出不來了,同學們不會袖手旁觀見‘卡不救吧?”哄笑聲中,學生不再“懶政”,熱烈討論起來。如《蜀道難》教學,為激發(fā)學生興趣而不課堂“懶政”,我用電子白板展示蜀地山勢峻峭的圖片,配上清雅的音樂,讓學生感受蜀地環(huán)境的絕美壯美。配以畫外音“詩人余光中有言:‘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同學們認為這評價的是誰呢?”學生來興趣了,搶答。我給予指正、肯定。又激情引導: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李白是國度中璀璨的明珠。李白寫詩歌:“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李白是酒仙:“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崩畎?,他是那樣的灑脫、超拔不群。他用豐富的想象和超凡的妙筆,向世人詮釋浪漫主義的最高境界——《蜀道難》。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走進《蜀道難》,一起讀起來……我一席“煽情”的話,學生也激情誦讀起來。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課堂教學中,老師可適時運用情感效應(yīng),用自己的教學熱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產(chǎn)生學習的欲望,再把欲望轉(zhuǎn)化為學習的動力,使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思考、探索,也就能解決好學生語文課堂“懶政”問題。
三、自己人效應(yīng)——以生為本親師信道
“自己人效應(yīng)”指的是對“自己人”所說的話更信任、更容易接受。老師的教育以學生為本,如果老師能把自己處于學生的朋友地位,更多地從學生角度去理解,感受學生的思想、情感,并把這種思想和感受恰當?shù)貍鬟f給學生,讓學生內(nèi)心真正獲得“安全感”和“認同感”,就能縮短與學生的心理差距,讓學生覺得你是“自己人”。“親其師,信其道”,課堂上學生當然不會對老師的話無動于衷而“懶政”,而是積極地參與語文教學。
如《拿來主義》:這是一篇議論文,又是周樹人寫的,較難懂。我對同學們說,“不瞞你們,我當年學習語文:一怕寫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樹人。魯迅的文章不好學,晦澀難懂?!蓖瑢W笑問:“你也這樣啊,我們同類?!比缓笪以掝}一轉(zhuǎn):“不過,后來我仔細研究了,其實也沒那么難。文章很簡單的,就兩部分,哪兩部分,找得出吧?”學生找對了,然后我引導學生思考后歸納:“文章先談送去,再說拿來,然后用了幾種方法來論證自己的觀點,就這么簡單。所以,我們學習課文,要先從整體上把握行文思路,然后局部分析,問題就簡單得多了?!绷攘葦?shù)語,讓學生感覺老師是“自己人”,是在幫助自己,所以在上課時也就樂意接受引導而不會“懶政”了。
運用自己人效應(yīng),要注意在與學生交流時多用鼓勵性的語言,用自己的魅力感染學生,與學生打成一片,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這樣,學生會從內(nèi)心深處認可教師是“自己人”,從而解決語文課堂學生“懶政”的問題。
四、放大效應(yīng)——正面評價欣賞激勵
教育心理學上的“放大效應(yīng)”是指在批評學生時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可以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有一次上課時,我讓同學們看黑板上的練習題,發(fā)現(xiàn)后排有位同學卻頭也不抬,趴在桌上寫寫畫畫,我悄悄走近,他沒發(fā)覺,我拿起那張紙——是我上課的漫畫像——唾沫橫飛講課!同學們瞅瞅我,又同情地看看那位學生,做好了看我 “大發(fā)雷霆”的準備。但我深吸口氣,平靜下來,淡定地說:“同學們做黑板上的練習。”然后低聲稱贊這位學生:“畫得不錯,簡筆勾勒,筆法嫻熟,有一定的畫畫功底,好好讀書,說不定會當個業(yè)余畫家呢!不過老師對你有點小要求,請你以后上課要專心,學有余力再畫!”這個學生愧疚了,深深地低下了頭。在以后的日子里,語文課上他從不“懶政”,認真聽課,積極回答問題,語文成績也漸漸提高。
所以,教師在課堂上發(fā)現(xiàn)學生犯了錯誤時,不要以為他們“不可救藥”, 讓批評變成欣賞,給他一點尊重,給他一點鼓勵,學生會在教師有藝術(shù)性的語言中體會到教師的愛心,這會讓學生心存感激又自信,就會心甘情愿地接受教師的指導,當然也不會再課堂“懶政”。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善用、巧用這些心理學效應(yīng)——“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能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fā)和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就可以解決學生語文課堂學習“懶政”問題,讓語文課堂成為真正有效、高效的課堂。
參考文獻:
[1] 周金虎.教師不可不知的59個心理效應(yīng)[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
[2] 劉麗萍.《教師不可不知的教育心理效應(yīng)》中的幾大效應(yīng)探究[J].學苑教育, 2015(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