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婷婷 鄭 蔚 段好麗 張 葦 喬婷婷 陳丹丹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14)
老年腦卒中患者子女照顧者照顧行為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
閆婷婷 鄭 蔚 段好麗 張 葦 喬婷婷 陳丹丹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14)
目的 評估老年腦卒中患者子女照顧者的照顧行為及相關(guān)影響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樣法抽取134例老年腦卒中患者及其子女家庭照顧者進行問卷調(diào)查。結(jié)果 子女照顧者相關(guān)照顧行為得分總分為(40.75±7.518)分,處于中等水平。子女的年齡、照顧年限是影響其照顧行為的主要因素(P<0.05)。結(jié)論 醫(yī)院醫(yī)護人員及社會保健相關(guān)部門需給予子女照顧者關(guān)于老年腦卒中患者照顧知識及行為相關(guān)的教育和指導,改善其照顧行為,提高其照顧水平,進而改善腦卒中患者的康復效果和生活質(zhì)量。
腦卒中;照顧者;照顧行為
腦卒中患者的存活者高達80%存在包括肢體、語言、認知等方面的障礙,患者的自理能力受到嚴重影響,需要照顧者幫助來應對不同程度后遺癥帶來的自理困難。腦卒中患者出院后,大多數(shù)由家屬協(xié)助其完成康復及護理活動〔1〕。老年腦卒中患者主要照顧者的照顧知識和行為對病人生活質(zhì)量及康復發(fā)揮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2〕。在腦卒中患者恢復過程中,若照顧者出現(xiàn)不當?shù)恼疹櫺袨榛蛘疹櫮芰Σ蛔?,將會減慢病人康復速度,更有甚者可能會使病人面臨再次入院。本研究調(diào)查評估醫(yī)院內(nèi)老年腦卒中患者子女照顧者的照顧行為并分析其影響因素。
1.1 研究對象 2014年8~12月便利抽取鄭州市某三甲醫(yī)院住院的老年腦卒中患者的子女照顧者134例。納入標準:(1)照顧者年齡≥18歲;(2)所照顧的患者年齡≥60歲,符合全國第4屆腦血管病的診斷標準〔3〕,病情趨于穩(wěn)定期;(3)由子女承擔主要照顧任務;(4)意識清楚,語言功能正常,溝通無明顯障礙;(5)自愿參加本研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其他親緣關(guān)系的家庭照顧者、雇傭照顧者,如醫(yī)院護工,保姆等。共發(fā)放問卷134份,回收134份(100%);年齡26~68歲,平均(45.49±11.866)歲;26~44歲為青年組,45~68歲為中老年組。
1.2 調(diào)查工具 ①一般情況調(diào)查表,包括子女照顧者的性別、年齡、家庭收入、文化程度、工作情況、是否患慢性病等。②子女照顧行為評估問卷〔4〕,包含6個維度(疾病管理、用藥管理、飲食管理、日常起居、康復鍛煉、情緒管理),共計20個條目,每個條目均設有4個選項(完全自理給予代替、部分自理給予代替、部分自理給予指導、不能自理且沒有護理)。采用4級計分,得分0~60分。0~30分照顧行為表現(xiàn)為差;31~50分為良;51~60分為優(yōu)。該量表經(jīng)過預調(diào)查結(jié)果分析后,Cronbach α系數(shù)為0.772,內(nèi)容效度(CVI)為0.723,信效度較好,可以使用。
1.3 質(zhì)量控制 由調(diào)查者運用以上量表對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diào)查。從護士站調(diào)取符合條件的腦卒中患者的電子檔案,征得患者及其子女同意后進入病房,進行面對面式訪談,并在訪談過程中收集資料。調(diào)查前取得知情同意,當場收回問卷并逐項檢查,對漏項及多選項目及時給予糾正,保證數(shù)據(jù)的真實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21.0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2.1 子女照顧者照顧行為 子女照顧者照顧行為總分(40.75±7.518)分,處于中等水平,各維度的得分情況見表1。
2.2 子女照顧者照顧行為得分單因素分析 影響老年腦卒中患者子女照顧行為的主要因素為年齡、文化程度、照顧年限及家庭月收入(均P<0.001),見表2。
2.3 子女照顧者照顧行為多因素分析 以年齡、文化程度、照顧年限、家庭收入為自變量,并以照顧行為總分為因變量,使用多重線性回歸分析。分析時引入水準α=0.05,剔除水準β=0.10。結(jié)果顯示,年齡和照顧年限為子女照顧者照顧行為得分的影響因素。見表3。
表1 子女照顧者照顧行為評估得分(n=134)
表2 子女照顧者一般資料和相關(guān)照顧行為比較±s,n=134)
表3 照顧行為得分多重線性回歸分析(n=134)
子女照顧者疾病自我管理相關(guān)整體照顧知識和照顧行為處于中等水平,需要對子女照顧者給予適當?shù)慕】到逃罢疹櫺袨榈闹笇?,以提高其自我效能?〕及相關(guān)照顧行為整體水平。子女照顧者關(guān)注老年腦卒中患者,積極主動了解疾病并傳達給患者?;颊吲c之親密度較高,也更易接受相關(guān)知識。子女照顧者對病人的飲食非常謹慎,會考慮營養(yǎng)又兼顧患者身體情況。出于子女的身份,愛護照顧父母,也能為患者提供較高的情緒價值,使得患者情緒管理方面相對較好,此方面效果優(yōu)于配偶照顧者〔6〕。本文表明,3個表現(xiàn)相對較差的維度均與疾病康復知識和身體復健技能密切相關(guān),如用藥管理、康復管理均與醫(yī)護人員的健康教育和復健指導息息相關(guān),起居指導需要醫(yī)護人員給予老年腦卒中患者個性化決策方案,幫助其改變對疾病康復不利的起居習慣,從日常習慣中慢慢改善患者身體狀況及生活質(zhì)量〔7,8〕。這表明照顧者急需醫(yī)護人員在相關(guān)方面指導,亟待醫(yī)護人員在醫(yī)療護理行為中有所改善。本文中26~44歲子女照顧者照顧精力足夠,并且更易接受新事物,對疾病有較高的認知能力有關(guān)。照顧年限方面,本文與梅永霞等〔9〕研究結(jié)果不一致,可能與參與調(diào)查的老年腦卒中患者的子女年齡為青中年較多,照顧年限>1年的子女除了自身的工作、照顧家庭外,還要照顧生病的父母,長期照顧任務繁重又會加重其身體和心理負擔,導致照顧行為不當有關(guān)。
綜上,臨床護理工作中醫(yī)護人員對于老年腦卒中患者子女照顧者的照顧行為應充分重視,需盡可能為患者子女提供康復知識指導、照護經(jīng)驗及健康教育等重要內(nèi)容。通過醫(yī)護人員對子女照顧者進行系統(tǒng)的康復指導,改善照顧行為,增強照顧能力,有助于改變其照顧決策及行為,進而改善老年腦卒中患者康復效果,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
1 Kwakkel G,Veerbeek JM,van Wegen EE,etal.Predictive value of the NIHSS for ADL outcome after ischemic hemispheric stroke:does timing of early assessment matter〔J〕?J Neurol Sci,2010;294(1-2):57-61.
2 Allison R,Evans PH,Kilbride C,etal.Secondary prevention of stroke:using the experiences of patients and carers to inform the development of an educational resource〔J〕.Fam Pract,2008;25(5):355-61.
3 李 剛,鮑 歡,郝俊杰,等.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早期診療指南——美國心臟協(xié)會/美國卒中協(xié)會為醫(yī)療保健專業(yè)人員制定的指南(第六部分)〔J〕.中國卒中雜志,2013;8(10):815-38.
4 王兆國,鄭 蔚,孫 萌,等.自我管理模式在老年腦卒中患者主要照顧者評估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4;9(17):140-1.
5 梅永霞,張振香.社區(qū)腦卒中主要照顧者自我效能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14;308(2):146-9.
6 張 軍,姚瑤瑤,韓今華,等.老年腦卒中患者配偶照顧者焦慮抑郁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18):5216-7.
7 鄭麗維,張冬梅,許 樂,等.腦卒中患者生活質(zhì)量與其主要照顧者知信行的相關(guān)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1):168-9.
8 Cameron JI,Naglie G,Silver FL,etal.Stroke family caregivers'support needs change across the care continuum:a qualitative study using the timing it right framework〔J〕.Disabil Rehabil,2013;35(4):315-24.
9 梅永霞,張振香,林蓓蕾,等.社區(qū)腦卒中照顧者負擔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4):1054-6.
〔2016-10-15修回〕
(編輯 王一涵)
2014年度河南省科技攻關(guān)計劃項目(142102310352)
鄭 蔚(1962-),女,碩士,教授,碩士生導師,主任護師,主要從事外科護理學、慢性病管理、護理管理研究。
閆婷婷(1992-),女,碩士在讀,主要從事外科護理學、腫瘤康復研究。
R473.74
A
1005-9202(2017)10-2547-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7.1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