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金
2011年1月17日,寧夏天地奔牛實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彩旗飄舞、汽球高懸,人聲鼎沸。來自中國煤炭工業(yè)協(xié)會的主要領導和全國煤炭行業(yè)專家,各大礦、局用戶單位領導,10多家中央和地方新聞單位記者云集在這里。世界最大的年產1200萬噸煤礦綜采工作面刮板輸送設備成功下線,它宛如一條鋼鐵巨龍橫亙在總裝鋪設臺,接受四方專家、八方賓客對它的驗收和評定。
在中國煤炭工業(yè)協(xié)會主辦的產品評議會上,一個中等身材,膚色白晰的年輕人神態(tài)自信,健步登上講臺,他就是天地奔牛集團公司副總工程師、項目主設計師劉慶華。在對產品研制過程的講述中他滿懷激情的說:“這套井下工作面綜采輸送設備的研制成功標志著我國千萬噸級超重型煤炭成套綜采裝備的國產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其主要技術指標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p>
市場如戰(zhàn)場,用戶需求就是命令
2006年年底,神華集團萬利分公司向公司緊急訂購了一臺SGZ1000/3×700刮板輸送機,要求2007年1月交貨。設計生產周期一共只有兩個月,時間緊、要求高,最大的問題是當時相關的技術資料不全,給設計、生產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劉慶華接受了該項目的設計任務,他面對壓力,沒有退卻,而是將其視為一次挑戰(zhàn)。他加班加點完成了總體方案的設計后,把項目細分為幾個子項目,組織室內設計人員分工協(xié)作,各子項目交叉并行,槽幫、刮板、鏈輪軸組等生產周期長的部件先設計并先發(fā)圖,盡量為生產節(jié)約時間。在那些日日夜夜里,設計組的人員沒睡過一個囫圇覺,在短短14天內他們完成了項目的全套圖紙的設計和出圖任務。由于時間緊迫,產品設計正式投入生產后,機頭架卻出現了問題。為了盡快解決技術難題,劉慶華白天深入井下了解情況,夜晚對設計方案進行了反復修訂,最后徹底解決了機頭架設計上存在的所有問題。產品交付用戶使用后實現月產煤107萬噸,創(chuàng)造了同類國產設備的最新高產記錄。同時這臺設備機頭架也成為“奔?!碑a品的經典設計,其后的刮板輸送機產品機頭架大多數結構都以此為據,進行設計、生產。
隨著綜采技術的日益提高,回采產量的大幅增加,配采比例失調,薄厚煤層開采速度不相適應的矛盾日益突出。為避免資源浪費,實現資源均衡開采,薄煤層綜采設備日益受到關注。公司決定開發(fā)薄煤層開采用刮板輸送機,而且要求新的產品與國內同類產品相比要有較大的技術進步。這副重擔又落到了劉慶華的肩上。
劉慶華接受任務后查閱了大量資料,對國內外薄煤層綜采技術和設備進行了全面的調查和了解,總結了國內外產品的結構特點,進行了鏟板側鏈軌牽引方案、鏟板側固定銷排牽引方案、擋板側鏈軌牽引方案等十多種技術方案的對比,綜合考慮了薄煤層井工開采的特點和刮板輸送機的發(fā)展方向,以解決目前薄煤層綜采刮板輸送機普遍存在的問題為突破口,設計完成了薄煤層刮板輸送機。該型刮板機適應采煤高度0.7—1.3米,刮板鏈采用φ26×92/64超級扁平鏈,與采煤機配套的牽引機構采用了單側定位反向銷排,鑄焊中部槽之間由單側卡塊定位式啞鈴相聯接。以上創(chuàng)新技術的運用,很好的解決了以往薄煤層綜采設備鏈條規(guī)格小易發(fā)生斷鏈,擋板側采機牽引機構排煤不暢,中部槽間聯接強度低易掰隼頭等難題,使該產品綜合性能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該項目產品在2007年北京舉行的采礦設備博覽會上引了起國內外多家用戶的高度關注,后在兗州煤業(yè)集團進行試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近年來劉慶華先后承擔了高速滑行刨煤機、神華集團神東公司中部槽國產化項目、神華集團萬利分公司SGZ1000/2×700、SGZ1000/3×700綜采工作面成套設備、液壓緊鏈器等公司重大技術項目的設計、開發(fā)工作,多次獲得公司科技進步獎。為公司產品的更新換代做出了突出貢獻。
人才創(chuàng)造活力,管理提升效益
作為公司設計研發(fā)隊伍的直接管理者,劉慶華積極倡導“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以人才創(chuàng)新活力。
在多年的產品設計研究中,劉慶華深感自己理論知識的不足,他真正體會到有多深的地基才能建多高的樓房。平日里他在忙碌的工作中擠時間如饑似渴地學習急需的知識,在公司產品設計中他總是領先掌握一些新的設計思想和計算機應用工具,公司引進UG設計軟件后,他是最早一個掌握和使用的人。為了全面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2004—2007年他考取了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機械工程專業(yè)在職研究生,獲得碩士學位。
劉慶華在擔任設計室主任期間,把創(chuàng)建學習型團隊與現代化管理思想結合起來,以公司“創(chuàng)新在每天,學習到永遠”的核心價值觀激勵全體科研人員,在產品研發(fā)實踐中培養(yǎng)出一支作風嚴謹、基礎扎實、富有創(chuàng)造力,在煤炭運輸機械及配套產品領域擁有較強技術優(yōu)勢的專業(yè)化研發(fā)隊伍。2007年他所在的設計室被自治區(qū)評為“全區(qū)學習型標兵班組”。
擔任產品研究所副所長、副總工程師后,劉慶華更加注意以身作則,影響和帶動周圍的年輕工程技術人員成長。他認真關注國內外一些現代企業(yè)人才管理思想和實踐,主動接近和融入到技術團隊之中,經常與本所技術人員交流談心,隨時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并及時給予幫助和指導,調動工程技術人員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平時要求他們多發(fā)現問題,經常討論,多積累,為他們盡快成長打好了基礎。他提倡發(fā)揚 “傳、幫、帶” 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新老同志互相幫助,相互學習,使年輕技術人員盡快提高專業(yè)技術水平,老技術人員及時熟悉、掌握新軟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他重視團隊精神的培養(yǎng),在本單位員工隊伍中形成了一種團結和諧、暢所欲言、互相尊重、相互配合、充分共享的工作關系。
為了使工程技術人員熟悉市場運作,發(fā)揮公司在產品投標中的作用,提高市場占有率,在他的倡導和組織下產品研究所開展了“模擬招投標”活動,收到良好的作用。現在的公司產品研發(fā)團隊充滿朝氣,勇于承擔責任、敢啃“硬骨頭”,不斷地承擔和出色完成公司重大技術項目的設計開發(fā)任務,公司近兩年推出了多項行業(yè)領先、國際先進水平的技術創(chuàng)新成果,“7米一次采全高”等多個綜采工作面成套裝備項目獲國家、省部級表彰。
成績代表過去,追求永無止境
在10多年的產品研究、開發(fā)實踐中,劉慶華出色的完成了一個又一個項目,他像一部高速、精確運轉的機器,又像一個勇敢沖鋒陷陣的戰(zhàn)士。熟悉劉慶華的人都知道他的工作規(guī)律:他不僅每天正常工作時間兢兢業(yè)業(yè)的鉆研業(yè)務,星期天和節(jié)假日很少休息,長時間連續(xù)加班。只要工作需要,他就堅持在工作崗位,從來不計時間和報酬。然而他也是一個有情有義的男兒。采訪中提到他的家庭、父母、妻兒,他愧疚的說:“我不是一個好兒子,也不是一個稱職的父親,孩子從生下來那天起,我就沒有好好帶過他。”“沒辦法,我這個人只有在辦公室畫圖時坐得住,家里待不住,這可能也是職業(yè)病?!?/p>
少了小家庭的溫馨與歡樂,劉慶華的才能卻在“奔?!边@個大舞臺上得到充分展示。他和他的團隊多年來的默默耕耘、汗水澆灌換來了事業(yè)上碩果累累。近幾年,劉慶華作為主要項目設計人完成了多項國家重大科研項目:2007年,PLM3500輪式破碎機項目榮獲中國煤炭工業(yè)科學技術獎三等獎;2008年,SGZ800/630中雙鏈刮板輸送機項目榮獲中國煤炭工業(yè)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009年,年產600萬噸綜采工作面成套輸送設備榮獲中國煤炭工業(yè)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劉慶華先后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7項。
對劉慶華做出的貢獻,國家、企業(yè)給了他很高的榮譽。他連續(xù)多年被評為公司優(yōu)秀員工、勞動模范,2005年被評為石嘴山市“351”人才工程青年科技后備人才、2009年榮獲石嘴山市“五一勞動獎章”,2010年獲得了全國勞動模范殊榮。
在鮮花和榮譽面前劉慶華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他說:“榮譽只能代表過去,但是產品技術創(chuàng)新卻永無止境。在煤機市場激烈競爭的今天,我們必須堅持‘真正為顧客提供價值的思想,構筑人才培育平臺,整合技術資源,研發(fā)一代新產品,儲備一代新產品,提升天地奔牛集團公司的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才能使企業(yè)永遠立于不敗之地?!边@是劉慶華接受媒體采訪時的感言,也是劉慶華追尋“奔?!鄙耥崳瑢ⅰ氨寂!贝蛟斐蓢H化品牌的鏗鏘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