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男孩暖化了全世界的心
Campbell Remess是一名12歲的澳大利亞小男孩,他縫制泰迪熊玩偶的視頻被傳到網(wǎng)上后,迅速引起網(wǎng)友們的關注。截至去年11月7日,視頻的點擊量已經(jīng)超過3000萬次,觀眾遍布全球各地,他因此成了“網(wǎng)紅”。
Remess從三年前就開始每天縫制泰迪熊了,不過他不是為自己做,而是把小熊都送給生病住院的孩子,希望能給他們的心靈帶來慰藉。
他把這個制作并捐贈泰迪熊的計劃命名為“Campbell的365計劃”。
三年來,他縫制并捐贈了800多個造型各異且有自己專屬名字的泰迪熊,最遠的捐獻地點甚至到了巴黎和比利時??粗@些抱著泰迪熊露出溫暖笑容的孩子們,Remess覺得一切都很值得。
他制作小熊的錢來源于自己的零用錢和別人的捐贈,Remess從來不求任何的現(xiàn)金回報,媽媽還為他專門騰出了一間制作室。
目前,為了滿足不斷上漲的泰迪熊索取需求,Remess一家建立了一個網(wǎng)站,告訴有需要的人們怎樣能夠預約到專屬的手工泰迪熊。
令他們驚喜的是,有很多來自全球各地的陌生人給他們寄來了縫制泰迪熊所需的毛料、彩帶和填充材料。
(摘自鳳凰網(wǎng))
素材解讀
一個極其平凡的12歲小男孩之所以能變成網(wǎng)紅引起全世界的關注,原因就在于他把三年來縫制的泰迪熊送給生病住院的孩子們,給這些受病痛折磨的孩子帶去了溫暖和快樂。這種善行雖然很小,但它是愛心的具體體現(xiàn)。善行不在于大小,一句善意的提醒,一個細微的動作,都能夠彰顯出一個人的博愛之心。
適用角度
角度一:從小男孩親手縫制泰迪熊送給生病的孩子們的角度,可以運用到“愛心”“善良”“平凡”等話題。
角度二:從Remess一家支持他制作小熊送給他人的角度,可以運用到“支持”“鼓勵”“家庭教育”等話題。
一位村醫(yī)的守望與牽掛
面對大山中120多位無人照顧的“空巢老人”,家在縣城的他,毅然放棄了在外面賺錢的機會,選擇了“逆行”。
他就是江西省新干縣七琴鄉(xiāng)燥石村唯一的鄉(xiāng)村醫(yī)生李勤如。
行醫(yī)36年,磨破200多雙鞋,如今54歲的李勤如雙眼“花了”,雙腿患有嚴重的風濕性關節(jié)炎。一直未尋找到接班人的他承諾,哪怕村里還有一位老人,他都會堅持下去。
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燥石村委會13個自然村常年只有120多位七八十歲的“空巢老人”居住。行醫(yī)以來,李勤如在出診的過程中穿壞了200多雙鞋。有人給他計算過,30多年來,他出診走的山路超過了10萬公里。
每年冬天,山高路滑,村民一個電話他就有診必出。冬春之交,流感蔓延,李勤如自己打著點滴還要給村民看病……這樣的情況在李勤如36年的鄉(xiāng)醫(yī)生涯中早就是常態(tài)了。
村民的需要和鄉(xiāng)村醫(yī)生的斷層引起他深深的憂慮。為解決鄉(xiāng)村醫(yī)生短缺的問題,去年新干縣所在的吉安市政府出臺了培訓定點定向鄉(xiāng)村醫(yī)生的優(yōu)惠政策。“學員不用交學費,每個月可以領300元生活費”,但是七琴鄉(xiāng)沒有一個人報名。
目前,仍沒有找到接班人的李勤如正在為解決鄉(xiāng)親看病問題的另一個方案努力著。他希望通過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改善當?shù)氐纳顮顩r,吸引燥石的年輕村民回流。
(摘自新華網(wǎng))
素材解讀
李勤如,為了村里120多位無人照顧的“空巢老人”毅然放棄到外面賺錢的機會,選擇在偏僻的山村行醫(yī),一干就是30多年,風雨無阻。這是何等的胸懷,何等的氣魄。這一切,都源于他內心深處對家鄉(xiāng)父老鄉(xiāng)親深沉的愛,源于他無私奉獻的精神。這充分彰顯了他偉大的人格魅力。不過,農(nóng)村“空巢老人”現(xiàn)象、鄉(xiāng)村醫(yī)生的短缺問題等,也應該引起國家和社會的高度重視。
適用角度
角度一:從李勤如不計報酬、不辭勞苦、堅持不懈地為家鄉(xiāng)的父老鄉(xiāng)親看病的角度,可以運用到“奉獻”“愛心”“人格”等話題。
角度二:從農(nóng)村“空巢老人”無人照管、鄉(xiāng)村醫(yī)生短缺的角度,可以運用到“民生”“醫(yī)療”“社會保障”等話題。
博士生邊讀書邊送怏遞
堆成小山的快遞、此起彼伏的電話鈴聲、匆匆忙忙來領取包裹的師生……如果不是刻意觀察,很多人不會發(fā)現(xiàn),煙臺大學綜合商店一角的快遞網(wǎng)點跟別處有一些不同。
沒有市區(qū)地圖、沒有收發(fā)快遞的報表,甚至聯(lián)系業(yè)務的聊天軟件都沒開,貨架后面桌子上的電腦正播放著斯坦福大學的英語公開課。來拿快遞的學生不免往里多看一眼,確認眼睛沒花——這是快遞小哥看的?
電腦的主人叫譚超,快遞網(wǎng)點的老板,一個32歲的山東壯漢。霜降之后的煙臺海邊,風涼得割人,譚超雖只穿了一件單衣,卻在屋里屋外忙得熱火朝天。
譚超有兩個身份,分屬于白天和黑夜。
當一天的快遞全部派發(fā)完畢,天邊燒起晚霞,他就關店回家。打開電腦,一頭扎進文獻堆里,在厚厚的九經(jīng)三史中查找東北亞的資料,隔著幾百年的時空,探究古代高麗、蒙古與中原的和親問題。
譚超的另一個身份,是延邊大學歷史系的博二研究生。
博士生送快遞,有人說“世風日下”,甚至譚超身邊的同學也因此疏遠了他。但譚超認為,這是一份可以養(yǎng)活自己、還能滿足求學的工作。“這也算是以產(chǎn)養(yǎng)學了吧。”譚超說,“博士也得吃飯、交學費,還得養(yǎng)家糊口、還房貸,用雙手掙錢養(yǎng)活自己,有什么不好呢?”
(摘自澎湃新聞,有改動)
素材解讀
仰望星空的博士固然值得肯定,面對生活壓力做出務實選擇的博士同樣應該得到社會的尊重。一如大學保安考上名校研究生可被視為勵志典范,博士生成功創(chuàng)業(yè)同樣有其價值。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既需要實實在在的創(chuàng)業(yè)鼓勵,也需要打破更多就業(yè)觀念上的束縛。
適用角度
角度一:從譚超一邊讀博一邊送快遞的角度,可以運用到“自食其力”“自我調適”“擇業(yè)與就業(yè)”等話題。
角度二:從有人對博士送快遞有偏見的角度,可以運用到“尊重”“偏見”“價值認同”等話題。
紐約華人藝術教父周龍章
“龍章是害羞而看破的人,機巧、率真、干練、辛苦,鞍前馬后,迎來送往,心里藏著不曉得多少故事,如今是該出面說說了……你可以說是演藝圈內的深度八卦,也可以說是精彩紛呈的藝壇傳奇!”作為相識33載的故交,陳丹青這樣評價周龍章。
周龍章何許人也?紐約美華藝術協(xié)會總監(jiān),在紐約辦了數(shù)千場演出、展覽,被稱為紐約華人藝術教父。自20世紀六七十年代,越過八九十年代,直到21世紀,鄧麗君、羅大佑、李安、龍應臺、章子怡、王菲、湯唯……說得出名號的華人老中青明星、文藝工作者,只要在紐約登臺,背后都藏著他的身影。
然而因為周龍章低調的性格,多年來他只是安于幕后,名號并不為大眾所熟知。直到今年,他終于將40年的生涯記錄成書,其中既有他自己從臺灣到香港再到紐約的人生經(jīng)歷,也有和眾多華人明星的交往故事。
盡管陳丹青也說周龍章是在憑一己之力把中華文化弘揚到紐約,但周龍章始終謙虛地否認所謂“教父”的頭銜。
(摘自鳳凰網(wǎng))
素材解讀
周龍章,身為紐約美華藝術協(xié)會總監(jiān),被稱為紐約華人藝術教父。幾十年來,他極力弘揚中華文化,許多明星都是通過他在美國登臺演出。盡管如此,他卻一直是低調的,極力否認所謂的“教92"頭銜,從不張揚。從他的身上我們認識到:無論我們做出多大的成績,都不能過分張揚,更不能驕傲自滿,要保持低調。適用角度
角度一:從周龍章憑一己之力把中華文化弘揚到紐約,但始終謙虛地否認所謂“教父”頭銜的角度,可以運用到“做人”“文化傳承”“生活態(tài)度”等角度。
角度二:從周龍章獨自一人在紐約闖蕩打拼的角度,可以運用到“環(huán)境”“拂搏”“奮斗”等角度。
真相如此讓人感動
美國新墨西哥州的排球女教練Josette Duran有一個14歲大的兒子,名叫Dylan,正在上中學。
這學期開學后的一天,Dylan讓她給自己準備兩份午餐。兒子說是為了幫助班上的同學,他家里很窮,買不起午飯。
Josette很支持兒子的想法,從那天起,她每天都會為兒子準備兩份午餐。
這件事被發(fā)到網(wǎng)上,大家都被Dvlan的善良感動了,Josette正確的教育使兒子有一顆樂于助人的善心。
后來,受幫助的男孩媽媽發(fā)現(xiàn)了午餐的事,特意去學校感謝Josette。男孩媽媽拿出了一筆錢償還給Josette,雖然錢不多,但希望Josette能收下。Josette婉拒了,因為她不是為了錢才做這件事。
Josette擔任教練的女子排球隊在知道了她的善舉后,募集了400美元的捐款,Josette也沒有收下錢,而是直接把錢捐給了學校的食堂。Josette說:“我們已經(jīng)把錢付清了,希望所有沒錢吃午餐的孩子,都可以在食堂吃飯?!?/p>
(摘自鳳凰網(wǎng))
(安徽省界首市顧集中心學校劉騰輝供稿)
(安徽省歙縣第二中學鮑亞民供稿)
素材解讀
Dylan的舉動看似微不足道,卻彰顯出其助人為樂的品格。周圍許多人都被他感動,他們紛紛慷慨解囊,籌集善款捐助學校食堂,以資助那些貧困的學生。這種愛心的傳遞,閃耀著人性的光輝,讓這個社會充滿了溫馨,充滿了感動。
適用角度
角度一:從Dylan讓媽媽多做一份午飯給同學的角度,可以運用到“善良”“愛心”“教育”等話題。
角度二:從受資助的男孩媽媽感謝Josette母子二人的角度,可以運用到“感恩”“回報”“價值觀”等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