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河南省駐馬店市汝南縣人民醫(yī)院中醫(yī)內科 汝南 463300)
化痰活血通絡湯加減對缺血性中風恢復期痰瘀阻絡證患者臨床癥狀及神經功能的影響
張靜
(河南省駐馬店市汝南縣人民醫(yī)院中醫(yī)內科 汝南 463300)
目的:分析化痰活血通絡湯加減對缺血性中風恢復期痰瘀阻絡證患者臨床癥狀及神經功能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缺血性中風恢復期痰瘀阻絡證患者68例,按抽簽順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4例。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西醫(yī)和針灸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化痰活血通絡湯加減治療。比較兩組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中醫(yī)證候評分及療效。結果:治療后,觀察組NIHSS評分和中醫(yī)證候評分較對照組明顯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效果較對照組明顯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給予缺血性中風恢復期痰瘀阻絡證患者化痰活血通絡湯加減治療,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恢復神經功能。
缺血性中風;痰瘀阻絡證;化痰活血通絡湯加減;臨床癥狀;神經功能
缺血性中風是一種常見的中老年疾病,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致殘率及復發(fā)率,且并發(fā)癥多,對患者及家庭造成嚴重的影響[1]。本病在中醫(yī)學中屬于“中風病”范疇,痰瘀阻絡證是其主要證型,痰瘀互結,化生內毒,蘊結于腦,損傷腦絡是缺血性中風發(fā)生的病理機制[2]。因此,及時對缺血性中風患者進行治療,有助于患者康復,改善其生活質量。本研究為分析化痰活血通絡湯加減對缺血性中風恢復期痰瘀阻絡證患者臨床癥狀及神經功能的影響,對我院68例缺血性中風恢復期痰瘀阻絡證患者進行對比研究,結果滿意?,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將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中風恢復期痰瘀阻絡證患者68例納入研究,按抽簽順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4例。對照組男18例,女16例;年齡40~79歲,平均年齡(67.8±9.2)歲;病程14~30個月,平均病程(22.1±4.2)個月。觀察組男20例,女14例;年齡42~80歲,平均年齡(68.1±9.3)歲;病程13~31個月,平均病程(22.3±4.5)個月。分析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西醫(yī)及針灸治療,西醫(yī)治療以腦保護藥物、抗血小板聚集等藥物為主,針灸治療選用一次性針灸針,通過平補平瀉手法進行施針,主穴為豐隆、三陰交、足三里、學海、患側內關、百會,頭暈者加雙側完骨、天柱、雙側風池;言語不利者加廉泉、玉液、金津;便秘者加雙側支溝、雙側天樞。得氣后留針20 min,每隔10 min進行1次行針,1次/d,連續(xù)治療5 d后休息2 d。觀察組在上述基礎上使用化痰活血通絡湯加減治療,組方:炒白術15 g,郁金15 g,石菖蒲15 g,川牛膝10 g,全蝎5 g,地龍10 g,雞血藤30 g,丹參15 g,膽南星6 g,天麻12 g,法半夏12 g,三七粉3 g(沖服);肝腎陰虛者加枸杞子20 g,黃精15 g,熟地黃20 g;氣虛者加黨參15 g,黃芪30 g。溫水煎服400 ml,1劑/d,2次/d。兩組均進行4周治療。
1.3 評價指標采用NIHSS評分評估患者神經功能,以意識水平、面癱、上下肢運動為評分的主要內容,得分越高表示神經功能損傷越嚴重[3];中醫(yī)證候評分:根據(jù)言語謇澀或不語、口舌歪斜、上、下肢活動不隨的重、中、輕程度分別計6、4、2分,根據(jù)肢體強急、胸悶氣短、痰液量、面色灰暗、頭昏沉頭痛重、中、輕程度分別計3、2、1分,根據(jù)脈象沉滑、舌苔白厚膩、舌質暗或存在斑點舌下脈絡迂曲無為0分,有為1分。療效:臨床癥狀或體征基本消失,百分數(shù)折算值≥95%為臨床治愈;臨床癥狀改善,70%≤百分數(shù)折算值<95%為顯效;臨床癥狀有所好轉,30%≤百分數(shù)折算值<70%為好轉;臨床癥狀無明顯變化或加重,百分數(shù)折算值低于30%為無效。百分數(shù)折算值=(治療前評分-治療后評分)/治療前評分× 100%??傆行?臨床治愈率+顯效率+好轉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療效以百分數(shù)和例數(shù)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各項評分用(±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NIHSS評分和中醫(yī)證候評分治療后,觀察組NIHSS評分和中醫(yī)證候評分較對照組明顯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NIHSS評分和中醫(yī)證候評分對比(分,±s)
2.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觀察組治療效果較對照組明顯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例(%)]
本虛標實是缺血性中風發(fā)生的主要病機,本為氣虛或肝腎陰虛,標為風火痰瘀,其中最為常見的是痰瘀阻絡,其治療基本原則為活血通絡、熄風化痰。本研究中,觀察組治療后NIHSS評分和中醫(yī)證候評分較對照組明顯降低,表明化痰活血通絡湯加減治療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恢復神經功能。炒白術、郁金、石菖蒲、川牛膝、全蝎、地龍、雞血藤、丹參、膽南星、天麻、法半夏、三七粉為化痰活血通絡湯的主要成分,其中三七粉、天麻及法半夏為君藥,三七具有活血化瘀之效;天麻可熄風、定驚;法半夏具有溫化寒痰、燥濕化痰之效,三藥共用活血通絡,熄風化痰效果顯著[4~5]。炒白術、郁金、石菖蒲、川牛膝、全蝎、地龍、雞血藤、丹參、膽南星為臣藥,其中炒白術可健脾燥濕、和中益氣,達治痰飲眩悸之效;郁金具有活血行氣解郁之效;石菖蒲可理氣活血、開竅豁痰;川牛膝善補肝腎,強筋骨,引血下行,活血祛瘀;全蝎、地龍善行搜風通絡、熄風鎮(zhèn)痙之功;雞血藤通絡、補血、活血效果顯著;丹參善活血通經、祛瘀止痛之功;膽南星行清火化痰之效。諸藥共用化痰活血通絡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恢復患者神經功能[6]。此外,還根據(jù)患者氣虛及肝腎陰虛情況進行加減用藥,提高治療效果。本研究中,觀察組治療效果較對照組明顯提高,表明化痰活血通絡湯加減治療可提高患者治療效果,促進患者康復。在現(xiàn)代藥理學中,丹參、雞血藤可改善血液流變性,使小動脈擴張;半夏、天麻、膽南星可降低血脂水平,抑制血栓形成,減少缺血、缺氧對腦組織的損傷;全蝎、地龍可促使血液黏稠度降低,溶解纖維蛋白,抗凝劑、抗血栓效果顯著。諸藥合用可提高患者治療效果,促進患者康復。綜上所述,化痰活血通絡湯加減治療缺血性中風恢復期痰瘀阻絡證患者效果較為顯著,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促進患者神經功能恢復。
[1]羅銀河,葛金文,劉林.補陽還五湯治療缺血性中風臨床應用進展[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6,14(3):278-281
[2]徐薇薇.益氣健腦方合穴位針刺在缺血性中風恢復期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5,24(8):1468-1470
[3]柏建中.扶正固元方對缺血性中風恢復期患者NIHSS評分、Barthel指數(shù)、MRS及神經功能的影響[J].環(huán)球中醫(yī)藥,2016,9(11):1379-1381
[4]牛曉亞,鄒蔚萌,趙昱,等.豨薟通栓膠囊聯(lián)合阿司匹林治療缺血性中風恢復期痰瘀阻絡證56例[J].中醫(yī)雜志,2013,54(12):1056-1057
[5]譚凱文,陳薇.活血化瘀法治療缺血性中風的拓展與探討[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13(9):1130-1131
[6]邵聰,楊景青,李長生.中醫(yī)藥治療缺血性中風進展[J].河南中醫(yī), 2014,34(3):433-434
R743.3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2.009
2016-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