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緒萍
摘 要:“學案”的出現(xiàn)真正實現(xiàn)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課堂模式。文章就初中地理教學中如何編寫和運用“學案”進行探究,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利用“學案”掌握地理知識。
關鍵詞:學案;地理教學;教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15-0082-01
相對于傳統(tǒng)的教案來說,“學案”強調的是學,教案強調的是教,教學的本質應該是關注學生學了什么,出發(fā)點在于學生,而不是關注教師教了什么。初中地理教學內容龐雜,難度較大,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不高,這始終是初中教學中的難點。但是如果地理教師能夠編寫出符合學生認知的“學案”,那么這些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一、教師心中有學生是根本
編寫“學案”的目的就是為了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地理。因此,在“學案”的編制過程中,教師要始終做到以學生的認知為依據(jù),以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中心,在民主開放的氛圍中,在重點突出、方法得當?shù)摹皩W案”模式下,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會到地理學習的樂趣,從而激發(fā)他們學習地理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地理素養(yǎng)。例如,在多變的天氣教學中,由于學生們的生活閱歷比較少,因此教師應把天氣與人類的生活、生產的關系,以及人類活動對大氣環(huán)境的影響作為本節(jié)內容的重點及難點。在“學案”導學的過程中,教師設計問題:第一,什么是天氣,天氣的特點是什么?第二,什么是氣候,它和天氣有什么不同?這個問題教師要注意學生的能力分層,要求所有學生完成第一問,可以選擇完成第二問。教師還要讓學生學會收聽天氣預報,記住常用的天氣符號,觀察衛(wèi)星云圖。在“學案”的最后,教師發(fā)給學生關于一些城市霧霾的新聞報道,要求學生閱讀,使他們形成環(huán)境意識,培養(yǎng)他們保護環(huán)境的責任感。這節(jié)課教師采用了要求學生閱讀課本文字與搜集身邊關于天氣的資料相結合的方法,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學習地理,這不但降低了地理學習的難度,同時提升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也符合學生的心智特點。
二、“學案”中有教案是基礎
“學案”中除了給學生提示重要的地理知識,更重要的是對學生進行地理學法指導,讓學生們自己循著教師的指導,學會用地理的眼光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把教案中的教轉化為“學案”中的學,這才是“學案”出現(xiàn)的最大的前提背景。例如,在自然資源土地資源的教學中,教師首先以表格的形式幫助學生們梳理這些分散在教材里的知識點,見下表。
接著,教師再給出填寫表格的范例,讓學生們通過探究合作填寫空白的內容,從而提高學生們對知識的綜合整理能力。另外,教師要充分利用地理學科的特點,讓學生們閱讀觀察中國土地主要利用類型的分布地圖,然后填涂地圖冊上的相關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地理能力,幫助學生掌握我國土地類型的區(qū)域分布情況。在當堂訓練的環(huán)節(jié),教師主要以選擇題的形式出題,暗示學生這節(jié)課在考試的過程中主要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xiàn),這樣既檢查了學生自學的情況,又鍛煉了學生應考、備考的能力。這節(jié)課是地理教學中比較枯燥的部分,學生們沒有學習興趣,教師可通過“學案”幫助學生掌握這些知識。
三、課堂中有“學案”是關鍵
教師精心編寫的“學案”,必須按課程的安排及時發(fā)放給學生,讓學生們按照教師提供的方案去學。學生完成了“學案”,教師必須再及時收上來,仔細批閱。在批閱的過程中,教師要明確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掌握情況,發(fā)現(xiàn)學生的思維漏洞,并進行分析總結,以便更好地指導學生,這才是科學、高效運用“學案”的關鍵。例如,在亞洲的位置和范圍的教學過程中,上課之前,教師就已經(jīng)把這節(jié)課的“學案”發(fā)放給了學生,包括溫習舊知識階段,主要是復習上冊關于地球的形狀和大小以及地球上大陸、大洋的名稱,為下面導入新知識打下基礎。接下來教師應安排學生自學,讓學生運用地圖,以填空的形式,自主完成關于亞洲的位置和范圍、亞洲的地理區(qū)域劃分以及亞洲的世界之最等相關基礎知識的總結整理。在能力提升階段,教師可運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總結表述一個區(qū)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圍的方法。教師在批閱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們對基礎知識掌握較好。在能力提升階段,雖然在填空之中就提示了位置和范圍的表述方法,但是學生仍然表述得不夠具體、全面,舊知識掌握得比較模糊。這樣,“學案”就成了教師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據(jù)。因此,教師要以舊知識提問的形式導入課堂,幫助學生建立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教師和學生通過觀察地圖,共同總結北美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圍,再通過小測驗的形式復習亞洲的世界之最。
四、結束語
“學案”是“先學后教”高效課堂模式的物質基礎,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導航。針對初中地理學科,教師必須立足地理學科的特點,依據(jù)初中生的認知能力,把握好“地理學案”的編寫規(guī)律,讓“學案”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助手。
參考文獻:
[1]王海.新課改中的地理導學案及其教學探究[J].教學與管理,2011(01).
[2]孟凡兵.“學案導學”模式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