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盧文麗
記者、作家、詩人
就中最愛霓裳舞
文|盧文麗
記者、作家、詩人
湖濱水樂
西湖音樂噴泉(湖濱路25號,三公園)
是國內(nèi)最有知名度、關(guān)注度的音樂噴泉之一。夜幕降臨,一朵朵炫目的水花帶著節(jié)奏盛開在西湖之上,讓婉約的杭州夜色又多增添了一份都市的現(xiàn)代感。
① 西湖晚霞(曹元/攝)
② 西湖噴泉(吳海平/攝)
你是夏季里一把團(tuán)扇/掩映西子綠肥紅瘦的嬌媚/溫潤眼波曳水袖緩緩流轉(zhuǎn)/習(xí)習(xí)清風(fēng)似含蓄歌吟/水是柔柔的平,山是淡淡的仄/望盡斷橋的柳,西泠的松/親吻湖畔的荷/——你是《鷓鴣天》,你是《醉花陰》/你是《浣溪沙》,你是《踏莎行》/我喜歡在湖邊看音樂噴泉/蕩著雙腳,舔著冰淇淋
——《湖濱晴雨》(節(jié)選)選自《我對美看得太久——西湖印象詩100》
水,是萬物之源。
老子《道德經(jīng)》曰:上善若水。認(rèn)為水是最為接近“道”的事物?!对娊?jīng)?衛(wèi)風(fēng)?河廣》中有:“誰謂河廣?一葦杭之?!焙纪ê?,有水才能有航。
杭州倚湖而興、因湖而名,自古以來,就與水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杭州幾千年的風(fēng)雅,都是圍繞著一汪迤邐湖水展開的。
↑ 阿樂頭/攝
西湖是屬于大眾的,歷朝歷代,湖邊總是紅男綠女,游人如織。西湖不僅白天美,夜晚更美,杭州人的家門口,多了好幾處觀賞燈光秀和夜景的去處。西湖音樂噴泉可謂是最具人氣的夜景了。
擇一個傍晚,經(jīng)西湖新天地,沿湖而行。湖水如美人風(fēng)鬟霧鬢,在夕陽下靜靜舒展,水是煙波橫,山是眉峰聚,偶有微風(fēng)拂過,將倒映在水中的船影、飛鳥慢慢攪碎。走著走著,天就暗了下來,湖邊的燈,也亮了起來,雷峰塔、城隍閣和保俶塔,夢幻一般熠熠生輝。一公園湖面上,那個周身發(fā)亮的小亭,叫集賢亭。古時(shí),這一帶水流彎曲,周圍平沙淺草,專供八旗子弟騎射練武,故稱“亭灣騎射”,為清代“錢塘十八景”之一。晚上,這里吹拉彈唱,十分熱鬧,唱越劇的、唱流行歌的,三五成群,各得其樂,是遐邇聞名的市民文化藝術(shù)角。
走上大華飯店臨湖的九曲橋,夜幕已降,不遠(yuǎn)處,湖濱三公園的湖面上,一場視覺和聽覺的盛宴已然開啟。伴隨小提琴《梁?!返臉仿?,七彩的泉水從湖底噴出,嫩綠的色澤仿佛垂柳紛披,含煙凝翠,橫斜搖曳,流光溢彩,復(fù)又如星光萬點(diǎn),散入水中。迎面送來一陣涼風(fēng),水氣撲面,如雨如霧,似花片滿衣,絲絲涼意令人欣喜,孩子們更是嬉笑尖叫。這是從音樂噴泉飄過來的水霧。這水霧,落在臉上,仿佛春雪飄零,以手試之,衣袂盡濕。只要風(fēng)向不變,越是走近,水霧越是濃密,紛糅交錯,雖沾濕了發(fā)絲和面龐,內(nèi)心卻是歡喜的。
湖濱三公園是西湖音樂噴泉的主場地,也是觀賞湖光山色的最佳處,無論晴雨,總是游客云集。站在這里,面對萬頃碧波,三面青山如黛,峰巒疊翠,西湖“淡妝濃抹總相宜”的韻味,最是耐人回味,因此,湖濱晴雨當(dāng)選為“三評西湖十景”之一。
大樟樹底下,觀賞音樂噴泉的觀眾,早已里三層外三層,有飯后出門溜達(dá)的本地人,更多的是慕名前來觀賞的外地游客,包括金發(fā)碧眼的老外,引著頸,舉著手機(jī)或相機(jī),拍著視頻或照片。有的還拖著行李箱,估計(jì)是看完噴泉就在延安路坐地鐵去趕高鐵的吧。西湖音樂噴泉建于2003年,每晚兩場,免費(fèi)向公眾開放。2016年5月1日晚,經(jīng)過大半年整改,音樂噴泉復(fù)出當(dāng)晚,5萬粉絲擠爆了湖濱。
湖面上,相繼變幻出五顏六色的荷花、風(fēng)火輪、錢塘江潮,搖落滿地繁華。各種水柱、水霧和水球,或若煙雨江南,上下隨風(fēng);或若柳絮萬頃,左右搖擺。待音樂進(jìn)入高潮部分,飛奔向天穹的串串水柱,像是在夜的宣紙上盡情潑墨,追隨天籟之音,扶搖直上。及至月光晶沁,噴泉止息,簇?fù)淼娜巳壕従彋w矣,仍余裊裊余韻,回蕩在青山綠水之間。
若是春天,柳綠桃紅,水色清亮,感受夜晚的湖畔花態(tài)柳情,山容水意,詩意別具。夜幕下,燈火閃爍綿延;空中,一彎上弦初月。盡管看不清綠煙紅霧,彌漫的也全是影舞光亮,盎然春意。身邊,人群鼎沸,摩肩接踵,你的腦海會蹦跶出“燈火家家市,笙歌處處樓”,或“梨花風(fēng)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這樣的詩句。蒼茫中,波光漾動,音樂聲起,每一滴飛向空中的水珠,似乎都帶著力度,鏗鏘有力,向太虛而去。
夏季,看音樂噴泉是消暑的好方式。若是雨后初晴,空氣清新,群山盡洗,蒼翠欲滴,看噴泉在湖面起舞,心中一片澄明。時(shí)近七點(diǎn),天還是亮的,好友佳人,或依樹下,或坐湖邊,空氣里漂浮著愛情的氣息,自身亦成為風(fēng)景的一幀。倘若來得夠早,還可占到前排座位,不僅可看樹影婆娑,垂柳拂水,更可將音樂噴泉原原本本,瞧個仔細(xì)。噴泉乍現(xiàn),舞姿翩躚,一曲蒙古族特色的《鴻雁》回響湖面,如繾綣鄉(xiāng)愁彌漫,水澹澹兮生煙,若梅花點(diǎn)點(diǎn)拂面,疑似飄在云際。集賢亭附近的湖面上,荷花亭舉,風(fēng)過處,送來荷香陣陣,暗合了“菰蒲無邊水茫茫,荷花夜開風(fēng)露香”的意境。此時(shí),若是下一點(diǎn)兒雨,那也是極好的,簌簌有聲,打在樟樹葉上,打在湖面與荷葉上,仿佛也帶著顏色,共噴泉齊飛,像一道道酣暢淋漓的活潑潑光,在黛色的群山和湖面上空旋舞歌吟。
一個丹桂飄香的仲秋,曾應(yīng)朋友邀約,在汪莊乘畫舫游湖。金風(fēng)送爽,天宇朗然,山色蔥蘢,絲竹繞耳??v目遠(yuǎn)望,但見皓月當(dāng)空,湖天一色,一幕七彩噴泉編織的變幻水簾成為唯一動態(tài),勾勒出西湖秋日之恬淡。酒過三巡,不覺間船已泊在水中央。近距離觀賞噴泉的動與靜,疏與密,或逸筆草草,清新可喜;或雄偉綺麗,明月浮花?;赝渡暇爸?,但見霓虹流轉(zhuǎn),乍明乍滅,人間浮華,虛空縹緲,如同“蓬萊宮在海中央”,自身亦仿佛成為西湖里的一滴。此情此景,恐怕連西湖里的魚兒,也會躍出水面,競相趕赴這人間的笙歌夜宴。
冬季,千山鳥飛絕。冬日的西湖,有著“斷橋殘雪”的簡約與清寂。明代鑒藏家汪珂玉在《西子湖拾翠余談》中評價(jià):“西湖之勝,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若逢剛下過一場雪,清冽中體味那份獨(dú)有的韻味,讓一曲《藍(lán)色的多瑙河》似律動的生命恣意流淌,仿佛勢不可擋的春天催開地底的花朵。雪湖加夜湖,美上加美,消受此般美景,又該是何等福分。
杭州的文化講究韻律與得體,西湖音樂噴泉,融合了市井生活與品質(zhì)生活,雅俗共賞,不失為西湖文化在時(shí)空變幻中流動的美。有了它,西湖既增了一份柔美,更添了一份英朗,宛若一位仙袂飄舉的曠世佳人,年年歲歲,自美自持,舞著一曲霓裳羽衣舞。
據(jù)傳,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期間,除了疏浚治理西湖,造福于民,還在杭推廣當(dāng)時(shí)京城流行的《霓裳羽衣舞》,讓人在望湖樓和西湖畫舫上排練,且賦詩贊曰:“千歌萬舞不可數(shù),就中最愛霓裳舞。”
西湖是杭州的詩意和靈魂。當(dāng)你仰著頭,癡癡欣賞音樂噴泉,便是觸著了詩意,便是與西湖有了脈脈無語的交流,便是與悠遠(yuǎn)的歷史和多彩的現(xiàn)實(shí),獲得了一種超越時(shí)空的對話。
來西湖邊看音樂噴泉吧,與西子的靈魂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