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新榮
摘要
筆者在使用GB/T 31888《中小學生校服》進行檢驗、判定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該標準既有許多優(yōu)點,也有不夠完美、嚴密的地方?,F(xiàn)在建議補充完善,增加相關技術要求條款,提出解決辦法。
關鍵詞:學生校服;纖維含量;縫制尺寸
1 GB/T 31888《中小學生校服》執(zhí)行過程中現(xiàn)狀
1.1 目前執(zhí)行情況
2015年6月30日,國家標準GB/T 31888—2015《中小學生校服》正式實施,這既給全國中小學生校服提供了最有權威性的質量驗收依據(jù),也給生產學生校服的企業(yè)提供了質量管理方向的技術指導,劃定了校服質量的驗收底線,對進一步提高中小學生校服的質量,保障學生的健康安全,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們通過一年來對中小學生校服的檢驗、判定、驗收及招標前的檢驗評估,發(fā)現(xiàn)該標準的面料要求,例如耐水色牢度、耐汗?jié)n色牢度、耐干摩擦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比原來的GB/T 23328—2009《機織學生服》合格品要求增加了半個級別,同時也增加了5個檢驗項目:①織物纖維成分及含量(規(guī)定了校服直接接觸皮膚的棉纖維含量標稱值不低于35%);②接縫處紗線滑移;③填充物要求(防寒校服的填充物,應符合GB 18401的B類要求),以及GB/T 31888或GB/T 14272的要求;④配飾應符合GB/T 18401的B類要求及GB 31701的銳利性要求,領帶、領結和領花等宜采用容易解開的方式;⑤高可視警示性要求(如需要配置高可視警示性標志,應符合GB/T 28466的要求)。以上增加的5個技術要求中,有的技術要求促進校服面料提升,如耐干摩擦色牢度、耐光色牢度、耐光汗色牢度、起毛起球達到了歐洲標準,大大提高了中小學生校服的舒適性、安全性、實用性。而有的技術要求,如GB/T 31888標準中4.2.2條織物纖維成分及含量——校服直接接觸皮膚的部分,其棉纖維含量標稱值應不低于35%,卻把羊毛織物、桑蠶絲織物、麻織物排除在外,其實這些毛、麻、絲等天然纖維的透氣性,吸濕性、美觀性與棉纖維相比各有優(yōu)點,有的比棉纖維更加優(yōu)秀。
1.2 校服直接接觸皮膚的面料纖維成分問題
目前許多中高檔的衣服,大量采用50%的毛和50%的聚酯,70%的毛和30%的聚酯,100%的桑蠶絲,60%的桑蠶絲和40%的聚酯,100%的麻,50%的麻和50%的聚酯混紡比,這些纖維配比做出的學生服比65%的聚酯和35%的棉,要好很多。從原材料價值來分析,聚酯纖維為1萬元/噸,棉紗2.5萬元/噸,羊毛8萬元/噸,桑蠶絲36萬元/噸。毛料衣服的色澤、挺括度、抗皺性要比棉織物衣服好得多,而透氣性、吸水性與棉基本一致,桑蠶絲服裝的透氣性、吸濕性與棉織物差不多,但色澤要比棉織物服裝高出幾個檔次,麻織物的服裝與棉織物服裝的物理指標舒適性、吸濕性基本一致。
從纖維物理特點來分析,①棉纖維具有許多優(yōu)良特性,如吸濕性強,透氣好,與皮膚接觸舒適,手感自然柔軟,能做各種高紗支的夏季衣服,中紗支的秋季衣服,色澤比聚酯柔和舒服。②羊毛纖維,吸濕性強,保暖性好,不易沾污,光澤柔和,既可制作質地細膩,輕薄,手感活絡有彈性,滑挺爽,呢面光潔平整,光澤好的夏季織物,如薄花呢;也可制作手感滑糯,豐厚有身骨,彈性好,花色新穎,呢面光澤自然的春秋織物,如中厚花呢等,以及質地豐富,手感豐滿,保暖性強的冬季織物,如各類大衣呢。③桑蠶絲是高級的紡織原料,有較好的強伸度,纖維細而柔軟,平滑,富有彈性,光澤特別亮麗柔和,吸濕性好,采用不同織物結構的絲織物可以輕薄如紗,也可以厚實豐滿,做出的服裝光澤是其他聚酯服裝無法比擬的。④麻纖維主要是苧麻織物具有涼爽、吸濕、通氣的特性,而且剛度高、硬挺、不貼身,適宜制作夏季衣服。
苧麻與聚酯纖維混紡加工制作的“麻的確良”,具有挺爽的風格,如果對苧麻進行變性處理,變性后苧麻的純紡或混紡的產品更具有獨特的風格,優(yōu)異的服用性能。例如:某學生服的面料是用70%的毛和30%的聚酯生產的,但按照GB/T 31888《中小學生校服》檢驗,可以判定產品不合格,這樣的結果用戶是不認可的。棉、毛、絲、麻四種天然纖維都具有透氣性好、吸濕性強的特點,而且羊毛、桑蠶絲服裝的色澤遠勝于棉織物服裝,而GB/T 31888—2015只局限于接觸皮膚部分織物含棉量不低于35%,限制使用毛、桑蠶絲、麻織物的服裝面料,確實有點美中不足,不夠科學嚴謹。
1.3 標準中沒有對縫制、規(guī)格偏差提出要求
GB/T 31888《中小學生校服》技術要求中只有4.1“號型”、4.2“安全要求與內在質量”、4.3“外觀質量”,既沒有類似GB/T 23328《機織學生服》3.9“縫制要求”,也沒有列出相關的檢驗方法,由此可見, GB/T 31888的技術要求基本上是中小學生服裝面料標準要求,不是一個完整的服裝標準。
2 建議完善修改GB/T 31888《中小學生校服》
2.1 擴大直接接觸皮膚的服裝面料纖維使用范圍
把GB/T 31888《中小學生校服》中的4.2.2“織物纖維成分及含量——校服直接接觸皮膚的部分,其棉纖維含量標稱值應不低于35%” 改為“織物纖維成分及含量——校服直接接觸皮膚的部分,其棉、毛、麻、絲纖維含量標稱值應不低于35%”,增加學生服面料的使用范圍。
2.2 增加學生服縫制、規(guī)格等技術要求
近10年來國家發(fā)布的一系列國家服裝標準,如GB/T 2660《襯衫》、GB/T 2662《棉服裝》、GB/T 2664《男西服》、GB/T 2666《西褲》、FZ/T 81007《單、夾服裝》、FZ/T 430015《桑蠶絲針織服裝》、GB/T 23328《機織學生服》等對服裝的縫制、規(guī)格都有很詳細的具體要求。
為了尊重國家標準的權威性、連續(xù)性、實用性,筆者建議在GB/T 31888要求中,對于機織類學生服增加4.4“縫制要求”(例如GB/T 23328《機織學生服》中3.9“縫制”)、4.5“規(guī)格尺寸允差”(例如GB/T 23328中3.10“規(guī)格尺寸偏差要求”)以及4.6“整燙外觀(例如GB/T 23328中3.11“整燙外觀”)的規(guī)定,對于針織類學生服,對應增加縫制、規(guī)格尺寸偏差、本身尺寸偏差等的相關規(guī)定。
通過增加縫制、規(guī)格尺寸等技術要求可讓GB/T 31888更加具有實用性。歸納起來就是在GB/T 31888技術要求上加上縫制、規(guī)格、整燙要求:其中,機織學生服品種執(zhí)行GB/T 23328《機織學生服》要求,針織學生服執(zhí)行GB/T 22854《針織學生服》要求。
3 小結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們通過對GB/T 31888《中小學生校服》的使用、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該標準對校服直接接觸皮膚面料的規(guī)定有不合理處,對縫制、針距、規(guī)格尺寸允差等最基本的技術要求都沒有提出。因此,我們建議增加纖維種類如羊毛織物、桑蠶絲織物、麻織物,同時建議增加縫制、規(guī)格尺寸等幾個重要技術指標。
(作者單位:廣西纖維檢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