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邦
小時候我不愛干農(nóng)活兒,拾麥穗我怕曬,揀羊糞蛋兒我嫌臟,從井里打水我嫌水罐子太沉,漫地里刨紅薯我沒有耐心??晌夷锢鲜钦f,一只雞帶倆爪兒,一只蛤蟆四兩力。在這樣的觀點(diǎn)支配下,一遇到合適的小活兒,娘就會拉上我,動用一下我的“倆爪兒”,發(fā)揮一下我的“四兩力”。
最讓我難忘的活兒是推磨。
現(xiàn)在的年輕人大都不知道何為推磨,我須先把推磨這個活兒簡單介紹一下。從地里收獲的糧食,如小麥、大豆、高粱、玉米等,叫原糧。把原糧煮一煮,或炒一炒,就可以用來充饑。但為了吃到饅頭、面條、烙餅、餃子等,必須先把原糧加工成面粉。原糧顆顆粒粒,每一粒都很結(jié)實(shí),怎么才能把原糧變成面粉呢?唯一的辦法就是用石磨研磨糧食。圓形的石磨呈暗紅色,是用大塊的火成巖雕制而成。石磨分兩扇,下扇起軸,上扇開孔,把軸置于孔中,推動上扇以軸為圓心轉(zhuǎn)起來,夾在兩扇石磨間的糧食就可以被磨碎。推動石磨轉(zhuǎn)動的動力來自哪里呢?一是來自驢子,二是來自人力。驢子屬于公家,是生產(chǎn)隊(duì)里的寶貝,不是誰想用就能用。能使用的只能是人力,也就是各家各戶自家人的力量。磨的上扇兩側(cè),各斜著鑿有一個穿透性的磨系眼,磨系眼上拴的繩套叫磨系子,把推磨棍穿進(jìn)磨系子里,短的一頭別在上扇的磨扇上,長的一頭杠在人的肚子上,利用杠桿的原理,人往前推,石磨就轉(zhuǎn)動起來。
我伸手剛能夠得著磨系子,娘就要求我和大姐、二姐一塊兒推磨,可以說我是推磨推大的。剛參與推磨時,我自己還抱不動一根磨棍,娘讓我跟她使用同一根磨棍推。娘把磨棍放在小肚子上往前推,我呢,只能舉著雙手,舉得像投降一樣,低著頭往前推。一開始我覺得推磨像是一種游戲,挺好玩的。可很快我就發(fā)現(xiàn),石磨可不是玩具,推磨也不是游戲,推磨的過程過于沉重、單調(diào)和乏味。只推了一會兒,我就不想推了,拔腿就往外跑。
等我長得能夠單獨(dú)抱得動磨棍,就不好意思再推磨推到半道跑掉了。娘交給我一根磨棍,等于交給我一根繩子,我像是被拴在石磨上,只能一圈接一圈推下去,循環(huán)往復(fù)沒有盡頭。磨頂上堆的糧食總是很多,磨縫里磨出來的面粉總是很少,照這樣磨下去,磨頂上的糧食什么時候才能下完?。【瓦@樣,娘還嫌糧食下得太快,面磨得不夠細(xì),事先在下糧食的磨眼里插了一根用高粱稈子做成的磨籌,以降低糧食下行的速度。等磨頂上的原糧好不容易全部變成堆積在木制磨盤一圈的面粉,這次推磨是不是就此結(jié)束呢?不,面粉還要收進(jìn)絲底細(xì)羅里,搭在由兩根光滑木條做成的羅床子上來回羅。羅面也是技術(shù)活兒,通常由娘和大姐執(zhí)行。通過來回篩羅,已經(jīng)合格的面粉落在羅床子下面的大笸籮里,而留在羅底未獲通過的部分還要倒回磨頂,再推第二遍,第三遍,甚至第四遍。什么叫折磨,這是真正的折磨啊!
比起娘和大姐、二姐,我推磨的次數(shù)、時間少多了。以上學(xué)為借口,我不知逃避了多少次推磨。盡管推磨不是很多,我對推磨已經(jīng)深有體會。我的體會是,推磨不僅要付出體力,更要付出耐力。每個人的耐心,都不是天生就很足夠,多是后天經(jīng)過鍛煉積累起來的。
隨著農(nóng)村通電和打面機(jī)的普遍使用,石磨就用不著了。我每年回老家,見村里的石磨扔得東一扇,西一扇,都成了廢棄之物。我娘去世后,我小時候反復(fù)推過的、曾磨煉過我的耐心的石磨,也不知扔到哪里去了。
推磨的時代結(jié)束了,懷念就開始了。我懷念我們家的石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