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彤
[摘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與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一個有機統一體,這一進程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具有豐富的內涵,涉及到多個研究維度。從政治學維度去研究治理現代化是一個重要的視角。從政治學的研究視角,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從政治制度和政治變遷層面進行闡釋,以此推進我國“第五現代化”的歷史進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和有效的制度保障。
[關鍵詞]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國家制度體系;合法性
[中圖分類號]D6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426(2017)02-0028-03
制度建設和國家治理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中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制度一直是政治學研究的核心。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圍繞著馬克思主義政治學的核心問題展開理論和實踐研究的?!叭嫔罨母锏目偰繕耸峭晟坪桶l(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思想規(guī)定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本框架和正確方向,必須在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框架內提升治理的現代化程度。
一、政治學視角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涵
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涵是在政治學的學科框架下進行定位的?!皣抑卫眢w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體制機制、法律規(guī)范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國家制度?!薄皣抑卫砟芰t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包括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上述對于兩者的內涵界定中,都涉及到了政治學在制度建設層面的幾大核心要素:制度、制度效能以及將制度轉化為制度效能的人。
國家治理體系與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會推動國家治理的“善治”的實現。在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中,國家治理體系與國家治理能力有其特定的內涵和各自不同的側重點。國家治理體系與國家治理能力都指向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一長期價值目標,兩者是相互促進且正相關的關系。其中,國家治理體系更傾向于形成以及完善一套成型的制度體系,制度體系的政治效能要較之松散的制度有效果,將制度轉化為制度效能則有了一個穩(wěn)定的、可以依存的制度路徑,進而為我國現階段的戰(zhàn)略布局提供強有力的制度力。而國家治理能力更加關注將制度轉化為制度效能的人的因素——這種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有好的制度,還要有能執(zhí)行好制度的人,這樣才能產生最大合力。政治學視角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則是促使國家治理達到“善治”的重要推動力。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符合社會治理的終極追求,即“真正實現社會和諧穩(wěn)定、國家長治久安,還是要靠制度,靠我們在國家治理上的高超能力,靠高素質的干部隊伍?!痹谥卫眍I域,要逐漸形成中國特色的治理術,即強調治理方式和途徑的有效性的實踐效能以及中國特色治理實踐的統一。“目前,中國的治理術,就是要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三位一體?!倍袊厣卫韺嵺`則體現在完善各個領域的制度、機制等方面的具體實踐之中。
二、政治學層面的宏觀闡析:構建國家制度體系
在政治學視角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國家治理能力有利于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完善的大格局。制度完善首先依據于構建國家制度體系。制度對于人類社會的穩(wěn)定、基本利益的實現甚至現代國家的形成都有重要貢獻。
17世紀,霍布斯在《利維坦》中指出,在沒有任何制度和規(guī)則約束的自然狀態(tài)中,人們的生活處于混亂狀態(tài),甚至出現了“每個人與每個人的戰(zhàn)爭狀態(tài)”。顯然,在這種狀態(tài)下,人類社會將失去秩序??梢?,制度的價值是不言而喻的,制度是維持社會正常運轉和維持正常秩序的基礎和必要條件。俞可平曾經準確地評價制度的實踐價值“一種良好的政治制度,可以使政府享有足夠的權威,同時使公民有充分的自由。一個有足夠權威的政府,是維持社會政治穩(wěn)定的基本條件之一,沒有社會政治穩(wěn)定,人民就不能安居樂業(yè),就難以發(fā)展經濟,社會的物質利益就不能正常地增長?!敝贫茸鳛樯蠈咏ㄖ闹匾M成部分,它的穩(wěn)定性對于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進程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和其他國家、地區(qū)相比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集中體現在人民性上,即致力于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制度的優(yōu)越性要轉化成制度效能將會極大地提升我國的制度優(yōu)勢,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的現代化進程。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與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兩者統一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格局之中。任何國家的現代化都需要依靠制度的支撐得以實現。廣義的制度(包括治理)對于任何國家的發(fā)展都具有極端重要性。早期的國家形式也存在治理,只是治理線條比較粗,主要集中在治理對象,治理機構(官僚)以及治理依據(法律制度)幾個方面。但這足以說明在早期國家的治理史中,制度已經成為治理中的必要要素。制度的重要性在我國的建設和改革進程中也凸顯出來。鄧小平指出:“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wěn)定性和長期性”,“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這是對我國制度建設進行反思基礎上得到的正確認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新時期,要把制度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充分發(fā)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梢哉f,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階段,制度建設對于我國現階段以及未來戰(zhàn)略布局的推進的重要性逐漸凸顯。
三、政治學層面的中觀闡析:提升政府合法性和效能
如果說構建國家制度體系歸屬于推進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宏觀層面,那么在中觀層面上,推進國家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現代化與政府職能的轉變密切相關。在推進國家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過程中,政府建設的導向意識就是要加快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的職能轉變進程,在這一進程中,政府的合法性和效能將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進程釋放最大制度紅利。
提升政府的合法性和效能要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同步發(fā)展。
國家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現代化是一個綜合的大系統。各種制度和體制之間要達到相互協調的狀態(tài)才能發(fā)揮出最好效果,實現其最大效能。所以,要實現制度體系和治理體制的現代化,就必須有與之發(fā)展相適應的現代政府發(fā)揮主導作用。打造現代政府顧名思義是指政府治理的職能轉型要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背景下發(fā)生調整和變化。調整的方向當然要與我國近些年來的理論和實踐發(fā)展相適應并且要積極地進行政府創(chuàng)新,以我國未來政府轉型的目標為指導來進行相應的調整。不容回避的是,近年來,我國正經歷著現代化進程中新的發(fā)展階段,面臨著多方面的嚴峻挑戰(zhàn)。對于這些挑戰(zhàn),國家進行了應對,即通過一系列的變革完善現行的制度和體制,以期待實現化解矛盾沖突的目標。很多資料都表明,當前,我國實踐中面臨的很多問題都直接指向政府公權力與公民私權力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從根本上看,這些矛盾和沖突是由于現存體制機制不適應新形勢而阻礙了社會的發(fā)展而產生的。這些問題直接導致了我國各級政府公信力的缺失,嚴重影響了我國政府和民眾之間的溝通及民眾對于政府部門的信任。而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命題的提出,則是對于政府職能轉變提出的更高層次的要求,更加關注政府自身的終極價值的實現,即把提升政府的合法性和效能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認識高度。
四、政治學層面的微觀闡析:提升政治人能力素質
政治學視角下,從微觀層面看,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對于提升政治人的能力素質非常必要。國家治理能力和國家治理體系建設的側重點不同,但兩者具有內在統一性,是“同一政治過程中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國家治理能力在實踐中非常注重人的積極能動因素。“除了制度因素外,影響國家治理能力效能的,還有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即治理主體的素質,既包括官員的素質,也包括普通公民的素質?!闭稳耸峭七M國家治理體系和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最關鍵的人的因素。政治人指的是“關心并參與社會政治生活的公民以及在政治公民中產生的政府公務員和政治家”據此,提升政治人的能力素質包括三大類的群體:政治家,政府公務員,政治公民。
提升政治家的能力素質。在我國,制度的執(zhí)行者是中央的核心領導集體及其智囊團隊,這一群體可以稱為是我國的政治家群體。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提升政治家群體的能力因素。首先,提升世界眼光。要寫好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篇大文章,政治家的世界眼光是一個必備要素。政治家要在反思和總結世界其他國家地區(qū)在國家治理層面上的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實現在國家治理領域的實踐效果。其次,提升政治家科學決策行為。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進程中,政治家科學決策行為越來越多,越來越重要。
提升政府公務員的能力素質。隨著服務型政府建設的推進,政府公務員的履職行為將越來越受到公民的關注,越來越受到的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約。基于此,提升政府公務員的能力素質則十分必要。首先,教育和培訓。尤其要對政府公務員進行公民教育和能力相關的培訓。通過對公務員進行必要的公民教育和能力培訓激發(fā)具有較高能力素質的政府公務員能動作用、給予他們工作的正確導向,從而極大提升國家治理能力轉化為制度效能的效率。其次,建立制約機制。提升政府公務員能力素質除了教育和培訓之外,制約機制也是不可缺少的。我國在建立政府公務員的制約機制方面有廣闊的提升空間。
提升政治公民的能力素質。政治公民對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過程具有重要的推動力。提升政治公民的能力素質代表著國人的政治觀念現代化的程度。由此,提升政治公民的能力素質要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相適應。首先,擴展政治實踐廣度。提升政治公民的能力素質除了國民教育體系中提供的理想、信念、價值觀等精神上的培養(yǎng)渠道之外,更迫切的是增加其政治實踐的深度和廣度。通過實踐的真實歷練,增加政治公民的感知和實踐體悟。其次,與時俱進的政治文化引導。政治文化是一個國家培養(yǎng)政治公民的穩(wěn)定的、長遠的精神導向。由于政治文化具有時代性和歷史性,所以每個時期都有代表這個時期思想意識形態(tài)的政治文化。據此,對于不同時期的政治公民要用不同的政治文化引導,才能起到有效提升政治公民能力素質的作用。
綜上所述,在政治學的視角下,推進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在國家層面、政府層面、政治人層面拓展了政治制度和政治變遷的延伸。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推進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必然呈現發(fā)展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