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靜
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指出:“讀與寫的關系密切。善讀必易于達到善寫,善寫亦有裨于善讀?!睆慕虒W目的來看,“讀寫結合”應該有兩種取向:一種是“以讀促寫”,即從“如何寫作”的角度來理解閱讀材料,積累寫作經(jīng)驗,梳理寫作思路,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建構寫作框架,進而提高寫作能力;另一種是“以寫促讀”,即以作者的寫作思路為線索,去還原當時的寫作情景,以便更準確地領會文章的意圖。在此,筆者所說的“讀寫結合”式作文教學主要指前者,“讀”是手段、方式和中介,是為提高“寫”的能力。
教材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大寶庫,讓學生閱讀教材里的文章,從中學習寫作方法,體驗寫作的樂趣,是“讀寫結合”式作文教學的有效方法。
一、巧挖教材有效訓練點
課文可以為學生提供寫作素材、寫作技法,指引學生創(chuàng)意構思、創(chuàng)新表達,但是語文教材并沒有明確地指出“讀寫結合”的研究點,也沒有系統(tǒng)地設計“讀寫結合”的選練點,這就需要教師做出正確的選擇。面對一篇適合“讀寫結合”的課文,教師應從哪些角度切入更有利于教學呢?這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1.向課文學布局謀篇,得行文規(guī)律
所謂布局,就是把文章中的所有材料、作者的觀點,按照寫作的意圖,合理地排列、組合成一個完整而和諧的整體,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布局謀篇”。
要善于選擇教材中特色鮮明,便于拓展整合的構思方法,引領學生借鑒、學習,提升其思維能力,使其學會快速布局文章結構。如《燭之武退秦師》是圍繞“退”字布局整篇文章,可提煉訓練點“一字立骨法”;《雷雨》中的“巧合”使戲劇的情節(jié)結構更為集中緊湊,可提煉訓練點“巧合構思法”……
2.向課文學用字遣詞,得如珠妙語
作文語言表達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xiàn)的,如果能充分利用好課文范本,教會學生從范文中學習語言表達的技巧,特別是學寫那些準確恰當、表現(xiàn)力強、讓人耳目一新的句段,就能使學生的寫作水平更上一層樓。
要善于選擇教材中個性鮮明,便于揭示操作規(guī)律,便于仿寫的部分句子或片段,利用這些資源引領學生借鑒課文表述方式,依據(jù)語言環(huán)境,恰切運用語言。如《荷塘月色》中大量比喻句的巧妙運用,使得月下荷塘美景形顯神現(xiàn),可提煉訓練點“比喻使形象”;《雨霖鈴》用點染手法,既點明了情感的內涵,又用景物來渲染烘托所點明的情感,可提煉訓練點“點染傳情”……
3.向課文學積理煉識,得理性思維
所謂積理,就是積累關于社會、人生的認識;所謂煉識,就是錘煉自己的思想,將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認識深刻化、清晰化。二者并舉,可以造就高遠卓越的識見。高中作文訓練中必須重視理性思維的訓練和培養(yǎng),才能增強學生作文中思想的力量。
要善于提煉或挖掘教材中那些獨到、深刻、富于教育意義的見解,擴大學生識見,并借機鍛煉學生的理性思維,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使其作文更加深刻、豐富。如《小狗包弟》可提煉訓練點“自省”;《廉頗藺相如列傳》可提煉訓練點“合作”;《定風波》可提煉訓練點“豁達”……
二、巧架“讀—寫”的橋梁
從讀到寫,是有一個過程的。讀,是吸收知識;寫,是運用知識。從前者到后者,必須通過實踐,才能把獲得的知識轉化為技能。這不是突變,而是漸變。教師應擅長運用各種方法,架起從讀到寫的橋梁,也就是架起理解與內化的橋梁,讓學生的閱讀為文本的生成夯實基礎。
1.橋梁一:情感激活
很多課文本身就蘊含著深深的情感,尤其當這種情感具有普適性時,學生就很容易與這種情感產生共鳴,乃至文思如泉涌。下面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作文教學片段為例:
師:大堰河無疑是一位“弱者”,一位勤勞善良而又命運悲苦的社會底層勞動者,是應該被關注和被關懷的對象。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悄然地生活在我們身邊,或卑微或堅強,當你走近他們時,也許會為他們悲慘的生活而感到震驚,又或許為他們善良、豐富的內心而感動,為他們樂觀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而折服。請同學們回憶一下,生活中有沒有那么幾個讓你們難以忘懷的“弱者”呢?
生1:小時候,我們院子里有一個“傻子”,大家都不和他玩,嫌棄他,甚至欺負他、罵他。后來才知道,他的命很慘,媽媽出了車禍,他小時候發(fā)高燒把腦子燒壞了,其實他沒什么壞心眼,現(xiàn)在想想當時對他的態(tài)度真感到后悔。
生2:我想起了初中學過的一篇文章《老王》,還想到了新聞報道過的那位資助貧困學子的拾荒老人,他們都是“弱者”,但在同樣艱難困苦的情況下,還有著金子般的心,我敬佩這樣的“弱者”。
……
師:滾滾紅塵中,是否有個孱弱的身影,曾讓你長久地凝眸?你是否默默地關注過風雨里在街邊匍匐乞討的人群?是否有些人的悲慘命運讓你恒久地難以釋懷?你是否曾經(jīng)對向你求助的人果敢地伸出援助的雙手?……請寫一篇關懷弱者的飽含真摯感情的作文。
通過以上的引導,學生的情感被激發(fā)了,這正是作文教學的“催化劑”,教師要善于激活學生的情感因素。
2.橋梁二:方法指引
寫作是需要訓練的。我們有時心中感慨萬千,但落筆一寫,卻干癟乏味,與心中的感受相差甚遠。作為教師,在為學生架設橋梁時,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方法指引,而且一定要是操作性強、簡單可行的方法。如作文教學“巧用反問使議論生出銳氣”,教師可把方法細化為使用反問的位置(標題、段首或篇首,段末或篇末)和反問的方法(單一反問法、連續(xù)反問法),以便學生模仿其寫作方法,舉一反三,快速提升作文水平。
3.橋梁三:多媒體輔助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們的閱讀和寫作方式都在發(fā)生著變革。目前,信息技術介入語文教學已成為普遍現(xiàn)象,自然也給“讀寫結合”課型帶來新的內容和新的做法。在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如何利用其優(yōu)勢讓讀寫更好地結合起來呢?下面以“向《琵琶行》學習如何描寫音樂”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