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傣族民間諺語里的養(yǎng)生保健內涵

    2017-06-01 11:28:00王雪艷
    中國醫(yī)藥導報 2017年11期
    關鍵詞:養(yǎng)生傣族保健

    王雪艷

    [摘要] 傣族民間諺語內容豐富,包羅甚廣。其中,包含著醫(yī)學知識和醫(yī)藥文化內容的養(yǎng)生保健諺語俯拾皆是。本文從飲食、環(huán)境、衛(wèi)生防疫、民間草藥和土方等幾個方面對傣族獨具民族特色且富有實用價值的養(yǎng)生保健理論及實踐進行闡釋,呈現傣醫(yī)藥優(yōu)秀的知識和文化。

    [關鍵詞] 傣族;民間諺語;養(yǎng)生;保健

    [中圖分類號] R2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7)04(b)-0177-04

    、

    [Abstract] Folk proverbs in Dai nationality are all-inclusive. Medical knowledge and medicine culture are among them. The thesis mainly elucidates dietary, environment, epidemic prevention, herb medicine and traditional cure, from which the unique and practical health care in Dai nationality can be reflected. The splendid knowledge and culture in Dai nationality can be seen as well.

    [Key words] Dai nationality; Proverbs; Regimen; Health care

    諺語“樹無害蟲長得茂,人無疾病全家樂”“健康的窮人比多病的富人幸?!?,表達了傣族人民對健康和幸福的渴望。而要獲得和保持健康就要注重養(yǎng)生和保健。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傣族民眾積淀了豐厚的養(yǎng)生文化和豐富的實踐方法,在民間有著深厚的認知基礎。

    1 飲食與養(yǎng)生

    由于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氣候條件及獨特的生活方式與習慣,傣族民眾形成了特有的飲食體系和飲食習慣,這在養(yǎng)生保健與疾病的防治中發(fā)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1.1 飲食體系

    傣族多居住在濕熱的河谷低海拔地區(qū),出產優(yōu)質稻米。從諺語“甑子里有糯米飯,太陽落山心不慌”“十塊毫崩,頂不上一團糯米飯”“鍋樁石愈燒愈硬,糯米飯愈揉愈軟”就可以看出糯米飯是傣族民眾鐘愛的主食。除了糯米飯,糯米加工成的食品也在傣族地區(qū)深受歡迎。“毫崩變大靠火烤,牛皮變泡靠油炸”“冷油炸不泡牛皮,冷火烤不泡毫崩”,這兩句諺語里提到的“毫崩”就是用糯米制成的粑粑,有甜咸兩種口味。糯米有補中益氣、健脾養(yǎng)胃的功能,常食對身體有益處。傣族人制作和盛放糯米飯的方式非常講究和有特點,就如諺語所說“傣家煮飯不一定用鍋,傣家做菜不一定用火”。傣家竹筒飯聞名四海,將米和水裝入竹筒內架起火來燒,熟后即剝而可食,糯米香、竹香融于一體,香甜可口。最好的燒制竹筒飯的竹子是云南珍貴稀有的竹種香糯竹,它含有人體必需的豐富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其中特有的香竹黃酮更具有抗衰老、美容養(yǎng)顏等自然保健功效[1-4]。除了竹筒,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芭蕉葉也是盛飯的器皿,平日下地干活或出門辦事,用芭蕉葉包一團糯米飯,里面塞上辣椒、醬、酸菜之類的,飯菜就都有了,揣懷里或放包里,餓了的時候直接打開來吃也不需要碗筷。芭蕉葉在傣族地區(qū)可謂就地取材,非常方便,而且它對好多病毒和細菌都有抑制和殺傷作用,民間認為還可以預防瘟疫。一支竹筒飯或一包糯米飯,取材生態(tài)、環(huán)保,攜帶方便且營養(yǎng)價值高,蘊含了傣家人的生活智慧與保健意識。

    諺語說“傣和魚不分家,再窮也有魚干巴”“無魚難咽飯,有魚百樣菜”“魚是鱔魚甜,肉是狗肉香”“江鰍耳邊有毒箭,吃起來卻很香”。因為多居住在溪流河邊,獲取的水產品非常豐富。魚類資源不僅滿足了人的味蕾而且因為富含蛋白質、脂肪含量低,在補養(yǎng)身體方面具有極高的營養(yǎng)價值。水里面的植物資源也被傣家人充分發(fā)掘和利用成為盤中美食、保健菜肴。諺語云“青苔好吃難撈起,鱔魚可口不易捉”“瀾滄江的青苔,勐臘街的酸筍”“水深青苔綠,浪急苔絲細”。青苔是傣族特有的美味。當三、四月又長又綠的青絲長成,人們便帶著小筐到江流、池塘來采集。傣語稱附生在江河中鵝卵石上的青苔為“改”,生長在湖中、魚塘中的青苔為“搗”,這兩種青苔營養(yǎng)豐富,口感最佳,可以煮、蒸、烤還可以制作成干的青苔片。因為它們長于清流之下,不受污染,富含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能防治瘧疾,對消化不良、肺炎、氣管炎有一定治療作用,堪稱天然綠色保健食物[3-6]。

    諺語“一綠就是菜,一動就是肉”說的是傣族人愛吃、會吃。田間地頭的野菜和令外人難以接受的奇異動物都可能出現在傣家人的餐桌上,成為大自然賜予的保健秘方。傣家人食用的蔬菜多為野菜,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發(fā)現“常吃山茅野菜,身體健康不長癌”。這些具有保健價值的野菜在諺語中有大量的反映:“冬吃帕吃短,夏吃蔥姜湯”中“帕吃短”指的是“魚腥草”,又叫“折耳根”,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排膿的功效,生活在熱帶地區(qū)的民眾多喜歡食用,同時還被廣泛運用在醫(yī)學中,是兼具極高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的野菜?!白笫忠话艳мР?,右手一簍小魚蝦;山中的寶任我采,水里的肉任我拿”“蕨菜美名龍爪菜,七籮八籮不愁賣”“山箐邊的龍爪菜,箐溝里的小魚蝦”,蕨菜味美,營養(yǎng)豐富,食用方法多樣,雖微苦但具有清熱解毒、潤腸的藥效?!坝旰筮M山,一挑竹筍一筐菌”,傣族地區(qū)竹林茂盛,食用竹筍非常普遍,酸筍、苦筍等筍類食物都是傣家人的特色佳肴。竹筍味道鮮美,開胃健脾,富含纖維素有利于通腸排便,長期食用可以增強人體的免疫力。“木耳香菌遍雨淋,只怕腳懶手不勤”,山中菌類豐富,采摘方便,以木耳為代表的山珍味道鮮美、滋補身體[7-9]。傣族地區(qū)潮濕炎熱,昆蟲種類繁多,人們喜歡食用昆蟲并認為別具風味。諺語云“野豬覓筍跑山箐,女人打菌尋蟻堆”,這句話里就含有傣族特色食品酸螞蟻、螞蟻蛋。螞蟻和螞蟻蛋是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yǎng)成分的天然食品,其保健和藥物功能也不斷地得到檢驗和印證[10-11]。

    諺語說“青茶越嫩味越濃,米酒越陳氣越醇”“不吃糯米飯不是傣家人,不會喝米酒不是男子漢”,米酒和茶是傣家重要的飲品。傣族人善種稻也善于用谷米釀酒,用糯米釀制的燒酒香醇甘甜,能解渴消暑、解乏提神、促進血液循環(huán)、滋潤肌膚。傣族聚居地西雙版納是野生茶樹栽培的發(fā)源地,普洱茶是其特產。傣族家家有茶罐人人會喝茶。茶有消食、解毒、提神的功效,長期飲用能起到延緩衰老、防病抗病的保健作用。

    1.2 飲食調味與搭配

    傣族飲食的口味以酸、辣為主。如諺語所表述的“酸嘰嘰菜勝過熟剁生”“多吃辣椒傷腸胃,不吃辣椒菜無味”。喜食酸辣是與傣族生活的環(huán)境、氣候有關的。炎熱潮濕的環(huán)境里,酸味食品能健脾開胃、消暑解熱、促進食欲。還因為傣族人多進食糯米飯,尤其是外帶的糯米飯冷了以后變硬更不利于消化,多吃酸食有益于消化。出于對酸食的偏愛,傣家人制作出許多帶酸味的食品,如酸筍、酸菜、酸魚、酸牛肉等。“酸筍煮雞,不笑心也喜”“酸筍煮黃牛肉,美味勝過烤雞”,以酸性食品搭配肉類,酸解油膩助消化,成為傣族飲食的一大特色[1-3]。辣則具有發(fā)散、活血,刺激胃腸蠕動,促進血液循環(huán)的功效。潮濕的環(huán)境里多發(fā)風濕病,傣家人認為多吃辣可以除濕祛風。

    傣族人愛吃烤制食品,諺語對此表述非常多:“竹樓上烤肉,滿寨子飄香”“趁熱吃烤魚味道鮮,趁酒醉跳舞腳步圓”“烤魚要快,烤肉要慢”。但同時人們也意識到“常吃香香炒炒,臉上水色不好”,常吃香燥食物對身體是有很大影響的。為了在滿足口腹之欲的同時又吃得相對科學、健康,傣家人很講究燒烤時各種調料、飲品的搭配與調和。首先是輔料和佐料的選擇,“不栽香茅草,難做火烤魚”,香茅草是一種生長在亞熱帶的香料,含有天然的檸檬香味,有和胃通氣、消毒、殺菌的作用。除了香茅草,大芫荽、荊芥、 薄荷、花椒、香菜等都是傣味燒烤的佐料[2,4,11],都具有祛風除濕、發(fā)散解表的功能。其次是飲品的搭配,吃燒烤時配以檸檬汁、酸木瓜水等酸味飲料[12],化解油膩,清熱解毒。

    1.3 飲食習慣與禁忌

    傣族人在日常生活中還非常注重摒棄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如“見好吃的,想有兩個胃,抬三個碗”“一頓猛吃猛脹,十頓只得喝湯”“吃飯只要七分飽,喝水別像水牛下箐溝”“少喝米酒壯筋骨,貪杯卯牢活見鬼”,這批評的是不知節(jié)制、暴飲暴食的行為[13]。《素問·痹論》曰:“飲食自倍,腸胃乃傷”[14],吃得太多會損傷人的腸胃,時間長了還會產生疾病。而“嚼不細傷胃,咽太快嗆喉” “饑時狼吞虎咽,腸胃留下后患”又說的是飲食過快、過急也會造成消化和腸道方面的疾患?!袄洳怀?,涼不咽,睡覺香又甜”“熱湯剛出鍋,莫要搶著喝”,飲食的冷熱也要適度。《靈樞·師傳》指出“食飲者,熱無灼灼,寒無滄滄。寒溫中適,故氣將持,乃不至邪僻也”[14]。飲食過熱或過涼都對身體無益,太熱會灼傷食道和胃,太涼則傷牙齒和腸胃?!捌痴邊挆壍氖澄?,就是他最好的補藥”“揀嘴病多,愛哭淚多”,挑食會造成營養(yǎng)攝入的不均衡,對健康無益?!吧」肿祓挕薄俺陨赌嬖V忌嘴的病者,有啥莫通知貪財的匪賊”,告誡人們生病服藥期間如果不遵醫(yī)囑,不守禁忌,任性飲食會加重病情。

    2 環(huán)境與養(yǎng)生

    人的健康、壽命和環(huán)境關系密切。正如諺語所說“水土好,疾病少”,基于此認識,傣家人非常重視生態(tài)環(huán)境和居所環(huán)境。

    2.1 生態(tài)環(huán)境

    傣家人崇尚自然、敬畏自然,深知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是人生存與保持健康的基礎,因此對自然環(huán)境非??粗睾蛺圩o[15]。諺語有這樣的表述:“森林是氣候的梳子,綠色是生命的象征”“森林是大地之肺,大地是萬物之母”“有森林才會有水,有水才會有田地,有田地才會有糧食,有糧食才會有人的生命”,傣家人深切認識到森林具有調節(jié)氣候、防風固沙、凈化環(huán)境的功能,植樹造林就是造福自身?!盁釒Ш庸壬置?,砍了樹木猴不聚”“林好鳥自投,鳥多林更稠”,保護森林植被既為動物守住了飲食、棲息、繁衍的場所,又維護了生態(tài)系統的平衡。自古逐水而居,傣家人自然知道水資源的重要性,“樹美需要有葉,地肥需要有水”“水庫裝滿水,不怕田張嘴”。并懂得水資源保護和水污染防治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能為人的生存發(fā)展提供生態(tài)保障,如諺語所云“水滿塘,谷滿倉,修溝就是修谷倉”“水源頭解便,害了沿河一大片”。

    2.2 居所環(huán)境

    “燕子做窩用爛泥,傣族蓋房用竹子”“竹筏不怕浪打,竹樓不怕水淹”,傣家民居竹樓是典型的“干欄”式建筑。上層住人,下層架空養(yǎng)家畜或放置生產工具,有利于防潮濕、避蟲獸。用有縫隙的竹笆做樓板和墻,便于通風和透氣,前廊開敞光線好,保證了充足的日照[16-18]。這樣取材方便,經濟實惠的竹樓也滿足了人們對健康居所的需求。此外,傣家人還追求生活環(huán)境的綠化和美化,在庭院內栽植既有食用價值又有觀賞價值的植物。如諺語所描繪的“寨子是大果園,樓院是小果園,濃蔭下面才住人”“惜土如金種三層,椰子、檳榔空中園,酸角、芒果窗邊園,花生菠蘿地上園”“竹樓前后瓜果香,防風防火又遮涼”“窗前種果,曬臺栽花,椰子檳榔圍籬笆”,綠色、優(yōu)美的生活環(huán)境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完美結合,有利于頤養(yǎng)性情,保持身心舒暢。

    3 衛(wèi)生防疫

    傣族民眾對保持清潔衛(wèi)生是防治疾病的基礎這一認識由來已久,并積累了豐富的衛(wèi)生防疫經驗。

    3.1 居室衛(wèi)生

    諺語“寨子常打掃,人康畜興旺”“無事勤掃院,強如進藥店”“別滿地吐唾沫,別滿屋丟爛衣裳”,教人要經常灑掃,保證室內外清潔,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炎熱潮濕的環(huán)境里,蚊蟲本來就較多,骯臟的地方更容易滋生蚊蠅和細菌,“別看蚊子小,瘧疾一來全寨倒”“消滅蚊虱蚤,疾病自然少”,蒼蠅、蚊子、跳蚤等都是瘧疾、乙腦等疾病傳染的媒介物,消滅害蟲是控制發(fā)病源頭的有效措施。除此之外還要在生活細節(jié)中進行防疫消殺工作,就如諺語所告誡的“寧可織布縫蚊帳,不必花錢請摩雅”“睡覺懶得掛蚊帳,生病急壞爹和娘”。

    3.2 飲食衛(wèi)生

    俗話說“病從口入”,傣族人非常強調飲食衛(wèi)生對預防疾病保障健康的重要意義。因為氣候炎熱,傣家人喜好生冷?!按黾覙欠坎蝗敝褡?,傣家的名菜不缺剁生”“剁生頭碗菜,男人個個愛”“麂子肉剁生,醉啞男人口”?!岸缟笔巧趁耍忸?、蔬菜配以調料都可以剁碎、搗爛食用[3]。但吃生肉存在寄生蟲感染的危險,因此,傣族人在認識到“條蟲不怕剁生細,就怕沸水煮透肉”的衛(wèi)生知識后就改用熟肉制作熟剁生。肉食要煮熟才能食用,水也要煮沸才能飲用,諺語“漲水燙病魔,喝了體健康”強調的就是不喝生水。生水一是太過寒涼,二是如果被蚊蟲、灰塵雜物等污染后直接飲用就容易引起身體不適?!笆卟硕嘞聪?,疾病不找你”“生菜不洗蘸喃咪,不到半夜找摩雅”“若要全家不生病,鍋碗瓢勺洗干凈”,食材和器皿也要保持清潔衛(wèi)生,帶有污染物的蔬菜和飲食用具會將細菌帶入人體并可能因此染上疾病。“舍不得吃,變酸更吃不得”“吃飯只能八成飽,喝茶莫喝過夜茶”,吃過夜、過期的已經變質的飲食會引起胃腸道方面的疾病?!八搭^解便,害了沿河一大片”,如果生活飲用水受到污染也會引發(fā)腸道疾病,要保障生活飲用水的安全衛(wèi)生就要保護水源,清除污染源?!安幌词植慌涑宰ワ?,不浴身不能上帕墊”,傣族人習慣用手捏飯吃,因此也特別強調個人衛(wèi)生,養(yǎng)成吃東西以前洗手的習慣。

    3.3 個人清潔衛(wèi)生

    諺語“人愛干凈,病魔遠離”,強調了個人的清潔衛(wèi)生在防病抗病中的意義。保持個人清潔就要常洗澡,“住房要勤打掃,人要勤洗澡”“洗澡為身體清潔,除垢為皮膚健康”,洗澡不僅可以去除污垢,還在炎熱的天氣里起到降溫解暑、清爽神志的作用。此外,還要勤換衣洗衣,“要想干凈勤洗澡,要想常新勤更衣”“洗衣不洗澡,臭氣不會跑”。在洗浴方面,傣族人有自己的天然潔凈去污材料,諺語“想要頭發(fā)美,檸檬汁加淘米水”“椰汁洗發(fā),白發(fā)變黑發(fā)”“椰子油洗頭,秀發(fā)黑又柔”就透露了傣族人美發(fā)、護發(fā)的秘訣。檸檬汁有殺菌作用,淘米水富含B族維生素和氨基酸能夠幫助頭發(fā)生長、黑亮[19]。椰子油則可以預防頭發(fā)分叉,防止頭皮屑并保護頭皮。諺語中還有對洗浴方面的忠告,如“不要在三月下河,不要在十月串姑娘”,傣歷三月是冷季,天氣冷河水較涼,沒有養(yǎng)成冷水浴習慣的人下河洗澡容易生病?!安涣鲃拥乃畡e洗頭洗澡”“沼澤里洗澡,先把棺材找”,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在不流動的充滿污染物的水里洗浴對健康自然是有危害的。

    4 民間草藥和土方

    4.1 利用民間草藥防病治病

    傣族居住的地區(qū)生長繁殖著很多種類的熱帶植物。人們在對這些分布廣泛采集方便的植物長期利用的過程中逐漸發(fā)現其具有防病治病的藥效。這些藥物資源最終成為傣族醫(yī)藥保健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20]。如諺語所云“出門便是草,草中有百藥”“傣家的田坎坐下都有藥”“頭頂香蕉腳踩菠蘿,一屁股坐下三棵藥”。人們充分相信和肯定草藥的藥用價值,“百病自有百草藥”“草藥草藥,根根棵棵驅病魔”。因此,民間有著豐富的利用草藥防病治病的經驗,如“飽肚的藤山藥,消食的雞素果”“向車梅子根,治胃病斷根”。

    4.2 運用民間土方醫(yī)療保健

    除了采草藥防病治病,民間還有許多具有醫(yī)療保健作用且效果奇特的土方。如“米酒生姜燉大頭魚,偏正頭痛可治愈”“米酒生姜豬腦髓,隔水燉食治頭疼”,大頭魚和豬腦髓都有益腦髓的功效,用以治療頭痛、頭暈目眩、神經衰弱。“煙酒熬夜聲嘶啞,橄欖竹葉煨綠茶”,橄欖清熱解毒利咽,竹葉有清心涼肺的功效,綠茶則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的作用,三者混合煨制的飲品能清熱、消炎,緩解咽喉不適?!跋忝┎菟鍥鰟丛谏砩橡蜃油恕?,香茅草含天然檸檬香味,用熬煮后的水洗浴能潤濕皮膚,消毒、殺菌?!巴尥拗苌黹L痱子,黃瓜屁股擦能止”,黃瓜具有除熱、利尿,清熱解毒的功效,用黃瓜擦拭身體能起到消痛、止癢,緩解痱子癥狀的作用。“香木瓜熬湯,產婦喝了奶不干”,人們普遍認為木瓜酶對乳腺發(fā)育有幫助,食木瓜還有增加乳汁的效果。這些民間療法使用的原料多是生活中常見之物,取之方便,方法簡單易于操作。不用藥或少用藥就能防病、治病這表現出傣族民眾的極高智慧,也彰顯了傣醫(yī)藥的強大生命力。

    5 結語

    傣族民間諺語以輕松、生動的形式向普通百姓呈現了祖輩在與生活、疾病作斗爭的過程中付出的努力和所積累的智慧與經驗,是傣族優(yōu)秀的保健知識和養(yǎng)生文化的傳播載體,值得引起重視。對其進行挖掘、整理、研究,能使它們成為醫(yī)學科學的補充,更好地為人民的健康服務。

    [參考文獻]

    [1] 劉亞朝.德宏傣族民間的飲食文化[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社版,2007,24(5):54-58.

    [2] 趙玲,張林屏.環(huán)境倫理視角下的傣族食品與健康[J].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13(2):39-47.

    [3] 高徽南.西雙版納傣族傳統飲食文化及其審美特征[J].文山學院學報,2012,25(4):14-17.

    [4] 巖香宰.西雙版納傣族飲食文化[J].今日民族,2014(1):20-22.

    [5] 王文光,姜丹.傣族的飲食文化及其功能[J].民族藝術研究,2006(3):34-39.

    [6] 李雁丹,覃基煊,彭江云.淺談傣藥在養(yǎng)生保健中的作用[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4(16):2-3.

    [7] 徐梅,吳永貴.淺論傣醫(yī)藥文化的“藥食同源”[J].中國民族醫(yī)藥雜志,2010,2(2):67,70.

    [8] 楊云波.淺議德宏傣族的生態(tài)文化[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2014(6):199-201.

    [9] 趙青.西雙版納傣族竹文化淺說[J].青春歲月,2014(10):460-461.

    [10] 伍瓊華.傣族醫(yī)藥與文化[J].云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11(6):53-56.

    [11] 王婧,張超.傣族飲食中的傣醫(yī)養(yǎng)生觀淺析[J].中國民族醫(yī)藥雜志,2012,11(11):74-75.

    [12] 潘玉梅,劉宏茂,許再富.西雙版納傣族傳統飲料植物利用的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2006,28(6):653-664.

    [13] 蔣力生.中醫(yī)飲食養(yǎng)生要略[J].江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10, 12(6):27-34.

    [14] 黃帝內經[M].南京:鳳凰出版社,2012:214-215,716-717.

    [15] 曾海燕,彭友良,黃之鐠,等.從傣族文化與普洱茶的關系看環(huán)境、資源與人文的和諧發(fā)展[J].中國民族醫(yī)藥雜志,2008,2(2):61-63.

    [16] 段家開.淺析傣族村寨中的生態(tài)文化[J].紅河學院學報,2007,5(3):25-27.

    [17] 付聲暉.西雙版納傣族民居建筑文化背景淺析[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4):24-25.

    [18] 李偉,馮紅衛(wèi),陳伯平.傣族民居價值分析[J].新鄉(xiāng)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8(4):63-65.

    [19] 鄒惠蓮,饒華.關于傣醫(yī)在預防保健方面的初步探討[J].中國民族醫(yī)藥雜志,2009,10(10):69-70.

    [20] 錢韻旭,李莉,李曉蕾.與地理環(huán)境息息相關的傣族傳統醫(yī)藥[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0,19(21):8-10.

    (收稿日期:2016-12-25 本文編輯:程 銘)

    猜你喜歡
    養(yǎng)生傣族保健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識問答2022(一)
    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 03:02:56
    傣族服飾文化在現代生活的運用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識問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識問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08-22 07:44:52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識問答2021(一)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08-22 07:10:38
    武術功法運動的養(yǎng)生價值探微
    考試周刊(2016年90期)2016-12-01 21:41:56
    孫思邈治未病觀與養(yǎng)生理論探析
    構樹與傣族傳統造紙的保護和開發(fā)
    西南學林(2016年2期)2016-11-08 12:16:36
    淺論莊子的養(yǎng)生之道
    淺說檔案工作者的保健
    吉木萨尔县| 永兴县| 金山区| 靖西县| 灵川县| 交口县| 通渭县| 云龙县| 汉沽区| 永顺县| 怀柔区| 新建县| 鹤峰县| 平远县| 周宁县| 佛坪县| 北流市| 类乌齐县| 南充市| 四川省| 阜城县| 长垣县| 阿城市| 金堂县| 甘德县| 浠水县| 东乌珠穆沁旗| 毕节市| 临夏市| 江源县| 班玛县| 余姚市| 巴彦淖尔市| 保德县| 营山县| 孙吴县| 乐安县| 开化县| 商南县| 中牟县| 潜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