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才
加爾維斯頓:颶風中不倒的民居
劉少才
美國西部大西洋沿岸及墨西哥灣一帶是屢受颶風襲擊的地方。美國歷史上造成死亡人數(shù)最多的十大颶風排名第一的,是1900年9月8日襲擊得克薩斯州加爾維斯頓(Galveston)的颶風。當時颶風越過墨西哥灣,風速達到217千米每小時,掀起7米高的排頭浪,風暴伴隨著滂沱大雨。當時許多加爾維斯頓居民輕率地走到海邊去觀看,結(jié)果數(shù)以千計的人來不及逃離,被巨浪吞沒。風暴肆虐18小時后才向北轉(zhuǎn)移,逐漸平息。整座城市被毀,沒有死于這次風暴的幸存者卻開始死于饑餓和干渴。美國軍隊被派來向災(zāi)民提供儀器和帳篷。到處都在發(fā)生搶劫事件,軍隊不得不采取嚴厲措施以維護法律和秩序,25名搶劫者被槍殺。事后統(tǒng)計,颶風造成6000多人死亡(也有說8000多人),颶風形成的洪水淹沒了加爾維斯頓城的12個街區(qū)。
加爾維斯頓在美國的版圖上雖然很小,但是不難找,你只要找到位于墨西哥灣的休斯頓,就找到了加爾維斯頓,它就在休斯頓東南方向的海中。該市位于一個島上,由一條長3.2千米的堤道與大陸連接。面積2261平方公里,人口277563人(2005年)。加爾維斯頓在美國應(yīng)該算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早在1816年西班牙殖民者就在加爾維斯頓島上建立了第一個歐洲人定居點,加爾維斯頓島這個島名就是由1816年來此的第一位歐洲移民加爾維斯命名的。它還曾是得克薩斯共和國首府、美國主要的商業(yè)中心和最大的港口之一,曾經(jīng)號稱南部華爾街。
1900年登陸加爾維斯頓的那場颶風,由于當時條件所限,沒能及時預(yù)報出來,結(jié)果造成了美國歷史上因為自然災(zāi)害而死亡人數(shù)最多的一幕悲劇。島上的房屋大多數(shù)倒塌損毀。不過,當時除了一些高樓豪宅外,島中心有一片普通居民區(qū)的普通民居卻奇跡般的被保留了下來,沒有受到大的損害。
這些房子都是18世紀建造的,經(jīng)過后來妥善的保護,至今仍作為民宅在使用著。上世紀的70年代,這片房子又被美國政府定為歷史保護建筑區(qū),此后得到了更為完善的保護,每幢房子都要定期的維修粉刷,房子的任何改動都要先得到有關(guān)部門的批準。雖然是民宅,但每年有幾天這些房子要開放供游客參觀。就是平時,街區(qū)也總是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游人來此走一走,看一看,拍拍照。
古民居的房子多數(shù)為二層獨門獨院的小樓,建筑面積都不是很大,雖然顏色不一,但都粉刷得很漂亮。房前多是小花園,有景觀柵欄當圍墻,周圍鮮花盛開,十分漂亮。周邊環(huán)境也很好,綠樹成蔭。現(xiàn)在觀看,怎么也看不出是古民居,更不會想到曾是颶風幸存下來的建筑,那一棟棟小樓,活生生就是一棟棟別墅。別墅的主人,不知道是不是就是當年颶風幸存者的后人,還是現(xiàn)代有錢人?
說起來這些在颶風襲擊下幸存的房子,最長的也就是建造200年左右。美國建國也就200多年的歷史,因此這些房子在這里也算是“歷史古跡”了。那些老建筑都在“歷史街區(qū)”,這些上百年的建筑基本都是經(jīng)歷1900年的颶風而幸存下來的石頭豪宅,現(xiàn)在成了景點。它們立面復(fù)雜、細節(jié)繁縟,尖頂。在強烈的陽光下,光影明暗交匯,變化無窮。
古民居現(xiàn)在是島上的旅游熱點之一,很多游客在海邊玩完后,都要到歷史街區(qū)去轉(zhuǎn)轉(zhuǎn),拍拍照。我們當時不過是在導游的安排下,本著好奇之心去的,但事后卻感觸很深,同樣是建筑,甚至比這些民居豪華建筑在颶風來臨之際都不堪一擊,何以普通的民居卻奇跡般的保留下來,而且一直到現(xiàn)在?原因之一就是堅固的石頭材料!
據(jù)介紹,今天加爾維斯頓最老的居民點,颶風過后幸存的民居分兩個歷史時期,一是由海盜讓?拉菲特建立的。讓?拉菲特和他的弟弟皮埃爾是活躍在19世紀的無旗海盜,鼎盛時期擁有50艘船和1000多名海盜。在美國海軍把他逐出這個地區(qū)之前拉菲特在加爾維斯頓灣內(nèi)建立了一個興旺的“海盜王國”。
二是加爾維斯頓作為共和國首府時期的建筑。加爾維斯頓最早屬于墨西哥,1838年5月15日得克薩斯共和國(1836年~1845年,1845年通過決議加入美利堅合眾國)成立時,是該國最大的城市,共和國的首府,文化和經(jīng)濟中心,自然城內(nèi)居民點的民居也是上檔次的。
加爾維斯頓也是19世紀得州最大的城市,據(jù)說得州第一份報紙、第一個醫(yī)學院、第一個郵局(1836年)、第一個海軍基地(1836年),第一個教會學校(1847年)、第一家保險公司(1854年)、第一個歌劇院(1870年),第一個孤兒院(1876)、第一條電話線(1878)和第一盞電燈(1883年)都誕生在這里。可想而知,這么一個繁華的城市,共和國首府,民居自然也是多樣化、繁華堅固、美觀實用。
自從1900年的那場颶風徹底摧毀加爾維斯頓這座城市以后,加爾維斯頓昔日的輝煌便永遠成為歷史,其港口地位也逐漸被休斯頓所取代。
1915年加爾維斯頓再次遭到四類颶風襲擊,盡管加爾維斯頓在1900年颶風襲擊后建筑了一條防波堤,但颶風還是造成了275人死亡 。
2008年颶風“艾克”再次重創(chuàng)加爾維斯頓,讓這座本已衰落的城市更加頹敗不堪。但對大多數(shù)美國人尤其是得州人而言,悠久的歷史及綿延的海岸線讓加爾維斯頓仍不失為一個休閑度假的好去處。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瘦死駱駝比馬大”。
加爾維斯頓據(jù)說有著堪稱全美最長的海岸線,亞熱帶氣候宜人,海濱寬廣,雖然是海島,氣候卻不似別的海濱城市那么潮濕,幾乎一年四季都可下海游泳,是著名的旅游地。島上平日幾乎很少見到人,但一到周末便隨處可見成群結(jié)隊的游人。而近幾年來,隨著整修工程的開展,島上人氣提升不少。另外,作為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旅游城市,加爾維斯頓雖然屢受颶風襲擊,但仍有60多所建筑名列國家史跡名錄,許多維多利亞風格的建筑依然保存完整。
凡是到過加爾維斯敦的都有一個共同的體會:確實是一個旅游勝地,藍色的海洋,金色的沙灘,古樸的建筑,數(shù)不過來的博物館和藝術(shù)畫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