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朝陽+洪國粦+鄭港森+李珣
[摘要] 目的 研究微生物臨床檢驗和細菌耐藥性的監(jiān)測要點。方法 選取2014年2月—2016年6月該院臨床上分離出的200株致病菌的耐藥性與敏感性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致病菌株共有200株,革蘭陽性球菌125株,革蘭陰性桿菌75株。革蘭陽性球菌主要為葡萄球菌屬,革蘭陽性球菌主要為銅綠假單胞菌、鮑曼不動桿菌、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不同的致病菌采用不同的抗生素進行耐藥性及藥敏性檢測,進行分析。 結論 在臨床微生物檢驗與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中,需要掌握好實時明確的細菌耐藥性變遷狀態(tài),根據(jù)細菌耐藥性情況指導臨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藥物,達到有效控制院內(nèi)感染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 微生物臨床檢驗;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要點
[中圖分類號] R446.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6)12(c)-003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monitoring and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monitoring of microbes. Methods From February 2014 to June 2016,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drug resistance and sensitivity of clinical isolates of 200 pathogenic bacteria isolated from our hospital. Results There were 200 strain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125 strains of Gram - positive cocci and 75 strains of gram - negative bacilli. Gram-positive cocci mainly Staphylococcus, Gram-positive cocci mainly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Escherichia coli, Klebsiella pneumoniae, different pathogens using different antibiotics for resistance Drug sensitivity and drug sensitivity testing, analysis. Conclusion In the monitoring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the monitoring of bacterial resistance, it is necessary to master the real-time clear change of bacterial resistance status, and guide the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bacterial resistance, to guide the effective control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Key words]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Bacterial drug resistance;Monitoring points
細菌耐藥性是細菌抗菌藥物會產(chǎn)生耐受性,當細菌產(chǎn)生耐藥性后,使用抗生素藥物治療的患者會對藥物產(chǎn)生抵抗,從而影響藥物作用的發(fā)揮。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多重耐藥菌是臨床生物檢驗工作中的重點,注重臨床微生物檢驗和細菌耐藥性的監(jiān)測要點,同時對微生物檢驗工作人員的專業(yè)水平及質(zhì)量有較高的要求,對抗菌藥物進行規(guī)范使用,加強臨床微生物檢驗,著重加強細菌耐藥性的監(jiān)測,避免抗生素濫用情況的發(fā)生[1]。該次就2014年2月—2016年6月將該院臨床上分離出的200株致病菌為分析對象,對200株致病菌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分析致病菌的耐藥性及藥敏性的監(jiān)測要點,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細菌的收集主要為2014年2月—2016年6月期間各科室送檢的血液標本、尿液標本、痰、膿分泌物的標本,同1個病人分多次進行送檢,且同1個標本僅標記1次,共得到致病菌200株。
1.2 方法
采用相關檢測儀器,按照相關的器械方法對細菌進行培養(yǎng),完成細菌的分離機鑒定。使用全自動細菌鑒定的藥敏儀,經(jīng)過紙片瓊脂擴散法、微量稀釋法對致病菌進行藥敏實驗。
1.3 評價標準
常見細菌耐藥機制有以下幾個方面,耐青霉素肺炎鏈球菌耐藥機制為青霉素結合蛋白會對肺炎鏈球菌產(chǎn)生影響,導致耐藥菌與青霉素間的親和力降低。腸桿菌細菌耐藥機制為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會產(chǎn)生質(zhì)粒介導的內(nèi)酰胺酶,這種內(nèi)酰胺酶會被整合子攜帶然后傳播,促使臨床多重耐藥菌致病菌爆發(fā)。非發(fā)酵菌耐藥機制為銅綠假單胞菌對碳青霉烯類的耐藥性呈現(xiàn)增強的趨勢,并且銅綠假單胞菌膜通透性較低,藥物無法進行致病菌體內(nèi),因而非發(fā)酵菌對多種抗生素藥物耐藥性較高。腸球菌耐藥機制為細菌會產(chǎn)生PBPs,導致致病菌與青霉素親和力降低,從而導致細菌耐藥性的產(chǎn)生[2]。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致病菌
致病菌株共有200株,革蘭陽性球菌125株,占62.5%。革蘭陰性桿菌75株,占37.5%。
2.2 對葡萄球菌屬敏感性與耐藥性的檢測
主要為金黃色釀膿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溶血性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對致病菌進行不同抗生素的耐藥性、敏感性檢測,見表1。
2.3 敏感性分析
以大腸埃希菌與肺炎克雷伯菌為分析對象,觀察不同抗生素藥物對其耐藥性與敏感性,見表2。
2.4 非發(fā)酵菌敏感性與耐藥性檢測
非發(fā)酵菌主要為銅綠假單胞菌與鮑曼不動桿菌,使用不同抗生素檢測致病菌的耐藥性與敏感性,見表3。
3 討論
該研究結果顯示致病菌株共有200株,革蘭陽性球菌125株,革蘭陰性桿菌75株,革蘭陽性球菌主要為葡萄球菌屬,革蘭陽性球菌主要為銅綠假單胞菌、鮑曼不動桿菌、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由研究結果可見,金黃色葡萄球菌對氨芐西林的耐藥性最大,對頭孢西丁、克林霉素及紅霉素有一定耐藥性。溶血性葡萄球菌對頭孢他啶及紅霉素有較高的耐藥性,這主要是因為致病菌與抗生素獨有特征相關,氨基酸序列不斷發(fā)生改變,擴大藥物催化腔的面積,增強酶對廣譜頭孢菌素的親和力[3-6]。肺炎克雷伯菌對亞胺培南與美羅培南不存在耐藥性,大腸埃希菌對兩種抗生素藥物的耐藥性也較低,而兩種致病菌對其他抗生素的耐藥性較高。非發(fā)酵菌對各抗生素藥物都存在耐藥性。由此說明,加強臨床微生物檢驗,著重關注細菌耐藥性動態(tài)[7],對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有重要影響。
歐陽光等[8]的研究顯示,1 140株非重復臨床分離株中,有342株(30.00%)為革蘭陽性菌、798株(70.00%)為革蘭陰性菌,萬古霉素對MRCNS與MRSA均存在較強的抗菌性,且抗菌性均為100%,青霉素G和氨芐西林對MRCNS與MRSA均存在較強的耐藥性,且耐藥性均為100%,跟該研究結果有一定的相似性。
綜上所述,在臨床微生物檢驗中,必須對微生物進行培養(yǎng)及進行藥敏實驗,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國雄,古漢福,范曉怡,等.VITEK2 Compact全自動微生物分析儀專家系統(tǒng)細菌耐藥表型檢測能力的評價[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3,34(8):1015-1016.
[2] 崔茶進.臨床微生物檢驗和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探討[J].世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