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1722037
摘要:《農村社會學》是農業(yè)類專業(yè)的基礎課程,但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存在著理論與實踐脫鉤、缺乏互動性等問題,翻轉課堂是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顛覆,注重師生互動和個性化教學方式,《農村社會學》教學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以“農村的婚姻與家庭”為例,按照課前學習階段、課堂交流階段和課后總結階段設計了《農村社會學》翻轉課堂教學的基本思路,其中特別引入了“雨課堂”教學方法。
關鍵詞:翻轉課堂;教學流程設計;雨課堂
《農村社會學》是農林類學生的專業(yè)核心課程,傳統(tǒng)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和師生的互動,翻轉課堂“課前自學,課上交流”的模式可以克服傳統(tǒng)教學法的不足。本文將探討如何構建《農村社會學》的翻轉教學模式。
一、翻轉課堂的含義及發(fā)展
翻轉課堂(the Flipped Classroom,也譯作“顛倒課堂”或者“反轉課堂”)是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翻轉,重新規(guī)劃課前、課上和課后的教學內容,由“課上講授,課后作業(yè)”模式轉變?yōu)椤罢n前自學,課上交流”的模式。“課前自學”是教師提供教學資料并安排學些任務,“課上交流”是在課堂上變“教師單向講授知識”為“師生互動交流為主”。翻轉課堂秉承“學習知識在課外、內化知識在課堂”的理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的質量。
翻轉課堂尤其是翻轉的教學方法經歷了“第一代翻轉”和“第二代翻轉”時期。眾多文獻認為“翻轉課堂”起源于2007年的美國科羅拉多州“林地公園”高中的翻轉教學,但是翻轉的思想的教學方法具有更長的歷史?!暗谝淮D”是啟發(fā)式、參與式、問題導向型教學模式,雖然當時不是用的“翻轉”的說法,但是均強調學生在教學中的中心地位,課前根據(jù)教師提供的案例和其他學習材料進行預習,課上共同探討。第二代翻轉課堂是信息化背景下第一代翻轉理念的升級,源于2007年美國科羅拉多州“林地公園”高中的化學老師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充分利用信息手段,課前以教學視頻為主并輔以作業(yè),課上答疑和互動交流。以薩爾曼?可汗的可汗學院(Khan Academy)為代表,已被世界多個國家廣為推廣。翻轉課堂不一定在信息化手段下才能實施,但信息化的發(fā)展為翻轉課堂內容的豐富提供了更豐富的知識呈現(xiàn)和交流互動方式。
二、《農村社會學》采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農村社會學》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的學科,但是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存在諸多問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可以較好的解決這些問題,同時當前信息手段的不斷發(fā)展也為采取更有效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提供了可能。
(一)《農村社會學》教學有必要采取翻轉課堂模式
《農村社會學》的課程性質和教學內容決定了進行翻轉課堂教學的必要性?!掇r村社會學》的教學和學習除具有一定的理論性,同時具有很強的應用性?!掇r村社會學》是農林類相關專業(yè)的主干課程,以農村社會結構的變遷和發(fā)展為研究對象,不僅要教授學生農村社會的現(xiàn)象、農村問題的本質和發(fā)展規(guī)律,還要培養(yǎng)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解決具體農村問題的能力,增強涉農專業(yè)學生的責任感,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未來涉農工作的需要,為“三農”謀福利。
當前《農村社會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使得引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很有必要。教學方式方面,傳統(tǒng)教學模式是以教材為依據(jù),教師進行“自上而下”灌輸式教學,容易忽視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被動學習,缺乏學習積極性。考核方式單一,傳統(tǒng)教學方式更注重考試成績,通常采用期末考試成績占比70%,平時作業(yè)、出勤和回答問題占30%的方式,《農村社會學》作為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如采用傳統(tǒng)的考核方式將無法鍛煉和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內容和對應的教學效果來看,存在和實踐脫節(jié)的問題,傳統(tǒng)教學模式以農村社會學基礎知識為主要內容,學生僅是為了考試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而針對農林類學生的實踐能力,如社會調查能力、案例分析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無法實現(xiàn),導致農科學生畢業(yè)時仍然對“三農”現(xiàn)狀和存在問題缺乏客觀認識、無法就存在問題進行合理調研、缺少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能力。教學評價角度,學生反饋體現(xiàn)出對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需求,教師也認識到單純依靠課堂灌輸式教學無法實現(xiàn)同學生更好的互動。
(二)在當前信息化條件下《農村社會學》可以采取翻轉課堂教學
翻轉課堂相較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呈現(xiàn)出兩個優(yōu)勢,能更好的解決《農村社會學》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其一,更個性化的學習模式,教學安排在“課前”、“課上”側重互動學習,習題針對性講解、小組討論和案例教學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學習習慣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更高效地達到學習效果。其二,注重互動性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由傳統(tǒng)的教師主導轉變?yōu)閹熒?,課堂交流過程中教師是參與并指導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同時學生為主體進行團隊學習和案例討論等,不僅提升了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而且可以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水平。
信息技術和硬件方面的完善為《農村社會學》翻轉課堂的實施提供了可能。首先,網絡學習平臺的大量出現(xiàn),如慕課、精品課程網等為學生課前學習提供了可能。其次,當前高校的多媒體和網絡建設配備齊全,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免費或者以極地的費用獲取相關的教學資源。再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不僅可以提供豐富的網上教學資源,而且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QQ群將課程相關的視頻、圖片、數(shù)據(jù)等提前發(fā)給學生,讓學生通過電腦、平板和手機端進行學習,教師可根據(jù)學生課下答題的具體情況反饋,在課上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最后,當前大學生是在信息化大環(huán)境下成長,對電腦和網絡非常熟悉,并且在《農村社會學》開設的第二學年,學生的時間相對寬裕和靈活,并具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和辯證思考能力,學生適合參與到翻轉課堂教學中。
三、《農村社會學》翻轉教學的具體操作
《農村社會學》課堂的翻轉教學同其他翻轉課堂一樣,將學習提前到課前學習階段,注重課堂交流。在實際教學中,《農村社會學》有其自身的特點。
(一)翻轉課堂的教學流程
翻轉課堂教學安排包括課前學習階段、課堂交流階段和課后總結階段。課前學習階段是關鍵,只有課前將知識掌握才能在課堂上更好的與教師互動,教師根據(jù)教學目的,將重點教學內容錄制成10分鐘以內的視頻,或者利用網絡學習平臺的教學視頻,讓學生在線學習并閱讀相關資料或者案例,同自愿組成的團隊一起學習并完成作業(yè)或者案例,為上課交流做準備。課堂交流階段是學生知識內化的過程,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回答相關問題或者對小組論題進行匯報,教師可以通過聆聽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并進行答疑、點評和知識擴充。課后總結階段同樣不可缺少,教師通過課堂上與學生的互動可以更好的把握課前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學生的掌握情況,對此進行課后總結,在以后課程教學中更加注意補學生短板,而學生通過課堂互動和課后總結,更清楚知道自己對課程內容的掌握情況,查缺補漏,完成對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不斷提升。
(二)《農村社會學》翻轉課堂的具體安排
根據(jù)翻轉課堂的基本流程,結合《農村社會學》的教學特點,以“農村的婚姻與家庭”一章為例,規(guī)劃《農村社會學》翻轉課堂的教學流程。
1.課前學習階段
本階段學習任務是了解農村婚姻風俗、農村家庭及其變遷。在此階段安排學生學習愛課程網站(www.icourses.cn)中國農業(yè)大學朱啟臻教授精品課程中關于“農村婚姻及家庭變遷”的相關視頻,每段視頻5分鐘左右來闡釋一個問題。此外安排一個4個學生的小組(其成員分別來自蘇北、蘇中、蘇南)向同學展示小組討論內容(主題為:家鄉(xiāng)的婚嫁習俗)。
2.課堂交流階段
本階段第一節(jié)課是對理論知識進行簡單回顧基礎上,進行測試。測試是通過“雨課堂”(清華大學和學堂在線聯(lián)合推出的通過微信連接PPT的教學方式)出10道選擇題、10道判斷題和5道簡答題,看學生的回答情況,以了解學生在課前學習的前提下對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雨課堂”的課后總結中會顯示學生回答問題的正確率,對全班學生進行排名,這不僅可以作為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數(shù)據(jù),也可以作為成績考核的重要依據(jù)。
課堂交流階段的第二節(jié)課是讓學生匯報本小組的討論成果,并進行點評。小組的論題均是選擇與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農村存在的社會問題,如本例中的“家鄉(xiāng)的婚嫁習俗”,通過學生對家鄉(xiāng)婚嫁習俗的調研和匯報,讓全班學生更好地了解農村婚姻的變遷過程以及隨之而來的不同的家庭類型。老師進行補充講解,并安排作業(yè)和下次討論的主題。
3.課后總結階段
課后總結階段包括作業(yè)批改及答疑和對課堂教學進行總結。借助交流軟件,學生根據(jù)老師要求做作業(yè),上傳相關的文檔、音頻或者視頻,教師進行批改和答疑。教師在對課堂教學效果進行總結的基礎上,形成本科的課后總結,發(fā)現(xiàn)不足,不斷提升教學互動水平。教師需要對課堂交流和課后習題進行全盤把控,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效,并做好記錄,作為最終課程考核的重要依據(jù)。期終成績的核算構成中,平時課堂表現(xiàn)提高到50%的比重,以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
四、采用翻轉課堂教學的思考
翻轉課堂自引入我國后引起了眾多討論,翻轉課堂應用到《農村社會學》教學時有些問題需要注意,不能為引進而引進。
(一)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翻轉課堂的關系問題
農村社會學引入翻轉課堂并不意味著不再進行傳統(tǒng)教學。本科生在學習前理論知識體系尚未完全形成,需要充分發(fā)揮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重知識系統(tǒng)傳授”的優(yōu)點,在農村社會學理論的授課中運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讓學生知道本課程的理論脈絡。同時要發(fā)揮翻轉課堂“互動型教學”的優(yōu)點,并充分利用網絡課程資源豐富和學習時間靈活的優(yōu)點,開展翻轉課堂的教學。傳統(tǒng)教學和翻轉課堂教學二者各有所長,應結合使用。
(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學生和老師提出了新的要求
翻轉課堂能否成功的關鍵在于教師。課前教師盡量自己錄制教學視頻,即使條件達不到,也需要教師投入很多的精力進行課程的設計、資料的收集安排、課后的總結。如果離開的教師的指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無法解決不僅無法增強學生自信和表達能力,反而會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失去對老師的信任。教師需要參與到學生學習、課堂討論和答疑的過程中來。
翻轉課堂需要學生更多的參與到課程學習中來。翻轉課堂相較于傳統(tǒng)教學需要學生更多的時間投入,課前的學習代替了預習,要求也更高,需要學生掌握相關知識,才能在上課時更好地和老師互動,課堂討論也需要學生對所講專題的資料進行閱讀,并形成自己的觀點,而對于需要匯報專題的小組投入的時間跟多。除了時間的投入外,更需要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以配合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和老師進行課堂及課后的互動,產生更好地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崔艷輝,王軼.翻轉課堂及其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電化教育,2014(11):116121.
[2]段春雨.國內翻轉課堂研究的現(xiàn)狀與展望[J].重慶高教研究, 2014(4):106112.
[3]王緒朗,鐘漲寶,同春芳. “農村社會學”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高等農業(yè)教育,2001(02):5758.
[4]王英姿,杜守穎,李鳳英,等.翻轉課堂模式在中藥藥劑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中醫(yī)教育,2015, 34(6):4345.
[5]鄭瑞強,盧宇.高校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優(yōu)化設計與實踐反思[J].高校教育管理,2017(01):97103.
基金項目:揚州大學博士科研啟動基金,揚州市政策引導計劃(軟科學研究) (項目編號:YZ2017199)
作者簡介:張玉娥(1982),女,漢族,山東惠民人,博士,講師,研究方向:農產品貿易、農業(yè)政策、混合型教學方法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