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艷
[摘 要]兒童劇的成功離不開故事性、趣味性以及藝術(shù)性、思想性,前者讓小觀眾們得到愉悅,后者讓他們受到教育。要做到兩者統(tǒng)一,最重要的是人物的塑造與情節(jié)的構(gòu)筑,這兩個方面做得好,兒童劇也就真正可以走進兒童世界了。廣西劇作家馬瑜萍的兒童劇《淘氣拉比》在這兩方面恰恰做得很好。
[關(guān)鍵詞]兒童??;《淘氣拉比》;兒童世界
兒童劇常容易給人一種準入門檻低的錯覺,以為是寫個小朋友們看的,誰都可以試試水。其實要寫出好的兒童劇并不容易,甚至比寫其他劇種還要難得多,因為兒童劇有個進入的角度問題,如果不能真正地蹲下來,以平行的視角去看待并走進小家伙們的世界,那么創(chuàng)作出來的兒童劇就很難算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兒童劇。一部成功的兒童劇,一方面要有故事性、趣味性,只有這樣才能吸引得住小觀眾們的注意力,才能夠觸動他們的內(nèi)心,讓他們受到感染、感動;另一方面還要有藝術(shù)性和思想性,只有達到了這一境界,才會讓小觀眾們哭笑之中獲得新的見識和理念。這其實也是兒童文學家曹文軒所說的兒童性與兒童的觀念的區(qū)別,在他看來,“兒童性是先天的,是造物主的事先設(shè)定,與兒童一起降生”,而“兒童的觀念是指兒童如何看待世界”,只有將兩者統(tǒng)一起來,才能創(chuàng)作出真正的兒童文學作品,而這也正是“一個成熟的兒童文學作家與一個不成熟的兒童文學作家之間的區(qū)別”。①綜觀當下中國的兒童劇創(chuàng)作,強調(diào)兒童性的很多,但是能將兒童性與兒童的觀念融合為一體的就很少,這也是為什么近些年來兒童劇不少,但是經(jīng)典的兒童劇難覓的原因所在。
具體到廣西的兒童劇創(chuàng)作,多年以來大都處于波瀾不驚的狀態(tài),當然也偶有浪花滾動的時候。比如半個世紀前的彩調(diào)兒童劇《三朵小紅花》,這部劇由周民震編劇、江波導演,1964年在南寧上演,1965年由著名導演謝添改編成同名彩色戲曲電影。主要講述了少先隊員陳小英、朱雷、胡小圖學雷鋒、做好事的故事。故事緊抓當時正開始轟轟烈烈興起的“學雷鋒”這一時代主題,就連大人送給少先隊員們的禮物都是新掃把、新書、雷鋒像,目的就是讓小學生們上街掃地,為大家做好事。這部戲算是 “文革”前中國劇壇的一部比較成功的兒童劇,盡管充滿了濃重的說教色彩,但在當時還是引起了較大的反響。最近,廣西的兒童劇陸續(xù)出現(xiàn)了一些好作品,比如《鬼馬小雀仔》《壯壯快跑》《淘氣拉比》等?!短詺饫取返木巹∈邱R瑜萍, 她出道以來專攻兒童劇的創(chuàng)作,她的《淘氣拉比》《奔跑吧!淘淘》等兒童劇都曾被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錄播,可以說在兒童劇創(chuàng)作方面頗有心得。
兒童劇《淘氣拉比》通過對一只淘氣小貓拉比在一天里惰學、逃學、被誤解、消除誤解、改過自新、回歸集體等遭遇的描述,反映了“如何看待和教育好淘氣小孩”這一社會關(guān)注的教育命題。劇目用擬人化的表現(xiàn)手法,從少兒的視角來觀察和感受世界,通過矛盾沖突的演化和故事情節(jié)的推進,表現(xiàn)了人與人之間的交集和張力,反映了家庭、學校在少兒教育方面存在的理念偏差、作用錯位等現(xiàn)象,倡導以人為本、尊重天性、平等友愛、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該劇始終洋溢著樂觀、輕松、愉悅的氛圍,格調(diào)積極向上、催人奮進,是一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旋律兒童劇目。該劇參加第九屆廣西戲劇展演大型劇目展演時榮獲桂花劇目銀獎、桂花編劇獎、桂花優(yōu)秀表演獎、桂花表演獎等多個獎項。
人物的塑造是兒童劇的重中之重。兒童的注意力是很難持續(xù)集中的,沒有好的人物形象,根本就吸引不了小朋友的興趣。這就如同玩具,好的玩具可以讓小朋友愛不釋手。那么什么樣的人物形象才會讓小朋友情有獨鐘呢?那一定是能夠激起他們的認同感的人物形象,有時候他們甚至覺得那臺上站著的就是自己或者說是自己的親人及小伙伴。只有讓小朋友們產(chǎn)生認同感或代入感,那么他們才會對這個人物形象買賬?!短詺饫取返闹魅斯仁且恢环浅U{(diào)皮而又可愛的貓,因之前調(diào)皮搗蛋的行為,讓大家都覺得所有的壞事都是拉比做的。所以,狐貍阿姨家的玻璃被打碎了,羊老師家的玻璃被打碎了,大家馬上想到肯定是拉比干的好事,拉比也只能是百口莫辯。因為調(diào)皮搗蛋,在學校同學們疏遠他,在家里爸爸常常要收拾他,這讓他感到無所適從。小朋友們看到這個淘氣拉比時,很快就會對號入座。他撒謊、上課偷吃東西、把垃圾掃別人班上、考試老倒數(shù)第一等,所有這些行為小朋友們都能在自己身上或者自己伙伴身上找得到,他們會覺得這個人物是真實存在的,這就激起了他們一看到底的興趣。此外,羊老師的善良、狐貍阿姨的虛偽,貓爸的粗暴、貓媽的溺愛、小鴨子的友愛,都讓小朋友們能夠在現(xiàn)實世界中一一找到對應的人物。這些源自現(xiàn)實生活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迎合了小朋友們的心理需求,小朋友現(xiàn)實生活中的歡樂與煩惱此刻都融于這些人物形象的一言一行中,為他們哭,為他們笑,為他們愛,為他們恨。可以說,《淘氣拉比》人物塑造的成功之處就是滿足了兒童的心理特點及審美需求,真正做到了想兒童之所想,急兒童之所急,讓兒童對劇中人物的所作所為真正感同身受。
情節(jié)的構(gòu)筑是兒童劇成敗的關(guān)鍵。有趣味的故事情節(jié)能夠把兒童帶入劇中,能夠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淘氣拉比》通過設(shè)置拉比被誤會后負氣離家出走的情節(jié)來讓他思想認識上得到改變與升華。在出走的過程中,他遇到了學習好的乖乖學生丑小鴨,小鴨并沒因為他淘氣、學習成績差而看不起他,而是真誠待他,一心要和他交朋友,還偷偷把家里的東西拿出來給他吃。在小鴨的耐心幫助下,拉比慢慢對自己以前的惡作劇行為有了新的認識,懂得站在別人的角度看自己的行為,終于認識到了自己的叛逆給爸爸媽媽、老師同學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并且愿意做出改變。在拉比流浪的過程中,小觀眾們聽到了“壞孩子”拉比內(nèi)心最真實的想法,甚至開始對胡亂指責誣陷拉比的狐貍阿姨產(chǎn)生怨恨情緒,而對深受委屈的拉比則抱著同情心理。而讓小觀眾們對拉比完全產(chǎn)生正面感觀的則是拉比救狐貍阿姨的場景。因為羊老師家的玻璃被打爛,狐貍阿姨和大家一起去抓拉比回來興師問罪,她看到草叢中有一條尾巴,以為是拉比馬上抓住不放,結(jié)果沒想到是大老鼠,很快就被趕來的鼠群戲弄暈倒。拉比看到這場景,在猶豫之中還是救了狐貍阿姨。而狐貍阿姨盡管老是冤枉拉比,但醒來之后看到貓爸打拉比趕緊說出真相,她家和羊老師家的玻璃其實都是老鼠們打碎的,大家錯怪拉比了,拉比是個好孩子,還救了她。知道真相后,爸爸媽媽、老師同學都原諒了拉比,拉比重新回到了集體的懷抱,和同學們一起參加板鞋比賽拿了冠軍。
兒童劇《淘氣拉比》站在兒童的立場上呼喚理解、呼喚尊重、呼喚信任,呼喚家長真正走入兒童的內(nèi)心世界。小觀眾們在觀看的過程中,能夠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寬容、友愛,讓他們能夠在享受劇情的同時學會愛、懂得愛、付出愛,從而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形成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除此之外,該劇還有自己的藝術(shù)特色。首先,在形象設(shè)計上,將中國的戲曲油彩和外國迪斯尼動物造型相結(jié)合,設(shè)計出中西合璧的新形象。同時借用各種文化元素,加入鑼鼓點、雜技、魔術(shù)、特殊音效去表達劇情;用音符代表動物,用夸張的肢體語言和豐富的表情,加上動物特有的代表性動作去刻畫不同動物的形象。其次,借用道具表現(xiàn)地域特色。為了直觀表現(xiàn)“信任”的主題,運用了具有廣西特色的“走板鞋”形式,請現(xiàn)場觀眾和劇中人物一起走板鞋比賽。最后,在表演上借鑒戲曲特色。在狐貍阿姨和拉比共同打老鼠的戲中,借用了戲曲打斗的鑼鼓點和技巧,形成了全場的高潮點。
可以說,《淘氣拉比》是一部優(yōu)秀的原創(chuàng)兒童劇目,實現(xiàn)了趣味性與藝術(shù)性的統(tǒng)一,讓小觀眾們在觀戲過程中既得到了愉悅,也受到了教育,是兒童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