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廣西百色市壯族人生禮儀歌謠的民俗文化內(nèi)涵

      2017-05-30 05:35:58李萍
      歌海 2017年5期
      關(guān)鍵詞:百色市壯族民俗文化

      李萍

      [摘 要]人生禮儀主要包括誕生禮、成年禮、婚禮和葬禮。廣西百色市壯族的誕生禮儀歌謠、婚俗禮儀歌謠和葬禮禮儀歌謠非常豐富。如今,隨著外來文化的影響,這些人生禮儀歌謠和人生禮儀民俗正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對獨具特色的人生禮儀歌謠進(jìn)行挖掘和整理,旨在豐富壯族口頭傳承文學(xué)的寶庫,夯實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根基。

      [關(guān)鍵詞]百色市;壯族;人生禮儀歌謠;民俗文化

      人生禮儀又叫生命禮儀,是指一個人一生中在不同年齡階段所舉行的儀式,國際上又稱“通過禮儀”。人生禮儀主要包括誕生禮、成年禮、婚禮和葬禮。①這些儀式旨在幫助個體通過種種生命過程中的“關(guān)口”。廣西各地壯族的人生禮儀歌謠植根于當(dāng)?shù)孛袼咨?,成為壯民展示民俗文化的載體和抒發(fā)喜怒哀樂情感、折射人生階段變化的一種媒介。本文將通過對廣西百色市壯族有關(guān)人生禮儀歌謠進(jìn)行分析,揭示其中蘊(yùn)涵的人生禮儀民俗事項。

      一、廣西百色市壯族誕生禮儀歌謠與崇花民俗

      誕生禮一般包括“三朝”禮、滿月禮和百日酒。與其他地方不同,百色市壯鄉(xiāng)新婚夫婦生頭胎小孩,誕生禮貫穿了婚后求子、孕后保子、得子還愿和舉行滿月酒諸多過程。諸多誕生禮中,作為壯族生育之神和兒童守護(hù)神的“花婆”,成為人們歌頌和祭拜的對象。

      花婆,也叫“花神”“花王圣母”“送花娘娘”,是壯民信仰的生育女神,她是由壯族女始祖米洛甲衍化而來。米洛甲在漢語里又譯作“姆洛甲”或“姆六甲”。在神話中,姆洛甲是壯族的創(chuàng)世女始祖,是壯族創(chuàng)世男始祖布洛陀之妻,她由九十九朵花而來,掌管一座花山,所以也叫“花婆”。她掌管的紅花代表女孩,白花代表男孩。哪對夫妻要生小孩,須由她賜花生子;她賜花后懷孕,得子夫婦要向她還愿;誰家的小孩生病,須向她供奉讓她呵護(hù)花根,給花澆水、除草、施肥。在這一神話的影響下,如今百色市壯鄉(xiāng)民間還在神龕里立有花碗,上寫有“花王圣母之位”,與祖先神位、灶王神位并列。據(jù)調(diào)查,直到今日,花婆信仰依然存在于廣西的左江、右江、紅水河流域的廣大壯族地區(qū),民間社會依然流行著向花婆求子、請求花婆佑兒健康的習(xí)俗,可見花婆信仰生命力的強(qiáng)大。

      其實,壯族祭祀花婆的儀式早已存在?!稘≈莞尽份d:“男為竹,女為花。如產(chǎn)幾子,則花幾開;或曰花將萎,須灌溉;或曰花已放,宜守護(hù)?!雹谝鉃榛ㄆ攀刈o(hù)花根,呵護(hù)小孩健康成長。《南越筆記》記載:“越人祈子,必于花王圣母,有祝辭云:‘白花男,紅花女。故婚夕親戚皆往送花,蓋取詩‘花如桃李之義。”③這里點明了壯族古俗婚禮上客人給新人送花習(xí)俗的由來,主要是為了祝福新人早生貴子?!稁X表紀(jì)蠻》載:“僮(壯)俗祀‘圣母,亦曰‘花婆。陰歷二月二日,花婆誕期,搭彩樓,建齋醮,延師巫唪誦,男女聚者千數(shù)百人,歌飲叫號,二三日乃散,謂之‘所星?!泵鑼懥宿r(nóng)歷二月初二花婆誕辰的盛況?!百祝▔眩┤朔λ茫蜃优嗖?,則延師巫‘架紅橋、‘接彩花、乞靈于‘花婆,斯時親朋皆賀……”①則介紹祈子儀式的內(nèi)容。受此遺風(fēng)影響,花婆傳說成為右江流域一帶壯族誕生儀禮歌謠的載體,使每個誕生禮儀均與花相關(guān)。

      (一)求子歌謠與求子禮儀

      在今天的人們看來,只有兩性結(jié)合或用科技手段才能生孩子,但在社會生產(chǎn)力低下和人們認(rèn)識水平有限的壯族傳統(tǒng)社會里,新婚夫婦婚后懷不上孩子,會認(rèn)為是花婆沒有給他們送花,以致他們沒能順利懷上孩子,所以要舉行向花婆祈求送花的求子儀式。民國《來賓縣志》就提到“嗣艱者,祈禱尤虔?!埗础Ⅵ椛揭囔牖质ツ浮?。

      在求子儀式里有“架橋求花”儀式。百色市的靖西、那坡壯民認(rèn)為,花婆把花送到人間,需要一定的媒介,即要通過“橋”來傳遞?!凹軜蚯蠡ā眱x式一般在深夜舉行。在靖西市南坡鄉(xiāng),這個儀式在清晨進(jìn)行,且需要在人多的地方舉行。主家把新砍的竹枝做成與大人等高、上面扎滿用彩紙剪好花朵的“橋”,由道公做法事邊撒花邊唱:“我是花神來撒花,哪人接得子孫旺,花朵沾身娘歡笑,明年生個胖兒郎。我是花山花林婆,花林仙婆好心腸,誰人求花求到我,保你子嗣萬代長?!雹谄砬笊姆驄D跪在“橋”下,伸出衣襟接花。儀式結(jié)束,每當(dāng)有早起的村民從“橋”下通過,主家會將提前準(zhǔn)備好的五色糯米飯或者糯米饃分發(fā)給他們。分發(fā)出去的五色糯米飯或者糯米饃越多,就說明主家祈子的心越虔誠,更能打動花婆,早日懷上孩子。

      作為壯族禮俗之大全的平果壯族嘹歌,有大量反映這種向花婆求子的歌謠。如“好酒敬給花婆神,好茶敬給鳳凰靈?!薄吧耢`下來領(lǐng)香火,敬請花婆送花枝。”“花婆神臺祭香火,敬請花婆送兒郎?!薄罢\心來把花婆敬,祈求送子送到家?!薄吧交▉戆鸦ㄆ啪?,花婆送子送到家?!雹郾砻魅藗兤饺諏⒑镁坪貌?、山花、香火獻(xiàn)給花婆,對她進(jìn)行虔誠供奉,以期她早日送子到家并實現(xiàn)兒女雙全的美好愿望。

      (二)得子還愿歌謠與還愿儀式

      壯族是一個善良的民族,在得到他人的恩惠后,要報恩,否則會一輩子心存不安。這種心理不僅反映在日常的人情世故上,也反映在對神靈的態(tài)度上。祈求生育的夫婦在求花懷孕得子后,要舉行還愿儀式答謝花婆。在百色市靖西、那坡壯鄉(xiāng),還愿儀式有巫、道兩種。不論是請巫婆還是請道公還愿,都需要主家用雞、肉、酒等供奉于神龕前。巫婆或者道公做法時,得子婦女會虔誠地跪在立有“花王圣母之位” 的紙牌前,隨著巫婆或道公的念唱節(jié)奏給花婆斟酒,虔誠叩謝。如請道公念誦《還嗣》經(jīng)文時,通過道公之口唱“還花歌”:“人敬人愛花婆神,去年送我花一朵。我得花朵得子嗣,夫妻來唱還花歌?!?/p>

      平果壯族嘹歌也有反映向花婆還愿的歌謠:“花婆娘娘觀世音,送子送女送聰明。”④點明了壯族的花婆娘娘與漢族的觀音一樣,都是送子菩薩?;ㄆ挪粌H給他們送兒送女,還讓小孩才藝雙全,難怪他們心里樂開了花,于是又“買雞買肉敬花婆”。

      (三)“背帶歌”與送背帶儀式

      “滿月”是百色市壯族民間標(biāo)志新生兒進(jìn)入人群的一個儀式,是孩子開始從居住的狹窄的房屋走向廣闊的田野(準(zhǔn)確地說是走向社會)的標(biāo)志。因為產(chǎn)婦在生產(chǎn)后的一個月內(nèi)要“坐月子”,這期間嬰兒不離母身,不能被抱出戶。在靖西、那坡壯鄉(xiāng)一帶,“滿月”儀式不一定在孩子滿月后舉行,也可以在出生后二十多天內(nèi)的一個吉日舉辦。這天,新生兒收到外婆給的一件最貴重的禮物——背帶。背帶多由外婆親手縫制,用七彩絲線繡織出花、鳥、魚等各種圖案,配以“花開富貴”“歲歲平安”“寶寶快樂”“健康成長”等吉祥語。外婆送背帶的儀式在起名儀式后進(jìn)行。等眾人都欣賞了外婆精美的背帶后,孩子的爺爺奶奶就找一個夫妻健在、兒女雙全的老婦人用外婆送的背帶將小孩背到村里或者田地里逛逛,表示從今天開始,小孩可以走出家門,成為這個村落中的一員,孩子開始從私人空間走向社會空間。

      在所有儀式中,孩子外婆送背帶時唱的《背帶歌》最引人注目。以下為筆者作田野調(diào)查時采集到的《背帶歌》。

      歌手:今天是個好日子,外孫門前落喜鵲。

      花香蜜蜂采蜜來,外婆喜帶背帶到。

      主家:金線銀線七彩線,牡丹盛開在中間。

      桃花梨花來環(huán)繞,看著背帶樂心間。

      歌手:白花背帶背甥仔,一身沾蜜甜心扉。

      紅花背帶背甥女,甥女樂得臉緋緋。

      主家:外婆喜帶背帶來,根根絲線汗泡出。

      背帶攜背你長成,莫要忘記外婆情。

      歌手:外婆今日送背帶,風(fēng)時背帶是堵墻。

      雨時背帶是把傘,外孫來日身心暖。

      主家:外婆今日送背帶, 繡得外婆一片心。

      外孫托得外婆福,長大成人不忘恩。

      歌手的唱詞,主要是反映出外婆對外孫出生的喜悅之情,并希望外孫能夠在這個溫暖、結(jié)實的背帶中健康成長。主家的唱詞,則是為孫子代言,把外婆辛苦織就背帶的過程還原出來,希望孫子長大后一定不要忘記外婆的恩情。在這里,背帶不僅具有為孩子遮陽擋雨的功能,更成為了外婆家和孩子爺爺奶奶家溝通和聯(lián)系的紐帶,具有了勸人向善的育人功能。

      二、廣西百色市壯族婚禮歌謠與“定親鞋”和“哭嫁”習(xí)俗

      婚姻禮儀是人生禮儀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作為維系人類自身繁衍和社會延續(xù)的最基本的制度和活動的婚姻,其形制最為完備,傳承最為悠久。在百色市傳統(tǒng)婚俗中,壯族青年的婚姻要經(jīng)過復(fù)雜的程序,包括合八字、訂婚、結(jié)婚、婚后等一系列內(nèi)容。

      (一)“送鞋”歌謠中的“定親鞋”習(xí)俗

      “鞋”在百色市壯語方言中念“hai”,與“孩”諧音,但不會引申出“孩子”的聯(lián)想,因為當(dāng)?shù)貕燕l(xiāng)婚俗中,新鞋出現(xiàn)在定親儀式中而非結(jié)婚儀式上。因“鞋”與“偕”同音,且鞋子兩兩相對、相伴相生,在當(dāng)?shù)禺a(chǎn)生出“同鞋(偕)到老”“和諧美滿”“諸事和諧”的形象化注釋。

      在靖西、那坡縣一帶壯鄉(xiāng),男女雙方經(jīng)過定親儀式后,就被外人以“貴”(即“夫”)、“羅”(即“妻”)關(guān)系看待了,故定親儀式不可或缺。定親儀式有兩種。一種是由男方母親將蒸好的五色糯米飯用芭蕉葉包扎成圓形或者方形,加上一兩斤水果糖、一壺酒、約兩斤豬肉由媒人或嬸嬸送到女方家。女方母親收到后將聘禮供于神龕祭祀祖宗,然后把五色糯米飯和水果糖按親戚戶數(shù)分成若干份,逐一分發(fā)到各戶,以示我家閨女從今以后名花有主之意。因這種定親儀式男女雙方家庭都沒有宴請親戚,加之男方給女方帶去的禮品因數(shù)量不多用籃子裝去,故這種定親儀式在當(dāng)?shù)乇环Q為“吃籃子”。

      另一種定親儀式為男方家要給女方家送五十斤豬肉、五十斤酒、兩只大公雞等作聘禮,故此儀式叫“吃五十斤”,又因這些聘禮要用扁擔(dān)挑,所以也叫“吃擔(dān)子”,是在舉行“吃籃子”儀式后進(jìn)行的。定親這天,當(dāng)男方家聘禮一到,女方家會派族里的一個男孩接未來的姐夫來吃午飯。男方會帶上自己最好的朋友一同前去女方家,正式以女婿的身份與女方親戚見面。在男方與他的朋友離開前,女方會給男方及其家人各一雙自己先前縫制好的布鞋,算是給男方家人的初次見面禮。在靖西壯鄉(xiāng)一帶,如果男女雙方在定親前感情較好,女方還會親手把給男方的定情鞋交到他手上并唱起《送鞋歌》①。

      女:白布鞋底十八層,層層貼著妹的心。

      三更納底妹不困,五更納幫更精神。

      男:腳穿新鞋暖透心,能上高山把虎擒。

      哥有阿妹來做伴,敢下大海把龍騎。

      歌中表達(dá)了女方做鞋的用心和動力,男方則因為得到定情鞋而勇氣倍增,對兩人未來的生活充滿信心。

      男方到家后,會按照未婚妻的吩咐一一把鞋子分給家人,得鞋者當(dāng)場試穿,并對鞋子品頭論足:鞋底是否納得厚實,針腳是否均勻,鞋面黑布是否黑亮。這些都成了新鞋做得好壞的標(biāo)準(zhǔn),也成為衡量未來的媳婦是否心靈手巧的標(biāo)志。做鞋,除展示女方的針線活外,還體現(xiàn)她加入這個新家庭的誠意,表明自己將來過門后定能與夫君同心協(xié)力,尊老愛幼,與全家和睦相處。在這里,鞋已由日常生活用品上升為特殊的饋贈符號,起著溝通協(xié)調(diào)兩方家庭人際關(guān)系的重要作用,并被賦予禮俗教化的功能,即用禮儀方式倡導(dǎo)尊老愛幼、相互扶持,營造和睦相處的家庭美德。

      定親儀式中,鞋禮雖小卻寓意深遠(yuǎn),這使得每一位母親從小就注重對女兒進(jìn)行女紅方面的培養(yǎng)。在母親的教導(dǎo)下和長輩的熏陶中,傳統(tǒng)壯鄉(xiāng)社會的女性從小就會剪鞋樣、繡花鞋。那女方做的鞋會合男方家人的腳嗎?確實,在過去,女孩給未婚夫做鞋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畢竟男女授受不親,哪怕偶爾見面也不好當(dāng)面去量未婚夫的腳,只好運用智慧,如在他必經(jīng)之路撒下柴灰,取下腳印,或是借對方鞋子臟幫洗為由偷偷測量,真可謂是煞費苦心。給男方的家人做鞋,女方會事先派人去男方家把他們的鞋式拿來,然后根據(jù)大小長短式樣精心制作。

      在那坡縣黑衣壯的習(xí)俗中,女方送給男方的兩只鞋留下的線頭不同的結(jié)法還表示不同的意思,如線頭是打死結(jié)的,就表明女方愿意與男方“生死相連,永不分離”;如果打的是活結(jié),一拉就開,則表明女方心里已有心儀對象;而女方如果故意留下一處未縫完,并留下線頭,則向男方表明“你愿連就連,不連就拉倒”。山歌唱道:“請哥來,妹我做雙鞋相送。鞋底用好麻,針腳納得密又緊,針針納進(jìn)妹的意,絲絲連妹情,情密密,意緊緊,莫忘妹的心來妹的情?!雹倥桨厌樐_納得又密又緊,線頭又打死結(jié),表明了女方誓與男方“心心相印,永不分離”的決心。

      平果嘹歌有大量反映以鞋為定情物的山歌。如“心想同妹結(jié)情友,又怕阿妹不送鞋?!雹凇懊媚闳羰钦嫘膼?,就給阿哥送雙鞋?!雹勰蟹揭栽囂降目谖潜磉_(dá)想得到女方贈鞋的愿望,也想以此來檢驗女方對自己是否真心。當(dāng)女方以沒有布料做鞋為由推托時,男方以“一雙鞋底幾多布,一雙鞋面幾多棉”④作答。對此,女方又找另外一個理由:“布鞋阿妹剛學(xué)做,手藝半生又半熟”,“布鞋好像老青蛙”,“花紋好比螞蟥斑”,“針線有長又有短,難送給哥當(dāng)信物”⑤言外之意是“手藝太差拿不出手”。而男方為了得到鞋,盡說贊美的話以打動女方:“妹的鞋子做得乖,珍珠紅豆兩邊排。”“顆顆楓籽納九針,朵朵蓮花納九線?!雹薅坏┱娴牡玫搅诵绔@至寶:“想用不舍拿來穿,收藏又怕老鼠咬,穿來又怕泥塵沾。”⑦

      (二)“哭嫁”歌謠中的“哭嫁”習(xí)俗

      一提起哭嫁,人們首先會想到土家族。確實,在中國婚俗中,土家族的哭嫁是出了名的。土家族姑娘在出嫁前夕哭嫁,少則幾日多則長達(dá)一個月??藜薜膬?nèi)容大體有哭祖先、哭爹娘、哭兄嫂、哭姐妹、哭媒人、哭自己等,以歌代哭的方式表達(dá)對親人的不舍和對媒人的痛恨。

      壯族也有哭嫁的習(xí)俗,起源還挺早?!稁X表紀(jì)蠻》《來賓縣志》《貴縣志》均對此有記載?!段渚増D經(jīng)》記載武緣(今武鳴)哭嫁習(xí)俗:“僮女出嫁前數(shù)夕,即號哭罵詈。其哭之段落則分為三:其始,怨自身不為男子,俾承宗祀;次則述其父母劬勞撫養(yǎng),難報親恩;終則數(shù)其兄弟之鬻己于人,希圖謀占家產(chǎn)?!眮碣e縣的哭嫁習(xí)俗:“女將嫁,先期旬日,或半月,除舍居女,擇少女?dāng)?shù)人為女伴,逐日有親眷來探問。每客至,女捧巾掩面啼,自數(shù)父母撫養(yǎng)劬勞狀??蛣裎磕艘选?椭猩聘枵?,相與曼聲作歌,彼此唱和,述父母愛子女,婚嫁苦心,或贊頌婿家門第人才,藉示敦勉。因共笑樂,夜分乃罷??蛠砑染?,女啼且憊,女伴或代之為啼。沿襲如常,莫之或怪也。屆婚期,女啼益急?!辟F縣的哭嫁習(xí)俗:“女嫁前三日,必哭詈媒妁,謂嫁期為死期。以為愈哭詈而愈鼎盛。”①從中可知,壯族哭嫁習(xí)俗曾遍布于廣西的武鳴、來賓、貴縣等壯族地區(qū)。

      百色市一些壯鄉(xiāng)也有哭嫁習(xí)俗,新娘多在出嫁當(dāng)日哭,但哭的原因不一。一是在“開臉”時因離家傷心而哭;二是因父母包辦婚姻,把女兒當(dāng)成商品交換而哭;三是因要離開溫暖的家,去面對未知的生活而哭;四是因為媒人的亂點鴛鴦、結(jié)錯姻緣而哭。

      “開臉”儀式是每個壯家姑娘出嫁前必須舉行的一個儀式。結(jié)婚那天,男方家派出一個未婚姑娘負(fù)責(zé)接親。接親姑娘手持一面鏡子和一根紅線到新娘家,在新娘換上嫁衣前用紅線給新娘絞臉上的汗毛,俗稱“開臉”,標(biāo)示新娘的身份將由少女之身向少婦之身的轉(zhuǎn)換。“開臉”儀式一結(jié)束,離出門前往夫家的時間也就不遠(yuǎn)了,新娘難免傷心哭泣,俗稱“哭開臉”。

      在新中國成立前,桂西也存在包辦婚姻甚至是買賣婚姻,有一些貪心的父母會把女兒賣給一些相對富裕的人家作媳婦。女孩就像商品被買賣,這無形之中增加了新娘對父母的怨恨,于是以歌代哭,罵這種不人道的買賣婚姻。如德??h《哭嫁》歌唱道:“夕陽西下女兒哭,爹媽嫁女換豬肉;換得豬肉開大宴,換得雞肉煲甜粥。女兒傷心上樓哭,樓上老鼠也歹毒;拉屎拉尿下頭頂,咬了腳跟咬衣服。催女上轎急如火,轎外歡笑轎內(nèi)哭;哭聲驚飛路旁鳥,馬去嘯嘯風(fēng)簌簌。”哭述父母把自己當(dāng)成商品交換的痛苦。在樂業(yè)縣,結(jié)婚當(dāng)天,男方請的嗩吶隊一進(jìn)門,新娘就開始哭,哭“許配不自由”,哭“丈夫不般配”,哭“嫁出當(dāng)水潑”等,②以哭的形式訴說了婚配不自由的痛苦。

      以前,桂西壯族姑娘有早婚的習(xí)俗,一般女孩十五六歲就出嫁。家是最溫暖的港灣,在家可以享受父母呵護(hù)和兄弟姐妹的關(guān)愛。這么小的年紀(jì),生理和心智都還未發(fā)育成熟,卻要嫁入一個陌生的家庭,去面對夫妻關(guān)系、婆媳關(guān)系和鄰里關(guān)系這一系列難題,實屬不易。一想到未來要面對的諸多難題,憂慮之情溢于言表。平果壯族嘹歌《哭嫁歌》:“雞啼一更妹嘆氣,雞啼二更妹賴哭。傷心好比父母死,難別雙老與親族。雞啼一更嘆長氣,雞啼二更哭出聲。離別傷心不吃飯,龍肉打湯也難吞?!毙履锟奘龀黾耷芭c親人難舍難分。田陽縣的《哭嫁歌》:“爹呀爹,媽呀媽,女兒在家女撒嬌,吃甜吃酸媽都給”“做人媳婦真難熬,穿得補(bǔ)丁人看小,穿得鮮艷叫兒妖”“……做人家狗有草窩,做人媳婦如坐牢”③。以歌代哭、以哭伴歌,表達(dá)對婚后生活的擔(dān)憂。因有些包辦婚姻是媒人在中間牽線搭橋的,所以有些哭嫁歌就把不幸的婚姻全怪到媒人身上,于是就產(chǎn)生了罵媒人的哭嫁歌,如田陽縣的《哭嫁歌·罵媒》:“天下媒人心狠毒,嘴上抹油走四方,為得豬頭和光洋,哄了妹妹騙爹娘……”如果當(dāng)初不是媒人油嘴滑舌,爹娘也就不答應(yīng)這門婚事,自己也就不會因此而痛苦了。

      當(dāng)然,哭嫁歌除了上述內(nèi)容之外,還有就是新娘以歌代哭的方式表達(dá)了出嫁后不能在父母跟前盡孝的內(nèi)疚。

      三、廣西百色市壯族哭喪歌與哭喪民俗

      喪葬禮儀是人生最后一項“脫離儀式”,標(biāo)志著一個人最終脫離社會,走向人生終點,每個儀式過程都有歌謠的存在。“哭喪”是整個葬禮中表現(xiàn)最為突出的?!翱迒省睍r唱出來的歌叫哭喪歌,也叫挽歌。從形式上看,現(xiàn)代民間哭喪歌可分為“散哭”“套頭”“經(jīng)”三類?!吧⒖蕖敝赶氲绞裁淳涂奘裁闯裁?,沒有限制;“套頭”主要是哭別人的好處,傾訴自己的苦楚,內(nèi)容有限制,主要有“抱娘恩”“十二個尋娘”“十二月花名”等;“經(jīng)”是結(jié)合喪葬儀式來唱的。就百色市壯族農(nóng)村而言,主要有“散哭”“經(jīng)”兩類。

      “散哭”的對象為死者親人和來奔喪悼念的人唱,時間一般為出殯前的午餐與晚餐,選擇這時候哭是想以哭聲喚醒死者能“醒”來吃飯,不能餓著肚子奔赴黃泉;還有就是每晚凌晨雞叫的時候哭。壯民認(rèn)為人有肉體和魂魄兩部分,人死了只表明停止呼吸,肉體上已經(jīng)死亡,但死者的魂魄一直都在另一個地方護(hù)佑家人,而只有雞叫聲才能把死者的魂魄喚回來,于是就在每晚雞叫時孝子孝女一起哭喪?!吧⒖蕖敝饕强奘鏊勒咂饺沾舜锸侨绾蔚暮?。一般哭得最傷心的時候是靈柩出門前子女敬酒拜別死者時,因為斟完這次酒,孝子孝女就要匍匐在地,讓父(母)的靈柩從身上抬過去埋葬,從此陰陽兩隔。隆林縣《兒奠父(母)》:“哎!天邊月!天邊日月落西山,父(母)魂今日別,孝子謝恩還。今有孝子,生今功勞之苦,死今養(yǎng)育之恩,送終奠別酒,手執(zhí)銀壺初奠獻(xiàn),二奠獻(xiàn),三奠獻(xiàn)靈魂,唯愿三魂歡納愛?!敝v述死者生前生兒育女的艱辛、表達(dá)子女失去父母的悲痛心情。平果縣 《哭娘歌》:“痛哭慈母第一聲,媽媽長眠眼不睜;兒女失去親媽媽,帶蒂苦瓜離秧根。 乜呀乜呀第二聲,千呼萬呼媽不應(yīng);女兒哭得心肝碎,淚水淋破壽衣襟。”把兒女失去母親比喻猶如帶蒂苦瓜離根的無依無靠。

      《祭夫(妻)歌》主要是以哭代唱的方式回憶夫妻兩人相識、婚后生活的甜蜜和對方離去后自己孤苦無依的生活。如流傳在靖西市的《祭夫歌》:“頭纏孝巾絞痛心,悲淚如雨流滿襟;跪在靈前身發(fā)抖,上香敬煙祭郎魂。郎君匆忙登仙殿,土胡斷弦絕了音;眼淚哭干喊聲啞,為妻欲絕伴郎君。結(jié)伴老天來憑證,婚時盟誓銘在心;滿元壽衣合一道,雙全偕老誓同行。天上日頭正晌午,我倆方活半世人,郎君今朝歸陰殿,無奈老天毀人情。留我孤寡守獨身,破鍋斷鼎灶雨淋;孩兒何時才長大,孩兒當(dāng)家方寬心。郎君長眠陪樞葬,從此陰陽兩地分;妹有心事跟誰講?只盼夢魂伴郎君?!雹俦磉_(dá)妻子痛失丈夫后將過著無依無靠、獨育子女的艱辛生活。

      “經(jīng)”,也叫“經(jīng)文”,由死者家屬講述死者的一生經(jīng)歷,由道公把它編成七言體的經(jīng)文,在死者出殯的頭天晚上由道公代唱,以唱的形式紀(jì)念死者的生平事跡。這種經(jīng)文主要在死者的娘家大祭死者的那天唱,從死者出生開始唱,然后講述死者如何生兒育女、如何為這個家做出貢獻(xiàn),以此來告誡后人不應(yīng)忘記死者生前恩德。

      四、結(jié)語

      綜上所述,百色市這些人生禮儀歌謠與當(dāng)?shù)孛袼孜幕榻蝗?,已?jīng)成為當(dāng)?shù)厝司裆畹闹匾M成部分,它們以簡潔、通俗的語言風(fēng)格,以意象之美,直白、無技巧的藝術(shù)境界,以形象、樸實、真實、生活化的風(fēng)格情趣,展現(xiàn)了當(dāng)?shù)馗骶咛厣拿袼?,豐富了當(dāng)?shù)厝说奈幕?,使他們的生活充滿了詩情畫意。我們不能簡單地將它們視為“落后”“迷信”,而應(yīng)客觀分析,挖掘其積極成分服務(wù)于當(dāng)今的文化建設(shè)。

      猜你喜歡
      百色市壯族民俗文化
      百色市2012-2019年農(nóng)村中小學(xué)生營養(yǎng)改善狀況評估
      家鄉(xiāng)的民俗文化街
      小主人報(2022年6期)2022-04-01 00:49:38
      壯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壯族民歌“喜”的情感表達(dá)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談
      “壯族三月三”來對山歌
      Applying emotion factors in English teaching
      兩岸民俗文化薈萃福州
      海峽姐妹(2016年3期)2016-02-27 15:17:47
      中國關(guān)工委主任顧秀蓮到廣西百色市調(diào)研
      中國火炬(2015年2期)2015-07-25 10:45:23
      《詩經(jīng)》宴飲詩中的民俗文化
      常宁市| 连山| 察隅县| 汉源县| 蕉岭县| 滦平县| 古田县| 塔城市| 明溪县| 汉源县| 仙游县| 岱山县| 教育| 麟游县| 晋宁县| 西峡县| 防城港市| 华宁县| 泰安市| 诏安县| 河北省| 石棉县| 林芝县| 孟村| 上虞市| 泰顺县| 巴彦淖尔市| 安顺市| 武邑县| 武义县| 团风县| 弥勒县| 化州市| 永福县| 伊春市| 尤溪县| 绥宁县| 郁南县| 禹州市| 靖江市| 福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