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蓮
我讓學生一周寫一篇日記,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寫,寫出一周中有意義的事或自己特別想記錄下來的話以及自己的心情等,特別強調(diào)寫自己的真實感受,不要為了寫日記而編日記。有能力的學生可以堅持每天寫日記,爸爸媽媽則在日記后面寫下一段話。因?qū)W生的能力水平差異,我在作業(yè)后面有這樣的溫馨提示:在寫日記遇到困難時,你可以向身邊的人求助,若還是無從下筆,本周可以選擇留白,但是,一學期留白最多不能超過兩次。“可以留白?”孩子們露出了懷疑的眼神?!笆堑?,”我肯定地說,“把寫日記作為一種興趣來培養(yǎng),而不是一種負擔?!?/p>
“親子日記”在爸爸媽媽們的支持下,孩子們的寫作興趣漸濃。家長們在親子日記中和孩子談童年,談自己的工作,孩子通過日記認識了更加多面的家長,加深了對父母的了解。家長的日記像涓涓細流滋養(yǎng)著、充盈著孩子們的寫作源泉。涵涵媽媽說:“涵涵每天回家,都會翻開心愛的日記本,記錄一天的精彩生活。我每天堅持在日記后面寫下一段話。寶貝,讓我們一起學會堅持。”露露在日記中寫道:“媽媽做生意很忙,每天九點多才回家,但是不論多累,都要給我寫日記。我真佩服媽媽,我也要向她學習。”
為了避免讓親子日記成為“批評日記”“嘮叨日記”……我和家長達成共識,少在日記中指責孩子的缺點和錯誤,多鼓勵孩子,勇于反思自身的行為。靚靚爸爸在日記中寫道:“以前總是把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掛在嘴邊,人們常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從孩子的日記中我們才發(fā)現(xiàn)身為父母自身存在的毛病和缺點。要真正做到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就要信任孩子,盡管靚靚只有七歲。”家長對自己行為的反思和糾正,也悄悄影響著孩子們。
親子日記已經(jīng)堅持了一年多,現(xiàn)在學生已經(jīng)三年級了,每天堅持寫日記的學生達到了一半,“親子日記”成為班級文化的一部分,孩子們見面問得最多的一句話是:“今天,你寫日記了嗎?”當然,“親子日記”作為我個人對語文作業(yè)的一種嘗試,其生成的作業(yè)改革、作業(yè)評價等問題,還在進一步探索中。
附親子日記一則:
【2016年9月29日菡菡日記】
奶奶的心事
最近幾天,我發(fā)現(xiàn)奶奶好像和平常不太一樣,總是悶悶不樂,很少開懷大笑,就連做飯也沒有平時那么好吃了,我想奶奶一定是遇到什么不開心的事了。
今天,奶奶打電話的時候,我模模糊糊聽到了摔倒、住院等詞語,奶奶的表情很著急,我問奶奶怎么了,奶奶才告訴我太婆婆生病住院,已經(jīng)幾天了。太婆婆住在枝江,奶奶很想去照顧她,可是又擔心沒有人接送我上學。我明白了,這就是奶奶心情不好的原因。
知道奶奶的心事后,我說:“奶奶,明天您去探望太婆婆吧,中午我在學校食堂吃飯,放學后一個人在家做作業(yè),不給任何人開門,直到您回來!”奶奶不放心地說:“你自己一個人在家怎么行?”我說:“就一天時間,不要緊,放心吧!”
【2016年9月29日菡菡奶奶日記】
菡菡的父母在外地打工,一直是我在帶著菡菡。她一直是個膽小的孩子,沒想到今天竟然能主動說自己能一個人在家。聽到這番話,我感到這些年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菡菡,我的好孫女!
【2017年9月30日王老師評語】
菡菡,你真的長大了,不僅學會了很多知識,更重要的是,你能關(guān)心、照顧奶奶了,我為你點贊!
(作者單位:湖北宜都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