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巖+王梅+賈慶豐
摘要:從課程內容開發(fā)研究、課程教材的教學方式、師資隊伍建設三方面入手進行研究,旨在為新疆中職教育發(fā)展進行分析,同時對團結穩(wěn)疆、長期建疆,努力建設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yè)的社會主義新疆貢獻微薄之力。
關鍵詞:《新疆歷史與民族宗教理論政策教育讀本》;課程專題;教學方式;思考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20-0212-03
一、課程內容的開發(fā)研究
教育中的輔助工具就是教材,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體現課程的精髓。教材中包含了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學生文化素質的要求、中職教育的銜接等內容,教材的選擇非常重要,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生們的價值觀取向以及社會主流價值觀的變化。
(一)教材的選取依據
本教材的選擇充分體現了國家政策文件的精神。政策的發(fā)展伴隨著很多的現實因素,而教材的選擇卻相對于比較穩(wěn)定。教材的編寫主要是從社會主流價值觀的角度切入,在社會主義歷史背景之下進行教材的編寫,教學目標和教學方式等都要明確。此外,對于教材的選擇還需要進行理論層次的分析,好的教材對塑造學生的性格有很大幫助,教材的學習和分析需要符合時代背景和社會發(fā)展轉型,充分將社會主義理念上升到高水平層次。在此背景之下進行教材的編寫和選擇,將教材緊緊圍繞社會和未來的發(fā)展趨勢,從而能夠使得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發(fā)散,將學生的價值觀念真正得到體現。
(二)教材的內容特點
教材就是教學的材料,是教師和學生參考的首選,教材的價值觀取向直接影響到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因此,教材的內容需要通過多層審視之后才可供學習和使用。教材的每個單元內容首先要符合一定標準要求,同時還需要將時下的科學技術和進步思想等聯系在一起,將國家文化精髓展示和融合,時代精神滲透和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造思維,激發(fā)學生對科研的熱愛和向往。
1.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堅持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內在平衡有利于避免教學陷入科學主義和人文主義的窠臼。工具性強調本身是一種工具,其中核心是培養(yǎng)人的工具理性。人文性指出不只是工具,對于實現人的價值和追求有積極的指導意義,其核心是培養(yǎng)人的價值理性。如果“工具性”指向學生“學什么、怎么學”,那么“人文性”則在揭示學生“為什么學,學成什么樣”。其中“學什么”的邏輯前提是“為什么學”,“學成什么樣”是“學什么、怎么學”的結果??梢?,工具性與人文性相輔相成,互為表里。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要求學科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素養(yǎng);學科必須遵循自身特點和學生特點;學科必須容納學生的生活經驗,并力圖實現學科與學生形成互動。
2.實踐性與創(chuàng)造性相統一。教與學是師生雙方思維溝通與碰撞的實踐性活動。教學過程不僅僅是對課本既有知識點的消化吸收,其著力點應重在師生雙方激活彼此智慧的火花。所謂教學相長其內涵盡在于此。實踐中,教師的權威性通常扼殺了這一點,“一言堂”和“唯命是從”成為課堂的基調。師生間的不平等地位在客觀上主導了學生的知識習得性,同時也給其戴上了一副精神枷鎖。語言文字作為思維的外殼存在,不應是僵化的、一成不變的,而學科的創(chuàng)造性恰恰在于防止這一點發(fā)生。因此,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應成為教學實踐的基石,通過師生間的互動實現實踐性與創(chuàng)造性的統一。
(三)教材的實用性和可行性
教材具有開放性和靈活性的特點,教材的實用性要求教材的學習具有廣泛性,內容的難易程度和模塊設計都有規(guī)律,需要對德育課程的教學有充分的認可。因此,教材的實用性需要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對學生思維進行發(fā)散性訓練,同時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模塊設計,將教材的價值最大化。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對內容邏輯順序和難度梯度進行合理設計,學生在思維能力理解范圍之下進行適當的延展更好。
二、探索教學研究新方式,提高德育教學的實效性
提倡適宜的教學方式的目的主要是引導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教師對學生思維導向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探究新的學習思維方式,提高教育和德育的熏陶、培養(yǎng)就顯得尤其重要了。新的學習方式需要適應過程,需要教師做好對教學內容充分理解的準備。在新的形勢下,國家提倡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因此對學生創(chuàng)新理念的培養(yǎng)就需要結合課程內容進行共同的把握。
(一)理論教學環(huán)境
如今,在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采用多媒體教學等輔助方式,通過制作與授課內容相符合的幻燈片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方式具有鮮明直接的效果,能夠清晰地展示課程內容和課程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此基礎之上也能夠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有清晰明了地認識,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習效率有很大的提升。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課堂氣氛、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都會潛移默化的將學生的潛力激發(fā)出來,從而使教學效果充分得到體現。此外,課程課件還可以借助視頻、圖表等教學輔助手段,以促進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在動態(tài)畫面中更好地體會和掌握教材中很多抽象難理解的理論知識。
(二)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
《新疆歷史與民族宗教理論政策教育讀本》課程的實踐教學環(huán)境是學生實現自我興趣和才能展示的場所,室內的實踐教學環(huán)境應能夠服務于學生的直觀理解,便于組織綜合性實踐教學活動。比如,可以設置實踐課,如去參觀博物館和十二木卡姆中心。在實踐教學中將學生掌握的理論知識實際化,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拓展?!缎陆畾v史與民族宗教理論政策教育讀本》的實質就是讓中職學生能夠認識、理解新疆文化的歷史演變,將歷史潮流進行創(chuàng)新,使自身肩負的使命發(fā)揚光大。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既能夠促進學生對理論知識更好的把握,更重要的是通過實踐教學提升學生的操作技能,在實踐中不斷尋找屬于課程的真諦。
1.著眼于促進人的內在發(fā)展。積極推進素質教育新理念,大力弘揚人文精神,堅持以人為本。在教育過程中強調人的價值和尊嚴;對道德信念、道德人格的看重和追尋;對自由、平等、正義等重大價值的渴望和呼喚。現在有些青年人道德缺失,其中的重要原因是文化素質不高。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加強德育教育,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德育觀念。道德制觀念教育不僅是德育知識的學習或是做到遵守道德,更重要的是它推動著社會主義道德治國家的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高校作為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的搖籃,是道德制教育的重要陣地,也是道德治教育的具體實施者,必須把德育教育作為一項經常性、長久性的工作來抓,保證德育教育的長期性。
2.網絡多媒體教學方式。如今高校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技術進行培訓已然成為主流趨勢。學生能夠利用計算機和網絡將培訓內容制成軟件或網頁資料進行自學,并且可以在線接受教師指導。網絡包含的內容無限廣泛,將網絡技術的教學方式進行不斷的延展,學生通過網絡學習,更加有利于對抽象理論知識的掌握。網絡多媒體的閃光點就在于可以時時學習,自我控制學習速度,同時在網絡中促進交流,替代了傳統的教師授課答疑解惑的固定模式。如今,越來越多的教師和學生建立了學術交流群,將課程相關的信息和新聞分享在群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可以將自己學到的、看到的,或者是不懂的問題在群中進行提問,促進大家的交流,思維與思維之間的交換就會產生更多的新靈感。
(三)大數據背景之下的教學模式
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帶給人們更多的機遇和挑戰(zhàn),大數據時代背景之下的信息技術要求教師必須提升自身的專業(yè)技能,從大數據中找尋更多的奧秘。大數據雖然帶給人們的挑戰(zhàn)固然是頗多的,但對于信息技術的學習與德育教育的融合,不僅是學習知識技能,更是學習做人的過程。教師不僅要充當學生知識技能的導師,還需要對學生的人生規(guī)劃進行指引,在大數據的信息化時代背景之下,學生需要具備相應的挑戰(zhàn)能力才能夠順應時代的發(fā)展。
三、課程教法匹配之下的師資隊伍建設
《新疆歷史與民族宗教理論政策教育讀本》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德育教師要對新疆歷史的傳承和文化歷史演變做到深入細致地了解,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多數教師并沒有身臨其境,大部分教師都是照本宣科,沒有把課本和新疆的實際結合起來。因此,教師需要根據課程的內容進行教法設計,找到適宜的教學方式將課程的精髓、課程的重點和難點教授給學生。
(一)師資力量的條件和壯大
為確保人才培養(yǎng)質量,需要建設一支師德高尚、素質優(yōu)良、業(yè)務精湛、高效精干的高水平德育師資隊伍,建設一支知識、學歷、專業(yè)、職稱、年齡結構合理優(yōu)化的教學梯隊,提高學術創(chuàng)新水平、強化學科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形成一支有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高素質師資隊伍。師資力量的雄厚和發(fā)展對于中職教育的發(fā)展具有重大意義。對于新疆歷史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國家的和諧統一教師需要通過閱讀更多的書籍進行知識的擴充,不能僅限于教材的內容。師資力量是一個學校發(fā)展的基礎,學術發(fā)展,教育促進社會的發(fā)展,提高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有相當高的要求。因此,要不斷挖掘有潛力的教師,對于教師的授課效果實行加分制,并對表現優(yōu)良的教師進行經濟鼓勵和支持。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師資力量的發(fā)展和更新。
(二)師資能力的培養(yǎng)和德育的熏陶
繼續(xù)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技能和專業(yè)水平,對教師后續(xù)的銜接具有重要作用。后續(xù)教育可以促進已有的教育基礎,對現有的專業(yè)知識的掌握具有一定的提高,對教育的投入會更加深入。本著創(chuàng)新理念和負責的態(tài)度,教師需要有一定的專業(yè)技能。知識的補充和教師專業(yè)技能的提高對于教師結構發(fā)展和完善具有重要意義。繼續(xù)教育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教育的無止境和人們學習的無止境要求人們必須時刻去學習,局限于自身基本的專業(yè)知識是不夠的,還需要不斷的提高。外界的環(huán)境因素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既要進行一定的集體組織模式(集體備課),又要進行自覺意識之下的參與培訓,這樣才能從根本上保證培訓的有效性,對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幫助。德育不僅需要自己有德育,還要用自己的德育去感化、教育學生。教師要時刻對價值觀和人生觀有一個正確的把握,不受腐朽思潮的影響,明確自己的價值觀會影響學生價值觀的形成。教師若沒有正能量的傳播,對學生乃至整個社會的發(fā)展都會造成很大的威脅。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充分使用情感方式進行熏陶,將教育的溫度進行保持,而不是將熱度冷卻盡散。要暖人心,善其意,盡自己最大努力將學生推向更前沿的領域。
(三)師資隊伍的考核效應
高級職稱的評定以及帶來的經濟收益不斷鞭策教師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本著一定的競爭性,需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的專業(yè)技能和水準。教師資格證的考核只能單純初步檢測是否具備一名合格教師的條件,但并不能成為一種持久的選擇和評價標準,對教師自身能力的提高需要不斷地進行深入和研究。所以,可以嘗試不同的方式去探索,如對具有高級職稱教師待遇、獎勵制度的完善,不僅可以吸引更多的教師為取得職稱而努力,還能促進教師專業(yè)技能的提高。另外,教師需要從一個嶄新的角度去看待今日大數據的發(fā)展,從而能夠更好的把握和分析存在的問題,這就必然需要使用科學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大數據就自然成為解決問題的一種媒介。借助大數據時代中的數據魅力,不斷的將自身的知識能力進行提升,自身技能不斷完善。
四、結語
在新形勢下必須踐行和加強教師人員職業(yè)道德建設,全方位提升教師從業(yè)人員的職業(yè)道德意識和素質,并且凈化教師人員的工作及周圍環(huán)境,保證教師人員遵守其職業(yè)道德,這依賴于社會各方面的努力。不斷加強教師職業(yè)道德教育是提高教師人員職業(yè)道德素質的根本,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和監(jiān)督的法律體系是改善教師職業(yè)道德問題的手段。只有在多方面共同作用激勵下,才能營造出良好的教師環(huán)境,保證教師人員的職業(yè)道德,提高社會效益,促進經濟的健康發(fā)展。本文根據中職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要求出發(fā),分析教材《新疆歷史與民族宗理論政策教育讀本》中的教材內容、教學方式以及師資力量的訓練等方面的內容。通過分析得出,無論是通過哪種教育方式,都需要順應時代潮流,以國家發(fā)展為主,對歷史文化傳承和發(fā)展需要充分認可和借鑒反思,對黨和國家的政策方針充分支持,為國家、社會、新疆培養(yǎng)出更多的優(yōu)秀人才。
對于本文的研究,筆者主要通過閱讀文獻和相關資料,從互聯網中搜索相關佐證材料進行借鑒,從中找尋閃光點。此外,遇到相關專業(yè)性問題進行探討和深究時,由于這方面的研究比較少,對于主題應用了解的不夠深入,并且對于專業(yè)方面的知識還有待進一步的提高,所以今后還會繼續(xù)努力。就目前存在的教學問題來看,創(chuàng)新還需要進一步提升,教學內容的把握和擴展還需要充分借鑒專家的優(yōu)秀成果。但是萬變不離其宗,提升職業(yè)素養(yǎng)的內化和外化,愛國愛疆、堅持“五個認同”、堅持馬克思主義“五觀”無論到什么時候都依然是重要的核心價值體現。
參考文獻:
[1]莫紅梅.優(yōu)化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堂教學的思考與實踐——以新疆歷史與民族宗教理論政策課程為例[J].伊犁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3):109-111.
[2]古力孜拉·克孜爾別克.《新疆歷史與民族宗教理論政策教程》教學的幾點思考[J].昌吉學院學報,2013,(03):77-79.
[3]吾爾尼沙·吾甫爾.關于高?!缎陆畾v史與民族宗教理論政策教程》教學思考[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08,(07):109-111.
[4]王學利.《新疆歷史與民族宗教理論政策教程》教學實效性探索與實踐[J].新疆職業(yè)大學學報,2008,(03):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