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銀
在《人生的智慧》這本書的引言部分,叔本華開門見山的介紹:“‘人生的智慧在這里的意思,就是如何盡量稱心、愉快地度過一生這樣一門藝術(shù)。”他又把它稱作“幸福論”。表面上看,生老病死的自然規(guī)律我們都無法改變,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也都大同小異??蓪嶋H上,有的人渾渾噩噩過完一生,卻沒有找到真正的幸福。問題出在哪里?不是外在的環(huán)境影響了他們,也不是不公的命運捉弄了他們,只能是他們自己的想法和作為導致了最終的結(jié)果。
叔本華告訴我們:“人的內(nèi)在擁有對于人的幸福才是最關(guān)鍵的?!边@種內(nèi)在擁有包括:健康的體魄、愉快的脾性、節(jié)制的欲望、獨特的個性、良好的精神追求。
他告誡我們:“痛苦和無聊是人類幸福的兩個死敵?!彼丫翊魷拇蟊姾退枷胴S富的精英進行對比論述。前者把希望寄托于身外之物,如財產(chǎn)、地位、社會人群等等,后者除了個人基本的物質(zhì)生活以外,還有另一種更重要的思想上的生活。
他認為這種做法是一種“愚蠢”,因為它是人性中的虛榮心在作怪,會以犧牲我們的身心健康為代價,而健康的身心是一個人擁有幸福的前提條件,失去健康之后幸福就無從談起。
他鼓勵人們培養(yǎng)自己的“突出長處和非凡價值”,用個人堅定的獨特性去戰(zhàn)勝卑劣的國民性。他認為只有這樣,一個人才能變得優(yōu)秀,才能勇往直前,才能面對侮辱和詆毀淡然處之,才能做出非凡的成績。
不過,叔本華不看重現(xiàn)世的名譽可能與他出名較晚有一定關(guān)系。讓我驚訝的是,他說出的話與我國古代“立言”以求不朽的思想如出一轍:“相比之下,作品自身就是不朽的,文學著作尤其能夠代代相傳?!痹谒磥?,我們欽敬一個偉人,是因為“在他那里我們看到了那些耐人琢磨、值得人們永久保存的思想。”其實,晚年的叔本華這樣說實際上已經(jīng)是在毛遂自薦,讓人們相信他的思想價值。
為了使自己的論述深入人心,叔本華還專門寫了《建議和格言》這一章。他再次提醒我們:“確實,生活并不是讓我們享受的,我們必須忍受它和克服它?!蔽覀兯^的“幸福生活”,實際上就是“減少了許多不幸的生活?!彼€勸導我們要制定好自己的生命計劃,鼓足信心,學會獨處,用愉快的心情迎接此時此刻,努力過一種深思熟慮的簡單生活。
在論述我們對他人應(yīng)該采取的態(tài)度時,他談到待人真誠、保持禮貌、避免嫉妒、尊重他人的隱私和個性等等,也顯示出這位曠世奇才的心胸和赤情。全書分為六章,最后一章是“人生的各個階段”。他把自己的精神世界集中梳理后,將人的一生分為童年期、青年期和老年期,其中對青年期的論述篇幅最大,尤其讓人眼前一亮的是這樣一句話:“人生前40年提供了正文,而隨后30年則提供了對這正文的注釋。”讀到這樣撼人心旌的句子,誰不會被他的深邃目力和博大襟懷感到心服口服呢?
雖然叔本華終身未婚,陪伴他的只有一條被附近居民稱為“小叔本華”的卷毛狗,但是并不影響這位震古爍今的大哲學家的幸福指數(shù)。他每天的生活很有規(guī)律,早上七點到八點起床,早餐之后埋頭寫作一直到中午,禁止任何人打擾。工作完畢吹笛子自娛自樂半小時,然后穿戴整潔到一家“英國飯店”吃午餐。
回家后讀書到四點,馬上外出快速散步。傍晚六點準時到達圖書館,還會去劇院看戲或欣賞音樂。晚上九點多鐘回家,讀幾頁印度的《吠陀》后沉沉睡去。盡管他曾經(jīng)直言不諱地說過:“人生真是糟糕透頂?shù)氖虑椋乙呀?jīng)決定要花費這一生去琢磨和探究這一糟糕透頂?shù)娜松??!钡撬娜松?jīng)歷告訴世人,他的成功名垂青史。的確,這是一本洞察人生、透視萬有的智慧之書,認真讀完這些字字珠璣、洞幽燭微的話語,一定能幫助我們領(lǐng)取精神的圣餐,追尋人生的幸福。
(作者單位:宜都市清江小學)
(責任編輯 周小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