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菲
許多人吃慣了一種口味的油,往往會長期食用。其實,不同種類的食用油各具特點,從營養(yǎng)平衡的角度出發(fā),植物油不妨經常輪換著吃,這也是一種良好的飲食習慣。對此,中國農業(yè)大學食品學院營養(yǎng)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提醒中老年朋友,植物油換著吃,并非多吃幾個種類的植物油,我們先要了解不同植物油的脂肪酸構成才是。如果植物油的脂肪酸構成類似,換了一種植物油,其實和沒換油區(qū)別不大,如玉米油改換葵花子油,就起不到營養(yǎng)均衡的效果。
植物油有很多種,除了味道、口感不同之外,營養(yǎng)上的差異,主要在于其各種脂肪酸的比例不同。脂肪酸按照結構,可分為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三大類。多不飽和脂肪酸還分成兩個類別: omega-3系列和omega-6系列。其中omega-3系列的代表物質是亞麻酸、DHA和EPA。omega-6系列的代表物質是亞油酸。
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高的植物油:茶籽油(75%以上油酸),橄欖油、杏仁油和澳洲堅果油(70%以上油酸),低芥酸菜籽油(60%以上油酸),花生油和芝麻油(約40%油酸)。
富含omega-6脂肪酸的植物油:紅花油和葡萄籽油 (含70%以上的亞油酸)、西瓜子和葵花子油(65%以上)、核桃油(60%以上)、小麥胚芽油(55%以上)、大豆油和玉米油(50%以上)。中等含量的是芝麻油和榛子油(45%以上)、南瓜子油(40%以上)、花生油和松子油(35%以上)。這些油脂要盡量限制食量,因為多數(shù)人膳食中omega-6的攝入量過高。
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植物油:亞麻籽油、火麻油和紫蘇籽油(含50%以上gamma-亞麻酸),魚油(含DHA和EPA)。含有大量omega-6,同時含有少量omega-3脂肪酸的油脂有:月見草油、大豆油和松子油(含10%左右的gamma-亞麻酸)。
可見,大豆油、玉米油和葵花子油類似;花生油和稻米油類似;茶籽油、杏仁油和橄欖油類似;亞麻籽油和紫蘇籽油類似。品種的調換,要看脂肪酸類型的不同,按照上文提示的脂肪酸比例差異,在幾大類之間進行替換。同時,需考慮使用者的身體狀況。患有高血壓、心臟病、高血脂等疾病的人,宜優(yōu)先選擇單不飽和脂肪酸和omega-3脂肪酸比較多的油。
中老年朋友要達到膳食脂肪酸的平衡,還要考慮自己日常吃什么堅果,什么肉類,吃多少豆制品等等。比如說,如果日常喝豆?jié){、吃豆腐多,膳食中不缺乏大豆中的脂肪成分,做菜就無須再用大豆油了。如果平日里吃瓜子、核桃多,那么,葵花子油和核桃油就沒有必要吃了。反之,如果日常不吃豆制品,不吃瓜子、核桃,牛羊肉和奶制品攝入不少,那么,多不飽和脂肪酸比例偏低,應該多吃一些大豆油作為彌補。素食者平日里吃豆制品、堅果比較多,飽和脂肪酸攝入偏少,omega-6脂肪酸比例偏大,可用一點兒奶油、黃油來烹調食物。另外,多不飽和脂肪酸的耐熱性較差,所以上述所列的富含omega-6脂肪酸的植物油,均不適合高溫冒油煙的方式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