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敏嫦
【摘 要】在大語文教育體系中,課外閱讀不是語文教育之外的“點綴”,而是語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小學語文教學必須重視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在語文教學實踐中,要通過整合活動、文本、社會等資源,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寬閱讀的范圍,把學生的閱讀引向深入,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整合資源;活動資源;文本資源;社會資源;閱讀素養(yǎng)
【基金項目】 本文系廣州市教育研究院2015年度中小學教育質(zhì)量陽光評價改革專項研究課題“陽光評價背景下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培養(yǎng)的研究”(課題編號:GZJY2015-101)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7)09-0004-02
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qū)江埔街禾倉小學(以下簡稱“我?!保┑靥幊青l(xiāng)接合部,受家庭與社區(qū)環(huán)境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一直處于較低的水平。為改變這種現(xiàn)狀,從2013年開始,我校大力推行閱讀行動,如今學生在閱讀素養(yǎng)方面有了一些好的轉變,2015年六年級學生參加了廣州市中小學教育質(zhì)量陽光評價關于閱讀方面的素養(yǎng)測試,學生的總閱讀量和經(jīng)典著作閱讀量等均達到中等或偏上水平,而閱讀興趣、策略及動機等方面均處于市區(qū)平均水平,數(shù)字閱讀動機則絕大多數(shù)學生偏向于學習方面。數(shù)據(jù)表明:我校六年級學生在閱讀興趣、閱讀量、閱讀策略等方面均接近或略超出市區(qū)的平均值,處于市區(qū)參與測試學校的中游水平,相比推廣閱讀活動以前的低下狀況,已經(jīng)有了可喜的進步。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的《教育——財富蘊藏其中》一書提到,一個具有競爭力的人是具有終身學習能力的人,而終身學習最有效的途徑就是課外閱讀。閱讀是智力發(fā)展的源泉?!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我校地處農(nóng)村,家長知識水平普遍不高,來自于家庭的熏陶與指導欠缺,學生的閱讀資源匱乏,來自于家庭的引領與支持均較少。我們認為:學校作為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必須承擔起啟蒙、引導的責任,展示閱讀豐富多彩的一面,為學生創(chuàng)設以閱讀為趣,以多閱讀、會閱讀為榮的良好環(huán)境,從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掌握閱讀方法、拓寬閱讀面等各方面下功夫?;谶@個認識,筆者從資源整合方面入手,結合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寬閱讀的范圍,把學生的閱讀引向深入,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
一、整合活動資源,激發(fā)閱讀興趣
小學生囿于自身的年齡和生理特點,難以靜心閱讀,對課外閱讀缺乏主動性。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的世界,培養(yǎng)起對書的酷愛,使書籍成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燈。興趣,猶如引來蜜蜂的花香,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自然將學生從“要我讀”轉化為“我要讀”的狀態(tài),努力尋求閱讀機會。因此,教師應從培養(yǎng)兒童的閱讀興趣入手,通過整合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閱讀心境。
1.“跳蚤市場”淘書活動激趣
每學年,我校都會舉行“跳蚤市場”淘書活動?;顒忧?,各班組織學生對自己閱讀過的課外書進行梳理,把自己不再閱讀的書籍帶到學校,根據(jù)圖書的質(zhì)量、新舊程度等,確定好價格,把價格標在書的扉頁上,與同學交換,或用壓歲錢購買。因為此項活動是由學生來當主人,所以學生參與的興趣很濃,參與面也很廣。通過這一淘書活動,讓更多的學生用最少的錢買到了自己喜歡的課外書,讀到了更多優(yōu)秀的課外書?;顒舆^后,教師組織學生靜靜地坐在教室里,津津有味地讀著自己淘到的“新”書。這樣做,既讓學生享受到了成功買賣的樂趣,又大大激發(fā)了他們讀書的欲望。
2. 學科主題閱讀比賽活動引趣
每學期,我校都會根據(jù)上級要求,開展一些主題閱讀比賽活動,如讀書卡、讀書推介卡、讀后感等比賽。借此機會,筆者會大力鼓動學生去閱讀相關的書籍。例如,有一學期的閱讀主題是“科學家的故事”,筆者鼓勵學生到圖書館借閱或到書店購買一些相關書籍。學生讀完后,就指導他們把佳詞妙句、精彩片段、讀后感等做成精美讀書卡片,并配上精美的插圖,進行評比。通過評比,對好的課外閱讀行為而取得好的效果這類典型給予積極評價,讓個別學生的成功成為良性刺激,學生的課外閱讀又掀起了一個熱潮,同時也讓學生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3. 德育主題閱讀活動雅趣
“習規(guī)、自理、禮貌、字美、博學、健美、愛心、誠信”等八大系列內(nèi)容是“和雅”讀書郎形象成長式德育的八項要求。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開展各年級的德育主題閱讀教育:一年級“交往第一課”,二年級“尋找七色花”,三年級“我與童話故事”,四年級“我和名人有個約會”,五年級“早晚讀經(jīng)典”,六年級“我與諸葛亮比智慧”。教師根據(jù)年級主題向?qū)W生推薦相關的課外書籍,如六年級圍繞“我與諸葛亮比智慧”這個主題,向?qū)W生推薦了大量有關諸葛亮的書籍,讓學生從閱讀中挖掘諸葛亮身上的亮點,認真學習。通過德育主題閱讀活動,不但激發(fā)了學生讀書的興趣,也讓學生對該主題內(nèi)容加深了理解,營造了濃厚的讀書氛圍。
二、整合文本資源,提升閱讀深度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教學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實現(xiàn)課內(nèi)外教學的銜接。我們應該整合教材文本資源,把課內(nèi)閱讀引向課外閱讀,提升學生閱讀的深度,讓學生吸收更豐富的課外知識,作為課內(nèi)學習的補充與延伸,讓學生在課內(nèi)與課外的鏈接中,增強課外閱讀的實效,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素養(yǎng)。
1. 拓展課文內(nèi)容
由于教材編選的局限性,一些文學作品以節(jié)選、改寫等形式選入教材,這樣就造成了內(nèi)容不夠完整,缺乏細節(jié)描寫等現(xiàn)象,對于學生語言積累存在一定的影響。為了讓學生了解作品原貌,可以推薦學生閱讀原著。例如,六年級下冊的課文《魯濱孫漂流記》是原著的濃縮版,教學中,教師可以向?qū)W生推薦原著,引導學生閱讀和欣賞,讓學生對濃縮版的選文與原著進行對比,體會細節(jié)描寫的重要性,從中更加深刻地體會文中魯濱孫敢于挑戰(zhàn)自然,不向命運低頭,永不放棄,積極向上的形象。
2. 妙推單元主題
教材中每個單元都有不同的主題,每篇文章都是圍繞主題安排的。教學中,圍繞單元主題推薦學生閱讀相關的書籍,可以起到深化與延伸主題的作用。例如,六年級上冊“初識魯迅”單元,圍繞魯迅選編的文章中,有些是描寫魯迅的,有些是魯迅的作品,教學本單元時,可以向?qū)W生推薦閱讀魯迅的作品。如《故鄉(xiāng)》《孔乙己》《阿Q正傳》等。不僅加深學生對魯迅先生的認識,還能擴大視野、豐富語言積累,更讓學生體會并掌握刻畫人物形象的不同方法。又如,四年級上冊“中外童話”單元教學中,可以推薦閱讀《世界童話集》《安徒生童話集》《格林童話集》《葉圣陶童話集》等經(jīng)典童話,讓學生暢游在奇妙的童話世界中,感受童話的魅力,體會童話幻想、夸張、擬人等表現(xiàn)手法,豐富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更加喜歡閱讀童話。
3. 巧借課外書屋
每一冊教材都安排了兩至三單元的“課外書屋”,目的是為學生學習本單元的課文與閱讀課外書籍搭建一座“橋梁”,學生在課內(nèi)學習到的寫作方法、表達技巧等閱讀技能,得到遷移和運用。例如,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課外書屋”,為學生推薦了許多中外科普名著,如《森林報》《昆蟲記》《地球的故事》《十萬個為什么》等,教學中,教師可以重點做出引導,為學生介紹名著的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閱讀的欲望,讓學生運用方法去閱讀課外書。
借助以上文本資源,把閱讀引向深入,突破了語文學習僅限于書本的局限,打通了課內(nèi)外教學之間的隔閡,實現(xiàn)課內(nèi)向課外的延伸,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三、整合社會資源,拓寬閱讀范圍
閱讀,無處不在。單靠教材的幾十篇課文根本不能滿足學生的閱讀需要,還要靠大量的課外閱讀來補充。但是,課外閱讀材料往往良莠不齊,教師應該注意及時引導,在拓寬學生閱讀范圍的同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1. 順應潮流展開閱讀
順應潮流是指跟隨當代大多數(shù)人的興趣和愛好,同時兼顧自己的興趣,順應時代的步伐。隨著當今網(wǎng)絡信息社會的發(fā)展,小學生接收網(wǎng)絡信息也特別快,哪位兒童作家很紅,哪位兒童作家出了新書,哪位兒童作家的哪本書好看,現(xiàn)在流行誰的書等,這些信息學生都能很快知道。潮流有好壞,教師要及時引導,讓學生明辨是非,閱讀有價值的書籍。如時下流行《爆笑校園》《老夫子》《阿呆》、楊紅櫻的書等,筆者便從中選出有益的書,趁熱打鐵,組織學生開展“馬小跳”系列的專題閱讀活動??赐旰?,還組織學生開展“讀書分享會”活動,因為這些書籍都是學生喜歡看的,所以在活動中,學生紛紛發(fā)表了自己的讀書感悟,分享了讀書的快樂。
2. 結合熱門話題閱讀
熱門話題是指一定時間、一定范圍內(nèi),公眾最為關心的熱點問題。在日常生活中,熱點問題學生經(jīng)常聽,經(jīng)常說,已在學生的腦海里留下了一定的印象。如果這時教師能適時抓住機遇,推介學生閱讀相關的書籍,一定會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適時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誠信”開展話題閱讀,上“誠信伴我行”班會課,讓學生分享自己喜歡的誠信故事,評選出班級誠信讀書郎,等等。
通過整合社會資源,向?qū)W生推薦優(yōu)秀讀物,既豐富了學生的生活,又拓寬了學生的閱讀范圍,讓學生養(yǎng)成愛讀書、讀好書的好習慣。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閱讀是獲取信息、豐富知識、開闊視野、提高能力的一種心理活動。教師要努力整合各種資源,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讓學生在書香的浸潤下進步、成長。
參考文獻:
[1] 廣州市教育局教學研究室.廣州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科學業(yè)質(zhì)量評價標準(語文)[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9.
[2] 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3] 龐作娟.淺探小學中年段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0.
[4]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教育——財富蘊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編輯:易繼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