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勤霞
【摘 要】高效課堂的創(chuàng)建是教師教學質量的保證,同時也是學生學習進步的基礎。但在傳統(tǒng)的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受應試教育影響,教師為保證學生的數學成績,通常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將教學知識強行灌輸給學生。忽視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阻礙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不高,且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本文就對小學高年級數學高效課堂的創(chuàng)建途徑進行一些探究。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數學;高效課堂;創(chuàng)建途徑
小學數學是學生數學學習的基礎,對學生將來的數學學習、甚至將來的發(fā)展都具有直接影響。而教師是數學課堂的組織者、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教師所創(chuàng)建的數學課堂以及教師的教學質量,對學生的數學學習都具有重要影響。因此,為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發(fā)展、進步,相關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融入自己多年教學經驗,并結合當前學生的特點,積極創(chuàng)建出高效的數學課堂,從而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保障。以下,筆者就對小學高年級數學高效課堂的創(chuàng)建途徑提出相關建議。
一、增加教學趣味,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數學是一門思維性、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對學生理解認知以及思維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但在傳統(tǒng)的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依然保持“單方面將知識灌輸給學生”的教學思想,導致數學課堂枯燥、乏味,甚至死氣沉沉。這樣的數學課堂顯然無法滿足當前學生的學習需求,且阻礙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對此,新時期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增加數學課堂的趣味性,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
以小學數學中“數學與交通”這一教學內容為例。課前,教師可以以學生感興趣的故事導入教學。如:“小美與思思是同桌,兩個人關系好極了。平時兩個人的桌子都是誰有時間就一起整理。這一天,小美整理完桌子后,不小心將思思的作業(yè)放進自己的書包帶回家了。于是她趕緊給思思打電話...”故事戛然而止,教師可以為學生提出相關的問題,如:“請問,為不耽誤思思明天交作業(yè),請問她們有幾種方案讓思思在‘今天之內拿到自己的作業(yè)?”教師可以為學生留出一定的時間,鼓勵學生之間可以互相討論。以下,是學生討論后的方案:(1)小美給思思送作業(yè)。(2)思思到小美家拿。(3)兩人商定路線、地點,在中途相遇后交還作業(yè)。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改變傳統(tǒng)課堂的枯燥、單一,增加數學課堂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知識直觀呈現,降低知識學習難度
小學生階段高年級學生的思維正處于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的轉化階段。因此,學生在面對一些抽象的、概念性且邏輯性較強的數學知識時,通常一時無法理解。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對此,在新時期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將數學知識直觀的呈現在學生面前,以降低數學知識的難度,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例如,小學數學中“長方體的體積”這一教學內容。在以往的教學中,部分學生通常對“體積”這一概念不理解,對平面上的立體圖形接受困難,阻礙了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為改善這一情況,在當前的“長方體的體積”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先進信息技術,查閱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教學知識,并制作相關的教學課件,將書面上的數學知識以直觀、生動的形式呈現。以“長方體的體積概念”這一知識點為例。課堂上,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一個長方體,并組織學生一起動手制作一個長方體。在學生理解立體圖形這一概念后,教師可以將多媒體上長方體的體積以陰影覆蓋。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將數學知識以圖文并茂、聲像結合的形式呈現。這樣可以增加數學知識的直觀性與可視性,可以有效降低數學知識的學習難度,同時可以加深學生的記憶與理解。
三、重指導輕灌輸,提升學生學習能力
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受應試教育影響,大部分教師過于看重學生的數學成績,忽視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與自主能力的提升。導致學生逐漸成為學習機器,沒有自己的思想,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對此,在新時期小學高年級數學高效課堂創(chuàng)建的過程中,教師應明確自己指導者的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以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以“圓柱的體積”這一教學內容為例。為使學生自己推導出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課前,教師可以讓學生準備卡紙、剪刀、固體膠等工具。然后,在課前幾分鐘,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制作立體的圓柱。在制作的過程中,學生會發(fā)現圓柱其實是由兩個面積大小一樣的圓與一個長方形組成的。圓柱制作完成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回憶長方形的體積公式,學生回答“底面積高”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猜想圓柱的體積公式。當學生明白圓柱的體積也是“底面積高”后,教師可以繼續(xù)引導學生:“圓柱的底面積是什么?高又是什么?”為進一步加深學生理解,教師可以提示學生將課前做好的圓柱拆掉觀察。在這樣的教學中,通過教師的步步引導,學生會積極自主的參與數學知識的學習中,同時有助于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四、總結
總而言之,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是當今社會對教師的教學要求。而高效課堂的創(chuàng)建,可以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為學生提供有力的教學保證,也更符合當代小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在高年級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明確教學目標,了解教學對象,改變傳統(tǒng)觀念并積極創(chuàng)新,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提高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質量,以創(chuàng)建出高效的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1]李世斌.鍛造“金鑰匙”,開啟高效課堂之門——探究打造小學高年級數學高效課堂的策略[J].科學中國人,2016.36:257
[2]歐珠鳳.構建小學高年級數學高效課堂的策略與反思[J].考試周刊,2015.41:78
[3]王曉梅.淺談創(chuàng)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有效途徑[J]. 課程教育研究,2016.10: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