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春紅
【摘 要】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它具備聽、說、讀、寫訓練的綜合性,既是識字的重要途徑,又是寫作的必備前提。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
下面就談談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的一些粗淺的想法:
一、讓學生有一種想讀的沖動
讓學生發(fā)自內心地愿意讀,喜歡讀,對朗讀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是閱讀教學的第一要務。
1.導語設疑 ,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例如:在執(zhí)教《鳥的天堂》一課時,上課伊始,教師就故弄玄虛地開場:“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第11課《鳥的天堂》,但奇怪的是,這個'鳥的天堂'卻沒有一只鳥,你說這是真的嗎?為什么作者會這么說呢?讓我們走進文本,去探個究竟吧!”說完,學生已躍躍欲試,想探個究竟。
2.運用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 信息時代的到來不僅改變著人們的生產(chǎn)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如今社會要求學生有很強的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因此這也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要求。將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提上了日程,提出了要引導學生利用閱覽室、圖書館、網(wǎng)絡等查閱資料,并在教學設備中對學校的硬件建設作了具體的要求。
利用多媒體還可以豐富學校的閱讀氛圍。如:校園網(wǎng)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大大提高了學習效果,拓寬了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總而言之,閱讀是學生以及所有人提升自身素質,提高能力的最佳方式。這就要求我們應當按照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既要重視課內語文教學又要抓好課外閱讀。
二、把時間用在點子上
古人云:“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教師在朗讀指導過程中就應該講求一個“精”字,抓住課文的重難點詞句和段落進行精心指導,起到舉一反三、畫龍點睛的效果。在對《鳥的天堂》一文進行朗讀指導時,我就重點抓住其中的第8自然段和11、12自然段,其它自然段則一帶而過。因為第8自然段作者運用了聯(lián)想的修辭手法,把大榕樹描寫得生機勃勃,充滿生命力。最后一句“這美麗的南國的樹!”在前面描寫的基礎上強烈地表達了作者的贊美之情。第11、12自然段,作者從鳥聲、鳥影、“我們”的眼睛等幾個方面進行描寫、襯托,沒有用一個“多”字,卻明顯地讓人感覺到“鳥的天堂”里有數(shù)不清的鳥兒。與第一次經(jīng)過“鳥的天堂”時的所見所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大膽、有效地取舍,避免了“一把抓”的廣而不實,把精力和時間用在了點子上,目標更明確,品悟更充分,訓練也更有效,切實提高了學生品悟語言文字的能力,積累了語感。
三、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語文閱讀課,應該努力讓學生自主讀書,但自主不等于放任,閱讀與訓練是相輔相承的,學生的字詞語言思維等閱讀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長期的訓練。不同的年齡段,學生的閱讀水平是有差異的,小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有層次的。
學生一旦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會產(chǎn)生兩個飛躍:一是學生能力的飛躍,即由“學會”變成“會學”;二是學習習慣或學習態(tài)度的飛躍,即由“被動地學”變?yōu)椤爸鲃拥貙W”,即能達到自主讀書,不等老師講,自主習作,不等老師改的理想境界。這樣,學生的主體精神就會被很大地激發(fā),學習自覺性就會極大地增強,并可收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四、閱讀教學必須將讀背、說話、寫作訓練相結合起來
1.讀背結合。語文課文中,有許多優(yōu)美精彩的語言片斷,要讓學生把語言積累起來,一般采用“讀背結合”的教學方法。要讓學生熟讀背誦課文,首先要初讀感知課文內容,初讀的首要任務是: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充分地讀、自由地讀。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習慣與速度,邊讀邊感知語言,在讀中咬準字音,在讀中感知字形、在讀中理解字義。只要讀得充分、流利、語言的感知就在其中了。接著,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重點,選擇段落,或者優(yōu)美語句,讓學生反復誦讀,實現(xiàn)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學生也可以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語句,讀讀、想想、劃劃、寫寫,運用多種感官體會語言,發(fā)現(xiàn)語言規(guī)律,還可以談談自己的收獲。從這段話中,我讀懂了什么,應用怎樣的語氣讀等等,從多種途徑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師也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氣氛,讓學生采用自由讀的方式入情地讀,在讀中自然流露情感,從中受到感染,得到熏陶。
2.讀說結合。復述是培養(yǎng)學生口語能力的有效手段,能促進兒童將消極的語匯轉化為積極的語匯,把課文的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一些情節(jié)性較強的課文,要避免不必要的“情節(jié)分析”可以采用讀說相結合的方法。例如,五年級第十冊第五單元中的課文都是四大名著中節(jié)選下來的,篇幅長,情節(jié)復雜,如果教師一味分析,學生不感興趣,聽課昏昏欲睡,這種情況下,應讓學生在反復讀中感知語言,而教師應放手讓學生根據(jù)要求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認識,梳理課文表達順序,組織自己的語言。復述時,教師可以做適當點拔。
3.讀寫結合。 小學語文課文中,語言簡樸、富有童趣,內容較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因此,讓學生仿寫是一種較好的寫作方法。例如:《威尼斯的小艇》一文,因為威尼斯是一位水上城市,重要的交通工具是小艇,作者圍繞“小艇,按照小艇的外形,船夫駕駛技術,小艇的作用”的順序來寫,教師可以讓學生細讀,理清課文的層次,體會作者的寫法,發(fā)現(xiàn)文章的構段方法。接著引導學生回到生活實際仿寫作文,在我們生活的小城中,風采車是我們重要的交通工具讓學生模仿《威尼斯的小艇》的寫作方法,寫一寫《小城的風采車》,這樣,讓學生在讀中學寫,寫中促讀,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在讀的訓練中比較輕松,愉快地掌握了語言,感悟了語言,并進行語言實踐活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總之,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應該根據(jù)學生認識事物的思維規(guī)律而定,它要受學生的基本素質、學習的環(huán)境等諸因素影響和制約。研究閱讀教學的模式,不僅僅可以讓學生更容易掌握所學內容,更為重要的是可以讓學生會怎樣進行有效閱讀和教師怎樣更有效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