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鵬
【摘 要】音樂有其獨特的魅力,它不僅能夠給人的聽覺帶來一種美的享受,同時還能夠滌蕩人的靈魂,從而激發(fā)人們內在的潛質和對美的追求。況且音樂本身就是無地域無國界的,因而在音樂聲響起的時候總能使人的心中產生一種共鳴。所以就音樂而言,它既是由人創(chuàng)造和發(fā)揚的,同時又是直接反饋于人的。而學生們作為祖國的未來和將來進入到社會當中的主流,教師就應當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們的音樂能力和情操。根據(jù)學生們所處的發(fā)展階段和實際需求來引領他們進入到對于音樂的鑒賞當中。通過對于音樂意境的探索和邸勵不僅能夠使學生們真正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同時還能夠培養(yǎng)出他們學習和享受音樂的習慣。在本文當中我便會對相關問題進行具體的說明。
【關鍵詞】高中;音樂教學;藝術;深入思考
在高中生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認知和判斷能力,而且也有了一定的興趣愛好。因而對于這一階段的學生而言,教師就需要充分挖掘音樂教學當中的價值和魅力,通過音樂的美來感染學生,不僅能夠使學生們具有一定的人文情懷,而且還能夠有限提高學生們的音樂素養(yǎng)。況且在新課改的背景當中,音樂教學已經不是以前那種由教師單純播放歌曲或者是由教師教學生學習歌曲的課堂,這種方式只能使學生們學會更多的歌曲量,但是并不能夠有效培養(yǎng)他們的音樂鑒賞力。所以教師就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通過課堂當中的教學藝術來將情感和獨創(chuàng)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夠真正做到將音樂課堂打造成一種美的享受。因而在本文當中我便會對相關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僅希望能夠起到一些借鑒的作用。
一、講究預設,導入生成的教學藝術
有效的課堂教學是由預設和生成這兩部分所構成的,況且預設本身就是教學當中的基本要求,而這一部分同樣也是教師是否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是否能夠真正起到引導者作用的重要評價標準。況且預設和生成兩者本身就是互補互惠的關系,因而教師就應當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實際需求和反應。根據(jù)學生們在課堂當中表現(xiàn)出來的非語言信息,例如表情、神態(tài)和動作等方面的微變化來捕捉學生的反饋信息。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真正做到滿足學生們的實際需求,同時還能夠保證和諧的生成。比如在欣賞《黃河大合唱》的時候,教師們能夠發(fā)現(xiàn)許多同學對高潮部分比較熟悉而且還能夠輕聲哼唱,但是在非高潮部分卻出現(xiàn)了左顧右盼或者是扣手指的現(xiàn)象,所以教師在之后講到有關內容的時候就可以對教案進行適當?shù)男薷?,完整的欣賞高潮部分,片段性的欣賞其他部分。當然由于作詞作曲都具有一定的背景,因而教師也可以對歌曲和曲作者的相關情況和時代背景進行介紹,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們養(yǎng)成及時查資料進行充實和豐富自己內涵的習慣,而且還能夠使學生們逐漸進入到主動學習的狀態(tài)當中,這樣也能夠促進他們其他學科的學習和探究。
二、講究設疑的教學藝術
高中生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和生活經歷,因而對于他們而言教師就可以通過讓他們探討一些問題來更加深入的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欲望。所以教師在課堂當中就可以根據(jù)本堂課的重難點來進行設疑,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們進行問題的研究和探討,而且還能夠使學生們的思維得到開發(fā)。比如在欣賞《錦雞出山》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從湖南地區(qū)的一些風土人情入手,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湖南地區(qū)的服飾、建筑、節(jié)日以及風俗等,讓同學們在觀察和欣賞的過程當中注意到其中所呈現(xiàn)出的音樂特點和地理環(huán)境。然后再讓學生們討論多媒體展示的哪個地區(qū),并在地圖當中進行標示。然后讓他們討論一下他們所了解的湖南地區(qū)的語言和人們有怎樣的區(qū)域特點。然后最后再由師生們進行探討,并總結出《錦雞出山》這首歌曲的音樂形象和特點。這樣不僅能夠充分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還能夠充分活躍課堂當中的氛圍。在這個學習和引導的過程當中,教師不斷促使學生們自己去探求問題的答案和規(guī)律,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們發(fā)散思維,同時還能夠使他們學到更多的知識。
三、講究教學的結尾藝術
好的課堂結尾不僅能夠為本堂課提供一個較為完美的結局,同時還能夠起到一定的總結和升華的作用。通過對于結尾藝術的使用不僅能夠使學生們的思維得到發(fā)展,同時還能夠對整堂課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而就音樂教學的結尾方式和藝術來看,主要是可以分為以下幾種。問答式的結尾,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們的一問一答來對本堂課的知識進行鞏固和消化,同時也能夠即時檢查學生們對于課堂知識的掌握程度。歸納式結尾,學生們在學習和欣賞結束之后就可以以一種簡練的語言表達出他們的整體感受或者是對于作品的理解,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們的音樂鑒賞能力,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們的音樂情操。延伸式結尾,課堂都是具有一定的聯(lián)系的,而且音樂本身就具有共通性,因而教師就可以在課堂結束的時候設置一下懸念和疑問,通過上下節(jié)課的聯(lián)系能夠激發(fā)學生們的好奇心,也能夠提高課堂效果。
四、小結
本文是基于我對高中音樂教學藝術相關知識的了解展開的,在文章當中主要是從講究預設,導入生成的教學藝術;講究設疑的教學藝術以及講究教學的結尾藝術這三個方面分析了高中音樂教學藝術的思考。音樂是藝術的一種,它不僅能夠陶冶人的情操,同時還能夠激發(fā)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所以在教學改革當中講究教學藝術還是能夠更好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然而宥于個人知識水平的限制,在文章當中我并未能夠就相關問題進行全面詳盡的分析和闡釋,僅希望能夠起到一些拋磚引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羅琨.關于初中音樂教學藝術的思考[J].讀與寫雜志,2010年
[2]景金利.高中音樂教學的幾點思考[J].學周刊,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