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菊
《永善文學》辦到總第50期了!聽到這個消息,總想寫點什么,來紀念自己走過的歲月。
最開始走近《永善文學》,那是2011年,友人在讀到我在父親病重時寫下的文字,推薦我向《永善文學》投稿,說他被我寫的文字感染了,要是《永善文學》能夠采用,能有更多的人讀到我的文字,我當時本不想將自己為父親病重寫下的文字公諸于眾,可是又想讓更多的人知曉我有個多么了不起的父親,于是懷著矛盾的心情,我將我寫的文字投給了《永善文學》的編輯,后來那些文字被編輯修改后用《父愛如山》為題,用在《永善文學》2011年第四期的“散文家園”欄目里,從此,我中斷了很多年的寫作重新開始。
記得初中時,我是當時永善二中“曙路文學社”的社員,成天除了學習就是寫作,當時還有少數(shù)文字見諸校園報紙,雖然沒有保留下當初刻板字體的報紙,可是那股狂熱勁兒今天都還記憶猶新。后來失學回家,參加工作后相夫教子,文學愛好很多時候就是在夢里出現(xiàn)的一個個的美好夢境,也只有在父親病重異常難過的心境下留下了那些文字,沒有想到因此自己還會再次寫作,并能在本土文學期刊《永善文學》見到我寫下的文字變成鉛字,那份欣喜激發(fā)了我繼續(xù)寫作的愿望。
還記得在“父愛如山”的結(jié)尾:在父親生病的時候,我寫下了這篇短文,如今,爸爸已經(jīng)離開我好幾年了,但愿這些文字能夠告慰九泉之下的父親,讓自己愧疚的心得到些許安慰。感謝《永善文學》的編輯們,讓我以這樣特別的方式告慰我的父親,也是因為你們,讓我再次重拾久別的文學愛好,開始了再次學習寫作。
從《永善文學》2011年第四期(總第18期)開始,到現(xiàn)在的2016年(總第50期),5年時間過去了,《永善文學》辦刊方式日趨完善,而我也在學習中日益成長,我從當初的不敢寫到能夠用文字清晰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情感;從當初連散文都怕寫到后來嘗試寫作古詩詞并學習寫小說;從當初的提筆忘詞到現(xiàn)在盡量抽時間讀書學習,讓自己一直在學習成長的路上。5年時間我陸陸續(xù)續(xù)寫了上萬字的散文,并從《永善文學》開始,向《昭通日報》《昭通文學》《散文選刊》等報刊雜志投稿,也陸續(xù)有文字在這些報刊發(fā)表,還在2015年光榮的加入了昭通市作家協(xié)會成為了一名市作協(xié)會員,所有這些成就,都是和當初《永善文學》開始刊發(fā)我的文字開始的,感謝《永善文學》,也感謝《永善文學》的所有編輯老師,是你們的操勞讓我一步步的走到今天!也是因為喜歡文學并嘗試寫作,讓我結(jié)識了很多文學大家,他們都給我指明了學習的方向和我在寫作中存在的問題,讓我得以在學習中提高,在學習中寫作。
如今,《永善文學》從我開始走近的第18期辦到總第50期了,聽到這個消息,我寫下這些文字,來紀念自己走過的歲月。也再次感謝《永善文學》,這個繁榮地方文學藝術(shù)事業(yè),扶持本土文學藝術(shù)新人,給縣內(nèi)作者搭建一個與外界交流學習平臺的美好家園,感謝所有編輯老師所付出的辛勤勞動!因為有了你們,我們這些讀者、作者才會一天天向上,走向更遠的地方。也祝愿《永善文學》越辦越好,為繁榮地方文學藝術(shù)事業(yè),打好“溪洛渡文學”品牌,創(chuàng)造更加輝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