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小麥常見病蟲害的發(fā)生及防治

    2017-05-23 19:23:49張憲雙
    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研究 2017年4期
    關(guān)鍵詞:麥種吸漿蟲三唑酮

    張憲雙

    1 小麥病害

    1.1小麥白粉病

    小麥白粉病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危害,主要危害葉片,嚴(yán)重時也可危害葉鞘、莖稈和穗部。一般葉片正面病斑比反面多,下部葉片多于上部葉片,病斑多時可愈合成片,并導(dǎo)致葉片發(fā)黃枯死。莖稈和葉鞘受害后,植株易倒伏。病害初期葉片表面產(chǎn)生黃色小點,逐漸擴(kuò)大為圓形或橢圓形病斑,表面產(chǎn)生1層白粉狀霉層,霉層以后逐漸變?yōu)榛野咨?,最后變?yōu)闇\褐色,并伴有許多黑色小點。該病一般在春季3月底至4月初出現(xiàn),4月中旬以后氣溫回升,病害加重。種植易感病品種過早、過量播種、偏施氮肥、田間植株密度大利于發(fā)??;冬季氣溫過高,田間濕度偏大發(fā)病早且嚴(yán)重。

    防治方法:控制播種量和氮肥施用量,增加磷鉀肥特別是磷肥的使用量。播種時用15%三唑酮拌種,按照種子重量的0.2%~0.3%(有效成分)拌種或用2%立克秀按種子重量的0.1%~0.2%拌種,可有效控制苗期白粉病的發(fā)生。在孕穗末期至抽穗初期施藥,用15%三唑酮750~1 050g/hm2或12.5%烯唑醇300~735g/hm2或25%丙環(huán)唑乳油450mL/hm2對水450 kg均勻噴施可兼治小麥銹病。

    1.2小麥銹病

    條銹病主要是在葉片上,其次是葉鞘和莖稈。葉片發(fā)病初期病害為小長條狀、鮮黃色,橢圓形與葉脈平行,排列成行,后期出現(xiàn)鐵銹色粉狀物。葉銹病主要危害葉片,病害為橢圓形、橘紅色,排列比較散亂。稈銹病主要危害莖稈和葉鞘,病害為褐黃色,常連成大斑散發(fā)銹褐色粉末。3種銹病的區(qū)別為:條銹成行,葉銹亂,稈銹是紅斑。

    防治方法:用15%三唑酮60~100 g拌麥種50 kg或12.5%烯唑醇60~80g拌麥種50kg。按每10kg麥種加1 kg水(10∶1)的數(shù)量拌種,拌種后悶種4~6h播種。在小麥拔節(jié)或孕穗期噴施20%三唑酮乳油或12.5%烯唑醇1000~2000倍液,或25%丙環(huán)唑2000倍液或80%多菌靈1.2 kg/hm2。

    1.3小麥紋枯病

    小麥紋枯病癥狀為死苗、花稈、爛莖、枯孕穗(在后期形成白穗)。

    防治方法:用80%多菌靈1.2 kg/hm2或70%甲基托布津1.2 kg/hm2噴霧。

    1.4小麥黑穗病

    小麥散黑穗病俗稱烏麥、黑疸、槍桿等。初期病穗外面包有1層灰色薄膜,小穗全被病菌破壞種皮、穎片、子房全部變?yōu)楹诜?,即病菌的厚垣孢子。病穗抽出前,膜已破裂。病穗抽出后,黑粉被風(fēng)雨吹沖散,只剩裸露的穗軸,在穗軸節(jié)部可見到殘余的黑粉。

    防治方法:常年發(fā)病較重地區(qū)用適樂時藥種比1∶500或2%立克秀拌種劑10~15g加少量水調(diào)成糊狀液體與10kg麥種混勻,晾干后播種,也可用種子重量0.15%~0.2%的20%三唑酮(粉銹寧)或0.2%的80%多菌靈等藥劑拌種和悶種,都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冬麥不宜播種過遲,播種不宜過深,播種時施用硫銨等速效化肥作種肥,可促進(jìn)幼苗早出土,減少腥黑穗病的侵染機(jī)會。

    1.5小麥赤霉病

    小麥赤霉病主要侵染穗部癥狀是穗腐。在小麥開花至乳熟期,小穗穎片出現(xiàn)水漬狀淡褐色斑點,進(jìn)而擴(kuò)展到全穗。氣候潮濕時感病小穗的基部出現(xiàn)粉紅色膠黏霉層,后期產(chǎn)生煤屑狀黑色顆粒。

    防治方法:抽穗揚(yáng)花期進(jìn)行噴藥預(yù)防。在10%小麥抽穗至揚(yáng)花初期噴第1次藥間隔5~7 d,噴第2次藥。用8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2 kg/hm2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2 kg/hm2。

    1.6小麥全蝕病

    小麥全蝕病又稱小麥立枯病、黑腳病。全蝕病是一種根部病害,只侵染麥根和莖基部1~2節(jié)。苗期病株矮小,下部黃葉多,種子根和地中莖變成灰黑色,嚴(yán)重時造成麥苗連片枯死。拔節(jié)期冬麥病苗返青遲緩、分蘗少,病株根部大部分變黑,在莖基部及葉鞘內(nèi)側(cè)出現(xiàn)較明顯灰黑色菌絲層。抽穗后田間病株成簇或點片狀發(fā)生早枯白穗,病根變黑,易于拔起。

    防治方法:種子用51℃~54 ℃溫水浸種10min或用70%甲基托布津按10∶1的比例浸種10 min。

    2 小麥蟲害

    2.1小麥吸漿蟲

    我國發(fā)生的小麥吸漿蟲主要有2種,即麥紅吸漿蟲和麥黃吸漿蟲,均屬于雙翅目癭蚊科。其中以麥紅吸漿蟲分布廣、為害重。麥黃吸漿蟲多發(fā)生在高山地帶,以及某些特殊生態(tài)條件的地區(qū)。2種吸漿蟲均1年發(fā)生1代,以老熟幼蟲在土中結(jié)圓繭越夏、越冬,3月上中旬越冬幼蟲破繭上升到地表,月中下旬大量化蛹,羽化后大量產(chǎn)卵為害。一般情況下,雨水充沛氣溫適宜常會引起該蟲大發(fā)生,成蟲盛發(fā)期與小麥抽穗揚(yáng)花期吻合發(fā)生重,土壤團(tuán)粒構(gòu)造好、土質(zhì)疏松、保水力強(qiáng)也利其發(fā)生。

    防治方法:卵期用3%辛硫磷、毒死蜱顆粒劑30.0~37.5kg/hm2或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750~900mL/hm2噴施地表,成蟲期用高效氯氰菊酯900mL/hm2噴施。

    2.2小麥蚜蟲

    小麥蚜蟲發(fā)生的種類主要有麥長管蚜、麥二叉蚜和麥?zhǔn)蚩O管蚜,均屬同翅目蚜科。若蟲、成蟲常大量群集在葉片、莖稈、穗部吸取汁液,被危害處初始呈現(xiàn)黃色小斑,后變?yōu)闂l斑,枯萎、整株變枯至死亡。蚜蟲繁殖能力強(qiáng),擴(kuò)散速度快。

    防治方法:用10%吡蟲啉、70%吡蟲啉、25%吡蟲啉+高效氯氟氰菊酯750~900mL/hm2噴施。

    猜你喜歡
    麥種吸漿蟲三唑酮
    青海省小麥吸漿蟲的分布、發(fā)生條件及防控策略
    農(nóng)產(chǎn)品加工副產(chǎn)物對水體三唑酮的去除作用
    三唑酮降解菌SM3的降解特性及其應(yīng)用研究
    侯馬:召開小麥吸漿蟲防治現(xiàn)場會
    落麥種
    文苑(2020年11期)2021-01-04 01:53:04
    麥田吸漿蟲無害化控制技術(shù)探討
    利用室內(nèi)微宇宙系統(tǒng)研究三唑酮對淡水浮游動物群落的影響
    The Personality of Mumbi in A Grain of Whea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tcolonial Feminist Criticism
    東方教育(2016年15期)2017-01-16 11:55:19
    不花一分錢,小麥也增產(chǎn)
    不同藥劑防治小麥吸漿蟲幼蟲試驗
    上海蔬菜(2015年2期)2015-12-26 05:03:39
    临湘市| 榕江县| 布尔津县| 日喀则市| 长岛县| 略阳县| 万宁市| 宁国市| 漠河县| 闸北区| 日土县| 洛扎县| 合江县| 鹤峰县| 育儿| 迭部县| 景洪市| 旬邑县| 正阳县| 资源县| 揭东县| 乐业县| 固原市| 衡东县| 扎赉特旗| 遂川县| 上林县| 博爱县| 西充县| 桦甸市| 曲水县| 陆丰市| 武穴市| 隆安县| 德江县| 宣城市| 康马县| 措美县| 安多县| 盘山县| 利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