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
動畫電影不僅只有好萊塢迪斯尼、夢工廠、皮克斯各種奇葩萌物橫掃世界,低調(diào)角落還有英國的《小羊肖恩》《超級無敵獎門狗》,法國《貓在巴黎》,日本的《輝夜姬物語》這種畫風(fēng)、氣質(zhì)完全不同的各類作品,剛剛上映的愛爾蘭電影《海洋之歌》,也不同于好萊塢風(fēng)格,簡約卻不簡單,看進(jìn)去心就融化了。遲到了一年多國內(nèi)才上映,但有機(jī)會一定要進(jìn)影院,類似童話《海的女兒》一樣的故事能洗心洗肺。
《海洋之歌》可能是八月一片蕭條的影市里,唯一暖心治愈的作品了,這部愛爾蘭動畫電影,簡約細(xì)膩的畫風(fēng)帶著一點中國畫的元素,夢幻一樣的色彩搭配,輕快純凈的配樂,都和特效鋪張的好萊塢動畫片有鮮明區(qū)別。包括配樂,也沒有好萊塢那種震耳欲聾的流行音樂大混搭,而只有沉靜。電影在主題歌《Song of the Sea》淺唱低吟的愛爾蘭民謠升華下,展開了綺麗的想象力。
法國配樂大神布魯諾·庫萊斯(Bruno Coulais)做的是減法,配合純凈唯美的畫風(fēng),伴隨西爾莎一家人的命運走向,利用弦樂、伴唱不斷強(qiáng)化主題歌,錚錚淙淙之間閃爍著晶瑩剔透的美感。如果說海洋是夢幻寬闊神秘的藍(lán)色,孕育出的童話也充滿這樣的色彩,并且略帶傷感,那么音樂作為一種溫暖人心,營造氛圍的良藥,在電影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海洋之歌》是一部環(huán)保電影,通過關(guān)于海洋的美好故事,闡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真諦,小女孩西爾莎是海洋精靈的化身,她在陸地顯得平凡孤單,回到海洋自由自在,音樂是一道橋梁,無論她潛入水底和海豹們盡情嬉戲,還是在家里和哥哥、狗狗、父親一起快樂悲傷,音樂都適時地烘托她的美麗和善良,在愛爾蘭民謠歌聲里涌動的海浪是一種愛與美的召喚。
在影片里,住在海邊燈塔下的一家人,母親去世后父親一直郁郁寡歡,每當(dāng)孤單的西爾莎吹響手中的海螺號,隨著悠揚(yáng)的樂音隨風(fēng)飄散,不管遠(yuǎn)隔千里萬里,都會召喚到像螢火蟲一樣星星點點的海洋生物尾隨而來,還會喚醒沉睡中各種萌物。在這里,音樂依然還是橋梁,是溝通陸地和海洋,人類和其他生物的共同語言,洋溢著亦幻亦真的動人色彩。
魯諾·庫萊斯也是一個熱愛自然,童心未泯的人,此前他為《微觀世界》《遷徙的鳥》《喜馬拉雅》等環(huán)保電影做的配樂,美輪美奐,在影迷心中具有很高地位,2004年他為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制作的配樂,童心滿滿,愛意濃濃,打動了很多人。《海洋之歌》兼具以上幾部佳片的特質(zhì),他將小孩子輕盈美好的童話世界描述得充滿詩性和靈氣。
看完電影后,即使把《海洋之歌》的電影原聲專輯,單獨拿來欣賞也是賞心悅目的,這是一張值得珍藏的專輯,在恬靜的治愈系氛圍里,丟下世俗紛擾,放松身心,可以睡一個好覺,做一個好夢。如果同時也聽一聽金玟岐為《海洋之歌》寫的中文宣傳曲《孩子》,那么更美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