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譯介到探賾:中國“在家上學”的研究焦點

      2017-05-20 16:43:30康安峰

      康安峰

      關鍵詞:在家上學;研究焦點;教育選擇權

      摘要:伴隨著經(jīng)濟社會持續(xù)發(fā)展“在家上學”在我國已從作為一個嶄新的理論議題迅速轉變?yōu)橥怀龅膶嵺`問題和顯見的社會現(xiàn)象,并引發(fā)了日益廣泛的社會關切。二十六年來相關文獻顯示,我國學界對“在家上學”問題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在家上學”的內(nèi)涵與成因、地位與成效、合法性與合法化六個方面“在家上學”大體經(jīng)歷了譯介、關注到探賾三個階段,總體上反映了我國“在家上學”研究不斷走向成熟、社會影響不斷擴大、對公民個體所享有的教育選擇權更為充分尊重的發(fā)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C40-011.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4474(2017)01-0011-07

      作為一種教育理念和社會現(xiàn)象,“在家上學”又可稱為“在家教育”、“家庭學校教育”。在美國,這一概念多稱為“home schooling”、“home education”或“growing without school”,英國多稱為“home-based education”。作為一種教育理念和社會現(xiàn)象,“在家上學”始興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歐,與提倡自由教育選擇權的運動相輝映。目前可查閱到的是,在我國通過文章最早對其予以譯介的是陳燕平,而通過書籍最早對其進行介紹的則是麻丹妮,至今已有二十六年。在此期間,我國學界主要從“在家上學”的內(nèi)涵與成因、成效與地位、合法性與合法化等六個方面展開了研究。尤其是有關“在家上學”合法化論證及其實踐的問題,已成為社會公眾廣為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在我國,針對“在家上學”這一主題,從研究初期的純粹譯介到隨后的本土關注再到當下的實證探究與政策吶喊,生動地反映了我國對“在家上學”問題的研究漸次走過了譯介、關注到探賾的三個階段。

      一、“在家上學”的內(nèi)涵

      關于“在家上學”的內(nèi)涵界定,學界眾說紛紜,各有側重。

      (一)強調(diào)在“家”不在“?!?/p>

      所謂家庭學校教育,饒從滿認為,就是家長不將孩子送到學校里去,而將其留在家里,自任教師對孩子進行“系統(tǒng)”教育的一種形式。彭虹斌認為,通常指的是在兒童正常的學習日期間在家學習,而不是在傳統(tǒng)的學校接受教育的一種教育方式。張瑞芳認為,從字面上理解,就是在家庭中接受教育,是指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某一階段或全程)不進入學校,而主要在家庭中接受教育。鄭覓認為,它是指父母在子女義務教育階段,不送子女去公立或私立學校上學,而是選擇在家對其進行教育。

      (二)強調(diào)由父母實施教育

      賀武華認為“在家上學”通常指基礎教育階段的孩子以家庭為基礎,在家庭內(nèi)部接受由父母來擔任主要教育者的、有計劃的教學、育人和管理活動,它是一種與正規(guī)學校教育相對而言的“非學校形態(tài)化”的教育形式。王兆璟等認為,從形式上來講,“在家上學”就是不讓孩子接受社會中的學校教育,在自己的家里由父母或親人履行教育子女的責任,從本質(zhì)上來講,是父母不認同傳統(tǒng)學校教育的教育理念、模式和方法,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有比較獨到的見解,因而選擇將孩子留在家里接受教育。21世紀教育研究院主辦的“學在民間;在家上學&多元教育國際研討會”所發(fā)布的《中國在家上學北京共識》研究報告認為,在家上學是指在正規(guī)的學校教育之外,兒童在家自學、家長自行教授或延師施教、家長組織微型學校、私塾等施行教育的形式,是一種家長自助的、非學?;慕逃愋汀?/p>

      雖然上述有關“在家上學”的觀點并不完全一致,但仍能夠“求同”;首先,在教育的實施主體上,“在家上學”主要由父母自任教師,承擔相應的教育責任;其次,在教育內(nèi)容上,家庭教育的實施主體可以根據(jù)孩子的個體差異、發(fā)展需要設置相關課程和安排教學內(nèi)容;再次,在教育的實施場所上,以家庭為主要的教育場所,但家庭并非是唯一的場所,還可以包括社區(qū)、機構甚至偶爾包括學校等地點。

      當然,這些觀點也有“存異”之處。例如,在年齡限定方面,部分學者主張兒童的年齡應在十六周歲以下,也有人認為應在十八周歲以下,目前政府對留守兒童的定義已從“父母一方外出務工、不滿十八周歲”轉變?yōu)椤案改鸽p方外出務工或一方外出務工另一方無監(jiān)護能力、不滿十六周歲”;有的學者側重對學生的年齡進行限制,強調(diào)學習者須為幼兒園至高中階段的學童;有的學者側重對教學內(nèi)容、課程安排上的限制,指出“在家上學”的實施內(nèi)容包括傳遞知識、發(fā)展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與心理品質(zhì)等;還有的學者側重于對教育的實施主體的資質(zhì)限制,要求施教者必須是符合一定資格或者條件的專門人員。

      二、“在家上學”的成因

      導致“在家上學”現(xiàn)象日益顯見的原因多種多樣,學者們主要從以下視角進行了廣泛的討論。

      (一)學校教育缺陷或學校教育環(huán)境視角

      汪利兵等學者認為學校教育作為普及義務教育的主要渠道,存在許多先天的缺陷;(1)龐大的班級人數(shù)限制了教師的個別化教學,學生的個體需要容易受到忽視;(2)統(tǒng)一的學業(yè)標準使學生個體的潛能很難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3)教學安排機械刻板,缺乏必要的相關性和靈活性。孟四清認為傳統(tǒng)的“班級授課制”實行的是統(tǒng)一的課程、教材、教學內(nèi)容,統(tǒng)一的教學時間和進度、相同的要求等,它在教學實踐中已經(jīng)顯示出一些自身難以克服的缺陷;第一,易使學生處于被動地位,造成學校成為選擇“適合于教育的學生”而不是提供“適合于每個人發(fā)展的教育”;第二,學校教育照顧的是學生的一般需要而不是特殊需要;第三,教育教學的劃一要求限制了學生學習興趣的發(fā)展和學習主動性的發(fā)揮;第四,學校的教育制度不能滿足家長對子女受教育的多種選擇權。任長松主張,家長選擇在家中教育自己的孩子,主要是由于對學校的教育環(huán)境(如安全、毒品或負面的同伴壓力)表示擔心。

      (二)教育理念、文化、意識形態(tài)差異與沖突視角

      王兆璟等學者認為,父母與學校教育理念的沖突、父母與傳統(tǒng)學校在教育期待上的差異是“在家上學”的主要原因。李繼航分析了家庭學校產(chǎn)生的四個主要原因,即反主流意識、郊區(qū)化、宗教信仰以及學校存在的問題。楊啟光認為,美國家庭學校教育運動出現(xiàn)的原因有扎根于美國文化中的“自由精神”與深厚的歷史根基的原因。鄭可春認為,美國“在家上學”形成的動因包括宗教、政治、價值觀等因素,實際上嵌上了美國文化本身的烙印。

      (三)教育公平視角

      有學者認為存在一種值得關注又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的教育不公平現(xiàn)象,這就是忽視受教育者主觀方面(如先天稟賦、個性、學習能力、興趣等)的差異而造成的教育不公平。解決這種教育不公平現(xiàn)象的辦法是完善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學校制度系統(tǒng),在基礎教育階段實行以公共學校為主、公共學校與家庭學校并行的學校教育制度。

      雖然學者們對“在家上學”歸因各有側重,但是“在家上學”作為一種日漸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實際上是在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下產(chǎn)生與興起的,與同時代的經(jīng)濟、社會、文化發(fā)展遙相呼應。現(xiàn)代社會的多元、包容發(fā)展,為“在家上學”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三、“在家上學”的地位

      (一)“在家上學”是一項教育權利

      “在家上學”是一種教育選擇,也是一項教育選擇權利,即選擇受教育場所和施教主體的權利。作為一種教育的選擇“在家上學”給部分家長提供一個用自己的方式教育下一代的機會。但不得不說,并非所有孩子都適合這種方式,并非所有家庭都具備相應的教育能力和經(jīng)濟條件。有學者認為“在家上學”是在國家教育權與家庭教育權都得以確立以及學生受教育權得到保障的情形下產(chǎn)生的教育選擇權的問題。

      (二二)“在家上學”是一種社會運動

      “在家上學”還可以作為一種社會運動。例如有人認為它是指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興起于美國的一場社會運一動?!霸诩疑蠈W”最早可追溯到19世紀60年代的美國,原是一種傳播宗教信仰的活動。直到20世紀中后期,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學校教育的進步,“在家上學”發(fā)展成為一種爭取教育自由權、反對學校教育的社會運動。

      (三)“在家上學”是一種教育新形式

      有學者認為,我國“家庭學?!钡某霈F(xiàn)要追溯到風行中國近2500年的私塾教育。中國古代青少年真正讀書、受教育的場所,除義學外,一般都在地方或私人所辦的學堂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國的“在家上學”并非新現(xiàn)象。但是,當下的“在家上學”現(xiàn)象是自義務教育權收歸國家之后漸次出現(xiàn)的,因此又是一種新的教育形式。我國的“在家上學”既不是模仿美式“家庭學?!钡奈骰?,也不是重返中國傳統(tǒng)私塾的復古,而是部分中國家長由于對我國現(xiàn)行應試教育體制高度不滿,選擇讓孩子“逃離學校,回歸家庭”接受個性化教育的一種嘗試。所以,家庭學校是教育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一種新形式,是教育發(fā)展多元化的表現(xiàn)。

      當然,也有人對此持謹慎態(tài)度,認為“在家上學”能不能成為一種新的教育方式,如何在法律與情感、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尋找到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最佳途徑,把孩子成長中的不利因素降到更低,這都需要實踐與時間的檢驗。

      (四“在家上學”是義務教育的補充形式

      學界普遍認為“在家上學”是一種教育新形式,同時指出了其是一種補充形式,是一種邊緣行為。例如,有學者認為,家庭學校確實是我國基礎教育可以嘗試的新場所。“家庭學?!笨勺鳛榱x務教育一種有益的補充形式,雖然目前我國家庭學校很少,“家庭學校教育是處于邊緣的一種教育行為”,但是家庭學校的出現(xiàn)提示著教育多元化發(fā)展的趨勢?!霸诩医逃睉摽梢猿蔀閷W校教育的輔助,學校教育仍然是國家的主流。在家上學,作為教育形式的一種補充。作為教育主要形式——學校教育,雖然有自身的缺陷,但其地位不可撼動。學校教育作為教育形式的主流,其自身的優(yōu)勢也非在家上學所能代替。在各國,包括美國,進入傳統(tǒng)意義的學校仍然是完成義務教育最主要的途徑“在家上學”無法完全取代現(xiàn)代學校。有數(shù)據(jù)顯示,美國在2010年,有超過200萬的孩子在家上學,占美國K12學齡兒童的3%~4%。從比例上看,“在家上學”也仍然是義務教育中的一種補充形式。

      四、“在家上學”的成效

      (一)“在家上學”之利:學業(yè)更優(yōu)

      學者普遍認為“在家上學”的學生,其學業(yè)表現(xiàn)較之于在校學生往往更為優(yōu)異。屈書杰認為,現(xiàn)存的研究確實表明在家受教的孩子的成績普遍高于公立學校孩子的水平,因為施教者若具備一定的學歷(學士或學士以上)一對一的個別化教學顯然要比集體教學的效果好。甄麗娜認為,家庭學校之所以產(chǎn)生并發(fā)展有其自身明顯的優(yōu)勢,主要體現(xiàn)在;(1)尊重社會成員的教育選擇權,保證了學生的自由學習權,滿足了社會成員對教育的不同需求,體現(xiàn)出了社會對個人權利的尊重和美國寬容自由的社會環(huán)境;(2)大量減少了政府對教育的資金投入,充分利用家庭資源,提高教育效率,促進了學校的教育改革,提高了教育的整體水平和質(zhì)量;(3)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最大限度的減少學校教育中存在的大量時間的浪費現(xiàn)象;(4)提高了家長參與教育的積極性,有利于推動家校合作,促進學習化社會的形成;(5)充分的實施個性化的教育,克服學校教育平均化、一刀切的傾向,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獨立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然而,也存在質(zhì)疑聲音。質(zhì)疑者主張,不能夸大這種學習效果,最多只能說明“在家上學”節(jié)省了多少時間,學習到多少知識。

      (二)“在家上學”之弊:社會化晚

      當然,家庭學校同樣存在著一些自身難以克服的問題,其中最突出的也是一直以來反對家庭學校一方的有力武器就是在家上學孩子的社會化問題。由于“在家上學”的孩子與同齡人的學習生活交流受到了人為的限制,與社會的接觸面更為狹窄的多,難免影響其內(nèi)心世界和早期社會化。當然,也有人提出,目前在校學習的學生,其社會化的過程也存在不少問題,學校并非一定是適當?shù)纳鐣h(huán)境。不管在校學習如何“在家上學”對孩子的社會化的影響,是學界普遍承認的。只是在目前,相關的實證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

      五、“在家上學”的合法性

      有學者總結,關于在家上學是否違法的問題,目前有三種看法;一種看法認為違法,主要是違反了《義務教育法》;第二種看法認為不違法;第三種看法可以概括為形式上違法,實質(zhì)上不違法,應當允許他們嘗試。

      (一)“在家上學”合法

      持該觀點的支持者認為,我國法律并沒有明令禁止在家上學這類家庭教育的形式,作為新生事物,應予以足夠的包容與支持。有學者從憲法角度立論,認為“在家上學”符合《憲法》關于公民受教育權利與義務的規(guī)定。從《憲法》層面來說,在所提供的教育內(nèi)容、方式正當積極的情況下,“在家上學”可認為是公民行使受教育權利并履行受教育義務的積極方式。從父母的家庭教育權的角度立論,認為雙親對子女的教育權利和義務隨子女的出生而自然產(chǎn)生,且從權利淵源歷史地看,國家對于未成年公民的教育權來自于父母的合理讓渡。

      (二二)“在家上學”違法

      主張“在家上學”違法的學者,通過援引《義務教育法》:“適齡兒童和少年的父母必須使其子女按時入學接受教育”,認為在家上學違反了此規(guī)定,沒有將其子女送入學校接受教育??梢哉f,雖然“在家上學”不違憲,并不等于其權利行使途徑與具體的部門法律規(guī)定自然契合。

      (三)“在家上學”形式違法,實質(zhì)合法

      該觀點綜合了上述兩說,認為“在家上學”形式上違法,即違反了我國的《義務教育法》,而在實質(zhì)上合法,原因就在于其是對公民依憲法所享有的受教育權的積極落實。但是,從規(guī)范意義上看,而“在家上學”的合法性在我國尚未得到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確認。

      有學者指出,判斷“在家上學”是否合法的關鍵在于對“入學”采取怎樣的理解。兩種法律解釋的背后是對教育權利與利益的不同認識。也有學者主張“在家上學”的合法性模糊,而合理性具有爭議。而在實踐中,出于對這種行為合法性的不同認識,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在實踐中的處理方式有所差異,或堅決禁止,或默許回避。因此,有關“在家上學”合法性,無論在理論層面還是實踐層面來說,都是一個亟待深入探究并妥善解決的重要問題。

      六、“在家上學”的合法化

      (一)“在家上學”合法化的歷程

      “在家上學”并非自始就是非法的?!敖逃畛鯙槊耖g的事務”,但17世紀以來,各國陸續(xù)實施的義務教育制度用法律強制適齡兒童“進入學?!苯邮芙逃?,這就使得“在家上學”處于“違法”的境地。例如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在家上學在(美國)大多數(shù)州被認為是一件違法的事情,一直受到公共管理機構的“圍剿”。早在1993年,美國的50個州就已經(jīng)對“在家上學”進行了合法化。此后,在英國、新加坡、加拿大等以及我國的臺灣地區(qū),越來越多的家庭也逐漸接受了這種新的教育模式。因此可以說“在家上學”在其他國家或者地區(qū)基本上經(jīng)歷了一個從非法到合法的階段。但是,這一演變,時間跨度可能相當漫長。

      雖然,在美國的司法實踐中,早在1893年,馬薩諸塞州的最高法院就在聯(lián)邦訴羅伯特案(Common wealth v.Robert)中強調(diào),所有兒童都應該受教育,但不是說他們都應按照一種方式受教育。也就是說,教育的方式可以多樣化,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默認了在家上學合法。但是,從各州“在家上學”獲得合法性的歷程來看,在全美,從20世紀80年代一些州開始通過相關法律到2009年各州均實現(xiàn)“在家上學”合法化,持續(xù)了近30年的時間。

      觀諸現(xiàn)實,我國“在家上學”已經(jīng)有走向合法化的趨勢。有人認為,我國“在家上學”的合法化是大勢所趨,但合法化的路徑尚不明確。其理由有三:從教育的角度來看,“在家上學”是兒童接受教育的方式之一:從教育實踐角度來看,我國“在家上學”開始從自發(fā)走向自覺;從社會認同角度來看,輿論、學者傾向于“在家上學”的合法化。

      (二)關于“在家上學”合法化的立場

      “在家上學”作為一種教育新形式,通過其在域外的合法化歷程來看,并非洪水猛獸。國外家庭學校的合法化和制度化證明學校教育并不是保障受教育權的唯一途徑。學界普遍主張對“在家上學”合法化,只是各有側重。

      1.要合法化

      有人認為,政府應該承認“在家教育”并對“在家教育”進行管理與評估,而不是完全拒絕“在家教育”。“在家教育”應該形成一套規(guī)范的監(jiān)督體制,政府有協(xié)助、監(jiān)督的義務,對于不利于孩子身心發(fā)展的“在家教育”,政府應該有撤銷權或者取締權。有學者主張,其一,明確“在家上學”的“合法”身份;其二,為政府管理“在家上學”活動提供法律規(guī)范。

      2.要漸進合法化

      針對“在家上學”存在的這些問題,我國有必要采取務實的態(tài)度進行治理。不能簡單地“一刀切”否定“在家上學”,也不能對“在家上學”的亂像視而不見,任其在灰色地帶生長。在美國,“在家上學”合法化、規(guī)范化也經(jīng)歷了很長過程,最初社會普遍反對,隨后引起廣泛爭議,再后來通過立法承認地位并規(guī)范管理。從個性教育與多元教育角度看,“在家上學”如果規(guī)范發(fā)展,可以為有個性教育需求的學生提供更個性化的選擇,為此,有必要通過立法方式規(guī)范“在家上學”,既給予“在家上學”合法地位,也把對“在家上學”的父母教師資質(zhì)、教育內(nèi)容、學生身心健康和學籍管理問題等都納入法治框架進行系統(tǒng)治理。有人預測,在我國家庭學校這種教育組織形態(tài)要獲得合法地位和生存空間道路還很漫長。因此,結合經(jīng)驗與目前現(xiàn)狀,“在家上學”合法化一定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三)關于“在家上學”合法化的策略

      1.解放思想,轉換觀念

      思想和觀念是行動的先導。要推動“在家上學”合法化的進程,其首要前提就是解放思想,轉換觀念?,F(xiàn)代社會的多元化發(fā)展和物質(zhì)文化條件日益改善,為“在家上學”合法化提供了良好的社會基礎,也為解放思想,轉換觀念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從美國家庭學校教育的發(fā)展來看,它經(jīng)歷了從不合法到合法并被公眾認可的過程。社會對家庭學校教育的承認,一方面反映了美國寬容自由的社會環(huán)境對個人利益的尊重,另一方面反映出了義務教育觀念的重大變化,即這種尊重是建立在變化了的義務教育觀念基礎之上的。近些年來,隨著義務教育的普及及年限的延長,人們更多地從受教育是兒童與生俱來的權力的角度出發(fā),更強調(diào)兒童受教育權利的實現(xiàn),至于權利實現(xiàn)的途徑似乎可以殊途同歸,美國對家庭學校教育的接受可以看作是這種認識的反映。

      2.完善立法,拾遺補缺

      通過立法完善,拾遺補缺,是推動“在家上學”合法化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一項行為的形式合法性的獲得,離不開有效的法律規(guī)范的賦予與確認。

      有學者對我國“在家上學”合法化路徑提出了建議,認為應當明確“在家上學”的法律定位——義務教育的特殊形式,并以保障兒童權益為出發(fā)點完善相關法律;出臺“在家上學”單行法規(guī)。具體來說可以是,盡快制定“在家上學”條例,為教育創(chuàng)新提供法律依據(jù)。我國2015年修訂的《義務教育法》卻保留了制度創(chuàng)新的空間。在該法第十四條中規(guī)定:“自行實施義務教育的,應當經(jīng)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批準”。朱永新委員認為,這一規(guī)定賦予了地方政府很大的自主空間,地方政府可以通過地方立法對“在家學習”做出探索和規(guī)定。具體而言,首先,(在家上學)條例應明確“在家上學”的合法性,并搭建“在家學習”者與學校教育的橋梁;其次,條例中應有對“在家學習”的監(jiān)督和管理辦法。明確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對“在家學習”的監(jiān)督和管理權限;第三“在家學習”者應與在公立學校學習的學生享受同等的教育福利。

      政府作為社會的管理部門,在推動“在家上學”過程中大有可為。有學者認為,教育行政部門要依據(jù)管理辦法規(guī)范管理,要設立專門的管理部門,目前階段至少要有專門人員管理家庭學校。

      3.民間推動,社會支持

      民間推動與社會支持,可以為“在家上學”的合法化提供不竭動力。甚至可以說“在家上學”的合法化進程就是由民間團體、公民個人率先倡導和吶喊的。

      從經(jīng)驗上看,在“家庭學?!焙戏ɑ倪M程中,其成功實踐是最為根本的原因;各種民間組織的活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美國特有的法律體制有利于“家庭學?!敝鸩綄崿F(xiàn)合法化;此外“家庭學?!钡暮戏ɑM程還得益于新聞媒體的大量關注和一邊倒的支持態(tài)度。

      因此,有學者特別強調(diào)了社會支持的重要性,主張社會方面要為“在家上學”提供支持系統(tǒng),這是“在家上學”合法化的必要條件。這包括;教育研究機構要加強對家庭學校的研究,收集、整理非學校教育條件下完成基礎教育任務、發(fā)展成才的典型個案,總結“在家上學”的經(jīng)驗,為教育行政部門推動家庭學校發(fā)展提供決策依據(jù),并為“在家上學”提供理論、方法等咨詢服務;教育中介機構要為家庭學校提供培養(yǎng)方案、課程計劃、教材和參考資料、適用于家庭學校的教學設備等服務。

      總而言之,我國“在家上學”的合法性與合法化問題具有歷史性、社會性、條件性三個基本特點。妥善處理“在家上學”的合法化問題,有助于推動現(xiàn)階段我國教育公平和教育自由的實現(xiàn)。伴隨著社會的持續(xù)發(fā)展、公眾的觀念轉換以及相應實證研究的深入,我國“在家上學”問題的解決將迎來一個美好的明天。

      (責任編輯:陳艷艷)

      开原市| 虹口区| 西林县| 新安县| 靖安县| 营山县| 峨边| 宜城市| 宜兴市| 滨州市| 铜陵市| 普兰店市| 铜川市| 潮安县| 军事| 宝兴县| 香格里拉县| 青田县| 阳谷县| 庐江县| 台前县| 嵊州市| 长乐市| 社旗县| 广德县| 平阳县| 郸城县| 襄垣县| 应用必备| 金秀| 车致| 娱乐| 子长县| 宜州市| 东辽县| 新疆| 新丰县| 珲春市| 伊宁县| 汕尾市| 班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