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武
【摘要】小學高年級核心閱讀素養(yǎng)的提高對于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甚至人的一生來說,都是關鍵發(fā)展階段。為了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綜合閱讀素養(yǎng),促進其個性發(fā)展的角度,本文對當前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現(xiàn)狀進行分析,尋找合適對策,豐富當前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理論,并為新一輪改革浪潮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供相關的文獻參考。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 語文 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2-0054-02
一、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
1.小學閱讀教學形式化嚴重
根據(jù)筆者對于一些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堂觀察、訪談,絕大多數(shù)的教師在根據(jù)課程標準和教育改革進行閱讀教學時,仍然表現(xiàn)出一種“換湯不換藥”的狀態(tài)。雖然他們意識到了高年級階段的閱讀教學除了基本知識積累和閱讀技巧的掌握之外,應更多關注學生個性化閱讀、閱讀思維的發(fā)展,但是,迫于小升初的壓力,在一定范圍內對高年級學生考試成績的橫向和縱向比較,閱讀教學的內容和方法依舊傳統(tǒng)且模式化,采取的閱讀教案還是以應試為目標,使得小學閱讀教學提高與改革成為一句空話。
2.閱讀教學內容單調,閱讀方法缺乏特色
教師通常都會推薦網絡和社會公認的優(yōu)秀作品給學生,也會要求學生訂閱和教材相關以及課標規(guī)定和推薦的相關書目,而這些書目學生拿到手中的利用度并不高,因為高年級小學生在思想上已經有了自己喜好,在閱讀內容方面更傾向于科幻、卡通等類型的文章,而教師又缺少此類的相關推薦,導致學生在閱讀時內容單調,選擇閱讀的方法固定,失去了基本的閱讀快樂,這對小學閱讀教育長期發(fā)展是不利的。
3.小學生閱讀教學參與度低、缺乏思考主動性
在實際閱讀教學中,教師關于學生閱讀情況的評價過于注重教師評價,忽略了學生互評和自評,這就造成學生的課堂主體意識較差,使得部分同學沒有得到課堂參與的真實感與重視度,大大降低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動參與,以及參與中的積極思考性。
二、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改進策略
通過對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進行了分析,了解到了其中存在的問題,接下來筆者就結合時代改革背景、新課程標準和小學高年級學生的發(fā)展特點,提出幾點改進對策。
1.注重閱讀教學目標設定,激發(fā)小學生閱讀積極性
教學目標是指引教師進行教學的基本指南。廣義上來說,教學目標既包括一個學期的教學計劃、整本書的教學目標、一個單元的教學目標以及一個課時的教學目標。所以設定正確的閱讀教學目標,可以促進學生已有閱讀經驗和能力的再發(fā)展,使學生達到最佳的閱讀狀態(tài)。
筆者建議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可以以三維目標為設置原則,即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在要求上,要重視學生的自學能力,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學習;其次,通過自學或課前作業(yè)布置,進行情感渲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次,滿足學生的閱讀期待,在一定程度上設置學生通過努力可以解決的難度。力求目標的設置在充實學生已有閱讀理解和閱讀能力的基礎上,促進學生自我閱讀體系的建構。
2.注重小學生閱讀主體性,培養(yǎng)閱讀習慣
小學階段最為重要的教育目標之一便是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今后終身學習打下基礎。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學習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學生的學習以及生活中進行引導和培養(yǎng)。
新課標中明確提出,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是整個小學階段的重要指標,從低年級階段便開始了。對于高年級階段的學生來說,本應該具有了相對良好的閱讀習慣,尤其是在閱讀計劃性和主動性方面。但是,由于教師對于學生閱讀習慣培養(yǎng)的全面性不夠,貫徹力不強,導致很多高年級學生都有所欠缺。這里主要從以下三點給出建議:
第一,教師和學生一起制定符合自身基礎和學習能力的閱讀計劃。需要注意計劃的指向明確、具體和分層。并且?guī)椭W生養(yǎng)成邊讀邊思的習慣,鼓勵小學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把所思所感及時的進行摘錄或批注,這樣可以更加促進閱讀的有效性。
第二,堅持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高年級的語文課堂,不應浪費太多的時間在生字詞的講解、文章主要內容的概括和課文結構的劃分上,培養(yǎng)學生課前預習的主動性和有效性。
第三,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聯(lián)系生活。語文知識的涉及面非常寬廣,有很多內容,由于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語境的不同,學生在理解的時候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偏差。這就需要教師試著去聯(lián)系實際生活經驗,甚至作者當下的生活狀態(tài)來分析,讓小學生更加容易理解文章內涵。
3.豐富教學手段,提高閱讀教學效率
從信息技術革命以來,現(xiàn)代化技術便以一種超乎人類想象的速度急速發(fā)展,計算機的廣泛應用和不斷優(yōu)化,使地球變小了,微觀世界變大了。信息化也促使人類思維進入更廣闊的想象領域和發(fā)散空間。
利用多媒體教學是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一種重要形式。多媒體就是包括電腦、幻燈機、投影儀和收音機等常用的電教工具,是作為一種媒介幫助學生認識自然界,人類世界,解釋古代社會、宇宙空間、人類發(fā)展等。以一種直觀生動且易于觀察和感知的形式傳遞信息以及呈現(xiàn)世界萬物,讓學生感到新奇,提高興趣,引發(fā)求知欲,拓寬學生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同時,多種圖像、聲音、視頻、文字等的呈現(xiàn),視聽結合,使大量信息通過多種感官傳遞給學生,提高學生的閱讀觀察力和感知力。同時,不同形式的呈現(xiàn),不同內容的鏈接,讓本來單調的文字增添更多的畫面和經歷,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想象。教師應有效發(fā)揮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提高學生的閱讀觀察力和閱讀鑒賞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針對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進行認真的分析,并提出了改進教學的建議策略,希望教師在之后的閱讀教學過程中,不僅關注小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而且不斷加強對現(xiàn)代閱讀教學知識的學習,協(xié)助學生進行閱讀。
參考文獻:
[1]李倩.如何運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優(yōu)化小學語文教學[J].學周刊,2014(18) .
[2]孫麗瑋.淺談小學語文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J].學周刊,2014(17) .
[3]楊愛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探討[J].成功(教育),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