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青
【摘 要】 本文在闡述智慧教育基本理念的基礎上,探討了其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啟迪作用,認為智慧教育是一種道德追求,以創(chuàng)新為重要特點,具有實踐性和緘默性。智慧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成長策略是:加強理論學習,擴展專業(yè)視野;參加專業(yè)培訓,增長教育機智;以學生為中心,掌握交往與溝通的方法。
【關鍵詞】 智慧教育;理念;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啟迪作用
當代教育變革的一種基本價值取向為追求人的智慧發(fā)展。劉保民在研究中認為,智慧教育有狹義和廣義兩種理解,狹義的智慧教育基于傳統(tǒng)心理學、教育學;廣義的智慧教育基于對人類全面發(fā)展的認識和對完整任性的深層次理解。從狹義智慧教育到廣義智慧教育的發(fā)展正是當代教育質(zhì)變的重要價值轉(zhuǎn)向。[1]劉玉玲認為,智慧是人類自我完善的永恒追求,也是教育的永恒追求,智慧教育讓人學會質(zhì)疑,學會更好地生活。[2]韋禮江認為,智慧教育就是讓學生善于動腦、獨立工作、弘揚個性,是自己教育自己,完美自己的教育。[3]楊九俊對智慧教育的理解更加獨到,他指出智慧教育不僅屬于智力范疇,也屬于倫理范疇。
一、范梅南與智慧教育學
馬克思·范梅南(Max Van Manen)是世界著名的教育學專家,也是北美“現(xiàn)象學教育”的開創(chuàng)者之一,他出生于荷蘭,15歲開始閱讀關于現(xiàn)象學的哲學著作,深受胡塞爾(Edmund Husserl)、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薩特(Jean-Paul Sartre)等現(xiàn)象學大師的影響,智慧教育學是范梅南在《教育機制——教育智慧的意蘊》一書中提出的概念,該書對全世界的教育工作者產(chǎn)生深遠影響。他在書中闡述了自己對教育學的理解,他將視野轉(zhuǎn)向兒童的生活,探索兒童的心理體驗,關注兒童的感受,探尋機智、智慧的行動,不斷反省自己。
范梅南在《教育機制——教育智慧的意蘊》一書中指出:智慧教育學不是關于教育的技術、方法等,而是以“道德”、“向善”為原則的活動,“智慧”即理解人的心理、行為活動的智慧。智慧學的核心是理解兒童或青年人。[4]智慧教育不在于關注“教育是什么”,而在于研究教育能給予被教育者什么,能為被教育者的發(fā)展做些什么。范梅南提出:教育學的智慧來自教育生活經(jīng)驗和對教育對象生活的體驗,智慧教育聚焦教育生活,關注如何讓教育對兒童更有價值。總的來說,范梅南在書中用現(xiàn)象學的方法研究教育,智慧教育主要探討教育工作者如何以學生為中心,智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的學問,教育不只用頭腦,更確切地說是用整個身心,優(yōu)先考慮孩子的幸福,認真對待年輕人,從被教育者的角度考慮教育方面的問題。[5]
二、智慧教育學的理念
智慧教育旨在通過反觀教育生活體驗世界,讓教育行動更加人性化,“教育智慧既是一種實踐智慧,是對教育實踐的整體引領,又是一種知道在行動中如何做的特殊的知識,還是一種指向兒童的多層面的關心?!盵6]
范梅南的教育智慧學源于亞里士多德對道德性和感知力的強調(diào)。根據(jù)范梅南,教育活動遠不是一項中立的活動,而具有明確的情感和價值取向。智慧教育的理念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1、教育目的:關注人的成長
范梅南認為,兒童在學校學習的不僅僅是課程內(nèi)容,我們更應關注學生作為一個整體的人的成長,學生作為本體性的價值更重要。[7]范梅南關注學生的精神世界的成長,“當教育不與人的獨特性相關,教育就變成了一個企業(yè)?!盵8]
2、教育學的意向:出于向善的動機
教育學意向引領教育者實施教育行動,為教育工作者必須具體的前提,教育者需要讓自己的言行與教育學意向相符合。
3、教育學的條件:關心、愛、希望和責任
范梅南認為,教育工作者對學生的關心、責任和愛是智慧教育學的根本條件,此外,教育者還需要有耐心、信念和信任,作為學生的引路者,教師應該主動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
4、師生關系:教師替代父母
兒童生活在一個以消費為目的,以信息為基礎,以廣告為驅(qū)動的文化中,學校在管理性、企業(yè)性、技術性的環(huán)境中少了人性關懷,這樣的話,兒童會對人類的生存能力產(chǎn)生危機感和絕望感,面對這種變化,教育者必須履行一種“替代父母”的職責,教師除了做好日常的教育工作之外,要幫助兒童營造一種親密的安全環(huán)境,關注孩子的道德、智力、精神、身體方面的整體發(fā)展,保護和教導青年一代如何生活,如何為他人、為社會承擔自己的責任。
5、教育時機:以教育理解與教育反思為前提
教育反思指對教育行動方案進行深思熟慮,然后做出選擇。教育反思為了進一步理解在學生的生活方面自己或他人的行為恰當與否,反思不是為了解決問題,不僅僅反思某些體驗的教育學意義和重要性。
6、教育學的優(yōu)秀性:教育機智
所謂“機智”由一系列的品質(zhì)和能力構(gòu)成,機智的行動是全身心投入、充滿智慧的,范梅南認為教育機智與教育的智慧特征密不可分,教育學如脫離了對學生的關心、理解和愛,教育機智就無從談起。機智是真誠的,真實的,具有交互教育實踐的一種微妙、規(guī)范性極高的特點。教育機智一方面決定于教育者的認知敏感性,另一方面要求教育者對孩子真正、主動地關心。
總之,智慧教育直面時代的變化對學生帶來的挑戰(zhàn),體現(xiàn)了一個教育者的教育情懷,不僅在兒童教育方面,在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給教育工作者帶來極大啟發(fā)。作為新時期學生靈魂的引導者、教育者,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以范梅南的智慧教育理論為指導,用嶄新的視野反觀中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接受智慧教育的啟發(fā),為中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開辟新的局面。
三、智慧教育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啟迪
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須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做好正面引導,以學生為中心,將教育的宗旨放在啟迪大學生智慧方面,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鍛煉他們的判斷能力和選擇能力。
1、智慧教育首先是一種道德追求
(1)智慧的內(nèi)核是善。 教育是潤物細無聲的,是一種善和愛,蘇格拉底說:“一切事情都系于靈魂,而靈魂本身的東西,如果他們成為善,就都系于智慧。”[9]智慧型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用愛心尊重學生發(fā)展的規(guī)律,在為人處世、學習、生活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全方面的關心和呵護,這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理念、知識涵養(yǎng)、溝通交流、情感與價值觀方面的綜合體現(xiàn)。
(2)智慧教育源于一種偉大的使命感?!敖逃恼賳揪褪悄欠N召喚我們聆聽孩子需求的召喚”。千千萬個優(yōu)秀的教師力量的源泉,就是這種精神力量,這種使命感讓教育工作具有崇高偉大之處。
(3)智慧教育關心每一位學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智慧不僅體現(xiàn)在課堂上,而且體現(xiàn)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需要具備全面的智慧,在教育、管理、服務方面都要有智慧,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將工作做到位,關心每一位學生。
2、智慧教育具有實踐性和緘默性
智慧教育是經(jīng)驗性的、實踐性的,屬于實踐性知識。實踐性知識教人怎么做,又稱緘默性知識,體現(xiàn)了一種直覺思維,對學生的影響力是明顯的。
智慧型教育者的智慧在本質(zhì)上是一種實踐智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實踐性的材料和知識來支撐。文字不能夠完全表達一個人的語言,語言本身具有局限性,這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工作時間中根據(jù)具體情境請準確推測、分析,注意態(tài)度和方法的積極轉(zhuǎn)化,充分利用智慧教育的實踐性與緘默性。
3、創(chuàng)新性是智慧教育的重要特點
研究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心理特點及規(guī)律,可以幫助我們準確地把握教育規(guī)律,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達到不拘一格,不同凡響的教育效果。比如,教育學生大多以表揚為主,提倡趁熱打鐵,把握教育時機,這是一般的規(guī)律,但是,有時候“冷處理”可能效果更好。
四、智慧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成長策略
1、加強理論學習,擴展專業(yè)視野
知識的積累是一個人獲得智慧的前提,廣博而深厚的理論知識可以幫助德育工作者的工作更加嫻熟,讓工作產(chǎn)生魅力。德育工作者只有具備深厚、廣博的知識,才能在工作中融會貫通,提高洞察力和敏銳性,在處理學生的具體問題時,具有說服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基礎的,教育工作者扎實的知識與寬廣的視野有助于我們在工作中形成智慧。
2、參加專業(yè)培訓,增長教育機智
專業(yè)培訓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職業(yè)上升的基本路徑,可以幫助教育者快速增強教育智慧,接近理想教育境界。與專業(yè)系統(tǒng)內(nèi)和一線教育人員的交流有助于提高我們的業(yè)務能力,在培訓中得到的經(jīng)驗幫助我們反思,增長教育經(jīng)驗,感悟教育機智。
3、以學生為中心,掌握交往與溝通的方法
與學生的交流需要有理解的品質(zhì),教育工作者要傾聽學生的心聲,了解學生喜歡的語言方式,創(chuàng)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體系,提高親和力,讓大學生樂于接受。在工作中,教育者要注重情感的關懷,掌握移情方法,用高尚的人格和對學生的關懷影響學生。
綜上所述,智慧教育將教育看作“規(guī)范性”活動,是“善”的,“道德”的行為,體現(xiàn)了一個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情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智慧”是一種教育智慧,核心功能在于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意識形態(tài)性,在開展工作時要有政治的價值導向,實現(xiàn)育人的功能是教育工作的最終目標。
【注 釋】
[1] 劉保民.智慧型教師成才初探.山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3] 朱勝愛.智慧教育:現(xiàn)代學校教育改革的新方向—關于智慧教育與教育智慧研究的綜述.江蘇教育研究,2010.6.13.
[4] 王娜娜.試探范梅南的智慧教育學思想.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7.6.10.
[5][8] (加) 馬克思·范梅南.教育機制—教育智慧的意蘊.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15.251.
[6] 楊東亞.范梅南教育智慧思想研究.徐州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8.25.
[7] 張方政.范梅南“智慧教育學”思想探析.咸寧學院學報,2007.27.138.
[9] 張法琨.古希臘教育論著述.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45.
[10] 習近平.做黨和人民滿意的教師.新華網(wǎng),http://news.xinhuanet.com/2014-09/09/c_1112413723.htm.2014-09-09.
【作者簡介】
苗 青,國際關系學院外語學院教師,中央民族大學博士,主要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