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本著作的誕生,不僅需要作者精心創(chuàng)作,有時還會經歷許多曲折。下面這些大家耳熟能詳?shù)拿Q生過程就很離奇有趣。
神秘“死”去后《復活》
1877年,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相繼寫出了轟動世界文壇的《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兩部長篇巨著。因此,每天來采訪的、索求簽名的人絡繹不絕。
為了避開這種“包圍”,免受干擾,他將自己鎖在房間里,并對用人說:“從今天起,我‘死了,就在房間里,不過別忘了給我飯吃?!?/p>
漸漸地,社會上都知道托爾斯泰神秘“死”去了。1891年,《復活》終于脫稿。但為了修改好這部作品,在以后的幾年里,他又“死”過幾次,直到1899年《復活》出版后,托爾斯泰才真正地“復活”。
欠債逼出的《高老頭》
《高老頭》是法國著名作家巴爾扎克的杰作,情節(jié)曲折復雜,故事引人入勝。誰能相信,這部長達80萬字的洋洋大作,竟是他因負債所逼創(chuàng)作出來的。
據說當時巴爾扎克經濟遇到了困難,負債累累,急需用稿酬來還債,于是他每天寫作20個小時,用極短的時間就寫出了《高老頭》。
車禍引出《飄》
1926年,在一次車禍中,記者米切爾不幸腳部受傷,被迫退職在家療養(yǎng)達數(shù)年之久。她的丈夫為了減輕她治療期間的無聊,勸她動手寫作,作為輔助治療和心志鍛煉的手段。
經過考慮,米切爾決定以美國南北戰(zhàn)爭為背景,以自己早年的愛情故事糾葛為素材,寫一部長篇小說。經過近10年的辛勞,1936年,《飄》終于脫稿問世,并很快風靡世界。
吵嘴吵來的《魯濱孫漂流記》
1704年,一艘英國貨輪在海上航行。船長和他的助手——副船長謝爾克萊格常常因為一點小事而吵架。謝爾克萊格怒氣沖沖地對船長說:“誰稀罕你這條臭船,我寧可上岸,也比整天總受你的氣強!”誰知話音剛落,船長就叫他上岸。謝爾克萊格大出意外,但也只好硬著頭皮上到了一個荒島上。從此,謝爾克萊格風餐露宿,艱難地在荒島上度過了4年又5個月的野人生活。直到有一天,一艘海船在島邊停泊,他才得救。
后來他的經歷被英國小說家丹尼爾·笛福寫成了流傳后世的名著《魯濱孫漂流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