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華
【中圖分類號】R44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4-0-01
消化道穿孔是臨床較為常見的外科急腹癥之一,患者一般病情比較危急,患者如得不到及時準確的診斷及治療,可能會危急生命;所示早期診斷顯得尤為重要。以往在CT沒有普及之前,消化道穿孔主要依據(jù)X線平片發(fā)現(xiàn)膈下游離氣體來診斷;現(xiàn)在隨著CT在基層醫(yī)院的普及,不僅能更準確地進行定性診斷,而且時常還能對穿孔部位進行定位,為臨床手術、治療提供了更可靠、快速的途徑。本文主要對比研究CT和X線平片檢查對早期消化道穿孔的診斷價值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確診為消化道穿孔的10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經(jīng)過相關檢查及手術證實,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國關于消化道穿孔的相關診斷標準,均在知曉的情況下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經(jīng)過醫(yī)院的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部分因其個人原因中途退出的患者。100例患者按照不同的診斷方法分為兩組,每組各50例:觀察組為術前CT診斷,對照組為術前X線平片診斷。穿孔部位:胃竇部24例,十二指腸球部35例,結腸15例,小腸15例,闌尾11例。觀察組中男性34例,女性16例,年齡22~71歲,平均年齡為(40.3±l2.4)歲;X線平片檢查50例為對照組,其中男性33例,女性17例,年齡19~71歲,年齡平均為(39.8±11.8)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檢查及診斷方法。
觀察組檢查方法:患者仰臥于檢查床,利用SOMATOMSPIRIT雙排CT機CT進行全腹部平掃,掃描范圍膈面至恥骨聯(lián)合。具體掃描參數(shù)如下:管電壓130kV,管電流320mA,層厚5mm,層間隔5mm,螺距1.25:1,F(xiàn)OV45cm,可以病變部位進行局部3mm薄層掃描,組織科內(nèi)兩名經(jīng)驗豐富診斷醫(yī)師進行觀察、診斷。窗位和窗寬設置為40-50HU、320-400HU,觀察腹腔內(nèi)游離氣體以及腹腔內(nèi)液體積聚情況,盡可能尋找穿孔部位。該組診斷分為明確診斷、提示診斷及漏診(或誤診);定性和定位均正確者為明確診斷,只定性未定位者為提示診斷,這兩者歸納為診斷正確。
對照組檢查方法:利用北京島津RADSPEED生產(chǎn)的數(shù)字X線機拍攝站立后前位、前后位或者坐立位腹平片,攝片范圍上面包括兩側膈頂,下面包括恥骨聯(lián)合,囑患者屏氣后攝片,觀察患者有無膈下游離氣體,如無明確膈下游離氣體,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讓患者站立位適當運動后,再次重新攝片觀察。同樣組織科室內(nèi)兩名經(jīng)驗豐富的診斷醫(yī)師進行單獨診斷,如果意見不一致,請上級醫(yī)師再次診斷分析或協(xié)商解決。該組診斷分為明確診斷、提示診斷、誤診及漏診,前兩者為歸納為診斷正確。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選擇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用百分率表示診斷結果,診斷結果對比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50例,診斷正確48例(準確診斷40例,提示診斷8例),診斷率96.8.3060%,漏診2例,其中闌尾炎和小腸穿孔各一例。
對照組50例,診斷正確38例(準確診斷29例,提示診斷9例),診斷率76.0%,漏診12例中,9例為闌尾炎穿孔,2例為結腸穿孔,1例為小腸穿孔。
3.討論
3.1CT和X線平片對游離氣體的檢出
腹腔內(nèi)游離氣體的顯示是胃腸道穿孔定性診斷最直接的征象[1]。在CT沒有普及之前,消化道穿孔的診斷主要依靠X線平片,但是其陽性率不高,本研究中對照組X線平片游離氣體顯示率僅為76%,與文獻[2]所報道的70-80%一致。X線平片中未見游離氣體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①游離氣體與腸道內(nèi)氣體重疊,難以分辨②穿孔發(fā)生時間與檢查時間之間的間隔較短③穿孔部位較小或為含氣少的闌尾或小腸穿孔等,本研究CT組中所漏診兩例即為闌尾和小腸穿孔④非膈下游離氣體,如在后腹膜、腸系膜間、小網(wǎng)膜囊和闌尾周圍的小氣泡等在平片上不易顯示[2-3]。由于螺旋CT為斷層圖像且密度分辨率高,故而能發(fā)現(xiàn)位于臟器之間的少量氣體,并且螺旋CT具有容積掃描能力,在診斷少量游離氣體上的優(yōu)勢更為明顯。本研究觀察組CT對游離氣體的顯示率高達96.0%,與X線平片對比,兩者對游離其它的檢出率有明顯差異(P 3.2 CT和X線平片對消化道穿孔的定位及病因對比分析 消化道穿孔是一種急腹癥,病情發(fā)展速度較快,很容易出現(xiàn)多種并發(fā)癥,嚴重的患者甚至出現(xiàn)泛發(fā)性腹膜炎,危急生命。比較常見的臨床表現(xiàn)有突發(fā)性上腹部劇烈疼痛,并可出現(xiàn)進行性加重導致整個腹部疼痛,體格檢查有腹部壓痛、反跳痛、肌緊張、板狀腹等;患者一般疼痛難忍。消化道穿孔原因很多,主要包括醫(yī)源性損傷和閉合性損傷、潰瘍、腫瘤及炎癥,臨床上最常見的原因是胃十二指腸潰瘍導致消化道穿孔[4]。本研究中,分為CT檢查組和x線片檢查組,通過比較檢查結果可知,螺旋CT組診斷率為96.0%,X線平片組診斷率僅為76.0%,兩組診斷符合率比較,CT組明顯高于x線平片組??梢?,利用x線平片診斷消化道穿孔診斷符合率較低,漏診率較高,本組達到24.0%,而CT組僅為4.0%。消化道穿孔后,除了腹腔游離氣體外,常伴有胃腸內(nèi)液體漏出,進而引起腹膜炎癥,產(chǎn)生腹腔積液。CT檢查可確認積液以及積液的部位和量,特別是能顯示少量積液。如橫結腸系膜上方的腹腔積液最初位于Morrison囊即肝后下間隙內(nèi),在肝右葉后面和右腎之間,是橫結腸系膜以上腹腔最低處,表現(xiàn)為圍繞肝右葉后內(nèi)緣的水樣密度[5]。X線平片檢查,可以發(fā)現(xiàn)有游離氣體存在于患者的腹壁下或者膈下,并且這些氣體呈現(xiàn)弧形或者新月狀,但是無法發(fā)現(xiàn)腹腔積液的存在。本研究CT組檢查有2例漏診,其中一例發(fā)生在闌尾和小腸,因穿孔較小及被內(nèi)容物阻塞,未見氣體排出或氣體無法排出。X線平片檢查漏診是因為患者檢查時沒有適當改變體位,導致腹壁下和膈下沒有足夠的游離氣體聚集,因而X線片無法顯示,本組漏診12例中,9例為闌尾炎穿孔,2例為結腸穿孔,1例為小腸穿孔。 綜上所述,相對于X線平片的初查手段,螺旋CT檢查不僅能夠發(fā)現(xiàn)腹腔內(nèi)的游離氣體,而且能夠觀察消化道穿孔管壁的形狀改變及周圍脂肪的情況,對穿孔進行定位診斷,為臨床提供更精準的診斷。對于臨床高度懷疑消化道穿孔,但X線平片陰性的患者應首先螺旋CT進一步檢查。 參考文獻: [1] Maniatis V,chryssikopou1os H,Ronssakis A,et a1.Perfo—ration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evaluation with computed tomography FJ].Abdom Imaging,2000,25(4):373—379. [2] 郭奕群,黃少敏,吳茂雄.127例消化道穿孔膈下游離氣體出現(xiàn)率的相關研究[J].汕頭大學醫(yī)學院學報,1998,11(2):70—71. [3] 張依勤,陳九如.無膈下游離氣體中空臟器穿孔的CT診斷[J].中國醫(y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2001,7(4):254—257. [4] 周曉秋,王寶春,操嘯,等.螺旋CT在消化道穿孔中的診斷價值[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4,24 (10):1775—1778 [5]白人駒,張學林.醫(yī)學影像診斷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428-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