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蓮
摘要:對氣門組主要零件,氣門、氣門管、氣門座圈檢查與修理的方法進行了介紹,并講述了氣門組件修后的檢驗方法。
關鍵詞:柴油機;氣門組件;檢修
中圖分類號:U279文獻標識碼:A
doi:10.14031/j.cnki.njwx.2017.05.056
發(fā)動機工作時,氣門和氣門座經(jīng)常受到高溫燃氣的沖刷,承受著燃氣壓力及高溫燃氣的氧化腐蝕作用。氣門是在高速變速運動又在潤滑不良的條件下工作,導致氣門與氣門座工作面易出現(xiàn)化學腐蝕、機械磨損、氣門導管變形等缺陷。
1氣門的檢修
(1)檢查氣門頭部和桿的彎度。氣門桿端部變形或磨損時應進行修正,修正值必須是最小值,并研磨氣門面。
(2)氣門厚度小于極限值時更換氣門。在維修時,要檢驗每個氣門桿尾端有無偏搖、磨損和彎曲。
(3)檢查每個氣門的工作面和桿有無磨損、燒毀或變形,如有必需進行更換。
(4)氣門桿尾端偏搖使用限度:進氣門為0.1 mm,排氣門為0.1 mm。測量氣門頭厚度標準值:進氣門為1.0 mn,排氣門為1.5 mm;使用限度:進氣門為0.7 mm,排氣門為1.0 mm。
(5)使用千分表和V形架,測量氣門桿彎曲度:檢查時,氣門桿支承在兩端距離100 mm的V形架上,然后用千分表檢查氣門桿長度的1/2處即為彎曲度。超過允許限度,應用手壓機校正。
2氣門導管的修理
首先用精鉸刀除去氣門導管內(nèi)積碳,擦凈后插入新氣門,并將氣門提起至汽缸蓋平面15 mm左右,用千分表檢查其擺動量。進氣門磨損極限是其擺動量不超過1.0 mm,排氣門不超過1.3 mm。否則,應更換氣門導管。
氣門導管與氣門的正常配合間隙為0.02~0.04 mm,如間隙過小,可用氣門導管鉸刀進行鉸削,鉸削吃刀量不能過大,并且還要用冷卻液冷卻,邊鉸邊試,以防鉸大。
3氣門座圈的修理
氣門座圈鉸削的方法及步驟如下:
根據(jù)氣門和氣門導管的直徑,選擇一組合適的鉸刀和導桿,導桿插入導管后不應有晃動。
(1)砂磨硬化層。如氣門座工作面有硬化層,在鉸削時,往往使鉸刀打滑,遇此情況可用粗砂布墊在鉸刀刃部進行砂磨,砂磨后再進行鉸削。
(2)初鉸45°(或30°)氣門座圈工作面,一般小型非增壓柴油機氣門座圈工作面斜角均為45°,只有增壓柴油機的進氣門錐面與進氣門座圈工作面的斜角為30°,目的是減小氣門與氣門座圈的磨損。初鉸時,先將45°粗刃鉸刀套在導桿上敲緊,使鉸刀錐形孔緊套在導桿的錐形部分,然后進行鉸削。鉸削時,鉸刀應正直,轉(zhuǎn)動要平穩(wěn),兩手用力要均勻,不要抖動,以免座圈工作面被鉸偏和起棱。一旦出現(xiàn)起棱現(xiàn)象,切忌繼續(xù)鉸削,否則棱線越鉸越深。此時可墊以砂布將棱線磨平后再鉸。初鉸到消除麻點和溝槽為止。鉸削過程中應始終按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不得反轉(zhuǎn),以免鉸刀變鈍和損壞。鉸削時還經(jīng)常改變鉸刀的起止位置,以保持鉸削面的平整。
(3)試配和修整接觸面。初鉸后,先在鉸削面上涂以紅丹油,然后將修磨好的(或新的)相配氣門的氣門桿插入氣門導管,并使其錐面與鉸削面接觸試配。要求接觸環(huán)帶在氣門錐面的中部或偏近氣門桿的中上部,寬度為1.5~2.5 mm。若氣門座圈上接觸環(huán)帶過寬且偏上,應用15°鉸刀,從錐面上方鉸削,以縮小氣門座圈接觸環(huán)帶的寬度,并使環(huán)帶中線下移;若接觸環(huán)帶過寬且偏下,則需用75°鉸刀,從錐面下方鉸削,以縮小氣門座圈接觸環(huán)帶的寬度,并使環(huán)帶中線上移。這樣邊試配邊鉸削,直到符合規(guī)定為止。氣門座圈上的接觸環(huán)帶不宜過寬,是為了保持氣門良好的密封性,因接觸帶過寬,將使氣門對其單位壓力降低,容易發(fā)生漏氣或積碳;但也不能過窄,因為過窄又會加快磨損和影響氣門的散熱,從而縮短使用壽命。此外用15°和75°鉸刀不但能調(diào)整氣門和氣門座圈接觸面的寬度,同時也改善了進、排氣口線型,減少流通阻力。
(4)精鉸。最后用45°(或30°)的細刃鉸刀或在鉸刀下墊以細砂布,輕輕地再次修鉸(磨)氣門座圈接觸環(huán)帶,精鉸后要對氣門與氣門座圈的接觸面進行復查,確保接觸環(huán)帶在要求的寬度范圍內(nèi)和正確的接觸部位。對于硬質(zhì)的氣門座圈,可采用氣門座圈修磨機進行磨削修理。修磨機種類很多,但是磨削工藝大致相同,可參考修磨機使用說明書進行操作。
4修理后質(zhì)量檢驗
氣門、氣門座圈修理研磨后,接觸面是否密封良好,必須進行密封檢驗,具體方法如下:
(1)密封試驗器檢驗:將氣門組件清洗干凈后組裝起來,把試驗器的空氣室緊貼在氣門座圈外的氣缸蓋底平面上,用手壓縮試驗器的橡皮球,使其空氣室內(nèi)具有0.06~0.07 MPa的壓縮空氣,如果30 s內(nèi)壓力表指示數(shù)值不變,則證明密封良好。
(2)滲漏法:將組裝好的氣缸蓋側(cè)立,把煤油注入氣道。觀察氣門與氣門座圈的接合處有無滲漏現(xiàn)象,2~3 min后無滲漏則為密封良好。另外,還可以將汽缸蓋底平面朝上,將氣門桿插入氣門導管,靠氣門本身自重與座圈接合,然后在氣門頭部端面上加些汽油或煤油,觀察2~3 min,若無滲漏則為合格。
(3)著色法:在氣門錐面上涂一層極薄的紅丹油,將氣門裝入氣門座圈中,并輕輕使其旋轉(zhuǎn)一個極小角度,氣門座圈工作面上出現(xiàn)一條無間斷的環(huán)帶,則說明密封良好。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