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漢杰
一座傳統(tǒng)建筑物主要由臺基、柱梁和屋頂三部分組成,屋頂是其外部形貌的重要部分。在中國傳統(tǒng)建筑史上,古代匠師們以“人”字形結(jié)構(gòu)為基礎(chǔ)架構(gòu),創(chuàng)造出了硬山式、懸山式、歇山式、廡殿式、攢尖式、卷棚式、勾連搭式等豐富多彩的屋頂式樣。這其中每一種屋頂式樣的創(chuàng)造,既受一定時期的技術(shù)、地域、材料等客觀條件的限制,也受特定時期的制度、審美、習(xí)俗等主觀因素的影響。茲擇其主要者做一簡要介紹。
硬山式
硬山式屋頂是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兩面坡式屋頂。硬山之“山”指山墻,也即支承“人”字形屋頂兩頭的墻體;正脊,也稱大脊、平脊,位于屋頂前后兩坡相交處,是屋頂最高處的水平屋脊;在硬山式屋頂上,正脊之外的斜脊稱垂脊。與懸山式不同的是,硬山式屋頂?shù)臋_(也稱棟、桁,是架跨在房梁上托住椽子或屋面板的小梁)頭并不外露,而是封砌于左右兩面山墻之中。
這類屋頂出現(xiàn)得較晚,宋朝《營造法式》中未見記載,明清以來廣泛應(yīng)用于我國北方民居建筑中。因為其建筑等級較低,頂面多用板瓦(由筒形陶坯四剖或六剖制成的瓦件),不能使用筒瓦(半圓形瓦),更不能使用琉璃瓦(施以彩釉的陶瓦),皇家建筑和大型寺廟建筑中幾乎沒有硬山式屋頂。
懸山式
與硬山式相似,懸山式屋頂也是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兩面坡式屋頂。所不同的是,懸山式屋頂各檁砌在山墻的外邊,致使兩山屋面懸于山墻之外,因此得名“懸山”。在兩山露出的檁頭上釘上博風(fēng)板(也稱博縫板,是遮擋檁梢的木板),用以保護檁頭和山墻。
宋代《營造法式》稱這種屋頂為“不廈兩頭造”,清代稱“懸山”“挑山”。懸山式屋頂兩山出梢有利于防水,因此大量出現(xiàn)在我國南方的民居建筑中。
歇山式
歇山式屋頂是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和四條戧脊(垂脊下端至套獸間的屋脊)的屋頂式樣。歇山式屋頂正脊比兩端山墻的距離短,正脊兩端到屋檐的中間折斷如同“歇”了一樣,因此得名“歇山式”。又因為它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和四條戧脊共九條屋脊,也稱“九脊頂”。
從外形上看,歇山式屋頂有上下兩部分,上部與兩坡懸山頂相似,下部與四坡廡殿頂相仿。形制上歇山頂有單檐和重檐之分,等級上僅次于廡殿頂,清代只有五品以上官吏住宅的正堂才能使用。
廡殿式
廡殿式屋頂是“四出水”的五脊四面坡式屋頂。它由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共五脊組成,又稱“五脊殿”;又由于屋頂有四面斜坡,也稱“四阿頂”。
廡殿頂有單檐和重檐之分,重檐廡殿頂就是在屋頂四角各加一條短檐,形成第二檐。故宮太和殿是重檐廡殿頂,而英華殿、弘義閣、體仁閣則是單檐廡殿頂。在各種屋頂中,廡殿頂?shù)燃壸罡?,明清時只有皇家建筑和孔子殿堂才可以使用。
攢尖式
攢尖式屋頂是一種尖形屋頂,宋時稱“撮尖”“斗尖”,清時稱“攢尖”。攢尖頂沒有正脊,頂部集中于寶頂(頂尖處圓形裝飾物)處,有角式攢尖和圓形攢尖兩種類型。
角式攢尖有三條脊、四條脊、六條脊、八條脊等形式,分別稱三角攢尖、四角攢尖、六角攢尖與八角攢尖;圓形攢尖沒有垂脊,用竹節(jié)瓦(上窄下寬,如同竹節(jié)狀的瓦件)逐漸收縮于寶頂。故宮中和殿為四角攢尖頂,天壇祈年殿為圓形攢尖頂。
卷棚式
卷棚式屋頂是一種無脊的屋頂。與普通“人”字形屋頂不同,其屋頂前后兩坡相交處不作正脊,瓦壟直接卷過屋面呈弧線型曲面,因此也稱“羅鍋脊”。
從外形上看,卷棚式屋頂是歇山頂和硬山頂兩者的變形式樣,因此也被稱為“歇山卷棚頂”或“硬山卷棚頂”。卷棚式屋頂大多出現(xiàn)在園林建筑中,更能體現(xiàn)園林建筑優(yōu)雅的韻味,北京頤和園的諧趣園就是卷棚式屋頂。
單坡式
單坡式屋頂是只有一面坡的屋頂式樣,多見于輔助性建筑和陜西等地的民居建筑上,人們戲稱陜西“八大怪”之一的“房子半邊蓋”指的就是這種屋頂式樣。
穹窿式
穹窿式屋頂是外形似球形的屋頂式樣,也稱“圓頂”。多見于古代石窟建筑中,現(xiàn)存最早的實例是云岡石窟中的曇曜五窟。
伊斯蘭教清真寺的天房,室內(nèi)頂部呈半圓形輪廓,是穹窿頂;可移動的蒙古包也可以歸為穹窿頂。
盔頂
盔頂是一種形如古代士兵頭盔的屋頂。其特點是在寶頂?shù)鬃略O(shè)四條朝天拱的垂脊,酷似帽盔的棱線,因此得名“盔頂”。
盔頂多用于碑、亭等禮儀性建筑中,江南三大名樓之首的岳陽樓就是盔頂。
盝頂
盝頂是一種外形像盝盒的屋頂,頂部有四個正脊圍成平頂,下接廡殿頂。盝是一種方形櫝匣,頂蓋四周下斜,用以盛放璽、印、珠寶等珍稀之物。
盝頂流行于金、元時期的建筑中,明代故宮的欽安殿、清代瀛臺的翔鸞閣就是盝頂,古代帝王廟中井亭的頂口也多用盝頂。
平頂
平頂是一種平面的屋頂,有水平和中部微凸兩種類型。平頂之上可以晾曬糧食等物,這類建筑主要見于干旱少雨的西北和華北地區(qū)。
除了以上所舉單體建筑的這些屋頂式樣外,傳統(tǒng)建筑中還有一類組合形式的屋頂。如勾連搭式,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屋頂連在一起,目的在于擴大建筑物的室內(nèi)空間,常見于大型宅第及寺廟大殿等建筑中。再如萬字頂,是一種連綴成“卍”字形的屋頂式樣?!皡d”字是寓意萬事如意、萬壽無疆的吉祥符號,北京圓明園的“萬方安和”采用的就是萬字頂。出現(xiàn)在中國傳統(tǒng)建筑中的這些屋頂式樣,是中國古代匠師們集體智慧的結(jié)晶,也是構(gòu)成獨具特色的中國傳統(tǒng)建筑體系的重要內(nèi)容。
【責(zé)任編輯】王 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