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晶晶+張志勇+張新+胡根海+王清連
摘要:以15萬株/hm2高密度麥后直播的不同短季棉品種為對象,調查清水和棉太金處理下棉花單株有效鈴的產量性狀和空間分布。結果表明,單株有效鈴數、棉鈴質量、衣分、籽指分別為5.4~7.4個、4.O~4.2 g、34.7%~37.9%、10.3~11.7 g;1至6臺果枝的籽棉產量、有效鈴數分別占單株總籽棉產量、有效鈴數的78.1%~92.2%、79.3%~92.1%;果枝第1節(jié)位籽棉產量、有效鈴數分別占總籽棉產量、有效鈴數的78.1%~85.4%、76.7%~85.1%。由結果可知,麥后直播棉在栽培管理上應著重利用第1~6臺果枝和果枝第1節(jié)位鈴。
關鍵詞:短季棉;棉鈴;有效鈴;縱向分布;橫向分布;密植
中圖分類號:S562.0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6)01—0105—03
棉花具有無限生長習性,其結鈴有很強的自我調節(jié)和補償能力,但棉花種植要獲得理想的產量,需要有適宜的種植密度范圍。中早熟棉花品種的種植密度適應范圍較廣,棉花皮棉的產量較為穩(wěn)定,而短季棉的適宜密度范圍較窄,在生產上應更加注意合理密植。麥后直播短季棉相對于麥后移栽短季棉和麥套棉而言,生長時間較為有限,更需要增加種植密度,充分利用下部和內圍鈴,才能保證棉花有效鈴的數量。優(yōu)化棉鈴的空間分布是獲得高產和優(yōu)質的重要基礎,而棉花的種植密度和種植時間等會影響棉鈴的空間分布。研究表明,麥后直播短季棉在15萬株/hm2高密度種植條件下能獲得較理想的籽棉產量。本試驗通過研究生長調節(jié)劑處理下不同短季棉品種有效鈴的空間分布,為麥后直播棉獲得高產和實現簡化栽培、機械化收獲提供理論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試材選擇與田間管理
試驗于2013年在河南省新鄉(xiāng)市喬榭實驗田進行,選擇河南科技學院培育的常規(guī)短季棉品種百棉2號、雜交棉品種百棉3號和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棉花研究所培育的常規(guī)棉品種中棉所50為試驗材料,種植密度為15萬株/hm2,行距70 cm,株距7.5 cm。
棉花在2013年6月7日小麥機械收獲后播種,每小區(qū)種植6行,長15 m;播種結束,立即一次性撒施肥料,澆“蒙頭水”;6~7 d棉苗出齊,分別在苗期末期(7月5—8日)、盛蕾期(7月25—28日)、盛花期(8月10—13日)分3次使用生長調節(jié)劑棉太金,用量分別為90、180、360 mL/hm2,兌水量依據每個小區(qū)的清水施用量確定,以不使用生長調節(jié)劑為對照;8月11—12日用手掐掉棉花頂尖進行打頂,9月25日至10月2日期間噴施催熟劑和脫葉劑;10月18—22日收獲吐絮的棉花。
1.2產量特性與分布調查
每小區(qū)隨機選取8株,標記吐絮棉鈴的位置,收獲吐絮的棉鈴,測定每個棉鈴的籽棉質量;軋花后,稱取皮棉、百粒棉籽質量即籽指。高密度種植的麥后直播短季棉有效棉鈴通常在8臺果枝以下、果枝第2節(jié)位以內,因此棉花果枝從下至上分為3層,依次為:1~3臺,為第1層;4~6臺,為第2層;≥7臺,為第3層。果節(jié)從內向外分為1節(jié)、≥2節(jié)。在此基礎上,調查有效棉鈴的空間分布。
1.3試驗設計與統(tǒng)計分析
試驗采用隨機區(qū)組排列,4個重復,共計24個小區(qū)。采用SAS軟件進行統(tǒng)計,多重比較和兩兩比較分別采用SNK法和t測驗進行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麥后直播高密度不同短季棉品種的單株產量性狀
由表1可見,棉太金對百棉2號的單株籽棉產量有顯著的減產作用,而對百棉3號、中棉所50單株籽棉產量沒有顯著影響;棉太金對3個棉品種的鈴數、單鈴質量和籽指均無顯著影響;棉太金可以顯著提高中棉所50的衣分,而對百棉2號、百棉3號的衣分無顯著影響。
注:同列數據后標有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同一品種不同處理間在0.05水平上差異顯著。表4同。
2.2麥后直播高密度不同短季棉品種單株籽棉產量的縱向、橫向分布
由表2可見,無論是清水對照還是棉太金處理,在縱向分布上,3個棉花品種第1層果枝和第2層果枝的籽棉產量占單株總籽棉產量的78.1%~92.2%,顯著高于第3層果枝籽棉產量,而第3層果枝籽棉產量僅占7.8%~21.9%;在橫向分布上,果枝第1節(jié)位籽棉的產量占單株總籽棉產量的78.1%~85.4%,顯著高于果枝≥2節(jié)籽棉的產量,而≥2節(jié)位籽棉的產量僅占14.6%~28.9%。
2.3麥后直播高密度不同短季棉品種單株有效鈴數和鈴質量的縱向、橫向分布
由表3可見,無論是清水對照還是棉太金處理,在縱向分布上,3個棉花品種的第1層、第2層果枝的單株有效鈴數顯著高于第3層果枝的有效鈴數,第1、2層果枝有效鈴數占單株總有效鈴數的79.3%~92.1%,而第3層果枝有效鈴數僅占7.9%~20.8%;在橫向分布上,第1節(jié)位有效鈴數占單株總有效鈴數的76.7%~85.1%,而≥2節(jié)位籽棉產量僅占14.9%~23.3%,果枝第1節(jié)位的有效鈴數顯著高于果枝≥2節(jié)的有效鈴數。
由表4可見,在縱向分布上,除棉太金處理的中棉所50單株第1層果枝和百棉2號第3層果枝的單株有效鈴棉鈴質量顯著高于相應的對照處理外,其他處理之間無顯著差異;在橫向分布上,除棉太金處理的百棉3號果枝第1節(jié)位和中棉所50果枝≥2節(jié)位的單株有效鈴棉鈴質量與相應的對照處理有顯著性差異外,其他處理之間無顯著差異。
3結論與討論
棉鈴空間分布是一個三維結構,包括以主莖為縱坐標、以不同臺果枝為計量單位的縱向分布和以果枝為橫坐標、以果節(jié)為計量單位的橫向分布。不同生態(tài)區(qū)、不同種植時期和不同密度等因素會影響棉鈴的空間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