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 毅
入學培訓:為小升初學生上好第一課
文│劉 毅
中學時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急劇發(fā)育變化的重要時期,是增長知識、養(yǎng)成習慣的重要時期,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時期。這時的孩子可塑性強,但心理叛逆,抗挫意識和能力極其薄弱。因此,通過學校的教育力量抓好學生思想道德建設,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相對于以知識及技能傳授為核心內(nèi)容的現(xiàn)代教育體系,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提升其人格修為,難度更大,見效更慢。河北省邯鄲市第十一中學編寫了內(nèi)容全面的《學生行為習慣準則》,共分學習、運動、活動、品格、交往、儀表、衛(wèi)生、課間、家校、獎懲等十個篇章?!稖蕜t》針對性強,對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做出了詳細指導,大到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小到平時與人交往的一個禮貌用語,都有具體說明。學年伊始,老師們通過講解、做游戲、案例解讀的方式,詳細講解《準則》。開始,有些學生覺得這些條條框框是一種“束縛”,但隨著不斷深入地學習,大家漸漸明白了《準則》所蘊含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并自覺用《準則》來規(guī)范、矯正自己的行為。這種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滲透著正心、修身、明理的理念及內(nèi)容,它構(gòu)成了一個包含知識的傳授、智慧及潛能的開啟、性情的陶冶、善德的啟發(fā)、人生觀的建構(gòu)、責任的擔當?shù)榷嗑S層面的嶄新而完整的教育體系,對全面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zhì),對其以后的人生將產(chǎn)生重大而積極的深遠影響。
由于小學和初中所學知識側(cè)重點、教學方式等方面存在差異,部分學生在初一剛?cè)雽W的一段時期會跟不上學習進度,不適應教學,甚至出現(xiàn)厭學的現(xiàn)象。為了讓孩子從小學平穩(wěn)過渡到初中,學校組織骨干教師,精心編寫了語、數(shù)、外三門課程的《小升初銜接教材》。入學培訓期間,各科老師們精心備課,對《教材》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為新生盡快適應初中課程打下了堅實基礎。
當今,由于各種原因,學生綜合體質(zhì)大幅下滑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也越來越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對此,學校綜合考慮初中生的身體素質(zhì),在入學培訓期間有針對性地安排跑步、體操、正步走、對抗游戲等體能訓練課程,讓學生們在鍛煉身體的同時,引導其樹立“終身體育”理念,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有計劃、有目標地進行體育鍛煉,從而達到增強體魄、磨煉意志、積極面對人生的目的。訓練期間,各班主任對每個學生的身體健康情況進行了詳細摸底,并在訓練過程中全程陪同,學校安排專門醫(yī)護人員隨時待命,確保學生健康安全。
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比獲得知識更重要。葉圣陶曾說過:“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有一句話,就是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睂W校注重學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在不斷完善改進新生行為習慣培養(yǎng)實施細則的基礎上,使其常態(tài)化、制度化,為學生三年初中階段的學習生活乃至今后健康成長打下了一個良好而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河北省邯鄲市第十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