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婷
摘要:做為日本國內的主流媒體,朝日新聞社積極參加日本的NIE工程(Newspaper in Education),利用多樣方法擴大報紙在青少年群體中的影響力,為培養(yǎng)新一代的媒介素養(yǎng)教育做出了良好的表率作用。本文選擇以朝日新聞社在NIE工程中的種種措施為研究對象,主要采用個案分析法,從朝日新聞社的報紙專刊專欄、網頁欄目設置、走進學校交流三個方面進行探究。
關鍵詞:朝日新聞社;NIE工程;媒介素養(yǎng)教育
一、前言
我們正處于一個媒介技術高速發(fā)展的時代,傳統(tǒng)媒體紛紛進行著數字化改革,在信息爆炸式擴散的環(huán)境下,學會選擇媒介,運用媒介篩選信息,做出判斷的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但是這樣的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掌握的,這需要每一個人,尤其是青少年,對媒介有著正確的認識以及理解,媒介素養(yǎng)教育就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所謂的媒介素養(yǎng)教育,就是指導公民(特別是青少年兒童)正確理解、建設性地享用大眾傳播媒介資源的教育。通過這種教育,培養(yǎng)公民辨別媒介傳播內容的能力和健康的媒介批評能力,使其能充分利用媒介資源完善自我,參與社會發(fā)展,同時監(jiān)察和改善傳媒(組織),做個既有責任心又有批判能力的公民。1英國最早開始系統(tǒng)性的開設媒介素養(yǎng)課程,有著完善的考評體系,在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都十分注重大眾媒介對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參與。筆者認為,容易受影響的青少年群體,對許多事物的認知都是經由媒介產生的,這其中也包括大眾傳媒的消極影響以及負面影響。在新媒體時代,信息從四面八方涌向青少年群體,媒介素養(yǎng)教育迫在眉睫。在實施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過程中,不僅僅需要家長及老師有選擇的讓青少年接觸媒介,更重要的是影響力大,傳播面廣的主流媒體做出表率,積極參與到媒介素養(yǎng)教育中。
其中,在全世界均有實施的NIE工程就獲得了較好的反響。NIE工程(NewspaperinEducation)20世紀30年代興起于美國,就是將報紙作為教材,運用到學校的日常教學中。在實施NIE工程的國家中,日本作為報業(yè)大國,20世紀90年代通過前期考察和調研后,開始推廣和試驗,根據日本NIE官網提供的調查報告,參與該工程的實踐校20年來從200所左右增加到近600所,根據校方及老師的反饋,將報紙運用到教學中,超過半數的學生對報紙產生興趣,并且讀寫能力顯著提高。
作為日本NIE工程的核心參與媒體,成立于1879年的朝日新聞社旗下的《朝日新聞》是世界上發(fā)行量第二大的報紙,廣告收入位于全日本第一,一直堅持“不偏不黨”的辦報方針,走大眾報紙路線。社論欄目《天生人語》長盛不衰,多次作為日本大學入學考試作文材料。《朝日新聞》上刊登的許多報道及文章常常入選作為中學教材。報道風格既具備新聞專業(yè)主義還帶有自由主義的氣息,深受知識階層的好評,被譽為“精英報紙”。除了在傳統(tǒng)報業(yè)上頗有建樹之外,在網站建設及數據庫建立方面也是遙遙領先,其官方網站朝日新聞網是日本最大的新聞網站之一,還建立含有新聞、人物、圖片等信息的新聞數據庫,會員可隨時查找高清資料。作為在日本數一數二的媒體,朝日新聞積極參與到NIE工程當中,有著不俗的表現,但是在媒介素養(yǎng)教育中,與讀者互動方式傳統(tǒng)以及應用程序開發(fā)方面仍然稍顯不足。
二、朝日新聞社進行的媒介素養(yǎng)教育活動
朝日新聞社在NIE工程中,除了常規(guī)性的為實踐校提供報紙之外,還設立了朝日學生新聞社,創(chuàng)辦《朝日小學生新聞》和《朝日中高生新聞》開設專門的朝日NIE工程網頁等。這一系列的活動各有特色,并且反響較好。
(一)紙質出版物
1.報紙專刊專欄
(1)《朝日小學生新聞》難題問答新聞復習版
《朝日小學生新聞》每天發(fā)行,每份8頁。其難題問答新聞復習版,將新聞用簡短的話語表述,并針對新聞提出問題,可在預留好的方框內作答,提出問題的方式除了采取文字問答以外,還采取圖畫問答的方式,并且將新聞報道中提到的專業(yè)性詞匯提取出來,做成小欄目,進行單獨解釋。最后由讀者自己評判答案,并且在版面右上角以填涂五星的方式展現。這個版面將新聞用類似電視上風靡的有獎問答方式展現,增加了趣味性,詞語解釋又增強了知識性。在一問一答之間增強了互動感。這種形式的新聞提升了小學生對新聞的興趣,新聞不再是晦澀難懂,長篇累牘的文字,而是根據小學生的閱讀特點和注意力持續(xù)時間轉變?yōu)槎绦【返男柎?。形式非常新穎,排版布置,色彩運用也非常吸引人。
(2)《朝日中高生新聞》一周新聞版
《朝日中高生新聞》每周日發(fā)行,每份20至24頁。與《朝日小學生新聞》的難題問答新聞復習版類似,主要讀者群為中學、高中生的一周新聞版在欄目的設置上大同小異,將一周內發(fā)生的重要新聞編輯得淺顯易懂,每條大約200字左右,有小欄目提取出新聞中的關鍵字進行單獨解釋。這一版面大大提高了學生在“社會”這一科目中遇到的時事問題時提出對策的能力,以及作文和三分鐘演講題材選擇的能力。該版面在學校老師中廣受好評。
2.教材
朝日新聞社將某一主題的報道、新聞照片以及相關知識匯編成特集,免費發(fā)放給學校作為教材使用,比如《了解沖繩戰(zhàn)役》特集。除此之外,每月出版《開始吧!現在解答教室》特刊,每月一個主題,分為基礎版和發(fā)展版,基礎版適用于小學四年級到六年級的學生,發(fā)展版適用于小學六年級學生和中學生,書中有大量的新聞報道照片,記者對資料詳細的分析和對時事的講解,在網上上傳視頻解說和動畫介紹。大多選擇自然環(huán)境,社會,文化,信息技術,醫(yī)療保健,福利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主題。另外,針對報紙授課的《報紙授課向導書》也收到歡迎,在書中可以看到報紙應用到許多類型教學現場中的實例以及老師的一些反饋思考,對NIE工程提出的一些建議和朝日新聞社對教育相關聯的一些問題的討論。
(二)網頁欄目設置
1.《天生小孩語》
《天生人語》是《朝日新聞》的王牌社論欄目,自開辦以來就廣受關注,朝日學生新聞社就開辦了小學生版的《天生人語》——《天生小孩語》。《天生小孩語》有報紙刊載欄目和短視頻小欄目,每個視頻長5分鐘左右,每周發(fā)布兩此次,由朝日新聞社的兩位記者針對當下的新聞、熱點話題作為題材點評,選擇希望小學生對此有了解,進行思考的主題進行朗讀和講解思考重點。
2.每月更新的小欄目
朝日新聞社的NIE工程官方網站上設置了兩個每月更新的小欄目,分別是《小諾諾的DO科學》和《這個報道線索》?!缎≈Z諾的DO科學》每個月搜集學生們的疑問為題材,為老師們的教學提供一些啟示。主題大多是自然科學類,比如“動物也會得骨質疏松嗎?”這樣的問題?!哆@個報道線索》是由老師們每個月輪流向學生們介紹最近報紙上的報道應該怎樣學習的小欄目。主要針對社會熱點事件進行介紹。
(三)走進學校交流
朝日新聞社的記者或者是職員走進小學、中學、高中和學生們進行交流,以介紹報紙的基本閱讀方法,電子報紙的使用方法,新聞的背景、記者的工作是怎樣的,以及如何拍攝新聞照片等等為主題的討論交流。學校需要提前一個月以上向朝日新聞社進行申請。這樣的交流活動極大的縮短了新聞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學生學會的不僅僅是報紙的閱讀方法,更多的是增加了對報紙背后的了解,以及新聞報道的產生流程,和記者職業(yè)的辛苦。這樣類型活動的舉辦,是媒介素養(yǎng)教育最好的體現。
三、讀者反饋
在朝日學生新聞社2014年針對《朝日小學生新聞》進行的讀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2,在讀者滿意度調查中,共1041份有效問卷,有38.1%的讀者感到非常滿意,54.5%的讀者感到比較滿意,沒有意見的占5.2%,不太滿意的讀者人數為2.2%,而不滿意的人數為0%,可以看出,九成以上的讀者對于《朝日小學生新聞》是感到滿意的,滿意的原因是,把新聞時事講解得非常通俗易懂,并且設計方面非常廣泛,能夠很好的開闊視野,在閱讀后能和家人有共同的話題可以進行討論。其中89.6%(有效問卷1049份)的人對將新聞講解得通俗易懂這一點滿意,這也是朝日學生新聞社最大的目的。《朝日小學生新聞》的讀者群非常穩(wěn)定,在接受調查的讀者中(有效問卷1032份),有從幼兒園就開始訂閱的讀者,這一人群占7.5%,小學低學年(小學一年級至三年級)開始訂閱的超過半數,達到51.8%。訂閱兩年以上的讀者達到44.8%(有效問卷1043份),這樣穩(wěn)固的讀者群也從側面說明《朝日小學生新聞》的品質是受到學生和家長的認可的。平均每天花費五至十五分鐘來閱讀《朝日小學生新聞》的讀者占70.2%(有效問卷1043份),十五分鐘以上的占21.8%。每天一點點的積累已經在改變學生們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了。老師們在教學中,低年級的學生通過閱讀報紙,漢字的書寫率提高,高年級的學生嘗試自己評論新聞或者做剪報在一旁批注。各方面的反饋效果都比較理想,學生們也養(yǎng)成了閱讀報紙的習慣,并且逐漸開始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是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基礎。
四、不足之處
(一)互動性不足
在朝日新聞社進行的一系列媒介素養(yǎng)教育活動中,雖然活動形式豐富多樣,并且覆蓋面較廣,取得的效果也較好。但是在與讀者的互動性方面仍然不夠充足。在與學生互動方面仍然采取較為傳統(tǒng)的方式,采用郵寄或者是郵件,網頁上會刊載部分讀者的來信。這樣的互動反饋效果不好并且方式較為麻煩。在朝日學生新聞社的官方推特上,與讀者的互動不多,僅僅是發(fā)送新聞鏈接,沒有很好的發(fā)揮社交軟件的作用。對于這樣的情況,應開設專門的讀者論壇或者是工作人員增加對官方推特對維護。增強線上線下互動,營造良好的互動環(huán)境,讓讀者可以進行與新聞社之間以及讀者之間多向互動。家長與老師也可以參與其中,在一旁起到輔導作用。對于不同主題的新聞還能進行相同興趣的讀者討論交流,僅僅是有個人的看法是不夠的,聆聽他人的觀點,吸取經驗對于讀者提升媒介素養(yǎng)來說也很重要。
(二)沒有順應數字化潮流,未開發(fā)相對應應用程序
在數字化潮流中,《朝日小學生新聞》和《朝日中學生新聞》均推出了電子版,卻仍沒有一個朝日學生新聞社的應用程序,電子版的報紙僅僅是閱讀方便,除去《朝日小學生新聞》,其他的刊物并非每日更新,大大減弱了新聞的時效性,也沒有很好的將朝日新聞社的數據庫很好的應用起來。學生現在的涉獵面已經變得非常廣泛,開發(fā)應用程序,利用數據計算,學生可以在移動終端上便捷的查詢到感興趣的內容。在這一方面,面向成人的“朝日新聞”APP就更為人性化。對于學生來說,應用程序可以改為每天固定時間推送或者是由用戶自己設定推送時間,并且根據閱讀偏好進行推送新聞順序調整。利用應用程序,讀者的調查問卷和瀏覽數據更易于搜集,及時調整內容,更好的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
朝日新聞社在媒介素養(yǎng)教育活動中,為我國主流媒體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作用,采取分眾服務的方式,用報紙、視頻、漫畫、講座等方式讓學生更了解新聞,對新聞產生更大的興趣,選擇內容并非全是教材上的知識,包含有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親近感十足。中小學生報紙不是教輔材料,而是學生認識世界,學習知識的一個窗口,一個比教材更接近社會生活的知識源。重視媒介的影響力,是媒介素養(yǎng)教育最重要的部分。
【注釋】
[1]張新明,朱祖林,王振.我國未成年學生媒介素養(yǎng)教育探析[J].中國電化教育,2006(06).
[2]NIE實踐指定校http://nie.jp/selected/
[3]日本新聞協會http://nie.jp/about/
[4]読者アンケートの結果から朝小読者の聲http://www.asagaku.com/voice/voi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