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丁云
冠云峰里冒出個女施主,一看竟是杜麗娘
記者 丁云
4月底去了個蘇州園林。入口處隨意問了位工作人員,這是南門?問完定睛才瞧見,喲,留園什么時候工作人員都作小廝打扮啦?還門口提個燈籠迎客嘞。
后來想到,這大概也是“尋夢”之一,園子里還有老爺夫人、小姐丫鬟、管家傭人們等著呢。
整個4月,留園都像回到了昔日。裊晴絲吹來閑庭院,搖漾春如線。杜麗娘瞞著父親,與丫鬟一起游覽自家的后花園,移步到瑞云峰前,活生生一出昆曲《游園》。冠云峰前,三位妙齡少女山水花木中嬉戲玩樂,舞蹈《云之夢》是往日一介園主盛宣懷那以留園三峰冠云、瑞云、岫云喚為小名的三個孫女。
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主人公,不同的場景,同一時間置身于這個園子。傾倒眾生。還有點燒腦。
這一回,人們是看到了一個活著的留園。在園子里欣賞蘇劇、昆曲、評彈、舞蹈、江南絲竹,享受古典園林,對往日園主、設計者及匠人智慧、才華欽佩不已,更感受蘇式的生活藝術:布局,建筑,鋪地,山石,書條石,家具,匾額楹聯(lián),盆景,每一部都能單獨成篇,細查考究。但看這些物質、非物質的文化藝術是如何和諧地安身于蘇州人的生活之中的。
留園是以石頭著稱的。提起留園,腦海里就Duang~地出現(xiàn)一塊大石頭,冠云峰。
冠云峰和那些嶙峋的石頭,在我們小時候看,是有點猙獰的,明擺了會想起《西游記》里的妖精洞來,仿佛下一刻,石窟窿里就會突然冒出一團煙。尤其園里人少時,走三步要停一停,上身后仰,腦袋要兩邊探一探。很像《西游記》里的女妖精一樣顧盼生姿,不過不是在演戲,看下半身就知道了,重心下移,一條腿在前,一條腿在后,隨時可以轉身逃跑的。而在幾步一折的園子里,常常以為后面有人,結果沒有;既然沒人,放松了,突然轉出一個人來,咯噔一下,兩人互相嚇一下。
留園的那條長廊也有名,長而曲折,透過漏窗、空窗,那邊的山、池、亭、閣若影若現(xiàn)。年紀小的時候,不知道是不是空間感不夠強,總是看得不真切。這邊看著同伴在那邊,邊走邊找,園子里不是直線動向,得按照既定的路線繞來繞去地繞;真到了那邊,是不是剛才到的地方,像是又不像是。
以前覺得蘇州園林大概不適合小孩玩兒,看不懂園林藝術,也沒這個耐心,當然很多成年人也未必會去深究,總之如果沒有一個既懂園林,又會語言藝術的人詳解導覽,去園林至少有一半時間是浪費了的。
但這會兒想想,好像應該在很小的年齡來兩趟,有個蘇州古典園林初體驗吧。這樣才會把移步易景、疊石造山等園林藝術制造的神秘感、空間感之類無限放大呀。人太清醒,有些東西就不好玩了,看兩眼就記住了園子的平面圖,東南西北還是分得清楚的。像夢幻舞臺被人拆穿、泄密了一樣。當然,肯定還會有另外的驚喜。
現(xiàn)在看《留園志》,也不太有這份耐心,看不踏實,單一座園林就龐雜。略有點晦澀,咱們也不住園子,僅靠去那么幾回也沒什么概念。就覺得這地方適合藏寶。就算明說了東西藏在哪一路的哪塊石頭下,或者擱哪個館壓什么東西底下,都找半天。
中國古代私家園林一般都會弄個戲臺,這樣才夠戲夢人生。留園不是沒有,東山絲竹戲樓是在1937年日軍侵占時被焚的。沒了戲臺,也不大要緊,臺上演的是戲,臺下演就叫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