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國
摘 要:多媒體教學技術在教學實踐中的運用就如今看來已是越來越趨于成熟化,其發(fā)揮的重要作用是所有教師不容忽視的。初中數學是一個承接小學數學連接高中數學的重要過渡階段,這一階段教學的有效性將直接關系到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因此,教師應當積極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激發(fā)初中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優(yōu)化初中數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初中數學;教學實踐
多媒體技術是一種結合了計算機操作技術和信息傳遞技術的整體,其不但具有超強的信息整合能力,更具有強烈的情境創(chuàng)設功能,通過刺激學生多種感官可以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意識,進而實現教學質量的優(yōu)化。以下筆者將結合自身的中學數學教學經驗,淺談如何運用多媒體技術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望能幫助到各位同仁。
一、利用多媒體技術使教材知識具象化
著名的心理學家赫瑞特拉曾經做過一個有關人類如何有效獲取信息的實驗,實驗證明人類獲取的信息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其他來自觸覺味覺等。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視覺和聽覺是人類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并且教師也應當認識到,在視覺和聽覺上給予學生充分感官刺激的重要性。通過采用多媒體技術,以逼真生動的畫面、動聽的音效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能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象化、清晰化,可以讓數學教學信息傳遞起來更加具有有效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能使學生重視實踐操作,實現科學的記憶。因此,教師可以在實踐中積極利用多媒體技術。
例如,教師在教學七年級數學“有理數”的相關知識時,教材中對于有理數的解釋是“整數和分數統稱為有理數”,簡單來看,這句話并不算很難理解,但是教材中又涉及很多的其他概念,如正整數、負整數、正分數、負分數等,而將這些概念混在一節(jié)課來講很容易讓初次認識“有理數”的中學生混淆,而不能正確理解數學基礎概念便無法正確解題。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可以積極采用多媒體技術,在多媒體上利用幻燈片播放的形式為學生直觀展示數學概念之間的包含關系,另外,還可以通過繪制數軸的方式,標示出各個數學概念的取值范圍,如此可讓中學生對于基礎的數學概念有最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優(yōu)化教學過程。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幫助學生構建空間思維
數學幾何知識教學是數學教學中的一大重點,但同樣也是教學中的難點。說其重要是因為在歷次的數學考試中,幾何解析題均是以大題出現,在卷面上占有重要地位。除此之外,從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能力的角度來看,幫助學生構建空間思維能力便是這一教學目標的凸顯。在現實生活實踐中,有很多地方均需要利用到空間思維能力,例如,建筑行業(yè),需要在開始施工之前繪制出立體和平面的效果圖,因此,在初中這一數學有效教學階段,教師應當把握好這個有利契機,通過多媒體技術幫助學生構建數學空間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幾何學習效率。
例如,教師在教學“第四章 幾何圖形初步認識”時,就可以通過利用多媒體技術在計算機上繪制出平面幾何與立體幾何的形態(tài),讓學生理解兩者之間的異同點,進而在理解的基礎上實現研究平面幾何與立體幾何相關求解問題的可能,從而幫助中學生構建空間思維能力,提高中學數學幾何教學的有效性。
三、開展教學反思,總結實踐經驗
雖然多媒體教學技術在實踐中取得的教學效果較為顯著,但是教師應當認識到并非所有的數學教學內容都適合拿來以多媒體教學技術展開。不恰當地利用只會造成“物極必反”的教學效果,如此可就樂極生悲了。因此,為了有效避免這樣的教學現象,教師應當積極總結多媒體教學經驗,開展教學反思,規(guī)避多媒體技術在利用中的不當因素,發(fā)揮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如此,方能使中學數學多媒體教學不至于流于形式。為了提高多媒體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利用效率,教師應當將課堂教學的中心一直保持在學生身上,時刻確立以生為本的教育教學觀念,而并非是將更多的心思放在制作紛繁復雜的多媒體課件上,多媒體課件是課堂教學的輔助品,而并非是課堂教學中的主角,只要能達到有效傳遞數學知識即可,不必盲目追求視覺上的刺激,如此,方能讓教學的中心時刻保持在教學內容上,而不是多媒體課件本身,進而在提高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
綜上所述,在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優(yōu)化課堂教學質量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通過利用它,可以使教材上的內容實現具象化,更易于學生理解和掌握,除此之外,對于培養(yǎng)中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也是具有重大幫助的。但是在高興之余,我們應當注意積極總結教學經驗,開展教學反思,規(guī)避多媒體教學的不利因素,提高多媒體教學質量使中學數學多媒體教學效率實現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吳春艷.多媒體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技巧[J].教育現代化,2016(8).
[2]孫建濤.多媒體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