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圖 / 楊濤源
苗族老人王建林的“民族夢”
◇ 文?圖 / 楊濤源
此王建林非彼王健林(中國首富),卻也是位裝著滿滿“民族夢”的幸福老人。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崩ッ魇斜P龍區(qū)茨壩街道花漁溝社區(qū)小空山居民小組退休老人王建林,堅持20年筆耕不輟,先后整理出9部苗族文化書籍,用“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位退休老人的“民族夢”。
3月的昆明長蟲山,青松爭奇,百花爭艷。清晨,80歲的苗族老人王建林從村頭的大篷車買回來半斤餌塊,急忙交給老伴后,便一頭鉆進“學書房”,開始一天的工作。
“學書房”是單獨置于院中的一間房屋,面積不過五六平米,卻是王建林的“夢想天堂”。學書、學畫、學字,整理苗文典籍,傳承苗族文化……這間房里,裝著王建林滿滿的“民族夢”。
王建林(右二)傳授苗族文化
布置簡陋的房間內(nèi),桌上、椅子上一堆堆整齊的字帖字畫書香飄散,墻上、門上到處貼滿各種各樣的手繪苗族畫,讓人猶如走進跨越百年的民族畫廊,久久不忍離目。
王建林早年當過兵,曾是一名優(yōu)秀的通訊兵,后退伍轉(zhuǎn)業(yè)到地方。20年前,從昆明市一企業(yè)光榮退休。賦閑在家,沒了工作上的壓力,熱愛民族文化的王建林,便從此走上了學習、研究民族文化的“不歸路”。
“一天不寫字、不學畫,就感覺不舒服?!蓖踅终f,他年輕時就有學畫寫字的愛好,尤其喜歡苗族文化,但沒有時間認真研究。退休后,有了自己的時間和空間,便全身心投入其中,從學習苗文基礎(chǔ)開始,潛心研究、整理苗族文化。
20年來,王建林已先后整理出《苗族風情》《苗族現(xiàn)代民歌》《苗族拾零》《苗族服飾》《苗族服飾文化滇東北次方言大花苗》《苗族山歌情歌》《苗族敘事詩》《各歷史時期的苗族》等9本“著作”,據(jù)說其中還不乏開拓創(chuàng)新的力作。
每天“蝸居”在五六平方米的“學書房”,王建林把退休生活過出了五彩繽紛。
“寫書、畫畫雖然耗費時間和精力,卻是一件充滿樂趣和意義的事?!蓖踅终f,每寫一本書,就能讓人對苗族文化多一次深入了解;每畫一幅畫,就能使人增加一個認識民族文化的機會。
在“學書房”里,王建林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時而奮筆疾書,時而輕歌一曲,常常忘記了吃飯時間。注解苗文典籍,需要對原著逐字逐句地解讀,并結(jié)合現(xiàn)實作出新的注釋;寫《苗族服飾》,因為沒有可對照的原圖,需要查翻古籍一筆一畫進行手繪;整理《苗族山歌情歌》,不僅要了解苗族歷史文化,還要識譜能唱……經(jīng)常一兩年還完不成一本書,但王建林卻堅持不放棄、不氣餒。每次新的書稿完成,他就自掏腰包找人復印、裝訂成冊。
“現(xiàn)在,苗族群眾的生活改善了,但對民族文化的傳承少了。我把苗族山歌、服飾、習俗等文化加以整理,就是希望通過文字、圖畫等形式,給后輩們提供一個了解、傳承的渠道?!蓖踅指嬖V記者,民族文化要不斷傳承才能持續(xù)綻放光芒。
“因為各種原因,王建林老人的幾本書至今還未能正式出版發(fā)行,但對于王建林老人和我們苗族同胞來說,這些是十分寶貴的財富?!被O溝社區(qū)小空山居民小組組長龍繼臨說,下一步,村里準備組織一個苗文學習班,請王老師教授苗族語言和文化知識,把寶貴的民族文化傳承下去。
“愛書為富,愛字不貧?!倍潭?個字,是2015年78歲時王建林寫在本子上的學字心得,也是他精神生活的真實寫照。王建林說:“只要生命不止,我就會一直寫下去,把古老的苗族文化陳之于眾,代代相傳?!?/p>
(責任編輯 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