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根明+桂永清+劉家華
摘 要:該文著重介紹了2014—2016年徽兩優(yōu)898在廣德縣栽培示范表現:其品種特性為分蘗多、抗倒強、抗性好、米質優(yōu)、株型佳。同時介紹了該品種的高產栽培技術,主要包括:育秧、移栽、肥水管理、防治病蟲草害等。
關鍵詞:徽兩優(yōu)898;品種特性;高產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08-0046-02
徽兩優(yōu)898是安徽荃銀高科種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農業(yè)科學院水稻研究所,用品種“1892S×YR0822”選育的秈型兩系雜交水稻品種,品種審定編號為國審稻2015028,適宜在長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種植。2014—2016年連續(xù)在廣德縣水稻高產試驗示范區(qū)示范種植,表現生育期適中、產量高、抗性好、熟期適中、長勢一致的特點。經幾年種植示范,該品種深受當地農戶喜愛。
1 特征特性及產量表現
1.1 主要農藝性狀 該品種株型適中,劍葉挺直,根系發(fā)達,分蘗能力強。全生育期133.6d,株高107.9cm,結實率83.8%,千粒重23.5g。
1.2 產量表現 2014年生產試驗,平均產量9 361.5kg/hm2,比豐兩優(yōu)四號增產7.0%。2014—2016年連續(xù)在廣德縣水稻高產試驗示范區(qū)示范種植,經廣德縣農技部門組織驗收組實測驗收,2014年最高產量為9 636 kg/hm2,平均產量為9 342kg/hm2,2015年最高產量為9 835.5kg/hm2,平均產量為9 459kg/hm2。2016年因生育前期遭遇暴雨洪災影響,中后期又遭遇持續(xù)高溫干旱影響,最高產量為9 579kg/hm2,平均產量為9 348kg/hm2。綜合幾年試驗示范種植產量表現來看,徽兩優(yōu)898產量表現較好,平均9 300kg/hm2以上。這表明,徽兩優(yōu)898號在廣德縣有較高的適應性和豐產性,適宜作一季中稻大面積推廣。
1.3 抗性表現
1.3.1 抗病性較強 徽兩優(yōu)898的稻瘟病綜合指數為2.8,穗瘟損失率最高級5級;白葉枯病5級;褐飛虱9級;抽穗期耐熱性中等;中感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高感褐飛虱。2015年廣德縣植保人員的田間觀測:稻瘟病病株率0.1%;稻曲病病指0.24;未見紋枯病、白葉枯病。多年多點的示范種植未發(fā)現重大病蟲害。
1.3.2 耐澇抗高溫 2016年水稻生育前期洪澇災害導致水稻苗被淹7d,水排出后追施肥,徽兩優(yōu)898能恢復正常生長,表現出極強的耐澇性。2016年7月20日至8月20日持續(xù)高溫,多天達35℃以上,水稻結實率仍能達到85%左右,表現出很好的耐高溫性。
2 高產栽培技術
2.1 田塊選擇 水稻直播的田塊應選擇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田面平整、耕層深厚、保水保肥能力強的田塊。而易旱田、淺腳田和砂質漏水田不適宜作直播田。低洼田、冷浸田要開好圍溝和“十”字溝,注意排水。
2.2 育秧及播種 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早進行耕翻,播種前1~2d再經耖、耙,平整田面。一般于4月底5月初播種,秧田播種量不超過225kg/hm2,浸種催芽破胸后播種,按畦定量播種。手栽稻應培育帶蘗壯秧。秧齡25~30d移栽,栽插密度18cm×25cm為宜,每穴栽插1~2粒谷苗,基本苗75萬~120萬/hm2。
2.3 苗床管理 播前施腐熟有機肥8~10kg/m2,尿素30g/m2,過磷酸鈣150g/m2,硫酸鋅3g/m2,缺鉀田加施氯化鉀40g/m2,播種時做到稀播勻播。齊苗后,應注意觀察田間秧苗葉色變化情況,于2葉1心期、4葉1心期和移栽前3~5d各追施1次尿素。同時,應加強苗床立枯病、雜草防治工作。
2.4 養(yǎng)分管理 遵循“施足底肥,早施分蘗肥,看苗補施穗粒肥,控氮增磷鉀”的施肥原則。即施足基肥和面肥,早施分蘗肥,增施穗粒肥。
2.4.1 施足基肥 尿素150~187.5kg/hm2,45%復合肥450~600kg/hm2。
2.4.2 早施分蘗肥 栽插后5~7d結合化學除草進行第一次追肥,追施尿素112.5~150kg/hm2并拌除草劑,烤田后視苗情追施尿素37.5~60kg/hm2、氯化鉀112.5~150kg/hm2。
2.4.3 增施穗粒肥 視苗情施尿素60~75kg/hm2或噴施葉面肥,施肥后水自然落干曬田。
2.5 水分管理 灌溉實施旺根、壯稈、健體的大田水漿定向管理。做到淺水栽秧,寸水活棵,寸水保苗,返青后干干濕濕促分蘗。栽后20d左右田間莖蘗數達到270萬/hm2時烤田,反復多次輕烤,至莖蘗數不再增長;之后保持濕潤至抽穗,抽穗揚花期保持淺水層,以后干干濕濕,收獲前7d斷水,后期忌斷水過早。
2.6 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應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在準確預報的基礎上,搞好農業(yè)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及時進行化學藥劑防治。
2.6.1 農業(yè)防治 清潔農田雜草環(huán)境,采用健身栽培等農藝措施,減少有害生物的發(fā)生和寄生場所。
2.6.2 生物防治 創(chuàng)造適宜自然天敵繁殖的環(huán)境,保護天敵,利用天敵控制有害生物的發(fā)生。
2.6.3 物理防治 提倡采用頻振式殺蟲燈誘殺鱗翅目、同翅目等害蟲。
2.6.4 化學防治 具體防治時間根據當地植保部門發(fā)布的病蟲情報適時適藥防治。(1)秧田期至大田前期。1hm2用20%氯蟲苯甲酰胺乳油75mL~150mL+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450g,主要防治灰飛虱、一代二化螟。(2)生育前期至中期。防治四(2)代稻縱卷葉螟、稻飛虱1hm2用20%氯蟲苯甲酰胺乳油150mL+25%吡蚜酮可濕性粉劑360g兌水450kg噴霧;根據紋枯病發(fā)生程度可加入40%紋霉星可濕性粉劑900g防治。山區(qū)及老病區(qū)若葉瘟發(fā)生較重,1hm2用12%春雷霉素可濕性粉劑600g兌水450kg均勻噴霧,每隔5~7d一次,連續(xù)防治2~3次。(3)生育中期至后期。防治五(3)代稻縱卷葉螟、二代二化螟、褐飛虱可1hm2用20%氯蟲苯甲酰胺乳油150mL+25%吡蚜酮可濕性粉劑360g,根據紋枯病、稻曲病、穗頸瘟發(fā)生程度加入40%紋霉星可濕性粉劑900g、12%春雷霉素可濕性粉劑600g兌水600kg噴霧防治。
2.7 防除雜草 采取“一封二殺三補”的除草法,掌握除早、除小、除了原則,綜合防除雜草。一封:在播種后2~3d,1hm2用35%丙草胺.芐嘧磺隆可濕性粉劑1 200g兌水600kg噴施作封閉;二殺:水稻出苗后3葉1心至4葉1心期1hm2用36%二氯.芐可濕性粉劑450~750g或用6%五氟.氰氟草油懸浮劑2250mL兌水600kg噴施,防除田間稗草、千金子等惡性雜草;三補:中后期必要時,再用選擇性除草劑二甲四氯或禾大壯、滅稗王等補施或進行人工除雜拔稗1~2次,徹底根除殘余的雜草和雜株。注意除草噴藥前要排干田水,藥后24h后再灌薄水并保持5~7d。
2.8 適時收獲,確保豐收 徽兩優(yōu)898灌漿速度快、不易落粒,一般在95%籽粒落色成熟時及時收割,及時晾曬,提高稻米加工品質。
參考文獻
[1]羅道宏,李孝勇.雜交中秈稻免耕拋秧保護性栽培技術規(guī)程[S].安徽省地方標準.DB 34/T 2321-2015
(責編:吳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