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文梅,錢 英,黃萃茹,蘇永騰
(江蘇奧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1226)
2016年全國部分地區(qū)飼料及原料霉菌毒素分析報告
謝文梅,錢 英,黃萃茹,蘇永騰
(江蘇奧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1226)
近幾年,霉菌毒素污染問題一直嚴重影響著養(yǎng)殖業(yè)的發(fā)展,為了減少霉菌毒素造成的損失,江蘇奧邁實驗分析中心對2016年所測霉菌毒素的含量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jié)果表明:與2015年相比,黃曲霉毒素B1污染變化不大,下半年污染有稍微加重趨勢;玉米赤霉烯酮呈現(xiàn)轉(zhuǎn)好趨勢,安全級別較高;嘔吐毒素檢出率和平均值都有所上升,污染趨勢加重,尤其表現(xiàn)在小麥及其副產(chǎn)品上。
飼料;黃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嘔吐毒素
2016年,江蘇奧邁實驗分析中心共收到來自江蘇、江西、河南、安徽、浙江、四川、北京、山東、河北、上海等地區(qū)的樣品888份(表1),并對這888份樣品分別進行了黃曲霉毒素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N)、嘔吐毒素(DON)的檢測。3種霉菌毒素的最高限量詳見表2。樣品霉菌毒素含量超過最高限量,即判定為超標樣品。
表1 2016年1—12月檢測樣本數(shù) 份
表2 飼料中霉菌毒素限量標準(參考國標) μg/kg
飼料霉菌毒素分析分為采樣、制樣和分析3個步驟。霉菌毒素存在不均勻性與動態(tài)性,且霉菌毒素的存在是基于“μg/kg”的水平上,所以取樣環(huán)節(jié)產(chǎn)生的誤差最大,占總誤差的88%。江蘇奧邁實驗中心采用四分法取樣,先將樣品全部粉碎,過篩,混合均勻后四等分,取對角兩份再混合后,按之前步驟分至次分樣的重量要求。
樣品采用ELISA(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試劑盒進行霉菌毒素檢測,不同的霉菌毒素檢測試劑盒檢測對應的霉菌毒素。
為了得到最佳的檢測結(jié)果,江蘇奧邁實驗分析中心還對不同廠家的試劑盒進行對比、篩選,并將試劑盒所測得的結(jié)果與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的檢測結(jié)果進行比對,選出了最合適的試劑盒。
ELISA試劑盒采用固相直接競爭性酶聯(lián)免疫原理。在包被有相應毒素抗體的微孔中加入標準品或經(jīng)提取溶液處理過的樣品以及酶標物,標準品或樣品中的毒素與毒素偶聯(lián)物競爭抗體,洗去未結(jié)合的酶標記物,TMB底物顯色,加入終止液后用酶標儀在450 nm波長下進行檢測。本試劑盒各霉菌毒素的檢測限為:黃曲霉毒素B1(AFB1):0.2 μg/kg;玉米赤霉烯酮(ZEN):20 μg/kg;嘔吐毒素(DON):200 μg/kg。
4.1 樣品總體情況
從送檢樣品來看,黃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和嘔吐毒素這3種霉菌毒素污染都很嚴重。所有樣品霉菌毒素污染情況見表3和圖1。黃曲霉毒素B1檢出率相對最低,為83.11%,其中有22份樣品超標,包括11份玉米樣品、5份玉米副產(chǎn)品、3份餅粕原料以及3份配合飼料;黃曲霉毒素B1檢出最高值67.58 μg/kg,來源于1份河南玉米樣品。玉米赤霉烯酮檢出率超過90%,但陽性樣品平均值處于安全水平內(nèi);2016年玉米赤霉烯酮總體來說呈現(xiàn)一個污染面廣、污染程度低的狀態(tài)。嘔吐毒素檢出率超過95%,超標率也高于50%,陽性樣品平均值也超過最高限量,污染面廣,污染程度高。
表3 飼料及原料樣品霉菌毒素檢測結(jié)果
圖1 2016年飼料及原料霉菌毒素的陽性樣品平均值
2016年飼料及原料黃曲霉毒素B1陽性樣品平均值為5.04 μg/kg,略低于2015年(5.24 μg/kg);玉米赤霉烯酮平均值約為0.16 mg/kg,低于2015年(0.27 mg/kg);嘔吐毒素平均值約為1.40 mg/kg,高于2015年(1.18 mg/kg),且高于最高限量。說明2016年黃曲霉毒素B1污染趨勢變化不大,玉米赤霉烯酮污染程度整體降低,而嘔吐毒素污染有上升趨勢。
4.2 玉米樣品檢測結(jié)果
由表4可以看出,玉米3種霉菌毒素的檢出率均達90%以上,污染范圍廣;玉米3種霉菌毒素的陽性樣品平均值均在最高限量以內(nèi),安全級別較高;2016年10月后,共有8份玉米樣品黃曲霉毒素B1超標嚴重,最高值達67.58 μg/kg;嘔吐毒素污染率高,局部地區(qū)污染嚴重,整體為中等污染。
表4 玉米樣品霉菌毒素檢測結(jié)果
2016玉米樣品的黃曲霉毒素B1陽性樣品平均值為5.81 μg/kg,高于2015年平均值(4.81 μg/kg);玉米赤霉烯酮平均值約為0.10 mg/kg,略低于2015年平均值(0.24 mg/kg);嘔吐毒素平均值約為0.86 mg/kg,低于2015年平均值(1.04 mg/kg)。說明2016年玉米樣品黃曲霉毒素B1污染有加重趨勢,而玉米赤霉烯酮和嘔吐毒素則有所下降。
4.3 玉米副產(chǎn)物樣品檢測結(jié)果
玉米副產(chǎn)物霉菌毒素污染情況見表5。玉米副產(chǎn)物嘔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檢出率高達95%,污染面廣;玉米赤霉烯酮和嘔吐毒素陽性樣品平均值均超過最高限量,污染十分嚴重,嘔吐毒素最高值來源于1份國產(chǎn)玉米酒糟??傮w來說,進口酒糟毒素污染程度略低于國產(chǎn)酒糟,但優(yōu)勢不明顯。
表5 玉米副產(chǎn)物樣品霉菌毒素檢測結(jié)果
玉米副產(chǎn)品黃曲霉毒素B1陽性樣品平均值為8.65 μg/kg,低于2015年平均值(9.83 μg/kg);玉米赤霉烯酮陽性樣品平均值約為0.31 mg/kg,低于2015年平均值(0.34 mg/kg);而嘔吐毒素陽性樣品平均值約為2.19 mg/kg,高于2015年平均值(2.05 mg/kg)。說明2016年較2015年玉米副產(chǎn)物黃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污染狀況稍有下降,污染程度中等;嘔吐毒素污染狀況嚴重上升,污染程度最嚴重。
4.4 小麥及其副產(chǎn)物樣品檢測結(jié)果
小麥及其副產(chǎn)物的霉菌毒素污染情況見表6。相對而言,小麥及其副產(chǎn)物的黃曲霉毒素B1檢出率和含量較低,其檢出率為75.71%,陽性樣品平均值為2.99 μg/kg;玉米赤霉烯酮和嘔吐毒素檢出率比較高,高于90%,但玉米赤霉烯酮陽性樣品平均值安全系數(shù)高,而嘔吐毒素陽性樣品平均值超標嚴重,其中最高值超過10 mg/kg,來源于1份次粉樣品。
表6 小麥及其副產(chǎn)物樣品霉菌毒素檢測結(jié)果
2016年小麥及其副產(chǎn)物的黃曲霉毒素B1陽性樣品平均值為2.99 μg/kg,低于2015年平均值(3.51 μg/kg);玉米赤霉烯酮陽性樣品平均值為0.12 mg/kg,低于2015年平均值(0.16 mg/kg);嘔吐毒素陽性樣品平均值為2.70 mg/kg,高于2015年平均值(1.46 mg/kg)。說明小麥及其副產(chǎn)物嘔吐毒素污染呈上升趨勢,而其他兩種霉菌毒素污染不嚴重。
4.5 餅粕類樣品檢測結(jié)果
餅粕類樣品的污染情況見表7。餅粕類原料3種霉菌毒素陽性平均值均低于最高限量,安全級別高;相比玉米赤霉烯酮來說,更需要關(guān)注黃曲霉毒素B1和嘔吐毒素的污染情況。
表7 餅粕類樣品霉菌毒素檢測結(jié)果
餅粕類樣品的黃曲霉毒素B1平均值為7.24 μg/kg,高于2015年(4.20 μg/kg);玉米赤霉烯酮平均值為0.13 mg/kg,與2015年持平;嘔吐毒素平均值為0.79 mg/kg,高于2015年(0.42 mg/kg)。說明2016年較2015年餅粕類樣品黃曲霉毒素B1和嘔吐毒素污染加重,玉米赤霉烯酮污染情況變化不大。
4.6 配合飼料樣品檢測結(jié)果
配合飼料霉菌毒素污染情況見表8。配合飼料霉菌毒素檢出率較高,均高于80%;配合飼料黃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陽性樣品平均值低于最高限量,而嘔吐毒素略高于最高限量。對于配合飼料來說,需要關(guān)注嘔吐毒素的污染情況。
表8 配合飼料樣品霉菌毒素檢測結(jié)果
配合飼料的黃曲霉毒素B1陽性樣品平均值為3.83 μg/kg,低于2015年(4.81 μg/kg);玉米赤霉烯酮陽性樣品平均值為0.16 mg/kg,低于2015年(0.24 mg/kg);嘔吐毒素陽性樣品平均值為1.06 mg/kg,高于2015年(1.04 mg/kg)。說明配合飼料的污染趨勢與玉米副產(chǎn)物的污染趨勢保持一致,黃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呈下降趨勢,嘔吐毒素污染則加重。
我國東西地域遼闊,南北氣候差異明顯,取樣環(huán)節(jié)存在無法克服的誤差,僅888份樣品不足以反映全國飼料及原料霉菌毒素污染的真實情況,本文所有數(shù)據(jù)僅供大家參考。
霉菌毒素的檢測分為3個步驟,即取樣、制樣和分析。由于88%的誤差來源于取樣,制樣和分析的誤差僅占12%,所以取樣環(huán)節(jié)對檢測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增加取樣量以及科學取樣方式可以提高檢測結(jié)果的可靠性。霉菌毒素的檢測初篩可以通過酶聯(lián)免疫法檢測,對陽性可疑樣品則用液相色譜法進行確認,可增加檢測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
從檢測結(jié)果來看,多種霉菌毒素共存現(xiàn)象很普遍,且污染面很廣。2016年飼料及原料黃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平均值均未超過最高限量,但嘔吐毒素平均高于最高限量,說明嘔吐毒素污染程度高。與2015年相比,2016年黃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污染程度保持不變或者略微下降,而嘔吐毒素污染程度則加重。
所有樣品中,小麥及其副產(chǎn)物主要污染物為嘔吐毒素,且污染情況十分嚴重;餅粕類整體污染不嚴重;玉米及飼料樣品的嘔吐毒素污染嚴重。原料被霉菌毒素污染,則會直接影響飼料樣品的霉菌毒素含量,故需加強對原料的監(jiān)控及檢測力度。因此,定期對飼料、原料進行霉菌毒素的檢測很有必要,并采取相應措施,如在飼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劑等,從而因減少霉菌毒素污染造成的損失。
(編輯:富春妮)
空氣污染或致兒童肥胖與糖尿病
【美國每日科學網(wǎng)站2月7日報道】題:空氣污染與肥胖拉美裔兒童患2型糖尿病風險增加有關(guān)
美國南加州大學牽頭的一項新研究發(fā)現(xiàn),居住在空氣污染程度較高地區(qū)的拉美裔兒童患上2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
科學家們對兒童的健康狀況和居住地空氣污染水平進行了約三年半的追蹤,然后將長期接觸不健康空氣與β細胞失常聯(lián)系起來。β細胞是一種特殊的胰腺細胞,它分泌胰島素并維持適當?shù)难撬健?/p>
研究人員稱,等這些孩子到了18歲,他們體內(nèi)生成胰島素的胰腺細胞的效率比正常低13%,從而令他們更容易罹患2型糖尿病。
南加州大學凱克醫(yī)學院糖尿病和肥胖研究所聯(lián)席所長、研究報告的通訊作者邁克爾·戈蘭說:“童年接觸高水平空氣污染,導致拉美裔兒童變胖和罹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上升?!?/p>
他說:“糟糕的空氣質(zhì)量似乎是兒童肥胖和糖尿病的催化劑,但這兩種病可能是通過不同途徑患上的?!?/p>
這項研究的結(jié)果1月30日發(fā)表在美國《糖尿病》月刊上。研究人員稱,這是第一項對兒童進行多年跟蹤以發(fā)現(xiàn)空氣污染與兒童患糖尿病風險之間關(guān)系的研究。
這些兒童生活在據(jù)美國環(huán)境保護局稱二氧化氮和PM2.5濃度過高的街區(qū)。
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為代替受損細胞發(fā)揮作用,剩余β細胞會超負荷工作,導致它們消耗殆盡。因為這些細胞無法有效分泌胰島素,血糖調(diào)節(jié)系統(tǒng)最終會不堪重負,從而使罹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
(轉(zhuǎn)自參考消息[N],2017-02-11)
S816
A
1002-1957(2017)02-0025-03
2017-02-07收稿,2017-02-14修回
謝文梅(1991-),女,江蘇南京人,碩士,研究方向為飼料資源開發(fā)與高效應用.E-mail:6733619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