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慧敏,田麗敏,李 贊,秦劍博
(1.天津體育學院研究生部,天津 300381;2.天津職業(yè)大學體育部,天津 300410)
第12 屆全運會“東道主效應”的獎牌項目特征分析
趙慧敏1,田麗敏1,李 贊1,秦劍博2
(1.天津體育學院研究生部,天津 300381;2.天津職業(yè)大學體育部,天津 300410)
本研究通過文獻資料法、比較分析法和邏輯分析法,對遼寧代表隊在第11、第12屆全運會中的獎牌項目進行了統(tǒng)計整理。結(jié)果表明,遼寧代表隊在第12屆全運會中彰顯出明顯的“東道主效應”。依運動成績的評定方式,第12屆全運會相比較第11屆全運會遼寧代表隊新增61個獎牌項目。男子獎牌項目分布特征:測量類項目以田徑和皮劃艇項目為主;評分類項目以體操和馬術(shù)為主;命中類項目以足球、籃球為主;制勝類項目以跆拳道為主;得分類項目以沙灘排球為主。女子獎牌項目分布特征:測量類項目以游泳、賽艇和皮劃艇為主;評分類項目以花樣游泳和跳水為主;命中類項目以足球、籃球、射擊和擊劍為主;制勝類項目以跆拳道和拳擊為主;得分類項目以乒乓球為主。女子新增獎牌項目所占比例整體上高于男子項目。
第12屆全運會;東道主效應;獎牌項目;特征
我國第8~第11屆全運會,奧運會項目(大項)與全運會項目才真正全面接軌,占全運會的設(shè)項比例高達92.8%~100%,并且東道主都在金牌榜上獨占鰲頭,展現(xiàn)出了強勢的“東道主效應”。而第12屆全運會,由于國家體育總局對一些競賽規(guī)則作出調(diào)整,比如取消了西部聯(lián)合培養(yǎng)政策,取消了先期決賽,取消了冬季項目東道主的承辦權(quán),急劇壓縮人才交流時間等,競技體育大省遼寧沒有達到人們先前“東道主效應”的慣性預期——成功登頂金牌榜首。那么,第12屆全運會是否仍存在明顯的“東道主效應”?如果存在,那么主要體現(xiàn)在哪些獎牌項目上呢?這些獎牌項目的分布又具有怎樣的特征呢?由是,本研究對上述問題進行系統(tǒng)探討。
1.1 研究對象
本文以第12屆全運會“東道主效應”的獎牌項目特征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期刊網(wǎng)查閱關(guān)于“東道主效應”以及全運會獎牌項目變化特征的相關(guān)文獻,閱讀并整理相關(guān)資料。
1.2.2 比較分析法 比較和分析第11、第12屆全運會遼寧代表隊的獎牌、積分及獎牌項目的分布特征。
1.2.3 邏輯分析法 運用運動訓練學、邏輯學等理論對收集到的文獻資料和全運會遼寧代表隊的獎牌項目進行邏輯推理和分析。
2.1 關(guān)于第12屆全運會“東道主效應”的判定
在競技體育領(lǐng)域,關(guān)于東道主效應的指向,集中表現(xiàn)將運動員在主場參加比賽比在客場取得更好成績的現(xiàn)象被稱之為“東道主效應”。在東道主效應的量化評價中,吳殿廷、吳穎(2008)利用GM(1,1)模型,通過對總計25屆奧運會東道主當屆金牌數(shù)量增幅情況的平均值進行測算,得出各屆奧運會中東道主獲得金牌數(shù)和獎牌數(shù)大約提高了11%。第12屆全運會在遼寧省盛大舉行,遼寧代表隊以其絕對的優(yōu)勢位居獎牌榜第2名、積分榜第1名,創(chuàng)造了歷史最好成績。
獎牌數(shù)量的增加能夠直接反應“東道主效應”的體現(xiàn)??紤]到第12屆全運會的競賽規(guī)程中對9大球類項目的獎牌計入辦法作出了新的調(diào)整,因此,將第12屆全運會的獎牌計入按照第11屆全運會的競賽規(guī)程,對第12屆全運會遼寧代表隊獲得的獎牌數(shù)量(即賽會獎牌)和獎牌積分重新統(tǒng)計。統(tǒng)計結(jié)果顯示,金、銀、銅牌的數(shù)量分別為39.5枚、46.5枚、41.5枚,共計127.5枚獎牌。相比較原賽會獎牌,共計減少10枚獎牌??梢姡碌莫勁朴嬋胫茖|寧代表隊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經(jīng)統(tǒng)計,從獎牌數(shù)量上看,第12屆全運會遼寧代表隊相比較第11屆全運會,金牌、銀牌、銅牌的數(shù)量分別增加4.5枚、13.5枚、15.5枚,共計33.5枚獎牌,增長率分別為12.86%、40.91%、59.62%,獎牌總增長率為35.64%。從積分上看,第12屆全運會遼寧代表隊相比較第11屆全運會,其金牌、銀牌和銅牌的積分分別增加58.5分、170.5分和185分,增長率分別為11.54%、44.26%和68.52%,積分總增長率為35.63%。因此,從獎牌和積分數(shù)量上看,遼寧代表隊在第12屆全運會中彰顯出明顯的“東道主效應”。
2.2 第12屆全運會“東道主效應”的獎牌項目格局
2.2.1 第12屆全運會“東道主效應”的男子獎牌項目格局 本研究依運動成績的評定方法將第11、第12屆全運會遼寧代表隊獲得的獎牌項目進行分類后,其男子獎牌項目分布如表1。由表1可得,在第11屆全運會中,男子項目共獲得32枚獎牌,分布在測量類、命中類和制勝類項目中。在第12屆全運會中,男子項目共獲得54枚獎牌,且在5大分類中均有獎牌獲得。第12屆全運會相比較第11屆全運會獎牌明顯增加,在測量類、評分類、命中類、制勝類和得分類項目中,分別增加8枚、2枚、7枚、2枚和3枚獎牌。
在第12屆全運會中,男子項目共新增25個獎牌項目,分別來自17個大項和中項。具體表現(xiàn)為:在測量類項目中主要新增的大項有皮劃艇、高爾夫球、速度滑冰和自行車項目,共收獲6枚獎牌。評分類項目在體操項目吊環(huán)和馬術(shù)項目場地障礙賽團體中各新增1個獎牌項目。命中類新增項目中,主要體現(xiàn)在足球和籃球項目上,各增加2個獎牌項目,擊劍和射擊項目分別增加2個和1個獎牌項目。制勝類項目在跆拳道項目上有了新的突破,新增1個獎牌項目。柔道、拳擊和摔跤項目中分別新增3個、2個和1個獎牌項目,但在這3大項中存在運動員自身重量變化的問題,因此,在獎牌數(shù)量上存在不確定性。得分類項目在沙灘排球項目中新增1個獎牌項目。此外,男女混合項目中新增一枚金牌,來自羽毛球混合雙打項目。
第12屆全運會遼寧代表隊男子新增獎牌項目在五大分類中獎牌所占比例在25%~60%之間,平均增長率為40.2%。
2.2.2 第12屆全運會“東道主效應”的女子獎牌項目格局 本研究將第11、第12屆全運會遼寧代表隊獲得的獎牌項目按成績評定方法分類后,其女子獎牌項目分布如表2。由表2可得,女子項目在第11屆全運會中共獲得59枚獎牌,在第12屆全運會中,共獲得71.5枚獎牌,且在5大分類中均有獎牌獲得。第12屆全運會相比較第11屆全運會獎牌項目在測量類、評分類、命中類和制勝類項目中分別增加3枚、5枚、0.5枚和6枚獎牌,在得分類項目中減少2枚獎牌。
在第12屆全運會中,女子項目共新增36個獎牌項目,分別來自19個大項和中項。具體表現(xiàn)為:在測量類項目中,共新增16個獎牌項目,主要新增項目為游泳和賽艇項目,共新增11枚獎牌。評分類項目在花樣游泳、跳水、武術(shù)套路和體操項目4個大項中新增6枚獎牌。命中類項目在射擊項目10m氣步槍團體和擊劍項目重劍團體項目中各新增1枚獎牌,在足球和籃球項目中各新增1枚銅牌。制勝類項目共新增8枚獎牌,主要的新增項目為跆拳道和拳擊項目,共增加5枚獎牌。得分類項目在排球和乒乓球項目中各新增1個獎牌項目。
第12屆全運會遼寧代表隊女子新
表1 遼寧代表隊第11、第12屆全運會男子獎牌項目分布一覽表
表2 遼寧代表隊第11、第12屆全運會女子獎牌項目分布一覽表
增獎牌項目在5大分類中所占比例在40%~75%之間,平均增長率為59.8%。
3.1 相比較第11屆全運會,遼寧在第12屆全運會上獎牌增長率為35.64%,彰顯出明顯的“東道主效應”。
3.2 按成績評定方法,遼寧在第12屆全運會中,男子獎牌項目的分布數(shù)量是測量類>得分類>命中類>評分類>制勝類;女子獎牌項目的分布數(shù)量是測量類>制勝類>命中類>評分類>得分類。
3.3 相比較上屆,第12屆全運會遼寧女子新增獎牌項目的數(shù)量在整體上明顯高于男子新增獎牌項目。
3.4 相比較上屆,第12屆全運會遼寧新增男子獎牌項目:測量類主要為田徑、游泳、皮劃艇項目;制勝類主要為跆拳道項目;命中類主要為足球和籃球項目;評分類主要為體操和馬術(shù)項目;得分類主要為沙灘排球項目。
3.5 相比較上屆,第12屆全運會遼寧新增女子獎牌項目:測量類主要為游泳、賽艇、皮劃艇項目;制勝類主要為跆拳道和拳擊項目;評分類主要為花樣游泳和跳水項目;命中類主要為足球、籃球、擊劍和射擊項目;得分類主要為乒乓球女子雙打項目。
[1]吳琳. 全運會競賽規(guī)程演變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4(11):57-60.
[2]蘭彤,于曉光.全運會東道主效應特征的理論和實證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2(4):1-5.
[3]吳殿廷,吳穎.2008北京奧運會中國金牌趕超美國的可能性——基于東道主效應的分析和預測[J].統(tǒng)計研究,2008(3):60-64.
[4]第十一屆全運會[EB/OL].http://sports. sina.com.cn/z/11thquanyun/.
[5]第十二屆全運會[EB/OL].http://sports. sina.com.cn/z/12thquanyun/.
G812.20
A
1674-151X(2017)01-012-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2.006
投稿日期:2016-11-19
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第十三屆全運會天津彰顯“東道主效應”的對策研究(TJTY13-005)。
趙慧敏(1991—),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運動訓練過程調(diào)控與管理。
李贊(1975—),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博士。研究方向:運動訓練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