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煜 代欣桃
[摘要]響鈴草為云南白族民間常用藥,主要含黃酮,生物堿、香豆素、有機酸、糖類苷類和甾醇等,筆者通過查閱有關(guān)響鈴草的研究文獻,綜述了近年來對響鈴草的生藥鑒定、化學(xué)成分、藥理作用與民間用藥經(jīng)驗等方面的研究進展。為該民族藥的進一步開發(fā)和利用提供科學(xué)依據(jù)。
[關(guān)鍵詞]白族藥;響鈴草;生藥鑒定;化學(xué)成分;藥理作用;用藥經(jīng)驗
響鈴草為豆科植物假地藍Crotalaria.ferruginea Grah.或條葉豬屎豆C.linifolia L.f.的根或全草,異名狗響鈴、馬鈴草、黃花野百合等,為云南白族民間常用藥物之一。史載于明代《滇南本草》,本品味苦、微酸,性寒,具有養(yǎng)肝腎,止咳喘,利濕的功效。用于久咳痰血、耳鳴耳聾、頭暈?zāi)垦!暨z、慢性腎炎、膀胱炎、腎結(jié)石、扁桃體炎、淋巴腺炎、疔毒、惡瘡、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響鈴草在云南白族、彝族等民族中用藥歷史悠久,使用效果較好。為了更好地開發(fā)利用響鈴草,筆者現(xiàn)將近年來響鈴草的生藥學(xué)、化學(xué)成分、藥理作用、民間用藥經(jīng)驗等研究進展進行綜述如下。
1.生藥學(xué)研究
1.1原植物形態(tài) 假地蘭:灌木狀多年生草本。根長達60cm以上,分枝很多。全株密被長而擴展的絹毛。單葉互生,幾無葉柄;托葉披針形,長4~6mm,反折。葉片長圓形、長卵形或長橢圓形,長2~6cm,寬1~3cm,先端鈍或微尖,基部狹或略呈楔形,兩面均被毛,下面脈上尤密??偁罨ㄐ蝽斏耙干谢?-6朵;苞片及小苞片披針形,花萼長約1cm,5深裂,幾達基部,被毛,裂片披針形;蝶形花冠,黃色,長約1cm;雄蕊10枚,單體,花藥異型;子房線形,花柱內(nèi)彎,柱頭略偏。莢果長圓形,膨脹成膀胱狀,長2.5~3cm。種子腎形,20~30顆?;ā⒐?~10月。
條葉豬屎豆:多年生直立草本,灌木狀,高45~100cm。上部分枝,莖、枝和葉密被絹毛。葉為單葉,互生,幾無柄;無托葉;葉片長圓形,倒披針形,稀有線形,長2~5cm,寬1~2cm,先端微不或鈍,有細小的短尖頭,基部圓鈍,兩面均被絹質(zhì)短毛??偁罨ㄐ蝽斏耙干?,有多花;苞片和小苞片均為線形,長2~3mm,密被絹質(zhì)短毛;花萼管短,長6~8mm,5深裂,裂片不等大,上面2裂片近合生;蝶形花冠,黃色,旗瓣近寬圓形,先端微凹;雄蕊10枚,單體,花絲不等長,花藥異型;子房長圓形,花柱細長,柱頭頭狀。莢果四角菱形,熟時黑色,花柱宿存。種子8~10顆,腎形,直徑約2mm?;?、果期5~11月。
1.2藥材性狀 干燥全草,莖圓柱形,多彎曲,全體有黃棕色茸毛。帶根者,根較長,圓條形,少分枝,須根細長,表面土黃色。葉片多卷曲,或已脫落,展開后呈橢圓形或卵形,黃綠色,有黃棕色茸毛。枝端常帶有膨脹呈矩圓形的果實,長2.5~3cm,內(nèi)有20~30顆種子,搖之有聲,如響鈴,或種子已散落。種子腎形,味微苦,具豆腥味。根呈長圓錐形,微彎曲,支根少,長10~30cm,中部直徑約1cm。表面淺黃棕色,有縱皺紋,根頭有數(shù)條殘留莖基。質(zhì)堅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多,橫切面呈類白色至淺黃棕色。氣微,昧淡,嚼之微有豆腥味。
1.3顯微鑒定 楊月娥等報道了響鈴草的顯微鑒定,其根的顯微組織特征中木質(zhì)部中導(dǎo)管呈放射狀排列,形成層呈環(huán)狀,薄壁細胞中含眾多淀粉粒。莖的組織特征中表皮外可見非腺毛,靠近表皮部分的皮層細胞中含有葉綠體。葉的組織特征中表皮外可見非腺毛,主脈部位,韌皮部外側(cè)與木質(zhì)部外側(cè)均有厚角組織。粉末主要特征①淀粉粒眾多,單粒圓形、類圓形、橢圓形及碗形,層紋不明顯,臍點人字狀、點狀或裂縫狀;復(fù)粒由2~4分粒組成;②纖維多成束,壁厚、木化,較長,大多不完整;③導(dǎo)管多為網(wǎng)紋和螺紋,非腺毛為單細胞,壁薄,隨處可見;④表皮細胞多角形,氣孔多為不定式。木栓細胞多角形,紅棕色;⑤花粉粒少見,類圓形,外壁有刺狀突起,萌發(fā)孔三個。
1.4理化鑒定
1.4.1響鈴草顯生物堿沉淀反應(yīng) 楊月娥等報道響鈴草顯生物堿沉淀反應(yīng),取響鈴草粗粉1g,加入0.5%硫酸乙醇10mL,水浴加熱回流10min,過濾,濾液供以下試驗:①取濾液1mL,加碘化鉍鉀2滴,產(chǎn)生桔紅色沉淀;②取濾液1mL,加碘化汞鉀2滴,產(chǎn)生淺黃白色沉淀;③取濾液1mL,加磷鉬酸2滴,產(chǎn)生黃綠色沉淀。
1.4.2異羥肟酸鐵反應(yīng) 楊月娥等報道響鈴草顯異羥肟酸鐵反應(yīng),取樣品粗粉10g,加95%乙醇100mL,水浴加熱回流1h,稍冷后加入蒸餾水使其含醇量為70%,過濾,濾液用石油醚(60~90℃)100mL萃取兩次,下層乙醇濃縮至約50mL,加95%乙醇50mL溶解過濾,濾液供如下試驗:①取濾液滴于濾紙上,待干,于紫外燈(365nm)下觀察,斑點顯蘭色熒光,加1%氫氧化鉀后,斑點顏色變?yōu)辄S綠色;②取濾液lmL,加7%鹽酸羥胺甲醇液和10%氫氧化鉀甲醇液3滴,搖勻,水浴加熱至有氣泡產(chǎn)生,冷卻,加入5%鹽酸調(diào)PH至3到4,加1%三氯化鐵乙醇溶液2滴,溶液顯紫紅色。
1.4.3薄層色譜鑒別 劉筱琴等通過薄層色譜法鑒別響鈴草中的染料木素,取響鈴草粉末約1g加80%甲醇30mL,超聲處理10min,過濾,將濾液蒸干,殘渣加水10mL使溶解,用乙醚震搖提取2次,每次10mL,棄去乙醚液,水液加稀鹽酸10mL,置水浴中加熱1h,取出,迅速冷卻,用乙酸乙酯震搖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乙酸乙酯液,用水30mL洗滌,棄去水洗液,乙酸乙酯液蒸干,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取染料木素,用甲醇制成0.5mg/mL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附錄VIB)試驗,吸取上述溶液各5u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一甲酸乙酯-甲酸(10:8: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3%三氯化鋁的乙醇溶液,在105℃下加熱數(shù)分鐘,置紫外燈(365nm)下檢視,結(jié)果表明,供試品色譜中,在與染料木素對照品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2.化學(xué)成分研究
張旭等從響鈴草中分離并鑒定出了10個化合物,分別為催吐蘿芙木葉醇、3-氧化-6-羥基紫羅蘭醇、染料木素、對羥基苯甲酸、5,7-二羥基-4-甲氧基黃酮-7-0-B-D-葡萄糖苷、硬脂酸、二十八烷醇、B-谷甾醇、B-胡蘿卜苷、豆甾醇、A5,22豆甾醇-3-O-B-D-吡喃葡萄糖苷。
李林珍等從從假地蘭全草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分離得到12個化合物,分別為B-谷甾醇、高山金鏈花素、染料木素、正四十二烷酸、正三十二烷酸、正三十一烷醇、(2S,3S,4R,12E,2'R)-2-(2-羥基-二十二碳酰胺基)二十碳-1,3,4-三羥基-12-烯、胡蘿卜苷、白樺脂酸、3,5-dihy droxy-4-me-thoxy-2”,2”-dimethylpyrano-(5”,6”,6,7)-isoflavone、12-oleanene-3-B,22B,24-tri-ol(soyasapogenolB)、laburnetin[4,5,7-trihydroxy-6-(2-hydroxy-3-methyl-3-butenyl)isofla vone]。
黃酮類化合物是響鈴草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其中槲皮素、染料木素和山萘素是多數(shù)雙子葉植物存在的黃酮苷元成分,通常是評價藥材質(zhì)量的重要指標。唐倩等對響鈴草藥材中的總黃酮和槲皮素、染料木素和山萘素三種黃酮苷元的含量進行了定量研究。
豬屎豆種子含豬屎豆堿(Mucronatine)、次豬屎豆堿(Mucronatinine)、光萼豬屎豆堿(Usaramine)、尼勒吉扔堿(Nilgirine)、豬屎青堿(Crotastriatine)等生物堿,尚含B-谷甾醇(B-Sitos-terol)、木犀草素(Luteolin)、牡荊素(Vitexin)、牡荊素木糖甙(Vitexin-o-xyloside)以及能凝集人A型和B型紅細胞的植物凝集素。預(yù)試根含酚性成分,有機酸、糖、多糖、甙類及植物甾醇等。
3.藥理作用
豬屎豆種子及葉含大量生物堿,可通過完整皮膚吸收,主要對肝臟表現(xiàn)毒性,但不出現(xiàn)貧血、血清總蛋白降低、血漿凝血酶元時間(大鼠)延長。開花期植物的葉喂飼山羊可引起中毒,干枯物則失去毒性。
假地藍G.ferruginea Gran、小豬屎豆C.nana等的全草中均可分離得到野百合堿。野百合堿具有顯著的抗腫瘤作用。體外實驗表明,野百合堿對人體肝癌細胞株BEL-7402、KB等細胞均有顯著細胞毒作用。體內(nèi)實驗,野百合堿對S180、W256等多種瘤株有顯著抑制作用;對淋巴肉瘤腹水型TJl、S37、L615、淋巴細胞白血病L1210艾氏腹水癌、Lewis癌轉(zhuǎn)移型黑色素瘤B16、地鼠漿細胞瘤和腺癌755等均有較高的抑制作用。
野百合堿抗腫瘤作用的機制可能與其在肝內(nèi)代謝為相應(yīng)具有很強烷化能力的雙稠吡咯啶衍生物有關(guān),可選擇性地烷化細胞DNA分子上的特定區(qū),從而阻止細胞DNA合成進入有絲分裂區(qū),引起染色體畸變或斷裂,抑制DNA復(fù)制與轉(zhuǎn)錄,干擾細胞生物氧化和蛋白質(zhì)合成等。
據(jù)報道,B-谷甾醇對小鼠腺癌715、Lewis肺癌和大鼠Walker癌256具有活性,臨床用于治療宮頸癌、皮膚癌及皮膚潰瘍均取得較好效果。
周英等采用打孔瓊脂擴散法和稀釋法對響鈴草不同溶劑提取物進行抑菌實驗研究。結(jié)果表明響鈴草的不同溶劑提取物對供試細菌和真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藤黃微球菌、綠膿桿菌以及黃霉菌)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現(xiàn)代臨床研究表明,響鈴草對耳鳴、耳聾、遺精、慢性腎炎等疾病有很好的療效。
4.民族用藥經(jīng)驗
白族:用全草。夏、秋采收,扎捆曬干,或切斷曬干備用。清熱通淋,止咳平喘,消癰腫毒,解蛇毒。治膀胱炎、尿道炎、腎炎、久咳血絲、扁桃腺炎、淋巴腺炎、疔瘡、蛇毒傷。
彝族:用全草。治肺熱咳嗽、小兒疝氣。
阿昌族:用全草。微苦,平。用于肝腎不足所致頭暈?zāi)垦#Q耳聾,腎炎,腎結(jié)石。用量15~30g,水煎服。
布依族:用根。用于氣虛耳鳴,虛弱氣墮,神經(jīng)衰弱。
傣族:用全草。微苦,平。用于肝腎不足所致頭暈?zāi)垦?,耳鳴耳聾,腎炎,腎結(jié)石。用量15-30g,水煎服。
哈尼族:用全草。甘,溫。利水,清熱,平喘,止咳。用于膀胱炎,尿道炎癥,腎盂腎炎,腎結(jié)石,輸尿管結(jié)石,膀胱結(jié)石,腎炎或膽道阻塞。
壯族:用全草。用于腰痛,小兒軟骨病,骨折。用量15~30g,水煎服。外用適量。
5.選方
①久咳,痰中帶血:響鈴草20g,茜草15g,膽南星3g,水煎服。
②扁桃腺炎、淋巴腺炎:響鈴草20g、魚腥草15g、赤芍15g,水煎服。
③肺熱咳嗽:響鈴草15g、紫丹參10g、金銀花10g,水煎服。
④疔瘡、蟲毒、蛇咬傷:響鈴草鮮品適量搗敷。并水煎內(nèi)服。
⑤氣虛耳鳴:響鈴草50g,豬耳朵一對。加食鹽燉服。
⑥腎炎,膽道阻塞:響鈴草12g,水煎服。
⑦虛弱氣墮:響鈴草25g,陰地蕨15g,南沙參50g,藍布正25g,與瘦肉共煮,服肉及湯,經(jīng)常服用。
⑧小兒疝氣:響鈴草15g,水楊梅10g,水煎服,滴酒為引。
⑨胃疼:響鈴草根30g,水煎服。
⑩神經(jīng)衰弱:響鈴草25g,夜寒蘇25g,水八角蓮12g,羊耳菊25g,雙腎草15g,與子雞或瘦豬肉共燉,服肉及湯,常服。
11.膀胱炎、尿道炎、腎炎:響鈴草20g,痢止蒿根15g,土黃芪根15g,車前草15g,豬鬃草15g,黃芩10g,水煎服?;騿斡庙戔彶?0~50g,水煎服,連續(xù)數(shù)日。
12.膀胱炎、尿道炎:狗響鈴10g,馬蹄草10g,車前草10g,水煎服。
13.腎盂腎炎:響鈴草15g,煎水,取煎液加米白酒煮服。
14.腎結(jié)石,輸尿管結(jié)石,膀胱結(jié)石:小響鈴草30g,筆桿草15g,車前子10g,小木通15g,虎杖15g,過路黃15g,雞內(nèi)金10g,海金沙15g,滑石30g,石韋15g,水煎服,每日一劑,日服三次。
15.小便不通:響鈴草全草10~15g,水煎服。
16.小便不利:響鈴草6g,水煎服,每日2~3次。
6.小結(jié)與展望
響鈴草為云南白族民間常用藥之一,據(jù)統(tǒng)計1991年收載的“白族藥”有151種,但已開發(fā)的僅只有用于治療骨病、神經(jīng)性頭痛、內(nèi)外傷出血的紫金龍片一種。從收載的白族藥與開發(fā)利用的數(shù)量相比,開發(fā)利用的量太少,收集整理開發(fā)利用白族醫(yī)藥文獻成了民族醫(yī)藥教育和科研戰(zhàn)線的緊迫任務(wù),這需要廣大民族醫(yī)藥工作者的共同努力。